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驅趕那些被強拉來以充兵役的農夫率先衝擊晉軍營壘,主要目的就是用無窮無盡的人浪來消耗晉兵的體力和箭矢,以及靠著屍體來填埋晉方塹壕,甚至於鋪就可以直登晉壘的通路。
封建時代,又是戰亂之時,晉趙雙方的將吏大多視人命如草芥——裴該所部大司馬三軍,也隻能說略好一些罷了——況乎石虎的貪殘兇暴,更居當世之首。在原本曆史上,此人便即惡名昭彰,《晉書》中說他:“所為酷虐……降城陷壘,不複斷別善惡,坑斬士女,鮮有遺類……”
隻是別的將領尚且懂得區分敵我,於自家境內的城邑、百姓,總會稍稍留些情麵,殺戮別家境內民眾,也有削弱敵方生產潛力的考量在——因為隻有百姓安生種地,才能供給軍需啊,傻瓜才不懂這個道理哪。
石虎卻不同,無論敵我,凡人命在其眼中,俱如螻蟻。誰說自家的老百姓就不能擅殺了?反正我得了十數萬牛羊,且能吃一陣子呢,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再者天王授我之命,乃是摧鋒破銳,奪取敵方城邑、土地,至於發展生產、收取貢賦,那是續鹹之流文吏該做的啊,關我屁事!
關鍵石虎見到道路狹窄,晉壘難克,生怕此番南下將铩羽而歸,且寸步不能突入平陽郡。昨日張豺試攻晉營,已經探明了若不付出極大犧牲,即便兩三千晉卒恃險而守,數萬兵馬都難逾越;而若等到晉軍主力從平陽上來,估計即便付出再大代價,依舊難以成功……就目前而言,時間是最重要的,為了爭取時間,人命何所惜哉?
隻要能夠突破晉營,順利下平,到時候迴旋餘地就大得多啦,我眾敵寡,關中在秋收前又不可能大舉派發增援,則破敵而複平陽就大有機會。反正臨時拉來這些農夫也派不上太大用場,不如就讓他們去為了我的勝利而英勇犧牲吧!
能用汝等的屍體,鋪就我皇趙奪取天下之路,雖死猶榮也。
石虎出此下策,還真不是什麽深思熟慮、反複權衡後得出的結果,而純出本能——晉壘難克,除非用人命來填,則沒太大用的人命,我這兒有得是啊。於是張豺尚未返歸營中覲見之時,他就已經派人北歸,要求把農夫們全都組織起來,驅趕而上山道了。
缺乏訓練的農夫,又在狹窄山道,行進速度之慢本當令人發指,然而羯兵得了石虎的吩咐,絲毫也不手軟,於路便已然砍掉了上百顆腦袋,叉在矛尖上,用以威嚇農夫,逼得他們不管白天、黑夜地急行軍,不到一日後,便即直迫晉壘。
晉陣中看到“趙兵”迫近,當即左右四壘亂箭齊發,那些農夫如同割草般一茬茬地倒下……
倘若在平地之上,驟然遭受這樣沉重的打擊,則缺乏訓練、毫無組織度的農夫必然四散而逃,僅僅夾雜在其中不足一成的真正趙兵,是根本難以約束和攔阻的。昔日在苦縣寧平城中,已然喪失鬥誌,且無組織的數萬晉卒之所以為少量羯騎所圍而不敢動,那是因為突圍必死,幻想著投降或有生路。今日之勢則全然不同,留在對方弓箭射程內必死無疑啊,隻有往迴跑才有望逃生。
然而山道過於狹窄,隊列又極擁擠,山上更驅趕著後續農夫不管不顧地繼續朝前頂,則前麵受創或受驚之人,即便想逃也無路可走,隻能被身後的同袍推搡著繼續向前……間中有幾個想要爬上兩側的山崖,但不是跌落下來被大眾踩成肉泥,就是被羯兵放箭活活射死。
