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大宋政和八年,或許因為去年年末鬧的那場太學生風波,讓朝廷內外覺得“政和”這個年號實在有點不合適,也有可能是因為平定西夏之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故此朝廷醞釀改元,但改成什麽年號,則還在商討之中。
這對國家來說,是件“大事”,眾人仿佛忘記了去年的爭執,都開始討論此事來。在這樣一片“輕鬆”的氛圍之中,身為宣慰使的趙構一行,抵達了徐州。
宣慰使在唐時曾設,隻不過與趙構身上所兼負的職責完全不同。趙構在徐州的當天,周儻就從狄丘趕往覲見,這是他本人的意思,如果按周銓的想法,總得晾這家夥幾日,讓朝廷知道他很生氣。
接過晉升工部侍郎兼領京東西路常平公事之後,也就意味著利國監知事的職務要被罷去了,周儻心中很有些不舍。他很清楚,自己離職之後,接任者絕對不會蕭規曹隨,那麽利國監能否保持如今的勢頭,就有疑問了。
至於新得的這個職位,周儻歡喜之餘,卻也沒有太往心裏去。那隻是虛職,朝廷不會讓他真正理事,所以按照周銓的說法,他也就是掛個名,正好請假出海,到周銓其餘幾處基業轉轉。
說起來,周銓在濟州、流求都做得好大事業,可是他還從來沒有去看過呢。
趙構對周儻印象不錯,覺得這是個做實事的人,而且執禮甚恭,因此在徐州呆了兩日之後,他提出要去狄丘看看。
這原本不是計劃中的行程,但趙構很固執,提出來後就非要去不可,最後還是成行。
在狄丘呆的時間,比起他在徐州呆的時間還長,對於山水之類的,趙構沒有多少興趣——事實上經過這幾年的大開發,特別是重工業的汙染,哪怕周銓再注意,狄丘的山水也沒有什麽可看的了。
他關注的是那些林立的煙囪,當看到騰騰而起的黑煙時,他整個兒都呆住,有大半天時間,什麽話都沒有說。
太震憾了,這是一個工業化對還停留在農業時代意識的巨大衝擊,當得知正是這些煙囪讓大宋的鋼鐵產量在數年間上升十倍後,趙構更是半晌迴不過神來。
在離開鐵冶場之後,他才緊緊握著周儻的胳膊:“賢父子有大功於國,僅此一項,便可見忠誠體國之心矣!”
這話說得真心實意,如此規模的鋼鐵工場,在周儻離開後,就直接控製在朝廷手中,若還有人說周家父子包藏禍心,那不是沒有良知,便是別有用心。
當然,趙構並不知道,在流求,一座規模更大、技術更好的鋼鐵場已經初具雛形,再有個三五年,其產量便能超過狄丘。否則他心中所想,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他還專門去看了龍川別院中的學校,因為周銓長時間都不呆在狄丘,所以整個龍川別院,現在幾乎就是一座完整的學校,從發蒙識字的小學,到精研深造的中學都有。
條件所限,如今在龍川別院實行的是三年義務教育,凡徐州百姓子女,年滿十歲者便可申請,而狄丘本地孩童,隻要七歲就可以申請。整個三年間,他們的食宿費用,全由別院承擔,所學的內容,大約是一千六百個漢字認讀、簡易文章寫作還有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部分自然常識。
“這課程設置得有些奇怪啊。”見此情形,趙構隱隱覺得有些不適。
一方麵,這種義務教育方式,似乎是在和朝廷爭奪人才,但另一方麵,所教的內容,又與朝廷科舉的內容不合。
“九大王所說甚是,此地學堂,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工場中的學徒。大工場運作,與小作坊不同,若是工人不識字,便看不懂文告,不識數,便無法計件,不識自然,則不知自己工作原理。臣子提出辦此學徒學堂時,臣也覺得不合算,但臣子卻言,學堂裏受訓過的工人,其效率可能倍於未受過的,這幾年來的調查,確實如此。”周儻在旁邊笑道:“臣父子都是鄙薄之人,不敢附庸風雅,所以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之類,在學堂中一般是沒有的。”
這讓趙構浮起的一點疑心立刻消去了。
大宋重視讀書人,是指那些讀儒家聖賢之作的讀書人,這裏培養的卻隻是工場學徒,了不起還能當個管家執事,根本不能算讀書人。
所以,周銓設立私學,興辦學校,也算不得是與朝廷爭奪人心人才,隻能說是這廝會想著法子賺錢。
“聽聞龍川還有一處研究院,乃是戒備最為森嚴之所,不知孤能否入內一觀?”趙構轉完學校,又向周儻問道。
周儻聞言失笑:“什麽戒備最為森嚴之所,龍川這邊,豈有不許我大宋郡王入內之地!此前看得緊些,實在是有些人太不要臉了。”
“哦?”
