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該初次使用火藥,便即大獲成功——不用作爆炸物,隻用作引火物,這年月還是難以有其比的——他先是用一輪火箭,將即將駛近城壕的“飛梁車”全都點燃,隨即砲車發射填充了火藥等引火物的瓦罐,燃起一道火牆,將前後胡兵徹底隔絕了開來。
站在城頭之上,裴該不禁慨歎道:“可惜今日並無南風……”否則說不定大火能夠蔓燒到胡軍營寨,使劉曜再也存身不住。然而裴嶷卻提醒他:“幸虧並無南風,否則劉曜必走。”倘若營寨被燒,那他還敢留下來嗎?必然就此撤圍遠颺。然而咱們的目的並不僅僅要打退胡兵啊,還希望能夠在城下予其以極大殺傷,若因大火阻隔,到時候想追都不成,不是白白地放劉曜安然離去麽?
前麵推著“飛梁車”,排列陣勢,手執弓箭、刀盾,準備踏過城壕即對大荔城羊馬垣發起迅猛進攻的,各部胡兵不下兩千人,其中不少人身上著了火,嘶喊著在地上翻滾,或者無目的地狼奔豕突,餘者皆避,可惜後路斷絕,也就隻好朝前衝。前麵就是城壕,壕中有水,或許能夠暫時避過大難吧。
然而徐州兵卻絕不容敵兵入壕避火,眼見對方陣列已散,膽氣已喪,陶侃一聲令下,羊馬垣後的徐州兵大多繞行出來,就站在壕邊引弓射擊,或者將兩丈長矛朝著壕中亂刺。胡兵大多未及入水,便即中箭氣絕,即便僥幸入壕的,扶著壕邊不動,也是活靶子,朝前遊泳,則易為長矛所傷。
眼見這兩千名胡兵,很難有幾個最終逃出生天。但即便如此,隻損兩千人,對於劉曜來說也並不傷筋動骨,一旦就此逸去,不定什麽時候還會再來攻打大荔啊。
所以裴嶷說了,千萬可別刮南風,別把劉曜逼走,相反,要期盼他心存僥幸,仍然滯留城下不去。
至於胡漢方麵,劉曜和羊彝都在陣後看得目瞪口呆,欲哭無淚。羊彝是可惜自己辛苦製成的十具“飛梁車”,未能建功,便被盡數焚毀;劉曜則囁嚅道:“水火無情,斯為用兵之要訣……”轉過頭去問羊彝:“晉人施放火箭,幾乎全都不滅,且燃燒熾烈,究竟是用了什麽秘術啊?”
羊彝一聽,劉曜並未責怪自己沒有給“飛梁車”施加足夠的防火措施,不禁心中微定。當下苦笑道:“臣也不知。昔郝昭曾於陳倉以火箭破諸葛孔明的雲梯,想必關中特有秘術……”我是山東人,我不知道,你別問我。
隨即又說:“此非‘飛梁車’之失也,可再趕製數十具,上板兩麵濡濕,三麵攻打大荔,必能建功!”
劉曜搖搖頭:“卿還不如期盼著天上下雨,使晉人難以施放火箭……其實火箭還則罷了,既知城中有此物,便不難防範;然而那些砲車所投擲的,究竟是何物?罐裂火迸,覆蓋一片,實為兵陣之大患。”砲車我不怕,看著聲勢挺嚇人,其實發一百枚石頭,也未必能夠砸死一百個人,但這火罐投過來可是一燒一片啊,覆蓋麵積太廣啦,我不可能讓每隊士兵全都濕淋淋地上陣,以求避過烈火哪!
眼前烈焰翻滾,濃煙遮蔽了視野,瞧不清前隊究竟如何。但是劉曜久經戰陣,經驗豐富,自然知道,這大火燒起來旺,滅得也很快——終究城前高一些的植被都被伐盡,隻剩些不到一尺高的野草,那能燒多少時間啊?這段時間內,前部兵馬未必會被燒絕,但晉人也絕不允許他們存活下來!