可憐那些倒伏之人,即便還有一口氣在,也很快就被踩踏得支離破碎了。
姚弋仲及麾下晉卒見此情狀,無不膽戰心驚——從來戰陣之上,最怕遇見泯不畏死之敵了,但眼前這些“敵人”不是不怕死,而是被逼前來送死,那就更加可怖。弓箭手被迫反複扯動弓弦,射出一輪又一輪的箭矢,但他們終究隻是輔兵而已,訓練強度有限,不可能精確瞄準,基本上都是朝向一定範圍覆蓋射擊,難免漏網之魚。況且即便身中數箭,甚至於咽氣者,也有不但不倒,反倒被身後農夫推搡著屍體還繼續朝前滑動的……
這些死而不偃的屍體越來越多——農夫們終究是人,是人就懼死貪生,是人在瀕死之時就會激發出超乎平常能力的智力和體力來,他們逐漸懂得躲藏在屍體後麵,以他人的血肉來遮擋晉矢,以保住自家的性命。
至於身前送命之人是否熟識之人,是否同鄉,甚至於是否親眷,到了這個時候,也全都顧不得了。父子之恩、兄弟之親,在後有利刃、前有箭雨的淩迫下,也隻能暫且拋諸腦後。
就這樣,雖然箭不停放,趙兵前湧之勢卻幾乎不受影響,死了一個還有一個,射殺一層還有一層,擁擠的人群就如同一條巨蛇般迤邐向前,不可遏止……
幾乎是轉眼之間,趙兵雖窄卻厚的洪流便即衝入了晉方第一條塹壕。
在原本的計劃中,營前三道塹壕,都將掘夠一人多深,但因為趙軍驟然殺至,晉方被迫僅僅挖了一半,就趕緊埋設尖頭木樁,但凡落入者,必死無疑。隻是木樁的高度終究有限,隻要插上一到兩具屍體,再後麵躍下之人,便可安然無恙……不,在出乎姚弋仲等人預料的實戰之中,這些農夫本欲踩踏著前麵翻落的死屍翻越塹壕,但還沒等他們碰觸到對麵的壕壁,頭上就會落下來幾十隻腳……就這樣屍體一層層向上堆積,直到塹壕被徹底填平!
第一道塹壕,距離兩側四壘已經不足三十步之遙了,覆蓋射擊很難再傷到踏壕之敵,而若當麵直射,因為距離太近,威力也打折扣。壘中晉卒幾乎直麵那些滿身浴血、麵目猙獰扭曲,幾乎不似人間生靈的可憐農夫,對方目光中那垂死的光芒,仿佛瞬間便會飄蕩而至眼前……幾名弓箭手恐懼到了極點,不禁大叫一聲,拋下武器,掉頭就跑。軍吏連殺數人,卻亦不能禁止。
正麵那百餘名正兵,倒都是姚弋仲的親兵部曲,半數即為姚羌族人,久經戰陣,見狀雖亦感震恐,卻還不至於落荒而逃。他們各挺長矛,陸續前出,將即將翻越第二道塹壕的農夫逐一捅穿。但人雖死,屍卻未必便倒,在身後眾人的推搡下,頂著矛杆繼續向前。細長的矛杆逐漸吃不住勁道,陸續折斷,晉兵也被迫步步後退。
隻聽無盡的慘叫、呻吟聲中,突起一聲暴喝,一名羯卒手挺刀盾,就踩著農夫的屍體,朝最近一處晉壘直躥而上。其人尚在半空,上下無所依靠之時,姚弋仲及時一箭射出,正中其肋。那名羯卒倒跌下來,半個身體正好伏在壘上,卻還不死,一邊大口吐著血沫,一邊探出刀去,有氣無力地朝著麵前的晉卒揮砍。
於是又有數名晉軍輔兵嚇得手足皆軟,發一聲喊,棄械轉身,沒命地逃出了壁壘。
姚弋仲麵色發青,五官幾乎全都擠在了一處——他自從十四歲初上陣以來,生死百戰,還從來都沒有打過這樣的仗。該怎麽辦呢?即便地利再優越、武器再精良,也攔不住這純粹的以人命相填啊!