“一是防備遼夏細作,九大王有所不知,這兩年在狄丘擒得的兩國細作,數量超過這個。”周儻比了個手勢。
大宋鋼鐵產量激增的秘密,如何能瞞過長期與它為敵的遼夏兩國,他們直接間接,派來的細作一批又一批。周儻末了還補充道:“今年哦,如今該說去年了,甚至還到了一個高麗來的細作,都是想要窺探我大宋冶鐵煉鋼之秘的。”
趙構麵色變了:“確實當加強防備!”
“二來麽,咱們大宋自己人裏,也有些不要臉的,隻想著我們周家賺錢定有秘方,想來將秘方偷走。隻要竊得一樣兩樣,他們就受用不盡其實龍川研究院每年都有一些技藝秘方對方出售,售價也不算高,但這些人,便是如此售價也要省了。最無奈的是,曾經有人買通一個仆役,帶出去了一份技藝,但因為他手中的工人未上過學,無法做得和我們這邊一般精準,所生產之物出了紕漏,還傷殘了數人,此人不但不自省,還跑到這邊來大叫大鬧,說是我們有意設計坑他,要我們賠償”
“好大的膽子,如此刁民,當嚴懲之!”趙構義憤填膺地說了一句不要錢的乖話。
“嚴懲不了。”周儻歎了口氣。
“為何不能嚴懲,他如此囂張,沒準就是與敵國私通,乘機竊取機密。”
若周銓在此,定然是要向趙構挑起大拇指的。莫看這廝現在還年輕,“莫須有”的羅織罪名法門,卻已經掌握得很熟練了。
旁邊的吳敏有些尷尬,輕輕觸碰了一下趙構的胳膊,趙構頓知失言,話語一轉,又到了別的事情上去了:“那就請周公帶我前去看看研究院吧。”
研究院裏皆是怪人,哪怕是一位郡王來訪,他們也大多不理不睬,專注於自己的事情。這些人有老工匠出身的,也有讀書人出身的,甚至還有幾名農民,在研究院外開辟了一處田莊,專門種糧食蔬菜,據說是培育良種。
吳敏覺得有些無聊,趙構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但當周儻有事臨時離開時,他卻象是並沒有什麽興趣一樣,直接將話題拉迴了方才之事:“吳公方才不許孤再說下去,不知是為何?”
“那件事情,微臣正好聽說過,唔,來盜竊者乃是王貴妃家中人。”
“王貴妃可是三哥之母?”趙構心念一轉,頓時明白。
趙楷之母王貴妃去年病逝,在宮中時,頗為有寵,趙楷能夠窺望儲君之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
所謂王貴妃家中之人,這是委婉的說法,隻怕在其背後,更是趙楷。
趙構霍然驚覺,算是明白趙楷與周銓的關係為何會惡劣了,想來此事也是兩人交惡的原因之一。
一路上與吳敏關係很好,加上趙構此時畢竟還隻是一個少年,哪怕再有城府,也忍不住吐露了一句心底話:“貴妃家人,何患無財,如此行事,不免小器。”
其實就是說趙楷做事不夠大氣,吳敏心裏卻暗自一歎,也未必是不夠大氣,而是趙楷做這等事情的目的,就可能不敢公開。
他一位得寵的親王,要那麽多錢財做什麽?
想要從周銓這裏得一份產業,無非就是多撈錢財,而且這筆錢財不經朝廷,不為趙佶所知,正合用來收買人手、製造人望。趙楷聰明伶俐禮賢下士這樣的名聲,全都是人幫助鼓吹得來的,哪怕是宮中的內侍幫他鼓吹,也總要打賞吧?
