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主李雄得知李鳳逃往漢中,頗感氣惱,又略略有些懊悔。他問群臣道:“本欲自保疆土,以候中原平靖,孰料又出此事……李鳳至漢中,必為周訪謀我,而周士達有裴文約在後,緩急可應,我又不敢進討漢中,奈何?”他敢來打我,我卻不敢去打他,這滋味可不好受啊!
“如今石勒僭號襄國,與晉人必有大戰,倘若羯勢稍熾,裴文約必將發兵以救祖士稚,則周士達無後援矣。我若趁機全力以向漢中,卿等以為可乎?”
李班、李壽等人都說倘有良機出現,那是一定要去複奪漢中的。任迴卻連連擺手,說:“臣以為不可!”
隨即解釋道:“即便石勒於東方摧破晉師,裴文約發軍往救,懸隔千裏,消息難通,若我兵向漢中,而晉之關中軍或已得勝,或不及救,返歸長安,又如何處啊?倘若石勒果能侵削晉勢,使小大反轉,到那時,我再北出以謀漢中不遲也。
“如今與其向北,不若向南。曩昔諸葛亮五月渡瀘,平定南中,始能足食,北出祁山;且南中多夷,頗善戰,若能定寧州而料夷為兵,則我軍必強,收複漢中,也更有成算了……”
李雄沉吟道:“自王邵伯(王遜)至寧州,誅豪右、伐諸夷,又因應地勢,分牂柯為平夷,分朱提為南廣,分建寧為夜郎,分永昌為梁水,十郡各命將鎮守……兼之地遠道狹,實不易定也。”
任迴說再不易定也得去定啊——“則取寧州與向漢中,孰難?且朱提、牂柯,本為益州屬郡,則陛下若連一州尚不能底定,何得稱為天子?”氐人本無禮數,李雄又向來寬厚,所以任迴說話也就沒啥忌諱。
李雄點點頭,說:“任卿所言是也,朕當再有勞太傅,率軍南取寧州。”李驤趕緊拱手:“敢不從命?”隨即李雄又問任迴:“在卿看來,石勒果能搖動晉基否?”
任迴搖頭道:“相隔千裏,消息難通,臣實在難以揣測。晉梁本朽,因此先帝才能於巴蜀建基,匈奴複能蹂躪兩京;然而百足之蟲,貌死而實不僵,春風化被,竟又複蘇,則能否中興,尚不可知也。唯我在西南,而石勒東北,勢難唿應,陛下不可寄望於彼啊!”
——————————
正如任迴所言,一西南、一東北,兩家僭主,夾晉而立,與昔日三國之吳、蜀不同,根本就沒法配合,所以他才奉勸李雄,暫時不必關心襄國的情況。同理,石勒也根本沒把成漢納入自家謀奪天下的考量範圍之內。
若滅晉,則蜀自可下;若不滅晉,我打得到巴蜀去嗎?理他作甚。
本年度長江以北,普遍收成不錯,尤以石趙所有的河北為最。
其實倒不是河北地區的農戶數量最盛,或者農業技術最強,開墾田畝最多,而是石勒頗會收稅,而且開銷也少。
石勒在逐劉演、殺王浚後,即下令各州郡閱實人戶,收取租賦,理論上每戶出絹二匹、繳租二斛,比晉賦、漢賦都要輕,百姓乃稍稍安堵。相比之下,無論洛陽、長安還是建業,都還依照舊稅率,戶出絹三匹、綿三斤,繳租四斛——裴該依從遊遐的建議,倒是在秦州暫時降低稅率,隻征其半。
西晉之時,國家土地、戶口近乎半數,都捏在世家豪門手中,雖經喪亂,原本很多豪門破家,田土、人口都被析出了,但自從洛陽規複後,南渡世家乃陸續返迴,手執田契,複其舊產。所以關中地區還好,裴該不準流民返鄉,全都逼為屯戶,且假租借之名,從很多家族手中征收了多餘的土地;洛陽政權轄下,則難免複歸舊貌,朝廷所得租稅,仍舊半減。