人擠人、人挨人,渾若一體,死者為生者所推搡,生者轉瞬間又化作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有若洪流滔滔,所經處塹為之平、壘為之崩……
預計最多再有一二刻鍾時間,趙軍必入晉營,到時候這些已然近乎瘋癲的農夫,哪怕用牙咬,用手撕,都會把自己和部下全都扯成血肉碎片啊!所部雖有兩千餘,終究輔兵不可恃,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奮戰到最後一刻的,隻有自己麾下這百餘部曲而已——僅僅百餘,如何能抵擋無窮無盡被羯兵驅趕向前的農夫呢?
有那麽一瞬間,姚弋仲腦海中仿佛響起了大都督曾經說過的話:“民不可輕也,即農夫執耒耜,若無活路,搏命而前,恐亦不可禦……”特麽的大都督說得還真對,隻是我大概再也無法歸謁大都督了!
——————————
午前不久,大群農夫終於踏平了三道塹壕,並且洶湧而入晉營、晉壘。
石虎在山上見此情狀,不禁又是歡喜,又是得意,當即仰天大笑道:“裴先生曾雲,民不可輕也,即農夫執耒耜,若無活路,搏命而前,亦如奔流而不可禦——確實是至理名言!”當即命令張豺率部直前,力圖快速衝下山地,突入平原。
但可惜他計算有誤,以為要靠四千具屍體鋪路,才有望突破當麵晉軍營壘,並且為策萬全,又多添了一千餘……但石虎並沒有考慮到,當麵對這樣死而不僵,如同蟒蛇一般蜿蜒向前的人群的時候,士卒心理將會受到多大的壓力,在恐慌之下,實不必鋪屍而至壘上,就自然一哄而散了……
所以晉營、晉壘雖克,山路上的農夫卻還沒有走盡,仍舊擁擠挨纏,靠著慣性被驅趕著繼續向前,張豺所部雖然聚集起來了,卻根本無路可前。張豺急了,即命士卒揮舞刀矛,殺開一條血路來——反正太原王都不把這些人命當命,我又有啥可惜的啊?
好不容易驅散了當麵農夫,三千裝備精良的趙兵終於突入晉營,卻不稍停,而繼續朝山下衝去。張豺步行當先——山道上不易跑馬,再加上又實在太過擁擠,騎著馬反倒容易被人推搡跌落,所以幹脆步行——端著一支騎矛,分開人流,便即率先下平。
可是他腳才剛踩到平地,忽聽馬蹄聲疾響,抬眼一望,就見兩支輕騎分從左右兜抄上來。張豺大吃一驚,急欲停步,卻刹不住——後麵的趙兵還在往前擁呢,因為命令就是下平後再因應情況,看是立陣以待後軍,還是追殺逃亡的晉卒啊。
張豺幾乎被身後親兵所撞倒,無奈之下,隻能咬著牙關繼續朝前猛衝。左右襲來的騎兵紛紛拉弓放箭,張豺急忙揮舞騎矛,將來矢逐一撥落。
轉瞬之間,敵騎已至麵前。張豺大叫一聲,騎矛抖處,已將一名敵騎兵刃撥開,隨即複起一矛,正中其肋。馬上騎士慘唿翻落,倒掛在坐騎一側——因為腳踩馬鐙,不能及時脫開之故。張豺將身一縱,左手扳住了鞍橋,就待翻身而上。
隻要上了馬,我就安全了,老子縱橫河北數郡,全靠胯下戰馬和手中這支騎矛,等閑一二十人休想近身!