當然,這種話,他不敢對趙構說。
隻不過看趙構的神情,似乎也想明白了,再沒有糾纏此事,而是笑著迎上迴來的周儻:“周公,百聞不如一見,看到這研究院諸賢,我總算知曉,周製置這活財神的名號如何來的了,成事固然在天,可大半亦在人為啊。”
他話語裏透著親近之意,若放在幾年前,周儻少不得受寵若驚,畢竟這可是當今天子的親兒子,一位堂堂郡王。
但現在,周儻算是看透了趙家,哪怕趙構是真心誠意,他也隻能敬而遠之。
“九大王說的是,隻不過我兒隻是因勢利導罷了,其實功勞都不是他的,但他卻承了這個虛名。”
“孤有一事不解,還要向周公請教。”眾人邊走邊說,待出了研究院大門,趙構立足又道。
“九大王隻管問就是,臣若是不能解,便令我兒為大王解之。”周儻知道接下來可能是趙構此行最關鍵一問了,因此也立足正色道。
大宋政和八年,或許因為去年年末鬧的那場太學生風波,讓朝廷內外覺得“政和”這個年號實在有點不合適,也有可能是因為平定西夏之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故此朝廷醞釀改元,但改成什麽年號,則還在商討之中。
這對國家來說,是件“大事”,眾人仿佛忘記了去年的爭執,都開始討論此事來。在這樣一片“輕鬆”的氛圍之中,身為宣慰使的趙構一行,抵達了徐州。
宣慰使在唐時曾設,隻不過與趙構身上所兼負的職責完全不同。趙構在徐州的當天,周儻就從狄丘趕往覲見,這是他本人的意思,如果按周銓的想法,總得晾這家夥幾日,讓朝廷知道他很生氣。
接過晉升工部侍郎兼領京東西路常平公事之後,也就意味著利國監知事的職務要被罷去了,周儻心中很有些不舍。他很清楚,自己離職之後,接任者絕對不會蕭規曹隨,那麽利國監能否保持如今的勢頭,就有疑問了。
至於新得的這個職位,周儻歡喜之餘,卻也沒有太往心裏去。那隻是虛職,朝廷不會讓他真正理事,所以按照周銓的說法,他也就是掛個名,正好請假出海,到周銓其餘幾處基業轉轉。
說起來,周銓在濟州、流求都做得好大事業,可是他還從來沒有去看過呢。
趙構對周儻印象不錯,覺得這是個做實事的人,而且執禮甚恭,因此在徐州呆了兩日之後,他提出要去狄丘看看。
這原本不是計劃中的行程,但趙構很固執,提出來後就非要去不可,最後還是成行。
在狄丘呆的時間,比起他在徐州呆的時間還長,對於山水之類的,趙構沒有多少興趣——事實上經過這幾年的大開發,特別是重工業的汙染,哪怕周銓再注意,狄丘的山水也沒有什麽可看的了。
他關注的是那些林立的煙囪,當看到騰騰而起的黑煙時,他整個兒都呆住,有大半天時間,什麽話都沒有說。
太震憾了,這是一個工業化對還停留在農業時代意識的巨大衝擊,當得知正是這些煙囪讓大宋的鋼鐵產量在數年間上升十倍後,趙構更是半晌迴不過神來。
在離開鐵冶場之後,他才緊緊握著周儻的胳膊:“賢父子有大功於國,僅此一項,便可見忠誠體國之心矣!”
這話說得真心實意,如此規模的鋼鐵工場,在周儻離開後,就直接控製在朝廷手中,若還有人說周家父子包藏禍心,那不是沒有良知,便是別有用心。
當然,趙構並不知道,在流求,一座規模更大、技術更好的鋼鐵場已經初具雛形,再有個三五年,其產量便能超過狄丘。否則他心中所想,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他還專門去看了龍川別院中的學校,因為周銓長時間都不呆在狄丘,所以整個龍川別院,現在幾乎就是一座完整的學校,從發蒙識字的小學,到精研深造的中學都有。
條件所限,如今在龍川別院實行的是三年義務教育,凡徐州百姓子女,年滿十歲者便可申請,而狄丘本地孩童,隻要七歲就可以申請。整個三年間,他們的食宿費用,全由別院承擔,所學的內容,大約是一千六百個漢字認讀、簡易文章寫作還有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部分自然常識。
“這課程設置得有些奇怪啊。”見此情形,趙構隱隱覺得有些不適。
一方麵,這種義務教育方式,似乎是在和朝廷爭奪人才,但另一方麵,所教的內容,又與朝廷科舉的內容不合。
“九大王所說甚是,此地學堂,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工場中的學徒。大工場運作,與小作坊不同,若是工人不識字,便看不懂文告,不識數,便無法計件,不識自然,則不知自己工作原理。臣子提出辦此學徒學堂時,臣也覺得不合算,但臣子卻言,學堂裏受訓過的工人,其效率可能倍於未受過的,這幾年來的調查,確實如此。”周儻在旁邊笑道:“臣父子都是鄙薄之人,不敢附庸風雅,所以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之類,在學堂中一般是沒有的。”
這讓趙構浮起的一點疑心立刻消去了。
大宋重視讀書人,是指那些讀儒家聖賢之作的讀書人,這裏培養的卻隻是工場學徒,了不起還能當個管家執事,根本不能算讀書人。
所以,周銓設立私學,興辦學校,也算不得是與朝廷爭奪人心人才,隻能說是這廝會想著法子賺錢。
“聽聞龍川還有一處研究院,乃是戒備最為森嚴之所,不知孤能否入內一觀?”趙構轉完學校,又向周儻問道。
周儻聞言失笑:“什麽戒備最為森嚴之所,龍川這邊,豈有不許我大宋郡王入內之地!此前看得緊些,實在是有些人太不要臉了。”
“哦?”