實話說,靠著大火隔斷了後隊,即便晉人現開城門、放吊橋,派兵出來剿殺,恐怕也是來得及的。
所以前部肯定救不迴來啦——好在多數都是新並的虛除兵——劉曜隻得一擺手,收兵迴營——今天就打這一……半場,到此為止。
入帳之後,召諸將吏前來商議,劉均又重提前議,說咱們還是趕緊撤吧,趁著煙焰漫天,晉人也不便遠追,正好離開大荔,迴郃陽暫歇,然後轉攻上郡。這迴他不再是孤家寡人了,有幾個嚇破了膽的文吏也從旁附和,即便武將之中,亦有不少人幹脆投了棄權票——始終緘口不語。
曹恂卻說:“止小挫耳,如何便退?大王此來,寸土未得,若就此颺去,徒增裴該之名。裴該若在馮翊得以立足,四方才士匯聚,必為我軍之患。隻有將其逼出大荔,甚至逼迴關東,才可無憂……”言下之意,如今也不求徹底平滅裴該勢力了,最好把他趕迴東邊去,讓劉粲、石勒他們去頭疼吧。
羊彝還是說:“可再製‘飛梁車’,以渡城壕,火箭、火砲雖猛,然吾已有應對之策。”他心說裴文約你著急燒我的“飛梁車”幹嘛?等我軍過了城壕,破了羊馬垣,架起雲梯來的時候,你再燒也不遲啊……你就不能讓我立迴功嗎?!
“大王請思,裴該前在徐方,後入河南,從未聽聞其有火箭、火砲,此必入關中後新得秘術也。既為秘術,且近百年來不聞他人使用,則製必不易,想來存量不多……”羊彝這一判斷雖然根據全錯,結論倒也八九不離十,確實裴該已經把他新製的火藥用掉了七成還多,再想製作,本非一二日之功——關鍵是原料不好找,磺、炭還則罷了,硝用量最大,卻實在是難尋難覓啊。
故此羊彝建議,要麽咱們再造“飛梁車”,再試攻一次,要麽——“不如大王遣使入城,與裴該約和,隻要他交出引火秘術來,我軍便即撤大荔之圍。”作為一個對軍器深感興趣的人來說,自然會對火藥垂涎欲滴了。
劉曜雙眼一亮:“此議不錯。”我要能夠得著這種秘方,必能極大增強本軍實力,估摸著大荔城不易攻下,雖然不甘心,但若能用撤兵換來秘方,倒也不無小補。
劉均卻道:“裴該駐守大荔不退,屢挫我師,而晉人在關中尚有數部兵馬,司州還有祖逖,倘若前來救援,內外夾擊,恐怕我軍危矣。以此而論,我料裴該必不肯交出秘方來。”
羊彝說何妨一試啊?劉均瞪他一眼:“如此,便請容叔入城,去遊說裴該吧。”
羊彝一縮腦袋,不再說話了——雖然來到胡營時間不長,但梁胥被裴該綁起來猛抽了一頓鞭子的事情,人人傳說,他又不是沒聽到過……
最終劉曜決定,暫不退兵,而諸策並用。一方麵遣大將宋恕率兵前往北洛水中遊,以防關中兵馬從西線增援大荔,遣唿延瑜率兵前往渭汭,以防司州兵馬從東線增援大荔;命羊彝加緊打造“飛梁車”;同時射箭書入城,要親自與裴該城前搭話,看看有沒有兩全之策。
關鍵是——“此裴文約究竟何如人也?我不能見他一麵,便退兵也不得安心!”
——————————
箭書射入城中,裴嶷就笑:“劉曜已有怯意也。”裴該點點頭:“劉曜前不能克大荔,後將與虛除相攻,而猶逡巡不去,我破之必矣!”當即吩咐遊遐寫信給祖逖,時機已到,可以派兵渡河,來援大荔了。
但是,我要不要答應劉曜的請求,去跟他見上一麵呢?
諸將吏多說相見無益,甄隨卻叫:“見便見,怕他何來?”一拱手:“有我護衛都督,必然無事。”
裴嶷和遊遐也說不妨一見——“此正明公揚威於胡虜之前,顯名於河西、關隴,機不可失啊。”
於是射迴箭書,約定了三日後相見,以及見麵的地點、方法。
劉曜接到箭書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他正在沉吟,晉人的安排很慎重,想要利用見麵的機會發動奇襲拿下裴該來,難度不小,還是別節外生枝了吧。我隻求見裴該一麵,看看這小子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是真有本事呢,還是僅靠著高名,能夠招攬到一群世所罕見的智謀之士在輔佐他。若能於相見時商定一款對己方有利的和平條約,那就更好不過了。
忽報劉均求見。劉曜估摸著他又是來勸自己退兵的,本待不見,終究多年來推倚甚重,也不便驟然翻臉,隻得勉強應允了。然而劉均進來,卻並不提退兵之事,隻是說:“臣有一計,或可弱裴該之勢。”
劉曜頗感興趣地把身子往前一湊,道:“子平請說。”
劉均道:“裴該憑其家世,而不能於長安輔政,要北守馮翊,可見其與索綝、梁芬間必有齟齬,或正因為家世顯貴,而不為關西人所容。前彼與祖逖分道合擊,侵我河南,今彼榮升侍中,祖逖卻止得司州刺史,則祖某心中,亦未必無芥蒂……”
劉曜反應很快,忙問:“子平之意,是想使離間之計麽?”