設計得挺美好,可是他才剛攀上馬背,還未能坐穩,更沒能蹬開這匹戰馬原本的主人,突然身後一騎加速追上,馬上騎士大叫一聲:“好身手,且試陳某之刀!”一刀便朝張豺肩頭斫下。
張豺急忙半側過身,覷準來勢,將手中騎矛朝上一撩,格開來刀。他覺得雙膀巨震,虎口似已撕裂,不禁心道:“此人好大氣力,絕非凡俗……”這念頭還沒閃完,叵料對方刀雖被蕩開,卻還有一矛在手,順勢中宮直入,從張豺頸下三分捅刺進去,破開氣管、喉管,插裂脊椎,再從腦後直穿出來!
張豺雙眼瞪得如同雞蛋一般大小,一聲未吭,便即咽氣。
——————————
一矛捅死張豺的,自然便是——左刀右矛,縱橫隴上十餘載的晉軍無敵驍將陳安!
且說石虎來得如此之快,也大大出乎劉央、陳安等人的預料。原本計劃著等到姚弋仲將山南營壘起至八九分,將將完工之時,便入駐五六百正兵,複遣一二千正兵於山下平地紮營,以為策應。可成想突然間就接到了姚弋仲的求援急信,計點時日,估摸著夾道四壘,連垣牆都還隻有半人高呢,遑論蓋頂完工……
陳安當即向劉央請令,說營壘未完,而賊軍奄至,估計小姚守不住;且賊軍方大集,他卻連策應兵馬都沒有,一旦被敵人咬住,即便想往下撤,難度也相當之大——除非甫遭敵就走,但我看小姚不似那般怯懦之人啊。
“為今之計,末將請率輕騎先往接應,然後退入永安城,以待將軍率主力來援。”
劉央深以為然,便將軍中七成的輕騎兵——大概三百多騎——全都交給陳安,命其先往應援。
陳安晝夜疾馳,來得比姚弋仲預料中還快——他終究久在隴上,善將騎兵。戰馬不便登山,陳安仗著自己體力好,直接步行快跑便進入了營中,打眼一瞧是這種狀況,三道塹壕已平兩道,他也不禁慌了——以前捕良前驅,衝敵或者攻城的事兒我也幹過,就從沒見過今日這般慘狀啊!趕緊招唿姚弋仲後撤——“我將騎兵來,可以為卿斷後!”
封建時代,又是戰亂之時,晉趙雙方的將吏大多視人命如草芥——裴該所部大司馬三軍,也隻能說略好一些罷了——況乎石虎的貪殘兇暴,更居當世之首。在原本曆史上,此人便即惡名昭彰,《晉書》中說他:“所為酷虐……降城陷壘,不複斷別善惡,坑斬士女,鮮有遺類……”
隻是別的將領尚且懂得區分敵我,於自家境內的城邑、百姓,總會稍稍留些情麵,殺戮別家境內民眾,也有削弱敵方生產潛力的考量在——因為隻有百姓安生種地,才能供給軍需啊,傻瓜才不懂這個道理哪。
石虎卻不同,無論敵我,凡人命在其眼中,俱如螻蟻。誰說自家的老百姓就不能擅殺了?反正我得了十數萬牛羊,且能吃一陣子呢,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再者天王授我之命,乃是摧鋒破銳,奪取敵方城邑、土地,至於發展生產、收取貢賦,那是續鹹之流文吏該做的啊,關我屁事!
關鍵石虎見到道路狹窄,晉壘難克,生怕此番南下將铩羽而歸,且寸步不能突入平陽郡。昨日張豺試攻晉營,已經探明了若不付出極大犧牲,即便兩三千晉卒恃險而守,數萬兵馬都難逾越;而若等到晉軍主力從平陽上來,估計即便付出再大代價,依舊難以成功……就目前而言,時間是最重要的,為了爭取時間,人命何所惜哉?
隻要能夠突破晉營,順利下平,到時候迴旋餘地就大得多啦,我眾敵寡,關中在秋收前又不可能大舉派發增援,則破敵而複平陽就大有機會。反正臨時拉來這些農夫也派不上太大用場,不如就讓他們去為了我的勝利而英勇犧牲吧!