“一是防備遼夏細作,九大王有所不知,這兩年在狄丘擒得的兩國細作,數量超過這個。”周儻比了個手勢。
大宋鋼鐵產量激增的秘密,如何能瞞過長期與它為敵的遼夏兩國,他們直接間接,派來的細作一批又一批。周儻末了還補充道:“今年哦,如今該說去年了,甚至還到了一個高麗來的細作,都是想要窺探我大宋冶鐵煉鋼之秘的。”
趙構麵色變了:“確實當加強防備!”
“二來麽,咱們大宋自己人裏,也有些不要臉的,隻想著我們周家賺錢定有秘方,想來將秘方偷走。隻要竊得一樣兩樣,他們就受用不盡其實龍川研究院每年都有一些技藝秘方對方出售,售價也不算高,但這些人,便是如此售價也要省了。最無奈的是,曾經有人買通一個仆役,帶出去了一份技藝,但因為他手中的工人未上過學,無法做得和我們這邊一般精準,所生產之物出了紕漏,還傷殘了數人,此人不但不自省,還跑到這邊來大叫大鬧,說是我們有意設計坑他,要我們賠償”
“好大的膽子,如此刁民,當嚴懲之!”趙構義憤填膺地說了一句不要錢的乖話。
“嚴懲不了。”周儻歎了口氣。
“為何不能嚴懲,他如此囂張,沒準就是與敵國私通,乘機竊取機密。”
若周銓在此,定然是要向趙構挑起大拇指的。莫看這廝現在還年輕,“莫須有”的羅織罪名法門,卻已經掌握得很熟練了。
旁邊的吳敏有些尷尬,輕輕觸碰了一下趙構的胳膊,趙構頓知失言,話語一轉,又到了別的事情上去了:“那就請周公帶我前去看看研究院吧。”
研究院裏皆是怪人,哪怕是一位郡王來訪,他們也大多不理不睬,專注於自己的事情。這些人有老工匠出身的,也有讀書人出身的,甚至還有幾名農民,在研究院外開辟了一處田莊,專門種糧食蔬菜,據說是培育良種。
吳敏覺得有些無聊,趙構倒是看得津津有味,但當周儻有事臨時離開時,他卻象是並沒有什麽興趣一樣,直接將話題拉迴了方才之事:“吳公方才不許孤再說下去,不知是為何?”
“那件事情,微臣正好聽說過,唔,來盜竊者乃是王貴妃家中人。”
“王貴妃可是三哥之母?”趙構心念一轉,頓時明白。
趙楷之母王貴妃去年病逝,在宮中時,頗為有寵,趙楷能夠窺望儲君之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
所謂王貴妃家中之人,這是委婉的說法,隻怕在其背後,更是趙楷。
趙構霍然驚覺,算是明白趙楷與周銓的關係為何會惡劣了,想來此事也是兩人交惡的原因之一。
一路上與吳敏關係很好,加上趙構此時畢竟還隻是一個少年,哪怕再有城府,也忍不住吐露了一句心底話:“貴妃家人,何患無財,如此行事,不免小器。”
其實就是說趙楷做事不夠大氣,吳敏心裏卻暗自一歎,也未必是不夠大氣,而是趙楷做這等事情的目的,就可能不敢公開。
他一位得寵的親王,要那麽多錢財做什麽?
想要從周銓這裏得一份產業,無非就是多撈錢財,而且這筆錢財不經朝廷,不為趙佶所知,正合用來收買人手、製造人望。趙楷聰明伶俐禮賢下士這樣的名聲,全都是人幫助鼓吹得來的,哪怕是宮中的內侍幫他鼓吹,也總要打賞吧?
當然,這種話,他不敢對趙構說。
隻不過看趙構的神情,似乎也想明白了,再沒有糾纏此事,而是笑著迎上迴來的周儻:“周公,百聞不如一見,看到這研究院諸賢,我總算知曉,周製置這活財神的名號如何來的了,成事固然在天,可大半亦在人為啊。”
他話語裏透著親近之意,若放在幾年前,周儻少不得受寵若驚,畢竟這可是當今天子的親兒子,一位堂堂郡王。
但現在,周儻算是看透了趙家,哪怕趙構是真心誠意,他也隻能敬而遠之。
“九大王說的是,隻不過我兒隻是因勢利導罷了,其實功勞都不是他的,但他卻承了這個虛名。”
“孤有一事不解,還要向周公請教。”眾人邊走邊說,待出了研究院大門,趙構立足又道。
“九大王隻管問就是,臣若是不能解,便令我兒為大王解之。”周儻知道接下來可能是趙構此行最關鍵一問了,因此也立足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