石勒雖然也著力拉攏幽、冀的豪門,終究比司馬鄴等人板得起臉來,該打壓的還是要打壓,就此河北大戶萎縮,中產多破,反倒使得很多土地、人口直接落到襄國政權手中,則雖然稅率較低,賦稅總額卻逐漸逼近了西晉初期。
裴該在關西,通過軍屯和民屯等手段,收獲不比石勒為少,但若比開銷,則幾乎是石趙的兩倍。
一則裴該把很多經費投入到了生產領域,比方說修路、造橋、開渠、挖礦,等等,乃至於資助商賈,給予一定數量的低息貸款,以期生產力不但得以恢複,且能有一定程度提升;且將來放屯民為編戶的時候,農民也不至於快速貧窮下去,被迫再度喪失土地,被迫要依附於豪門大戶。二則大司馬三軍的日常供應,甲於天下,僅軍隊日常開支就幾乎占到賦稅總額的將近三成。
對於前一點,石勒是根本不上心的,在他想來,我隻要輕徭薄賦,使民以時,自然生產力可以恢複——這也是當時絕大多數人的想法。至於農田水利工程,那是地方官的事兒,有閑錢、有良心就搞一搞,沒閑錢或沒良心就不搞,你隻要到時候征上的稅賦數額能夠讓我滿意,且百姓也無太大怨言,不起叛亂,那就足夠啦。
而對於後一點,趙軍中也隻有將領部曲,和其他少數精銳,其日常供奉才可能比擬裴軍正兵。按照這年月的習慣,普通大頭兵吃不飽、穿不暖,本是很正常的事情,除非戰時,誰肯讓士卒飽餐啊,那得浪費多少糧食?而即便戰時,糧餉也能夠通過搶掠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充嘛。
反正你扛槍當兵,再怎麽饑疲,總不至於餓死,比迴去當農民要穩妥得多了。再者說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若在戰場上立了功,自然能夠從繳獲中得到獎賞,當農民就不大可能有這般暴富的機會了。
所以石趙三州半之地,除了各城戍卒外,直接可以拉出來的機動兵力已然超過十萬,幾乎是裴該的兩倍。而即便如此,軍費也遠遠比不上關中,按照程遐等人的統計,全拉出去打三五個月沒太大問題啊。
因此秋賦尚未全數入庫,石勒便召集文臣武將,商議對晉用兵之事。
大家夥兒都知道,保安舊疆隻能被動挨打,唯有進取,才可能徹底扭轉小大之勢,進而取得整個天下,因此對於秋後發兵攻晉,無人提出異議。那麽周邊那麽多敵對勢力,雖然旗號一致,其實互不統屬,咱們應該先打誰呢?
太傅張賓首先提議,召還石虎,改以別將鎮守並州。
他是這樣說的:“我家之敵有六:一為遼,二為代,三為關中,四為河南,五為青徐,六為厭次。
“劉越石遠遁,暫可不論,則東北唯段氏而已,才經喪敗,不足為患——厭次亦然,邵續雖善戰,終究勢小力弱。而關中裴文約實為大敵,拓跋鮮卑也不可不慮,兩者包夾太原,則並州唯能采守勢,恃地利之便,堅壁以禦晉狄。青徐之兵,可使曹嶷牽絆之,我軍正麵所當者,唯洛陽祖逖耳……”
石勒甫僭位,便即頒下詔書,招安北方各家勢力,以及厭次的邵續和廣固的曹嶷——不包括劉琨,因為明知道劉越石必不肯降,再者說了,其在晉朝已位至司空,則石趙還能拿出什麽官職來引誘他哪?