能用汝等的屍體,鋪就我皇趙奪取天下之路,雖死猶榮也。
石虎出此下策,還真不是什麽深思熟慮、反複權衡後得出的結果,而純出本能——晉壘難克,除非用人命來填,則沒太大用的人命,我這兒有得是啊。於是張豺尚未返歸營中覲見之時,他就已經派人北歸,要求把農夫們全都組織起來,驅趕而上山道了。
缺乏訓練的農夫,又在狹窄山道,行進速度之慢本當令人發指,然而羯兵得了石虎的吩咐,絲毫也不手軟,於路便已然砍掉了上百顆腦袋,叉在矛尖上,用以威嚇農夫,逼得他們不管白天、黑夜地急行軍,不到一日後,便即直迫晉壘。
晉陣中看到“趙兵”迫近,當即左右四壘亂箭齊發,那些農夫如同割草般一茬茬地倒下……
倘若在平地之上,驟然遭受這樣沉重的打擊,則缺乏訓練、毫無組織度的農夫必然四散而逃,僅僅夾雜在其中不足一成的真正趙兵,是根本難以約束和攔阻的。昔日在苦縣寧平城中,已然喪失鬥誌,且無組織的數萬晉卒之所以為少量羯騎所圍而不敢動,那是因為突圍必死,幻想著投降或有生路。今日之勢則全然不同,留在對方弓箭射程內必死無疑啊,隻有往迴跑才有望逃生。
然而山道過於狹窄,隊列又極擁擠,山上更驅趕著後續農夫不管不顧地繼續朝前頂,則前麵受創或受驚之人,即便想逃也無路可走,隻能被身後的同袍推搡著繼續向前……間中有幾個想要爬上兩側的山崖,但不是跌落下來被大眾踩成肉泥,就是被羯兵放箭活活射死。
可憐那些倒伏之人,即便還有一口氣在,也很快就被踩踏得支離破碎了。
姚弋仲及麾下晉卒見此情狀,無不膽戰心驚——從來戰陣之上,最怕遇見泯不畏死之敵了,但眼前這些“敵人”不是不怕死,而是被逼前來送死,那就更加可怖。弓箭手被迫反複扯動弓弦,射出一輪又一輪的箭矢,但他們終究隻是輔兵而已,訓練強度有限,不可能精確瞄準,基本上都是朝向一定範圍覆蓋射擊,難免漏網之魚。況且即便身中數箭,甚至於咽氣者,也有不但不倒,反倒被身後農夫推搡著屍體還繼續朝前滑動的……
這些死而不偃的屍體越來越多——農夫們終究是人,是人就懼死貪生,是人在瀕死之時就會激發出超乎平常能力的智力和體力來,他們逐漸懂得躲藏在屍體後麵,以他人的血肉來遮擋晉矢,以保住自家的性命。
至於身前送命之人是否熟識之人,是否同鄉,甚至於是否親眷,到了這個時候,也全都顧不得了。父子之恩、兄弟之親,在後有利刃、前有箭雨的淩迫下,也隻能暫且拋諸腦後。
就這樣,雖然箭不停放,趙兵前湧之勢卻幾乎不受影響,死了一個還有一個,射殺一層還有一層,擁擠的人群就如同一條巨蛇般迤邐向前,不可遏止……
幾乎是轉眼之間,趙兵雖窄卻厚的洪流便即衝入了晉方第一條塹壕。
在原本的計劃中,營前三道塹壕,都將掘夠一人多深,但因為趙軍驟然殺至,晉方被迫僅僅挖了一半,就趕緊埋設尖頭木樁,但凡落入者,必死無疑。隻是木樁的高度終究有限,隻要插上一到兩具屍體,再後麵躍下之人,便可安然無恙……不,在出乎姚弋仲等人預料的實戰之中,這些農夫本欲踩踏著前麵翻落的死屍翻越塹壕,但還沒等他們碰觸到對麵的壕壁,頭上就會落下來幾十隻腳……就這樣屍體一層層向上堆積,直到塹壕被徹底填平!