劉均說對——“今日箭書射迴,上有裴該圖章,可仿造之,偽作其與石勒之書——聞裴該昔曾為石勒所俘,二人必然熟稔,設有苟且,容易取信於人。可遣人執此書入於河南,而故意為晉人所獲,祖逖見信必疑,或不來救援大荔。”
“然則長安方麵呢?”
“如此密書,若有多份,反而啟人疑竇,長安方麵不必與也。料祖逖若疑裴該,必將此書獻至長安。”劉均說到這裏,話鋒突然一轉:“然此事非一兩日之功,恐未必能使裴該遽棄大荔之守。且裴該約三日後相見,是有羈縻我之意,其心叵測——我軍還是早早退兵為宜。”
劉曜擺手說好了,我知道了,子平你不必再勸——“偽書之事,則一以勞煩子平謀劃。”
——————————
三日之後,按照約定,劉曜使諸軍固守營壘,而自將百人——五十名精銳騎兵、五十名重裝步兵——來到大荔東門之前,距離城上兩箭之地,等著裴該出來。
大荔城前曠闊,沒有什麽屏障、遮蔽,所以是不怕胡軍暗中設伏,偷襲裴該的;怕隻怕裴該先出城,方便胡軍隨機應變地調動,故此城內迴信中才說要劉曜先過來等著。但是一開始說要各帶千人,被劉曜否決了——這裏距離城池太近,若是雙方人數過多,一旦廝殺起來,我軍不易救援,你倒可以隨時調派兵馬出城來助,那我不是太危險了嗎?
還是少帶點兒人吧,人少反而方便落跑。劉曜心說我是久經戰陣、弓馬嫻熟的,總歸比你裴文約強,打不贏難道還跑不掉嗎?
故此隻帶百人,其中也包括了劉均。劉均對劉曜說:“裴文約高門世家,必重信諾,固然兵法本詭道也,但既有言在先,他必不敢趁機掩襲大王。昔商鞅設伏而捕公子卬,雖然得勝,天下不齒,秦之無信,由此為始——想裴文約必不肯蹈此覆轍。然大王也不可擅起襲彼之心,免為天下人所笑。”
劉曜點頭說我知道了,那麽幹脆子平你也跟著我,去瞧瞧這裴該究竟是何如人也吧。
然而雖然劉均這麽說,眾將卻大多並不讚同,希望劉曜還是再加強一些自身的警護為好。劉曜說放心吧,我會挑選最精銳的士卒相從的,此外——平先何在?他能力擒伊餘,足以擔當我的警衛工作。
就此率兵來至城前,劉均在左,平先在右,各手持大盾以遮護劉曜,身後步騎兵整齊排列。晉人倒也不並不失信,城上一見劉曜出來了,帶著人數並未超出約定,沒讓他多等,當即放下吊橋,打開了城門。
劉曜定睛觀看,隻見一員戰將甲胄齊全,跨著高頭大馬,手執三尺竹杖,昂然而出——想必就是裴該裴文約了,看其頜下胡須稀疏,確實年歲不大,但頭盔壓得挺低,瞧不清眼眉。裴該身後,則是兩名戰將,各帶一支人馬,整列而隨。
胡漢方麵除劉曜、劉均外,人人都吊起了心,生怕晉人趁勢襲殺出來,直到見到出來的也隻有百人,這才舒了一口長氣。但仔細觀瞧,就見那五十名步兵也皆重甲,腰間佩刀,肩負強弩,手執兩丈長矛,裝備竟然比自己這邊兒還要好得多了!