詔下段氏鮮卑,以及平州刺史崔毖,盡皆不答。其實無論段匹磾還是崔毖,其心在晉,根本就沒有依附石勒之意,隻是念及羯勢甚強,恐怕對方把主攻目標指向北方,所以含糊其辭,不敢徹底撕破臉皮罷了。
石勒也知道自己跟段氏雖然重申了和睦協議,其實仇深難解,故而用張敬之計,打算招攬宇文、慕容二家,以牽製甚至於聯兵攻打段氏。正好此前宇文莫圭接受段末柸的邀請,發兵南下救援,慕容廆趁機進取宇文部,連戰連勝,導致莫圭於敗逃時負傷墮馬,竟然傷重不治……
但旋即段末柸兵敗,逃歸宇文部,協助宇文莫圭的繼承人遜昵延,生生阻住了慕容兵的前進之勢。石勒趁機遣使北上,為兩家解鬥,並封宇文遜昵延為西單於、北平郡公,封慕容廆為東單於、昌黎郡公。
遜昵延大喜受命,而慕容廆在和謀士魯昌、陽耽等人商議後,也答應就此退兵。其實慕容廆更擔心的不是石趙,因為還有段氏可以幫忙牽製幽州兵力,害怕的乃是宇文部向拓跋鬱律求援——二部時有通婚,向來關係不錯啊。但對於石趙的冊封,慕容廆卻堅決推拒了,表態說:“我受晉封,豈敢背之?”
——慕容廆本職鮮卑都督(對內則自稱鮮卑大單於),建興初年,王浚承旨任其為散騎常侍、冠軍將軍、前鋒大都督、大單於,他卻拒不受命。不久後,司馬鄴加其鎮軍將軍,並拜遼東、昌黎二郡公——公而能領兩郡的,他這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兒——慕容廆乃欣然接受。
既然段氏、慕容皆不受命,石勒乃又於宇文部內拜段末柸為護鮮卑校尉、遼西都督,封遼西公。
其詔下厭次,邵嗣祖二話不說,直接毀書斬使;詔下廣固,曹嶷這個老對手卻趕緊低下頭來。
曹嶷本是晉人,雖懷割據之誌,卻無僭越之意,原本晉、漢對峙,他可能還更傾向胡漢一些,如今晉、趙對峙,他怎麽可能瞧得起一個僭號的羯奴呢?然而形勢所迫,他倒是想向晉稱臣的,偏偏惡貫滿盈,晉勢又在複振之時,乃不肯輕納——除非你親自到洛陽來請罪。曹嶷困守廣固,隻怕出城一步就可能被人給宰了,哪敢前往洛陽去啊?則與晉為敵,勢不可免了。
所以石勒一伸出橄欖枝,拜其為征東大將軍、青州牧,封樂安郡公,曹嶷當場伏地,麵朝西北方向而拜……
張賓故此才說,北方各勢力暫不為大患,西麵裴該和拓跋鮮卑若南北對攻,則並州隻可固守,暫不能主動出擊——“則太尉(石虎)本善攻而不善守,聞其在晉陽,安定百姓、招撫氐、羌亦不甚得力,則置之並州,非所宜也。”
至於石趙的南方,邵續力量小弱,還可以暫時讓曹嶷牽製青州蘇峻、郗鑒和徐州卞壼,當麵大敵,唯有洛陽祖逖,必須先發製人,渡河往攻,這條戰線上不可能再采取守勢了,由此——“太尉勇略無雙,自當命為先鋒,往破晉師。”
所以還是召石虎還朝才好。
石勒對此表示讚同,但問:“若召還石虎,當以何人守備並州啊?”
程遐忙不迭站起來說:“河間王(石生)亦陛下之侄,勇冠三軍,足堪守護並州。且續孝宗(續鹹)上黨人也,可使為輔,必能憑險卻敵,以待東方之變。”
石勒問張賓:“太傅以為如何?”
