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自從上迴與董長青會麵之後,李綱就一直在猶豫,是不是要插手此事。
他不相信周銓要造反,至少在此次事件發生之前,周銓應當沒有反意,董長青說的對,狄丘未修建城牆,城中也不過十萬人,若說想據此謀逆,莫說通曉兵法的周銓,就是李綱自己一介書生,也絕不做這種蠢事。
可是,他也覺得必須給周銓一點限製,倒不是出自私心,而是他從一個政治家的本能感到,周銓對國家的影響越來越大,對他們這些士大夫來說不是什麽好事。
所以他希望有個度,既可以限製周銓,又不至於將之真的逼得遠走它國。
這種猶豫,一直持續到今日,當杜狗兒飛快地跑來說,太學生們動手打了皇城司之人,還將這些人全拖到了開封府,要求窮追這些人在太學中擅捕學子的黑手,李綱才驚覺:董長青雖然找了他,卻並沒有將他當成引爆京師風暴的人。
到這個時候,李綱意識到,自己也是勢成騎虎,不能置身事外了。
“董如柏倒是好手段,以往他可沒有這般本領,在周銓手中才幾年功夫,就已經曆練出來了!”李綱讚了一聲,捏緊了自己袖中的一份奏章。
他身為文臣,曾被趙佶召見奏對,因此上書奏事的權力還是有的。
這份奏章,就是彈劾嘉王趙楷,以親王之身份執掌皇城司,不合祖製。
看起來和今日之事沒有任何關係,但這份彈章一出,就是一個風向標,李綱可以肯定,當它出現之後,朝堂之中,將會生起一場巨大的風暴。
他還是將奏章遞了上去。
若是一般奏章,可能就會淹沒在大海一般的文書之中,過上幾天也未必能遞到中書省,到趙佶麵前,那就更難。
可這封奏章不一樣,很短的時間之後,甚至可以說,隻過了半個時辰,它便到了趙佶手中。
初一看這奏章,趙佶便是驚怒交加,幾乎跳了起來:“豎儒安敢欺我如此!”
這幾天,趙佶的心情很不愉快,京中謠言四起,少不得也有傳入他耳中者。他對周銓並未厭倦,畢竟象周銓這樣能為他攬財者絕無僅有,所以敲打周銓他不反對,可若真將周銓逼走,他則不是很樂意。
可直到現在,周銓將母親接走,也沒有一封奏章來辯白,讓趙佶很是失望。
本來在他看來,周銓來封奏章辯白,就給了他一個直接幹涉此事的機會,他一方麵會安撫周銓,另一方麵乘機剝奪周銓部分權力,罰他一些錢財。周銓不出聲,他沒有這個機會,反而因為怕將周銓真的逼得遠走它國。
而且,每天都有人在耳邊念叨,說周銓有不臣之心,這讓他心裏的懷疑也越來越明顯。
現在周銓的自辯沒有來,倒是攻擊皇城司的奏章先到了。
“李綱何在,休要走脫此人,他安敢如此,挑撥天子父子兄弟之情?”趙佶又叫了起來。
“官家放心,此人必不走脫的。”在他身邊,梁師成幽幽地說道。
趙佶愣了一下:“何出此言,他幹下如此事情,怎麽會不走脫,莫非不怕朕治其罪?”
“奴婢曾聽說過此人名聲,向來以剛直著稱,今日他奏章入政事堂時,在政事堂外還擺了張席子……”
“席子?”
“他說了,此奏章上來,官家必治他之罪,他唯有一死,以示忠誠之意,這張席子,就是他準備用來給自己裹屍首的。”
趙佶先是一愣,然後險些氣樂了。
大宋善待士大夫,少有以言誅大臣者,至少到現在,還沒有幾樣這樣的例子。李綱此舉,簡直是沽名釣譽!
不過轉念一想,他心中又有些不安。
然後他再看李綱的奏章,見到其中之句“利刃在身則殺心自起,權柄在握則奢望難消”,再看到“即便嘉王無意,難免下僚有心”,“非為君父家國,臣不敢不進言以奏,臣自知有罪,若陛下能稍抑偏愛之念,以全父子之情,外利社稷,內安宮室,則臣願伏罪受誅”,他又歎了口氣:“李伯紀真忠臣也,非真忠臣,不敢與朕言此。”
梁師成默不作聲,他方才添上一句,已經是收了厚禮所言,至於別的更多的話,就根本不用提了。究他本心,他對李綱這種人,也沒有什麽好感。
當然,他對嘉王有誌於儲位之事,更無好感。在私心之中,他還是傾向於太子趙桓的。
“此奏收下不報……”趙佶雖然稱了李綱一聲忠臣,卻沒有聽他勸諫的打算,如此吩咐道。
隻不過他聲尚未落,就聽得外頭隱隱有鼓聲響,他愣了一下:“此時還不是……登聞鼓?”