劉曜心說城中果然物資充足啊,徐州兵也果然精銳。再看那五十名騎兵,各著全身甲,同樣負弓執矛,而且竟連馬身上都披著皮鎧——如此重騎,中原所無,隻有北方草原上的拓跋鮮卑才有一些……不想徐州軍中,除“涼州大馬”外,尚有如此精騎!劉曜當場就有些慌了……
站在城頭之上,裴該不禁慨歎道:“可惜今日並無南風……”否則說不定大火能夠蔓燒到胡軍營寨,使劉曜再也存身不住。然而裴嶷卻提醒他:“幸虧並無南風,否則劉曜必走。”倘若營寨被燒,那他還敢留下來嗎?必然就此撤圍遠颺。然而咱們的目的並不僅僅要打退胡兵啊,還希望能夠在城下予其以極大殺傷,若因大火阻隔,到時候想追都不成,不是白白地放劉曜安然離去麽?
前麵推著“飛梁車”,排列陣勢,手執弓箭、刀盾,準備踏過城壕即對大荔城羊馬垣發起迅猛進攻的,各部胡兵不下兩千人,其中不少人身上著了火,嘶喊著在地上翻滾,或者無目的地狼奔豕突,餘者皆避,可惜後路斷絕,也就隻好朝前衝。前麵就是城壕,壕中有水,或許能夠暫時避過大難吧。
然而徐州兵卻絕不容敵兵入壕避火,眼見對方陣列已散,膽氣已喪,陶侃一聲令下,羊馬垣後的徐州兵大多繞行出來,就站在壕邊引弓射擊,或者將兩丈長矛朝著壕中亂刺。胡兵大多未及入水,便即中箭氣絕,即便僥幸入壕的,扶著壕邊不動,也是活靶子,朝前遊泳,則易為長矛所傷。
眼見這兩千名胡兵,很難有幾個最終逃出生天。但即便如此,隻損兩千人,對於劉曜來說也並不傷筋動骨,一旦就此逸去,不定什麽時候還會再來攻打大荔啊。
所以裴嶷說了,千萬可別刮南風,別把劉曜逼走,相反,要期盼他心存僥幸,仍然滯留城下不去。
至於胡漢方麵,劉曜和羊彝都在陣後看得目瞪口呆,欲哭無淚。羊彝是可惜自己辛苦製成的十具“飛梁車”,未能建功,便被盡數焚毀;劉曜則囁嚅道:“水火無情,斯為用兵之要訣……”轉過頭去問羊彝:“晉人施放火箭,幾乎全都不滅,且燃燒熾烈,究竟是用了什麽秘術啊?”
羊彝一聽,劉曜並未責怪自己沒有給“飛梁車”施加足夠的防火措施,不禁心中微定。當下苦笑道:“臣也不知。昔郝昭曾於陳倉以火箭破諸葛孔明的雲梯,想必關中特有秘術……”我是山東人,我不知道,你別問我。
隨即又說:“此非‘飛梁車’之失也,可再趕製數十具,上板兩麵濡濕,三麵攻打大荔,必能建功!”
劉曜搖搖頭:“卿還不如期盼著天上下雨,使晉人難以施放火箭……其實火箭還則罷了,既知城中有此物,便不難防範;然而那些砲車所投擲的,究竟是何物?罐裂火迸,覆蓋一片,實為兵陣之大患。”砲車我不怕,看著聲勢挺嚇人,其實發一百枚石頭,也未必能夠砸死一百個人,但這火罐投過來可是一燒一片啊,覆蓋麵積太廣啦,我不可能讓每隊士兵全都濕淋淋地上陣,以求避過烈火哪!
眼前烈焰翻滾,濃煙遮蔽了視野,瞧不清前隊究竟如何。但是劉曜久經戰陣,經驗豐富,自然知道,這大火燒起來旺,滅得也很快——終究城前高一些的植被都被伐盡,隻剩些不到一尺高的野草,那能燒多少時間啊?這段時間內,前部兵馬未必會被燒絕,但晉人也絕不允許他們存活下來!
