羊彝勸劉曜進取“河宗地”,這是一個古稱,指黃河從套東南下,至渭汭而轉東,這一段南北向河道的中段;更具體一些,則是指此段黃河以東地區,在西河以北,太原、雁門以西,被包夾在黃河與呂梁山之間。
雖然位於河東,但在幾乎整個漢代,這一地區都屬於西河郡,且漢之西河,橫跨黃河兩岸,西至圜陰而與上郡相接,與東方的太原郡卻涇渭分明。由此可見,就地理環境而言,河宗地黃河之險,不如其東麵的呂梁山。
所以羊彝才建議,可以東向河宗,恃呂梁之險——“想必趙境內必有銜恨石虎,起而應和者。若應者眾,大王可逾呂梁,深入其境,甚至晉陽;若應者寡,則依山而陣,可拒萬軍。石虎若不返,我與鐵弗收山西雜胡,勢稍雄強,且其地近我而遠鐵弗,乃可以金帛相易……”
“胡漢流亡政府”雖然勢蹙,當初從平陽城帶出來的皇家珍寶倒還有不少,這些玩意兒饑不能食,寒不可衣,用來交換土地和人口,真是再劃算不過了——
“即石虎歸返,並州方亂,也不能再逾呂梁而遠征河西。我軍但指揮得法,進退得宜,則此行有百利而無一害也——大王其有意乎?”
劉曜沉吟良久,開口問道:“並州士庶,雖惡石氏,卻唯慕劉琨而已,於我皇漢,是敵非友……”開玩笑,石趙占據其地之前,劉琨和拓跋鮮卑倚靠並州,跟咱們打了多少年仗啊——“豈能應和我軍哪?”
羊彝笑道:“正因如此,乃不得不與鐵弗聯軍也。鐵弗,舊受皇漢之封,後入於拓跋,則但張鮮卑旗幟,並州士庶自然歸心。且我非欲占其地,但攪擾、削弱石虎可也,大可詭言以欺之。”
頓了一頓後,他又補充道:“臣尚有一計,若能成事,即晉陽亦唾手可得也!”
劉曜聞言,雙眼略略一亮,但隨即不等羊彝把他的妙計說出來,就先問道:“據卿所探查,劉虎見在何處啊?”
羊彝急忙躬身行禮,說:“大王賢明睿智,臣所不及也——不出大王所料,烏路孤為石虎授予留守之任,屯兵陽曲,距離晉陽,不過五十裏地……”
劉曜“哦”了一聲,心說原來在陽曲,我還當他就在晉陽城內——“晉陽守將為誰?”
羊彝迴稟道:“乃是偽並州刺史續鹹。”
劉曜不禁冷笑一聲:“續孝宗大言書生,徒有其表,或可使之斷獄攬訟,豈能守牧一州?則若擊敗劉虎,續某自然膽落。”當即下令,召聚台產與諸將,商議發兵事宜。
——————————
對於北方這些勢力的蠢蠢欲動,石虎自然早有防範,因而命劉虎率鐵弗兵鎮守陽曲,以拱衛晉陽城內的續孝宗。在石虎想來,拓跋才剛大敗於九原,鬱律又為祁氏所弑,短時間內,是不大可能再發大軍南下侵擾的。秋收之前,估計也就命邊境附近的一些依附部落,搞搞事情,妄圖牽製自己罷了。
於是命各城謹守待命,再遣劉虎率以鐵弗兵為主力的五千騎機動策應,理論上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事兒。即便拓跋鮮卑真的瘋了心,打算明年不過了,大舉南下,按照自己的布防,也總能守住一兩個月。一兩個月以後,倘若自己還不能在南方打開局麵,那沒招兒啊,不必汝等牽製,我也隻能迴去……
石虎很清楚,就絕對實力而言,如今趙不如晉,具體到自己統領的並州,亦不如裴先生所據關西——開玩笑,若隻算田畝和戶口,估計河東、平陽兩郡就超過整個並州了。故此,若不計路程之遠近、糧秣之豐歉、將領之能否、士卒之勇怯,隻是簡單地國力相撞,他根本就沒有勝算啊!