張孟孫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頭:“也可——然而,須更使一員大將鎮守上黨。”——上黨守將原為蘷安,已被召迴擔任尚書左仆射之職。
石勒顧左右而指一人:“卿可能為朕護守上黨否?”
所指之人,正乃護軍將軍支屈六,當即起身拱手:“臣願為陛下鎮守上黨,必不使晉人匹馬逾越太行!”
在決定了並州方麵采取守勢之後,石勒就問,既然咱們把主攻方向定為南方,那麽應該先打邵續好,還是先攻兗、豫或者司州好啊?
張賓道:“邵續雖不為大患,終究橫於河上,如骨在喉,不可不除。大軍可陳於河岸,偽作渡河以襲兗州狀,而實以精騎疾驅,以向厭次。先破邵續,複渡河與曹嶷合兵,壓製青州,東方乃可無憂,可專事於司、兗矣。”
程遐不說話,卻注目張敬。程子遠於戰略謀劃之道,雖然比過去略有些進步,終究不能如張孟孫般指點江山、運籌帷幄,但卻又雅不願使石勒獨聽張賓之計,所以——張敬你有啥可以反駁的話麽?趕緊說啊。
張敬會意,便即捧笏起身,對石勒說:“臣以為太傅之謀,未為良也。邵續固然如鯁在喉,但彼無遠出之力,不必遽往征伐,而當以迅雷之勢,直下兗州,搗晉寇之腹心。臣意大軍偽向厭次,且有欲渡河與曹嶷相合之狀,則蘇峻等必向洛陽求救。待晉軍東向,我乃可使河內諸將並出,威脅洛陽,則晉師必還,千裏奔競,疲於應命,大軍趁時而渡,可保必勝。”
張賓搖頭道:“卿言未妥。蘇峻乃裴該舊將,未必肯向洛陽求援,即求援,洛陽未必肯應。且我軍不破邵續,終不便於樂陵渡河,曹嶷困守之勢,也無以威脅蘇峻,何必請援啊?即便如卿所料,晉師東來,則我大軍陳於河北,晉師豈敢遽歸以救洛陽?且河內諸將,與李矩為對峙之勢,不破李矩,終不能威脅洛陽,晉師又何必歸?”
幾句話說得張敬啞口無言。
“如今石勒僭號襄國,與晉人必有大戰,倘若羯勢稍熾,裴文約必將發兵以救祖士稚,則周士達無後援矣。我若趁機全力以向漢中,卿等以為可乎?”
李班、李壽等人都說倘有良機出現,那是一定要去複奪漢中的。任迴卻連連擺手,說:“臣以為不可!”
隨即解釋道:“即便石勒於東方摧破晉師,裴文約發軍往救,懸隔千裏,消息難通,若我兵向漢中,而晉之關中軍或已得勝,或不及救,返歸長安,又如何處啊?倘若石勒果能侵削晉勢,使小大反轉,到那時,我再北出以謀漢中不遲也。
“如今與其向北,不若向南。曩昔諸葛亮五月渡瀘,平定南中,始能足食,北出祁山;且南中多夷,頗善戰,若能定寧州而料夷為兵,則我軍必強,收複漢中,也更有成算了……”
李雄沉吟道:“自王邵伯(王遜)至寧州,誅豪右、伐諸夷,又因應地勢,分牂柯為平夷,分朱提為南廣,分建寧為夜郎,分永昌為梁水,十郡各命將鎮守……兼之地遠道狹,實不易定也。”
任迴說再不易定也得去定啊——“則取寧州與向漢中,孰難?且朱提、牂柯,本為益州屬郡,則陛下若連一州尚不能底定,何得稱為天子?”氐人本無禮數,李雄又向來寬厚,所以任迴說話也就沒啥忌諱。
李雄點點頭,說:“任卿所言是也,朕當再有勞太傅,率軍南取寧州。”李驤趕緊拱手:“敢不從命?”隨即李雄又問任迴:“在卿看來,石勒果能搖動晉基否?”