如同前朝一般,大宋在闕門之前設有登聞鼓,在宋太宗之時,京中一叫牟暉的曾經敲登聞鼓,驚動了當時的天子,召來問時,卻知是因為家中走失母豬一隻,當時滿朝都被弄得啞口無言,向來陰刻的趙光義此時卻假作大度,賜其千錢算是償給母豬之價。但在這一次之後,敲登聞鼓的條件就變得複雜起來,到真宗景德四年時,專門設置了登聞鼓院,管理其間事務。
這登聞鼓響,趙佶就得升殿問事,他胡亂將李綱的奏章籠在袖子裏,匆匆趕往大殿。
被登聞鼓驚動的,還有許多人,朝中重臣,各方貴戚,紛紛派人去打聽,究竟是怎麽迴事,惹得有人敲響了登聞鼓。
故趙佶氣衝衝坐上禦座,諸大臣也已列班在前,此時消息也已經傳到了他們的耳中。
皇城司與太學生起了衝突,在太學中捕拿太學生,結果沒有成功,反而被太學生們一頓胖揍,還給扔到了開封府去!
眾人在驚愕之後,接下來就有點看熱鬧的心了。
莫看他們身居顯位,個個高官厚祿,但是八卦之心與普通民婦沒有什麽區別。太學生個人當然算不了什麽,但太學生群體,那就有些不好惹,特別是他們的自嘴巴,沒有哪個身居高位的喜歡。至於皇城司,那更是天子的狗腿子,一個個狼顧鷹視,被盯上的人不脫皮也得打幾下寒戰。現在倆不好惹的發生了對撞,大夥當然要拭目看戲,若不是怕失了大臣體麵,甚至都想搬來小板凳瓜子在旁大喊“不要慫就是懟”了。
“登聞鼓院知院可在?”
登聞鼓院隸知院麵色如土,他這隻是個閑差,平時誰沒事會去敲登聞鼓!他上頭既歸司諫管,又歸正言管,自己在滿朝朱紫當中,隻是一個微末小官。聽得趙佶明顯不悅的聲音,他出班拜倒。
“你掌管登聞鼓,為何被人敲響?”
那知院滿心都是委屈,原本登聞鼓已經成了一個擺設,等閑人物三五個,根本不可能接近來敲鼓。可是今日他有心想攔,卻怎麽攔得住,要知道趕來敲鼓的不是幾個人,而是上百個,其後還跟著幾百個不知是來壯聲色還是看熱鬧的家夥,他在登聞鼓院排的二十餘個禁軍兵卒,才迎上去就給衝散。
“是京中太學生訴皇城司入太學捕人一事……”知院心中委屈,口裏卻還得將前因後果再說出來。
那些高官們聽得直樂,而趙佶則在那裏握緊了拳頭。
在他的手中,李綱的奏章幾乎要被捏成一團。他心中甚至開始懷疑,今日之事,是不是李綱一手策劃。
不過旋即一想,他就明白,今日之事,李綱最多就是預先得到消息,根本不可能是他策劃,畢竟他或許可以暗中蠱惑幾個太學生,卻根本無法調動皇城司的人。
“開封府尹何在,方才登聞鼓院所言,可是事實?”
時任開封府尹者聶山,初為蔡攸所舉,後又與王黼關係密切,如今又附於蔡京,此時也是一臉委屈。
今天的事情,對他來說根本是無妄之災,他接替這個開封府尹的位置時間並不長,因為王黼與蔡京翻臉的緣故,他還飽受當年舊友的攻訐。當今日事情初發之時,他第一個念頭,就以為這是王黼設下的陷阱,等著他往下跳。
畢竟王黼與嘉王關係極好,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是嘉王一黨,他要指使皇城司做點事情,絕對輕而易舉。
現在趙佶問到頭上,他隻能上前道:“今日上午,太學生將十餘人送至開封府,訴其並無公文,入太學胡亂捕人,還執刀行兇。臣已受理,將人安撫勸迴,不過臣遣差役至皇城司問詢此事,皇城司執公文來,將那十餘人又盡數帶迴。臣見公文,不得不放。”
他的意思很簡單,我這邊已經把太學生安撫勸迴了,但是,後來皇城司的人施壓,逼得我隻有放人,結果激怒了太學生,幹脆敲了登聞鼓——這是皇城司的鍋,我開封府不背!