故此軍行須速,隻有在敵人還沒能反應過來,或者尚不及救援的時候,便搶先占據要害之地,才有機會扭轉小大之勢。就好比裴先生當年所說的,諸葛亮一出祁山,出敵之料,攻敵之弱,原本態勢是一派大好的,隻可惜軍行過於謹慎、遲緩,導致遲遲不能底定三郡,而魏方卻與之相反,應招甚速,這才功敗垂成——就算沒有馬謖兵敗街亭,估計也支撐不了多久。
所以石虎明白,自己的動作一定要快。第一步逾越險山,摧破晉壘,長驅而直至平陽,他確實做到了;但第二步攻打平陽城,卻差點兒掉了鏈子——一則晉人守意甚堅,二則其援軍比自己預料的起碼早了五天,便即有如天降一般,出現在了南方,繼而渡汾占據堯祠……
石虎乃用王續、張群等人之計,暫舍平陽之圍,而急渡汾水,以主力猛攻堯祠。隻要能夠快速解決了這支前來增援的晉軍——不管是殲滅,還是擊退——都能夠挫傷平陽守軍的士氣,對於自己複攻平陽,必有裨益。
當然啦,他更希望平陽守軍的主力殺出城來,冀圖僥幸,那麽隻要郭太或者陳川能夠咬住對方半個時辰,自己就有機會迅速迴師,破之於平野之上。如此一來,平陽旦夕可破也!
想法很美好,可惜難度也不小。且說石虎親自領兵,猛攻堯祠三日,殺傷晉卒不下千數,殺得王澤膽戰心驚,但實際上,石虎本人也並不輕鬆。
關中晉軍之強,石虎所素知也,想當年在平陽城下不就碰撞過一迴麽?不過他隻以為,那是裴先生帶出來的核心精銳,再加裴先生親自指揮,則自己以優勢兵力都不能取勝,也在情理之中。
他並沒有意識到,晉之大司馬三軍是統一訓導的,並且不時加以拆分、調動,具體到各營、各旅,水準雖有參差,差別卻並不甚大——這與習慣將領專兵的胡漢、石趙,或者傳統晉軍,不可同日而語。而至於具體指揮方麵,昔日平陽城下之戰,裴該其實委以專人,並未親自插手。
王澤也算是裴該麾下宿將了,從徐州剿匪、破塢開始,追隨裴該南征北戰,其所立第一大功,就是北伐時於成皋城下摧破胡軍的七星堡,為此得到裴該獎掖,準其於軍旗上繪製七星紋樣。本來這軍旗是跟著隊伍走的,王澤今日所領,並非曩昔成皋城下之卒,但他為了炫耀其功,特意在自己的將旗之上,亦繡七星,走哪兒就扛哪兒。
王澤本是“劫火營”出身,長於攻掠,而短於防守,隻是在長安時上過“軍校”,於防守之道,也得陶侃等人的反複訓導、耳提麵命,這才不至於徹底苦手。石虎親自將兵攻打堯祠,一連三日,雖然幾乎是壓著晉人在打,殺得王澤捉襟見肘,卻最終連拱衛堯祠大營的兩座分寨都未能拿下……
倘若不是急於摧破這支晉軍,又倘若晉人的戰力略差一些,堂堂石趙太尉、太原王、都督並州軍事,又何必親提長矛,衝殺在第一線,甚至不惜以身誘引晉人出壘來攻呢?
趙軍的數量確實多過當麵晉軍數倍,但論起素質來,那便良莠不齊了。石虎中軍部曲,論戰技之高超、鬥誌之頑強,本在普通晉卒之上,再加石虎本人的天才指揮,倘若四萬趙軍都是這種素質,估計王澤早就敗了,甚至自身都難以逃脫。可問題是這般精銳,尚不足全軍的十之二三,其餘諸將所部,論水平起碼要攔腰砍上一刀……至於大量輔兵,也就是古書上所謂的“廝徒”,根本就無力硬憾晉壘。
所以能跟憑借堅壘固守的晉軍正麵較量的,撐死了也就兩萬之眾,兩打一,王澤隻要咬咬牙關,還是能夠扛得住的。石虎不但被迫親自上陣指揮,還特意使強兵白晝攻壘,弱卒夜間襲擾,想要疲乏晉軍的氣力,消磨晉軍的鬥誌。即便如此,三日過後,成效依然不顯,戰果也隻寥寥。
石虎為此又是焦急,又是光火,忍不住每日退陣之後,即嚴懲不肯死戰的將士,甚至於親自拔刀砍人,揮鞭責罪。
且說第三日晚間,參軍朱軌突然前來稟報,說:“末吏方拷訊陣上所俘晉卒,知其糧秣不足,或許可以尋機攻破之……”
晉軍雖然全是步兵,行進速度卻很快,石虎一個沒注意,他們就急渡汾水,跑到堯祠去立陣了,因而在朱軌想來,必是輕軍而至,所攜糧食不會太豐裕。他就以此為突破口,拷問俘虜,最終得到的訊息是:
“彼等本駐夏陽,聞警急渡河來援平陽,所攜不過半月之糧而已。王澤既至堯祠,乃使人東向襄陵,調輸陳穀,惜乎亦不甚多。計算如今敵軍之糧,最多再可支應十日而已。”
——其實最多五天,王澤軍中就要斷糧了,但這麽嚴重的問題,他當然不可能嚷嚷得全軍上下,人人皆知啊,普通小兵以為還夠吃十天的——若非襄陵小縣,不可能存有太多糧食,此事盡人皆知,王澤還能夠宣揚得更為富足一些。
朱軌繼續說道:“王澤所待者,其副將莫懷忠前向臨汾、絳邑,二城糧儲頗豐。倘若任由其輸糧而入堯祠,則王澤守心固,我軍倉促難下;若能先期截斷糧道,甚至於斬殺莫懷忠,則敵氣沮,破之不難。”
石虎聞言大喜,說:“參軍此計甚好,我當急遣軍以阻敵糧運!”