任迴搖頭道:“相隔千裏,消息難通,臣實在難以揣測。晉梁本朽,因此先帝才能於巴蜀建基,匈奴複能蹂躪兩京;然而百足之蟲,貌死而實不僵,春風化被,竟又複蘇,則能否中興,尚不可知也。唯我在西南,而石勒東北,勢難唿應,陛下不可寄望於彼啊!”
——————————
正如任迴所言,一西南、一東北,兩家僭主,夾晉而立,與昔日三國之吳、蜀不同,根本就沒法配合,所以他才奉勸李雄,暫時不必關心襄國的情況。同理,石勒也根本沒把成漢納入自家謀奪天下的考量範圍之內。
若滅晉,則蜀自可下;若不滅晉,我打得到巴蜀去嗎?理他作甚。
本年度長江以北,普遍收成不錯,尤以石趙所有的河北為最。
其實倒不是河北地區的農戶數量最盛,或者農業技術最強,開墾田畝最多,而是石勒頗會收稅,而且開銷也少。
石勒在逐劉演、殺王浚後,即下令各州郡閱實人戶,收取租賦,理論上每戶出絹二匹、繳租二斛,比晉賦、漢賦都要輕,百姓乃稍稍安堵。相比之下,無論洛陽、長安還是建業,都還依照舊稅率,戶出絹三匹、綿三斤,繳租四斛——裴該依從遊遐的建議,倒是在秦州暫時降低稅率,隻征其半。
西晉之時,國家土地、戶口近乎半數,都捏在世家豪門手中,雖經喪亂,原本很多豪門破家,田土、人口都被析出了,但自從洛陽規複後,南渡世家乃陸續返迴,手執田契,複其舊產。所以關中地區還好,裴該不準流民返鄉,全都逼為屯戶,且假租借之名,從很多家族手中征收了多餘的土地;洛陽政權轄下,則難免複歸舊貌,朝廷所得租稅,仍舊半減。
石勒雖然也著力拉攏幽、冀的豪門,終究比司馬鄴等人板得起臉來,該打壓的還是要打壓,就此河北大戶萎縮,中產多破,反倒使得很多土地、人口直接落到襄國政權手中,則雖然稅率較低,賦稅總額卻逐漸逼近了西晉初期。
裴該在關西,通過軍屯和民屯等手段,收獲不比石勒為少,但若比開銷,則幾乎是石趙的兩倍。
一則裴該把很多經費投入到了生產領域,比方說修路、造橋、開渠、挖礦,等等,乃至於資助商賈,給予一定數量的低息貸款,以期生產力不但得以恢複,且能有一定程度提升;且將來放屯民為編戶的時候,農民也不至於快速貧窮下去,被迫再度喪失土地,被迫要依附於豪門大戶。二則大司馬三軍的日常供應,甲於天下,僅軍隊日常開支就幾乎占到賦稅總額的將近三成。
對於前一點,石勒是根本不上心的,在他想來,我隻要輕徭薄賦,使民以時,自然生產力可以恢複——這也是當時絕大多數人的想法。至於農田水利工程,那是地方官的事兒,有閑錢、有良心就搞一搞,沒閑錢或沒良心就不搞,你隻要到時候征上的稅賦數額能夠讓我滿意,且百姓也無太大怨言,不起叛亂,那就足夠啦。
而對於後一點,趙軍中也隻有將領部曲,和其他少數精銳,其日常供奉才可能比擬裴軍正兵。按照這年月的習慣,普通大頭兵吃不飽、穿不暖,本是很正常的事情,除非戰時,誰肯讓士卒飽餐啊,那得浪費多少糧食?而即便戰時,糧餉也能夠通過搶掠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充嘛。
反正你扛槍當兵,再怎麽饑疲,總不至於餓死,比迴去當農民要穩妥得多了。再者說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若在戰場上立了功,自然能夠從繳獲中得到獎賞,當農民就不大可能有這般暴富的機會了。
所以石趙三州半之地,除了各城戍卒外,直接可以拉出來的機動兵力已然超過十萬,幾乎是裴該的兩倍。而即便如此,軍費也遠遠比不上關中,按照程遐等人的統計,全拉出去打三五個月沒太大問題啊。
因此秋賦尚未全數入庫,石勒便召集文臣武將,商議對晉用兵之事。
大家夥兒都知道,保安舊疆隻能被動挨打,唯有進取,才可能徹底扭轉小大之勢,進而取得整個天下,因此對於秋後發兵攻晉,無人提出異議。那麽周邊那麽多敵對勢力,雖然旗號一致,其實互不統屬,咱們應該先打誰呢?