趙佶臉上頓時有些尷尬了,他目光微移,看著班列中的一人。
正是嘉王趙楷,他所偏愛的第三子。
此時趙楷年方十七,長得眉目清秀,甚似趙佶。而且他的性格,也不象太子趙桓那樣古板迂腐,喜歡琴棋書畫,更是絕類趙佶。他的母親王妃正值有寵,趙佶內心深處,確實有廢太子而立趙楷之意。
此時麵對突如其來的事情,趙楷不但沒有驚懼,趙佶還從他臉上看到了一絲躍躍欲試的興奮。顯然,他將這次太學生與皇城司的衝突,也視作一個機會。
這讓趙佶突然有些憂心。(未完待續。)m。
自從上迴與董長青會麵之後,李綱就一直在猶豫,是不是要插手此事。
他不相信周銓要造反,至少在此次事件發生之前,周銓應當沒有反意,董長青說的對,狄丘未修建城牆,城中也不過十萬人,若說想據此謀逆,莫說通曉兵法的周銓,就是李綱自己一介書生,也絕不做這種蠢事。
可是,他也覺得必須給周銓一點限製,倒不是出自私心,而是他從一個政治家的本能感到,周銓對國家的影響越來越大,對他們這些士大夫來說不是什麽好事。
所以他希望有個度,既可以限製周銓,又不至於將之真的逼得遠走它國。
這種猶豫,一直持續到今日,當杜狗兒飛快地跑來說,太學生們動手打了皇城司之人,還將這些人全拖到了開封府,要求窮追這些人在太學中擅捕學子的黑手,李綱才驚覺:董長青雖然找了他,卻並沒有將他當成引爆京師風暴的人。
到這個時候,李綱意識到,自己也是勢成騎虎,不能置身事外了。
“董如柏倒是好手段,以往他可沒有這般本領,在周銓手中才幾年功夫,就已經曆練出來了!”李綱讚了一聲,捏緊了自己袖中的一份奏章。
他身為文臣,曾被趙佶召見奏對,因此上書奏事的權力還是有的。
這份奏章,就是彈劾嘉王趙楷,以親王之身份執掌皇城司,不合祖製。
看起來和今日之事沒有任何關係,但這份彈章一出,就是一個風向標,李綱可以肯定,當它出現之後,朝堂之中,將會生起一場巨大的風暴。
他還是將奏章遞了上去。
若是一般奏章,可能就會淹沒在大海一般的文書之中,過上幾天也未必能遞到中書省,到趙佶麵前,那就更難。
可這封奏章不一樣,很短的時間之後,甚至可以說,隻過了半個時辰,它便到了趙佶手中。
初一看這奏章,趙佶便是驚怒交加,幾乎跳了起來:“豎儒安敢欺我如此!”
這幾天,趙佶的心情很不愉快,京中謠言四起,少不得也有傳入他耳中者。他對周銓並未厭倦,畢竟象周銓這樣能為他攬財者絕無僅有,所以敲打周銓他不反對,可若真將周銓逼走,他則不是很樂意。
可直到現在,周銓將母親接走,也沒有一封奏章來辯白,讓趙佶很是失望。
本來在他看來,周銓來封奏章辯白,就給了他一個直接幹涉此事的機會,他一方麵會安撫周銓,另一方麵乘機剝奪周銓部分權力,罰他一些錢財。周銓不出聲,他沒有這個機會,反而因為怕將周銓真的逼得遠走它國。
而且,每天都有人在耳邊念叨,說周銓有不臣之心,這讓他心裏的懷疑也越來越明顯。
現在周銓的自辯沒有來,倒是攻擊皇城司的奏章先到了。
“李綱何在,休要走脫此人,他安敢如此,挑撥天子父子兄弟之情?”趙佶又叫了起來。
“官家放心,此人必不走脫的。”在他身邊,梁師成幽幽地說道。
趙佶愣了一下:“何出此言,他幹下如此事情,怎麽會不走脫,莫非不怕朕治其罪?”
“奴婢曾聽說過此人名聲,向來以剛直著稱,今日他奏章入政事堂時,在政事堂外還擺了張席子……”
“席子?”
“他說了,此奏章上來,官家必治他之罪,他唯有一死,以示忠誠之意,這張席子,就是他準備用來給自己裹屍首的。”
趙佶先是一愣,然後險些氣樂了。
大宋善待士大夫,少有以言誅大臣者,至少到現在,還沒有幾樣這樣的例子。李綱此舉,簡直是沽名釣譽!
不過轉念一想,他心中又有些不安。
然後他再看李綱的奏章,見到其中之句“利刃在身則殺心自起,權柄在握則奢望難消”,再看到“即便嘉王無意,難免下僚有心”,“非為君父家國,臣不敢不進言以奏,臣自知有罪,若陛下能稍抑偏愛之念,以全父子之情,外利社稷,內安宮室,則臣願伏罪受誅”,他又歎了口氣:“李伯紀真忠臣也,非真忠臣,不敢與朕言此。”
梁師成默不作聲,他方才添上一句,已經是收了厚禮所言,至於別的更多的話,就根本不用提了。究他本心,他對李綱這種人,也沒有什麽好感。
當然,他對嘉王有誌於儲位之事,更無好感。在私心之中,他還是傾向於太子趙桓的。
“此奏收下不報……”趙佶雖然稱了李綱一聲忠臣,卻沒有聽他勸諫的打算,如此吩咐道。
隻不過他聲尚未落,就聽得外頭隱隱有鼓聲響,他愣了一下:“此時還不是……登聞鼓?”