第一道塹壕,距離兩側四壘已經不足三十步之遙了,覆蓋射擊很難再傷到踏壕之敵,而若當麵直射,因為距離太近,威力也打折扣。壘中晉卒幾乎直麵那些滿身浴血、麵目猙獰扭曲,幾乎不似人間生靈的可憐農夫,對方目光中那垂死的光芒,仿佛瞬間便會飄蕩而至眼前……幾名弓箭手恐懼到了極點,不禁大叫一聲,拋下武器,掉頭就跑。軍吏連殺數人,卻亦不能禁止。
正麵那百餘名正兵,倒都是姚弋仲的親兵部曲,半數即為姚羌族人,久經戰陣,見狀雖亦感震恐,卻還不至於落荒而逃。他們各挺長矛,陸續前出,將即將翻越第二道塹壕的農夫逐一捅穿。但人雖死,屍卻未必便倒,在身後眾人的推搡下,頂著矛杆繼續向前。細長的矛杆逐漸吃不住勁道,陸續折斷,晉兵也被迫步步後退。
隻聽無盡的慘叫、呻吟聲中,突起一聲暴喝,一名羯卒手挺刀盾,就踩著農夫的屍體,朝最近一處晉壘直躥而上。其人尚在半空,上下無所依靠之時,姚弋仲及時一箭射出,正中其肋。那名羯卒倒跌下來,半個身體正好伏在壘上,卻還不死,一邊大口吐著血沫,一邊探出刀去,有氣無力地朝著麵前的晉卒揮砍。
於是又有數名晉軍輔兵嚇得手足皆軟,發一聲喊,棄械轉身,沒命地逃出了壁壘。
姚弋仲麵色發青,五官幾乎全都擠在了一處——他自從十四歲初上陣以來,生死百戰,還從來都沒有打過這樣的仗。該怎麽辦呢?即便地利再優越、武器再精良,也攔不住這純粹的以人命相填啊!
人擠人、人挨人,渾若一體,死者為生者所推搡,生者轉瞬間又化作一具血肉模糊的屍體,有若洪流滔滔,所經處塹為之平、壘為之崩……
預計最多再有一二刻鍾時間,趙軍必入晉營,到時候這些已然近乎瘋癲的農夫,哪怕用牙咬,用手撕,都會把自己和部下全都扯成血肉碎片啊!所部雖有兩千餘,終究輔兵不可恃,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奮戰到最後一刻的,隻有自己麾下這百餘部曲而已——僅僅百餘,如何能抵擋無窮無盡被羯兵驅趕向前的農夫呢?
有那麽一瞬間,姚弋仲腦海中仿佛響起了大都督曾經說過的話:“民不可輕也,即農夫執耒耜,若無活路,搏命而前,恐亦不可禦……”特麽的大都督說得還真對,隻是我大概再也無法歸謁大都督了!
——————————
午前不久,大群農夫終於踏平了三道塹壕,並且洶湧而入晉營、晉壘。
石虎在山上見此情狀,不禁又是歡喜,又是得意,當即仰天大笑道:“裴先生曾雲,民不可輕也,即農夫執耒耜,若無活路,搏命而前,亦如奔流而不可禦——確實是至理名言!”當即命令張豺率部直前,力圖快速衝下山地,突入平原。
但可惜他計算有誤,以為要靠四千具屍體鋪路,才有望突破當麵晉軍營壘,並且為策萬全,又多添了一千餘……但石虎並沒有考慮到,當麵對這樣死而不僵,如同蟒蛇一般蜿蜒向前的人群的時候,士卒心理將會受到多大的壓力,在恐慌之下,實不必鋪屍而至壘上,就自然一哄而散了……
所以晉營、晉壘雖克,山路上的農夫卻還沒有走盡,仍舊擁擠挨纏,靠著慣性被驅趕著繼續向前,張豺所部雖然聚集起來了,卻根本無路可前。張豺急了,即命士卒揮舞刀矛,殺開一條血路來——反正太原王都不把這些人命當命,我又有啥可惜的啊?