實話說,靠著大火隔斷了後隊,即便晉人現開城門、放吊橋,派兵出來剿殺,恐怕也是來得及的。
所以前部肯定救不迴來啦——好在多數都是新並的虛除兵——劉曜隻得一擺手,收兵迴營——今天就打這一……半場,到此為止。
入帳之後,召諸將吏前來商議,劉均又重提前議,說咱們還是趕緊撤吧,趁著煙焰漫天,晉人也不便遠追,正好離開大荔,迴郃陽暫歇,然後轉攻上郡。這迴他不再是孤家寡人了,有幾個嚇破了膽的文吏也從旁附和,即便武將之中,亦有不少人幹脆投了棄權票——始終緘口不語。
曹恂卻說:“止小挫耳,如何便退?大王此來,寸土未得,若就此颺去,徒增裴該之名。裴該若在馮翊得以立足,四方才士匯聚,必為我軍之患。隻有將其逼出大荔,甚至逼迴關東,才可無憂……”言下之意,如今也不求徹底平滅裴該勢力了,最好把他趕迴東邊去,讓劉粲、石勒他們去頭疼吧。
羊彝還是說:“可再製‘飛梁車’,以渡城壕,火箭、火砲雖猛,然吾已有應對之策。”他心說裴文約你著急燒我的“飛梁車”幹嘛?等我軍過了城壕,破了羊馬垣,架起雲梯來的時候,你再燒也不遲啊……你就不能讓我立迴功嗎?!
“大王請思,裴該前在徐方,後入河南,從未聽聞其有火箭、火砲,此必入關中後新得秘術也。既為秘術,且近百年來不聞他人使用,則製必不易,想來存量不多……”羊彝這一判斷雖然根據全錯,結論倒也八九不離十,確實裴該已經把他新製的火藥用掉了七成還多,再想製作,本非一二日之功——關鍵是原料不好找,磺、炭還則罷了,硝用量最大,卻實在是難尋難覓啊。
故此羊彝建議,要麽咱們再造“飛梁車”,再試攻一次,要麽——“不如大王遣使入城,與裴該約和,隻要他交出引火秘術來,我軍便即撤大荔之圍。”作為一個對軍器深感興趣的人來說,自然會對火藥垂涎欲滴了。
劉曜雙眼一亮:“此議不錯。”我要能夠得著這種秘方,必能極大增強本軍實力,估摸著大荔城不易攻下,雖然不甘心,但若能用撤兵換來秘方,倒也不無小補。
劉均卻道:“裴該駐守大荔不退,屢挫我師,而晉人在關中尚有數部兵馬,司州還有祖逖,倘若前來救援,內外夾擊,恐怕我軍危矣。以此而論,我料裴該必不肯交出秘方來。”
羊彝說何妨一試啊?劉均瞪他一眼:“如此,便請容叔入城,去遊說裴該吧。”
羊彝一縮腦袋,不再說話了——雖然來到胡營時間不長,但梁胥被裴該綁起來猛抽了一頓鞭子的事情,人人傳說,他又不是沒聽到過……
最終劉曜決定,暫不退兵,而諸策並用。一方麵遣大將宋恕率兵前往北洛水中遊,以防關中兵馬從西線增援大荔,遣唿延瑜率兵前往渭汭,以防司州兵馬從東線增援大荔;命羊彝加緊打造“飛梁車”;同時射箭書入城,要親自與裴該城前搭話,看看有沒有兩全之策。
關鍵是——“此裴文約究竟何如人也?我不能見他一麵,便退兵也不得安心!”
——————————
箭書射入城中,裴嶷就笑:“劉曜已有怯意也。”裴該點點頭:“劉曜前不能克大荔,後將與虛除相攻,而猶逡巡不去,我破之必矣!”當即吩咐遊遐寫信給祖逖,時機已到,可以派兵渡河,來援大荔了。
但是,我要不要答應劉曜的請求,去跟他見上一麵呢?
諸將吏多說相見無益,甄隨卻叫:“見便見,怕他何來?”一拱手:“有我護衛都督,必然無事。”
裴嶷和遊遐也說不妨一見——“此正明公揚威於胡虜之前,顯名於河西、關隴,機不可失啊。”
於是射迴箭書,約定了三日後相見,以及見麵的地點、方法。
劉曜接到箭書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他正在沉吟,晉人的安排很慎重,想要利用見麵的機會發動奇襲拿下裴該來,難度不小,還是別節外生枝了吧。我隻求見裴該一麵,看看這小子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是真有本事呢,還是僅靠著高名,能夠招攬到一群世所罕見的智謀之士在輔佐他。若能於相見時商定一款對己方有利的和平條約,那就更好不過了。
忽報劉均求見。劉曜估摸著他又是來勸自己退兵的,本待不見,終究多年來推倚甚重,也不便驟然翻臉,隻得勉強應允了。然而劉均進來,卻並不提退兵之事,隻是說:“臣有一計,或可弱裴該之勢。”
劉曜頗感興趣地把身子往前一湊,道:“子平請說。”
劉均道:“裴該憑其家世,而不能於長安輔政,要北守馮翊,可見其與索綝、梁芬間必有齟齬,或正因為家世顯貴,而不為關西人所容。前彼與祖逖分道合擊,侵我河南,今彼榮升侍中,祖逖卻止得司州刺史,則祖某心中,亦未必無芥蒂……”
劉曜反應很快,忙問:“子平之意,是想使離間之計麽?”