太傅張賓首先提議,召還石虎,改以別將鎮守並州。
他是這樣說的:“我家之敵有六:一為遼,二為代,三為關中,四為河南,五為青徐,六為厭次。
“劉越石遠遁,暫可不論,則東北唯段氏而已,才經喪敗,不足為患——厭次亦然,邵續雖善戰,終究勢小力弱。而關中裴文約實為大敵,拓跋鮮卑也不可不慮,兩者包夾太原,則並州唯能采守勢,恃地利之便,堅壁以禦晉狄。青徐之兵,可使曹嶷牽絆之,我軍正麵所當者,唯洛陽祖逖耳……”
石勒甫僭位,便即頒下詔書,招安北方各家勢力,以及厭次的邵續和廣固的曹嶷——不包括劉琨,因為明知道劉越石必不肯降,再者說了,其在晉朝已位至司空,則石趙還能拿出什麽官職來引誘他哪?
詔下段氏鮮卑,以及平州刺史崔毖,盡皆不答。其實無論段匹磾還是崔毖,其心在晉,根本就沒有依附石勒之意,隻是念及羯勢甚強,恐怕對方把主攻目標指向北方,所以含糊其辭,不敢徹底撕破臉皮罷了。
石勒也知道自己跟段氏雖然重申了和睦協議,其實仇深難解,故而用張敬之計,打算招攬宇文、慕容二家,以牽製甚至於聯兵攻打段氏。正好此前宇文莫圭接受段末柸的邀請,發兵南下救援,慕容廆趁機進取宇文部,連戰連勝,導致莫圭於敗逃時負傷墮馬,竟然傷重不治……
但旋即段末柸兵敗,逃歸宇文部,協助宇文莫圭的繼承人遜昵延,生生阻住了慕容兵的前進之勢。石勒趁機遣使北上,為兩家解鬥,並封宇文遜昵延為西單於、北平郡公,封慕容廆為東單於、昌黎郡公。
遜昵延大喜受命,而慕容廆在和謀士魯昌、陽耽等人商議後,也答應就此退兵。其實慕容廆更擔心的不是石趙,因為還有段氏可以幫忙牽製幽州兵力,害怕的乃是宇文部向拓跋鬱律求援——二部時有通婚,向來關係不錯啊。但對於石趙的冊封,慕容廆卻堅決推拒了,表態說:“我受晉封,豈敢背之?”
