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當時,是否最不受重視的那一個?”


    “那倒也未必。”沈宜均看向窗外,“王爺性子是三位皇子中最內斂的一個,在父母麵前,過分的內斂懂事,或許就得不到太多關注,這放在大多數家族中都是一樣。”


    “這麽說來,皇上皇後那會兒確實有些偏心?”


    沈宜均聽到這兒,又看向他:“天下哪裏有一點都不偏心的父母?再公正的父母,也隻能做到利益分配上不出差錯。而這點皇上皇後都做到了。對王爺與寧王封地的選地,建府的規製,以及所有的賞賜,這些都有案可查,並無分別。”


    說到這兒他問:“世子莫非是對王府的待遇有所懷疑?”


    陸瞻拈著碗蓋,一下下地撥弄著茶湯,任由杯盤磕碰的聲音響了又響。


    雖然他也能理解為人父母的“偏心”,但沈宜均說的已經印證王妃所說的話無假,也側麵印證了晉王得到的關注確實不如太子與寧王那麽多,這種情形下,晉王有想法便也成立了。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他緩緩道:“家母時常在宮中,又與諸皇子常見麵,早聞太子殿下才學心胸都十分過人,也不知他對家母,又是如何態度?”


    沈宜均聽到這裏默了會兒:“殿下對王妃,發乎情,止乎禮。”


    陸瞻倏地沉了沉神色:“我不過問一問他們小時候的交情,沈大人這話,莫非是暗指家母與太子殿下之間有苟且?”


    他這突然變臉,沈宜均卻也很淡定:“世子提到王妃,不就是想知道這段嗎?”


    陸瞻陰沉臉色,抿唇不語。


    沈宜均忽而揚唇,繼續道:“世子不必動怒。老夫也曾年輕過,且當時那會兒正值青春年少,對太子殿下與王妃之間,非但沒有任何猜疑揣測,反倒因為他們彼此的坦蕩克製而深深敬佩。


    “太子殿下與王妃彼此皆有大義,不是那等隻盯著眼前的人,這點你大可放心。”


    “是麽。”陸瞻緩下神色:“既是這樣,那便是我誤會了。”


    沈宜均深深看過來:“世子不是誤會,怕是已經聽人說過什麽了,故而在此詐老夫吧?”


    陸瞻望著他,不言又不語。


    這一眼對視裏,似有什麽東西就這樣貫通了。彼此神色間竟都有了幾分心照不宣。


    沈宜均在宮裏伴讀那六年,對王妃與太子他們這段定然旁觀得一清二楚。原先怕他會礙於身份有隱瞞的地方,如此看來,他竟是沒打算隱瞞。


    那他究竟等著自己問什麽呢?僅僅隻是太子與王妃這一段?


    光是這點,顯然不值得這位尚書大人用來當成救兒子的籌碼。


    但陸瞻又知這老狐狸八麵玲瓏,自己若問不到點上,他也絕不會先說。


    喝了口遞到唇邊的茶,想到上次牽線約他赴茶局的沈楠,他瞬間靈光一現,不動聲色道:“聽說前幾個月府上姑太太,也就是嫁到洛陽柳家的那位柳夫人祭日,沈三公子特地前往柳家去拜祭了?”


    就聽對麵光影一頓,坦然的沈宜均身形頓住,投過來的目光也閃過了一線光芒。


    陸瞻支肘握著茶杯,再道:“柳純如原在西安府任同知,十八年前,探案途中死於意外。我聽說,當年柳家曾經因為這場意外告過官,因為柳夫人懷疑丈夫並非死於意外,隻可惜直到柳夫人過世,都沒有等來另一個結果。”


    屋裏變得有些特別的安靜了。


    沈宜均沉緩的聲音在這背景下也顯得格外清晰起來:“世子對這些往事知道得不少。”


    “因為我猜想,沈大人肯以昔年宮中往事作為籌碼來救令郎的命,一定是做過一番斟酌的。剛好我又在大理寺觀政,聽說了柳家的事情,所以順便也就翻了翻柳家這案子。我若猜得沒錯,大人對柳家,應該也還是有些未了的心願吧?”


    翻柳家的案卷早在與沈宜均見麵之前許久,但此時不妨這麽說。


    沈宜均沒說話,但神色卻凝重起來。


    陸瞻便往下道:“柳純如死在十八年前,恰好是在寧王出事後不久。我聽說,當時負責帶人去王府的人裏就有柳純如一個,而我還聽說,寧王進京時身上是揣著份卷宗的,稀奇的是,他進京後到進獄,再到死去,那份卷宗卻神奇地失蹤不見。


    “沈大人一直在朝中任著要職,當年寧王府這案子您不可能不知,不知道大人知不知道那究竟是份什麽樣的卷宗?而這卷宗又究竟去了哪裏?”


    小爐上的茶壺咕嘟咕嘟沸騰著,茶湯騰空,匯成一幕煙霧。


    煙霧後靜坐著的沈宜均如同一座雕像,直到水壺蓋被頂起來,他才低頭,伸手把爐子封了。


    水沸的聲音小了,壺蓋也漸漸安頓迴去。


    他抬起雙眼,看向對麵:“早前楠哥兒去洛陽時,曾經暗中跟隨在他左右的可是世子的人?”


    陸瞻微頓,說道:“這麽說來,楠五爺也很警覺。”


    “我倒希望他有這樣警覺。可惜的是,這是別人提醒他的。”


    “哦?”陸瞻挑眉,“是誰?”


    沈宜均單手支桌,眉心擰成結:“他迴京之前那天夜裏,曾經外出,就是在外出途中,發現馬車裏落下了一張紙條,說到他被人盯上了,還指出了具體位置。但那紙條上並未署名。”


    茶汽後的沈宜均麵容忽隱忽現,一雙目光卻是炯炯地有著光芒。


    陸瞻斂目望著麵前茶裏的倒影,一身鬆散的神經也乍然提緊。


    楊鑫他們在洛陽跟蹤沈楠,確實發現沈楠在進京之前曾經外出過一趟,翌日沈楠就匆匆地迴了京。彼時他隻當沈楠是有什麽發現,所以才匆匆撤走,如此說來,他是因為發現有人跟蹤他才迅速撤離的?


    那這麽說來,除了他跟蹤沈楠,還有一批人也盯上他了?


    此人又是誰?是晉王嗎?


    “這麽說來,楠五爺去了趟洛陽,是毫無收獲迴來了?那麽迴來之後,大人也沒有再去查一查留字條的人是誰嗎?”


    “談何容易?”沈宜均道,“對方一看就是有身手的,我們連跟蹤的人都沒發現,自然也不會發現到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鄉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銅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銅穗並收藏錦鄉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