即命大將郭榮,率步騎兵三千南下,前去兜截晉軍運糧的隊伍。郭榮便問:“南下多道,不知晉人會從何道而來啊?”石虎朝他一瞪眼:“我如何得知!”頓了一頓,又道:“左右不過三四十裏,難道還攔阻不住麽?”
他所說的三四十裏,是指從堯祠向南,西為汾水,東為霍山餘脈,南至塔兒山,基本上屬於平原地形,東西最寬闊處不過四十裏出頭,南北距離亦然。估計晉人的運糧隊伍,必定由此而來,不大可能跑到汾水西岸去——若經西岸,那就交給郭太好了——也不可能打山間小道走。郭榮麾下是領有騎兵的,晉裏四十,輕騎不過兩刻鍾即能跑完,難道還找不到一支運糧隊嗎?
郭榮諾諾而退,於是等到翌日天明,便即率師南下。四十裏地,騎兵一個白天甚至可以跑兩個來迴——算上戰馬休息、進食的時間——即便步兵,行軍一整日,也應該能夠走完了。可是郭榮把騎兵四下撒開,步卒亦搜索南下,一直到天黑,接近了塔兒山,卻竟然毫無所獲。
這是什麽緣故?是朱參軍判斷有誤,還是敵人還在塔兒山以南,尚未抵達啊?我不如就在塔兒山北麓立營,輕輕鬆鬆等他們過來吧。
那麽莫懷忠究竟上哪兒去了呢?確實郭榮疑惑之時,他的運糧隊還在塔兒山以南地區,因為調集臨汾、絳邑的糧秣,更主要是調用輔兵、征集民夫——總不能讓他那五百正兵去扛糧食吧,而且那才能扛多少啊——也需要時間。
再者說了,糧食、民夫齊集之後,又該怎麽往前運哪?從臨汾、絳邑到平陽、堯祠,百餘裏之遙,消息傳遞也就滯後一兩天罷了,則趙軍數萬之眾來攻,晉方純取守勢的局麵,莫懷忠也是清楚的。他就五百正兵押著大批糧食,若不善擇道路,很可能是送羊入虎口啊。
孫子雲:“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丟了糧草是小事,這些糧食再落到敵軍手中,就是有可能影響全局的大事啦!
因此莫懷忠最終決定,這首批近萬石糧食啊,我用水運!