——慕容廆本職鮮卑都督(對內則自稱鮮卑大單於),建興初年,王浚承旨任其為散騎常侍、冠軍將軍、前鋒大都督、大單於,他卻拒不受命。不久後,司馬鄴加其鎮軍將軍,並拜遼東、昌黎二郡公——公而能領兩郡的,他這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兒——慕容廆乃欣然接受。
既然段氏、慕容皆不受命,石勒乃又於宇文部內拜段末柸為護鮮卑校尉、遼西都督,封遼西公。
其詔下厭次,邵嗣祖二話不說,直接毀書斬使;詔下廣固,曹嶷這個老對手卻趕緊低下頭來。
曹嶷本是晉人,雖懷割據之誌,卻無僭越之意,原本晉、漢對峙,他可能還更傾向胡漢一些,如今晉、趙對峙,他怎麽可能瞧得起一個僭號的羯奴呢?然而形勢所迫,他倒是想向晉稱臣的,偏偏惡貫滿盈,晉勢又在複振之時,乃不肯輕納——除非你親自到洛陽來請罪。曹嶷困守廣固,隻怕出城一步就可能被人給宰了,哪敢前往洛陽去啊?則與晉為敵,勢不可免了。
所以石勒一伸出橄欖枝,拜其為征東大將軍、青州牧,封樂安郡公,曹嶷當場伏地,麵朝西北方向而拜……
張賓故此才說,北方各勢力暫不為大患,西麵裴該和拓跋鮮卑若南北對攻,則並州隻可固守,暫不能主動出擊——“則太尉(石虎)本善攻而不善守,聞其在晉陽,安定百姓、招撫氐、羌亦不甚得力,則置之並州,非所宜也。”
至於石趙的南方,邵續力量小弱,還可以暫時讓曹嶷牽製青州蘇峻、郗鑒和徐州卞壼,當麵大敵,唯有洛陽祖逖,必須先發製人,渡河往攻,這條戰線上不可能再采取守勢了,由此——“太尉勇略無雙,自當命為先鋒,往破晉師。”
所以還是召石虎還朝才好。
石勒對此表示讚同,但問:“若召還石虎,當以何人守備並州啊?”
程遐忙不迭站起來說:“河間王(石生)亦陛下之侄,勇冠三軍,足堪守護並州。且續孝宗(續鹹)上黨人也,可使為輔,必能憑險卻敵,以待東方之變。”
石勒問張賓:“太傅以為如何?”
張孟孫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頭:“也可——然而,須更使一員大將鎮守上黨。”——上黨守將原為蘷安,已被召迴擔任尚書左仆射之職。
石勒顧左右而指一人:“卿可能為朕護守上黨否?”
所指之人,正乃護軍將軍支屈六,當即起身拱手:“臣願為陛下鎮守上黨,必不使晉人匹馬逾越太行!”
在決定了並州方麵采取守勢之後,石勒就問,既然咱們把主攻方向定為南方,那麽應該先打邵續好,還是先攻兗、豫或者司州好啊?
張賓道:“邵續雖不為大患,終究橫於河上,如骨在喉,不可不除。大軍可陳於河岸,偽作渡河以襲兗州狀,而實以精騎疾驅,以向厭次。先破邵續,複渡河與曹嶷合兵,壓製青州,東方乃可無憂,可專事於司、兗矣。”
程遐不說話,卻注目張敬。程子遠於戰略謀劃之道,雖然比過去略有些進步,終究不能如張孟孫般指點江山、運籌帷幄,但卻又雅不願使石勒獨聽張賓之計,所以——張敬你有啥可以反駁的話麽?趕緊說啊。
張敬會意,便即捧笏起身,對石勒說:“臣以為太傅之謀,未為良也。邵續固然如鯁在喉,但彼無遠出之力,不必遽往征伐,而當以迅雷之勢,直下兗州,搗晉寇之腹心。臣意大軍偽向厭次,且有欲渡河與曹嶷相合之狀,則蘇峻等必向洛陽求救。待晉軍東向,我乃可使河內諸將並出,威脅洛陽,則晉師必還,千裏奔競,疲於應命,大軍趁時而渡,可保必勝。”
張賓搖頭道:“卿言未妥。蘇峻乃裴該舊將,未必肯向洛陽求援,即求援,洛陽未必肯應。且我軍不破邵續,終不便於樂陵渡河,曹嶷困守之勢,也無以威脅蘇峻,何必請援啊?即便如卿所料,晉師東來,則我大軍陳於河北,晉師豈敢遽歸以救洛陽?且河內諸將,與李矩為對峙之勢,不破李矩,終不能威脅洛陽,晉師又何必歸?”
幾句話說得張敬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