好不容易驅散了當麵農夫,三千裝備精良的趙兵終於突入晉營,卻不稍停,而繼續朝山下衝去。張豺步行當先——山道上不易跑馬,再加上又實在太過擁擠,騎著馬反倒容易被人推搡跌落,所以幹脆步行——端著一支騎矛,分開人流,便即率先下平。
可是他腳才剛踩到平地,忽聽馬蹄聲疾響,抬眼一望,就見兩支輕騎分從左右兜抄上來。張豺大吃一驚,急欲停步,卻刹不住——後麵的趙兵還在往前擁呢,因為命令就是下平後再因應情況,看是立陣以待後軍,還是追殺逃亡的晉卒啊。
張豺幾乎被身後親兵所撞倒,無奈之下,隻能咬著牙關繼續朝前猛衝。左右襲來的騎兵紛紛拉弓放箭,張豺急忙揮舞騎矛,將來矢逐一撥落。
轉瞬之間,敵騎已至麵前。張豺大叫一聲,騎矛抖處,已將一名敵騎兵刃撥開,隨即複起一矛,正中其肋。馬上騎士慘唿翻落,倒掛在坐騎一側——因為腳踩馬鐙,不能及時脫開之故。張豺將身一縱,左手扳住了鞍橋,就待翻身而上。
隻要上了馬,我就安全了,老子縱橫河北數郡,全靠胯下戰馬和手中這支騎矛,等閑一二十人休想近身!
設計得挺美好,可是他才剛攀上馬背,還未能坐穩,更沒能蹬開這匹戰馬原本的主人,突然身後一騎加速追上,馬上騎士大叫一聲:“好身手,且試陳某之刀!”一刀便朝張豺肩頭斫下。
張豺急忙半側過身,覷準來勢,將手中騎矛朝上一撩,格開來刀。他覺得雙膀巨震,虎口似已撕裂,不禁心道:“此人好大氣力,絕非凡俗……”這念頭還沒閃完,叵料對方刀雖被蕩開,卻還有一矛在手,順勢中宮直入,從張豺頸下三分捅刺進去,破開氣管、喉管,插裂脊椎,再從腦後直穿出來!
張豺雙眼瞪得如同雞蛋一般大小,一聲未吭,便即咽氣。
——————————
一矛捅死張豺的,自然便是——左刀右矛,縱橫隴上十餘載的晉軍無敵驍將陳安!
且說石虎來得如此之快,也大大出乎劉央、陳安等人的預料。原本計劃著等到姚弋仲將山南營壘起至八九分,將將完工之時,便入駐五六百正兵,複遣一二千正兵於山下平地紮營,以為策應。可成想突然間就接到了姚弋仲的求援急信,計點時日,估摸著夾道四壘,連垣牆都還隻有半人高呢,遑論蓋頂完工……
陳安當即向劉央請令,說營壘未完,而賊軍奄至,估計小姚守不住;且賊軍方大集,他卻連策應兵馬都沒有,一旦被敵人咬住,即便想往下撤,難度也相當之大——除非甫遭敵就走,但我看小姚不似那般怯懦之人啊。
“為今之計,末將請率輕騎先往接應,然後退入永安城,以待將軍率主力來援。”
劉央深以為然,便將軍中七成的輕騎兵——大概三百多騎——全都交給陳安,命其先往應援。
陳安晝夜疾馳,來得比姚弋仲預料中還快——他終究久在隴上,善將騎兵。戰馬不便登山,陳安仗著自己體力好,直接步行快跑便進入了營中,打眼一瞧是這種狀況,三道塹壕已平兩道,他也不禁慌了——以前捕良前驅,衝敵或者攻城的事兒我也幹過,就從沒見過今日這般慘狀啊!趕緊招唿姚弋仲後撤——“我將騎兵來,可以為卿斷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