汾水雖然不甚寬闊,岸上敵軍的攻擊也沒有那麽容易覆蓋水麵的。倘若途中遇敵,敵自東岸來,我就靠近水西,敵自西岸來,我就靠近水東,總之敵軍兩岸夾擊的可能性應該不算很高吧。先將糧食經水路運到平陽附近,倘若堯祠不可去,我就直入平陽城,即便王澤吃不到,也比被羯兵搶去要強。
自然了,尚需先遣精細士卒前去通風報信,以期或平陽、或堯祠,將兵前來接應。
且說因為石虎親率兵馬攻打堯祠,派去通知王澤的晉兵不但未能入營,反倒險為羯兵所俘,被迫轉道前往襄陵,即於城頭燃起烽煙來,通知王澤。不過如此一來,多耽擱了大半天的時間,而且烽火示意,終究不可能傳遞太多消息。但因為石虎暫時撤除了對平陽城的圍困,另一路傳信的晉兵卻得以順利進入城中,稟報劉央……
雖然位於河東,但在幾乎整個漢代,這一地區都屬於西河郡,且漢之西河,橫跨黃河兩岸,西至圜陰而與上郡相接,與東方的太原郡卻涇渭分明。由此可見,就地理環境而言,河宗地黃河之險,不如其東麵的呂梁山。
所以羊彝才建議,可以東向河宗,恃呂梁之險——“想必趙境內必有銜恨石虎,起而應和者。若應者眾,大王可逾呂梁,深入其境,甚至晉陽;若應者寡,則依山而陣,可拒萬軍。石虎若不返,我與鐵弗收山西雜胡,勢稍雄強,且其地近我而遠鐵弗,乃可以金帛相易……”
“胡漢流亡政府”雖然勢蹙,當初從平陽城帶出來的皇家珍寶倒還有不少,這些玩意兒饑不能食,寒不可衣,用來交換土地和人口,真是再劃算不過了——
“即石虎歸返,並州方亂,也不能再逾呂梁而遠征河西。我軍但指揮得法,進退得宜,則此行有百利而無一害也——大王其有意乎?”
劉曜沉吟良久,開口問道:“並州士庶,雖惡石氏,卻唯慕劉琨而已,於我皇漢,是敵非友……”開玩笑,石趙占據其地之前,劉琨和拓跋鮮卑倚靠並州,跟咱們打了多少年仗啊——“豈能應和我軍哪?”
羊彝笑道:“正因如此,乃不得不與鐵弗聯軍也。鐵弗,舊受皇漢之封,後入於拓跋,則但張鮮卑旗幟,並州士庶自然歸心。且我非欲占其地,但攪擾、削弱石虎可也,大可詭言以欺之。”
頓了一頓後,他又補充道:“臣尚有一計,若能成事,即晉陽亦唾手可得也!”
劉曜聞言,雙眼略略一亮,但隨即不等羊彝把他的妙計說出來,就先問道:“據卿所探查,劉虎見在何處啊?”
羊彝急忙躬身行禮,說:“大王賢明睿智,臣所不及也——不出大王所料,烏路孤為石虎授予留守之任,屯兵陽曲,距離晉陽,不過五十裏地……”
劉曜“哦”了一聲,心說原來在陽曲,我還當他就在晉陽城內——“晉陽守將為誰?”
羊彝迴稟道:“乃是偽並州刺史續鹹。”
劉曜不禁冷笑一聲:“續孝宗大言書生,徒有其表,或可使之斷獄攬訟,豈能守牧一州?則若擊敗劉虎,續某自然膽落。”當即下令,召聚台產與諸將,商議發兵事宜。
——————————
對於北方這些勢力的蠢蠢欲動,石虎自然早有防範,因而命劉虎率鐵弗兵鎮守陽曲,以拱衛晉陽城內的續孝宗。在石虎想來,拓跋才剛大敗於九原,鬱律又為祁氏所弑,短時間內,是不大可能再發大軍南下侵擾的。秋收之前,估計也就命邊境附近的一些依附部落,搞搞事情,妄圖牽製自己罷了。
於是命各城謹守待命,再遣劉虎率以鐵弗兵為主力的五千騎機動策應,理論上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事兒。即便拓跋鮮卑真的瘋了心,打算明年不過了,大舉南下,按照自己的布防,也總能守住一兩個月。一兩個月以後,倘若自己還不能在南方打開局麵,那沒招兒啊,不必汝等牽製,我也隻能迴去……
石虎很清楚,就絕對實力而言,如今趙不如晉,具體到自己統領的並州,亦不如裴先生所據關西——開玩笑,若隻算田畝和戶口,估計河東、平陽兩郡就超過整個並州了。故此,若不計路程之遠近、糧秣之豐歉、將領之能否、士卒之勇怯,隻是簡單地國力相撞,他根本就沒有勝算啊!