劉均說對——“今日箭書射迴,上有裴該圖章,可仿造之,偽作其與石勒之書——聞裴該昔曾為石勒所俘,二人必然熟稔,設有苟且,容易取信於人。可遣人執此書入於河南,而故意為晉人所獲,祖逖見信必疑,或不來救援大荔。”
“然則長安方麵呢?”
“如此密書,若有多份,反而啟人疑竇,長安方麵不必與也。料祖逖若疑裴該,必將此書獻至長安。”劉均說到這裏,話鋒突然一轉:“然此事非一兩日之功,恐未必能使裴該遽棄大荔之守。且裴該約三日後相見,是有羈縻我之意,其心叵測——我軍還是早早退兵為宜。”
劉曜擺手說好了,我知道了,子平你不必再勸——“偽書之事,則一以勞煩子平謀劃。”
——————————
三日之後,按照約定,劉曜使諸軍固守營壘,而自將百人——五十名精銳騎兵、五十名重裝步兵——來到大荔東門之前,距離城上兩箭之地,等著裴該出來。
大荔城前曠闊,沒有什麽屏障、遮蔽,所以是不怕胡軍暗中設伏,偷襲裴該的;怕隻怕裴該先出城,方便胡軍隨機應變地調動,故此城內迴信中才說要劉曜先過來等著。但是一開始說要各帶千人,被劉曜否決了——這裏距離城池太近,若是雙方人數過多,一旦廝殺起來,我軍不易救援,你倒可以隨時調派兵馬出城來助,那我不是太危險了嗎?
還是少帶點兒人吧,人少反而方便落跑。劉曜心說我是久經戰陣、弓馬嫻熟的,總歸比你裴文約強,打不贏難道還跑不掉嗎?
故此隻帶百人,其中也包括了劉均。劉均對劉曜說:“裴文約高門世家,必重信諾,固然兵法本詭道也,但既有言在先,他必不敢趁機掩襲大王。昔商鞅設伏而捕公子卬,雖然得勝,天下不齒,秦之無信,由此為始——想裴文約必不肯蹈此覆轍。然大王也不可擅起襲彼之心,免為天下人所笑。”
劉曜點頭說我知道了,那麽幹脆子平你也跟著我,去瞧瞧這裴該究竟是何如人也吧。
然而雖然劉均這麽說,眾將卻大多並不讚同,希望劉曜還是再加強一些自身的警護為好。劉曜說放心吧,我會挑選最精銳的士卒相從的,此外——平先何在?他能力擒伊餘,足以擔當我的警衛工作。
就此率兵來至城前,劉均在左,平先在右,各手持大盾以遮護劉曜,身後步騎兵整齊排列。晉人倒也不並不失信,城上一見劉曜出來了,帶著人數並未超出約定,沒讓他多等,當即放下吊橋,打開了城門。
劉曜定睛觀看,隻見一員戰將甲胄齊全,跨著高頭大馬,手執三尺竹杖,昂然而出——想必就是裴該裴文約了,看其頜下胡須稀疏,確實年歲不大,但頭盔壓得挺低,瞧不清眼眉。裴該身後,則是兩名戰將,各帶一支人馬,整列而隨。
胡漢方麵除劉曜、劉均外,人人都吊起了心,生怕晉人趁勢襲殺出來,直到見到出來的也隻有百人,這才舒了一口長氣。但仔細觀瞧,就見那五十名步兵也皆重甲,腰間佩刀,肩負強弩,手執兩丈長矛,裝備竟然比自己這邊兒還要好得多了!
劉曜心說城中果然物資充足啊,徐州兵也果然精銳。再看那五十名騎兵,各著全身甲,同樣負弓執矛,而且竟連馬身上都披著皮鎧——如此重騎,中原所無,隻有北方草原上的拓跋鮮卑才有一些……不想徐州軍中,除“涼州大馬”外,尚有如此精騎!劉曜當場就有些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