故此軍行須速,隻有在敵人還沒能反應過來,或者尚不及救援的時候,便搶先占據要害之地,才有機會扭轉小大之勢。就好比裴先生當年所說的,諸葛亮一出祁山,出敵之料,攻敵之弱,原本態勢是一派大好的,隻可惜軍行過於謹慎、遲緩,導致遲遲不能底定三郡,而魏方卻與之相反,應招甚速,這才功敗垂成——就算沒有馬謖兵敗街亭,估計也支撐不了多久。
所以石虎明白,自己的動作一定要快。第一步逾越險山,摧破晉壘,長驅而直至平陽,他確實做到了;但第二步攻打平陽城,卻差點兒掉了鏈子——一則晉人守意甚堅,二則其援軍比自己預料的起碼早了五天,便即有如天降一般,出現在了南方,繼而渡汾占據堯祠……
石虎乃用王續、張群等人之計,暫舍平陽之圍,而急渡汾水,以主力猛攻堯祠。隻要能夠快速解決了這支前來增援的晉軍——不管是殲滅,還是擊退——都能夠挫傷平陽守軍的士氣,對於自己複攻平陽,必有裨益。
當然啦,他更希望平陽守軍的主力殺出城來,冀圖僥幸,那麽隻要郭太或者陳川能夠咬住對方半個時辰,自己就有機會迅速迴師,破之於平野之上。如此一來,平陽旦夕可破也!
想法很美好,可惜難度也不小。且說石虎親自領兵,猛攻堯祠三日,殺傷晉卒不下千數,殺得王澤膽戰心驚,但實際上,石虎本人也並不輕鬆。
關中晉軍之強,石虎所素知也,想當年在平陽城下不就碰撞過一迴麽?不過他隻以為,那是裴先生帶出來的核心精銳,再加裴先生親自指揮,則自己以優勢兵力都不能取勝,也在情理之中。
他並沒有意識到,晉之大司馬三軍是統一訓導的,並且不時加以拆分、調動,具體到各營、各旅,水準雖有參差,差別卻並不甚大——這與習慣將領專兵的胡漢、石趙,或者傳統晉軍,不可同日而語。而至於具體指揮方麵,昔日平陽城下之戰,裴該其實委以專人,並未親自插手。
王澤也算是裴該麾下宿將了,從徐州剿匪、破塢開始,追隨裴該南征北戰,其所立第一大功,就是北伐時於成皋城下摧破胡軍的七星堡,為此得到裴該獎掖,準其於軍旗上繪製七星紋樣。本來這軍旗是跟著隊伍走的,王澤今日所領,並非曩昔成皋城下之卒,但他為了炫耀其功,特意在自己的將旗之上,亦繡七星,走哪兒就扛哪兒。
王澤本是“劫火營”出身,長於攻掠,而短於防守,隻是在長安時上過“軍校”,於防守之道,也得陶侃等人的反複訓導、耳提麵命,這才不至於徹底苦手。石虎親自將兵攻打堯祠,一連三日,雖然幾乎是壓著晉人在打,殺得王澤捉襟見肘,卻最終連拱衛堯祠大營的兩座分寨都未能拿下……
倘若不是急於摧破這支晉軍,又倘若晉人的戰力略差一些,堂堂石趙太尉、太原王、都督並州軍事,又何必親提長矛,衝殺在第一線,甚至不惜以身誘引晉人出壘來攻呢?
趙軍的數量確實多過當麵晉軍數倍,但論起素質來,那便良莠不齊了。石虎中軍部曲,論戰技之高超、鬥誌之頑強,本在普通晉卒之上,再加石虎本人的天才指揮,倘若四萬趙軍都是這種素質,估計王澤早就敗了,甚至自身都難以逃脫。可問題是這般精銳,尚不足全軍的十之二三,其餘諸將所部,論水平起碼要攔腰砍上一刀……至於大量輔兵,也就是古書上所謂的“廝徒”,根本就無力硬憾晉壘。
所以能跟憑借堅壘固守的晉軍正麵較量的,撐死了也就兩萬之眾,兩打一,王澤隻要咬咬牙關,還是能夠扛得住的。石虎不但被迫親自上陣指揮,還特意使強兵白晝攻壘,弱卒夜間襲擾,想要疲乏晉軍的氣力,消磨晉軍的鬥誌。即便如此,三日過後,成效依然不顯,戰果也隻寥寥。
石虎為此又是焦急,又是光火,忍不住每日退陣之後,即嚴懲不肯死戰的將士,甚至於親自拔刀砍人,揮鞭責罪。
且說第三日晚間,參軍朱軌突然前來稟報,說:“末吏方拷訊陣上所俘晉卒,知其糧秣不足,或許可以尋機攻破之……”
晉軍雖然全是步兵,行進速度卻很快,石虎一個沒注意,他們就急渡汾水,跑到堯祠去立陣了,因而在朱軌想來,必是輕軍而至,所攜糧食不會太豐裕。他就以此為突破口,拷問俘虜,最終得到的訊息是:
“彼等本駐夏陽,聞警急渡河來援平陽,所攜不過半月之糧而已。王澤既至堯祠,乃使人東向襄陵,調輸陳穀,惜乎亦不甚多。計算如今敵軍之糧,最多再可支應十日而已。”
——其實最多五天,王澤軍中就要斷糧了,但這麽嚴重的問題,他當然不可能嚷嚷得全軍上下,人人皆知啊,普通小兵以為還夠吃十天的——若非襄陵小縣,不可能存有太多糧食,此事盡人皆知,王澤還能夠宣揚得更為富足一些。
朱軌繼續說道:“王澤所待者,其副將莫懷忠前向臨汾、絳邑,二城糧儲頗豐。倘若任由其輸糧而入堯祠,則王澤守心固,我軍倉促難下;若能先期截斷糧道,甚至於斬殺莫懷忠,則敵氣沮,破之不難。”
石虎聞言大喜,說:“參軍此計甚好,我當急遣軍以阻敵糧運!”
即命大將郭榮,率步騎兵三千南下,前去兜截晉軍運糧的隊伍。郭榮便問:“南下多道,不知晉人會從何道而來啊?”石虎朝他一瞪眼:“我如何得知!”頓了一頓,又道:“左右不過三四十裏,難道還攔阻不住麽?”
他所說的三四十裏,是指從堯祠向南,西為汾水,東為霍山餘脈,南至塔兒山,基本上屬於平原地形,東西最寬闊處不過四十裏出頭,南北距離亦然。估計晉人的運糧隊伍,必定由此而來,不大可能跑到汾水西岸去——若經西岸,那就交給郭太好了——也不可能打山間小道走。郭榮麾下是領有騎兵的,晉裏四十,輕騎不過兩刻鍾即能跑完,難道還找不到一支運糧隊嗎?
郭榮諾諾而退,於是等到翌日天明,便即率師南下。四十裏地,騎兵一個白天甚至可以跑兩個來迴——算上戰馬休息、進食的時間——即便步兵,行軍一整日,也應該能夠走完了。可是郭榮把騎兵四下撒開,步卒亦搜索南下,一直到天黑,接近了塔兒山,卻竟然毫無所獲。
這是什麽緣故?是朱參軍判斷有誤,還是敵人還在塔兒山以南,尚未抵達啊?我不如就在塔兒山北麓立營,輕輕鬆鬆等他們過來吧。
那麽莫懷忠究竟上哪兒去了呢?確實郭榮疑惑之時,他的運糧隊還在塔兒山以南地區,因為調集臨汾、絳邑的糧秣,更主要是調用輔兵、征集民夫——總不能讓他那五百正兵去扛糧食吧,而且那才能扛多少啊——也需要時間。
再者說了,糧食、民夫齊集之後,又該怎麽往前運哪?從臨汾、絳邑到平陽、堯祠,百餘裏之遙,消息傳遞也就滯後一兩天罷了,則趙軍數萬之眾來攻,晉方純取守勢的局麵,莫懷忠也是清楚的。他就五百正兵押著大批糧食,若不善擇道路,很可能是送羊入虎口啊。
孫子雲:“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丟了糧草是小事,這些糧食再落到敵軍手中,就是有可能影響全局的大事啦!
因此莫懷忠最終決定,這首批近萬石糧食啊,我用水運!
汾水雖然不甚寬闊,岸上敵軍的攻擊也沒有那麽容易覆蓋水麵的。倘若途中遇敵,敵自東岸來,我就靠近水西,敵自西岸來,我就靠近水東,總之敵軍兩岸夾擊的可能性應該不算很高吧。先將糧食經水路運到平陽附近,倘若堯祠不可去,我就直入平陽城,即便王澤吃不到,也比被羯兵搶去要強。
自然了,尚需先遣精細士卒前去通風報信,以期或平陽、或堯祠,將兵前來接應。
且說因為石虎親率兵馬攻打堯祠,派去通知王澤的晉兵不但未能入營,反倒險為羯兵所俘,被迫轉道前往襄陵,即於城頭燃起烽煙來,通知王澤。不過如此一來,多耽擱了大半天的時間,而且烽火示意,終究不可能傳遞太多消息。但因為石虎暫時撤除了對平陽城的圍困,另一路傳信的晉兵卻得以順利進入城中,稟報劉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