如同前朝一般,大宋在闕門之前設有登聞鼓,在宋太宗之時,京中一叫牟暉的曾經敲登聞鼓,驚動了當時的天子,召來問時,卻知是因為家中走失母豬一隻,當時滿朝都被弄得啞口無言,向來陰刻的趙光義此時卻假作大度,賜其千錢算是償給母豬之價。但在這一次之後,敲登聞鼓的條件就變得複雜起來,到真宗景德四年時,專門設置了登聞鼓院,管理其間事務。
這登聞鼓響,趙佶就得升殿問事,他胡亂將李綱的奏章籠在袖子裏,匆匆趕往大殿。
被登聞鼓驚動的,還有許多人,朝中重臣,各方貴戚,紛紛派人去打聽,究竟是怎麽迴事,惹得有人敲響了登聞鼓。
故趙佶氣衝衝坐上禦座,諸大臣也已列班在前,此時消息也已經傳到了他們的耳中。
皇城司與太學生起了衝突,在太學中捕拿太學生,結果沒有成功,反而被太學生們一頓胖揍,還給扔到了開封府去!
眾人在驚愕之後,接下來就有點看熱鬧的心了。
莫看他們身居顯位,個個高官厚祿,但是八卦之心與普通民婦沒有什麽區別。太學生個人當然算不了什麽,但太學生群體,那就有些不好惹,特別是他們的自嘴巴,沒有哪個身居高位的喜歡。至於皇城司,那更是天子的狗腿子,一個個狼顧鷹視,被盯上的人不脫皮也得打幾下寒戰。現在倆不好惹的發生了對撞,大夥當然要拭目看戲,若不是怕失了大臣體麵,甚至都想搬來小板凳瓜子在旁大喊“不要慫就是懟”了。
“登聞鼓院知院可在?”
登聞鼓院隸知院麵色如土,他這隻是個閑差,平時誰沒事會去敲登聞鼓!他上頭既歸司諫管,又歸正言管,自己在滿朝朱紫當中,隻是一個微末小官。聽得趙佶明顯不悅的聲音,他出班拜倒。
“你掌管登聞鼓,為何被人敲響?”
那知院滿心都是委屈,原本登聞鼓已經成了一個擺設,等閑人物三五個,根本不可能接近來敲鼓。可是今日他有心想攔,卻怎麽攔得住,要知道趕來敲鼓的不是幾個人,而是上百個,其後還跟著幾百個不知是來壯聲色還是看熱鬧的家夥,他在登聞鼓院排的二十餘個禁軍兵卒,才迎上去就給衝散。
“是京中太學生訴皇城司入太學捕人一事……”知院心中委屈,口裏卻還得將前因後果再說出來。
那些高官們聽得直樂,而趙佶則在那裏握緊了拳頭。
在他的手中,李綱的奏章幾乎要被捏成一團。他心中甚至開始懷疑,今日之事,是不是李綱一手策劃。
不過旋即一想,他就明白,今日之事,李綱最多就是預先得到消息,根本不可能是他策劃,畢竟他或許可以暗中蠱惑幾個太學生,卻根本無法調動皇城司的人。
“開封府尹何在,方才登聞鼓院所言,可是事實?”
時任開封府尹者聶山,初為蔡攸所舉,後又與王黼關係密切,如今又附於蔡京,此時也是一臉委屈。
今天的事情,對他來說根本是無妄之災,他接替這個開封府尹的位置時間並不長,因為王黼與蔡京翻臉的緣故,他還飽受當年舊友的攻訐。當今日事情初發之時,他第一個念頭,就以為這是王黼設下的陷阱,等著他往下跳。
畢竟王黼與嘉王關係極好,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是嘉王一黨,他要指使皇城司做點事情,絕對輕而易舉。
現在趙佶問到頭上,他隻能上前道:“今日上午,太學生將十餘人送至開封府,訴其並無公文,入太學胡亂捕人,還執刀行兇。臣已受理,將人安撫勸迴,不過臣遣差役至皇城司問詢此事,皇城司執公文來,將那十餘人又盡數帶迴。臣見公文,不得不放。”
他的意思很簡單,我這邊已經把太學生安撫勸迴了,但是,後來皇城司的人施壓,逼得我隻有放人,結果激怒了太學生,幹脆敲了登聞鼓——這是皇城司的鍋,我開封府不背!
趙佶臉上頓時有些尷尬了,他目光微移,看著班列中的一人。
正是嘉王趙楷,他所偏愛的第三子。
此時趙楷年方十七,長得眉目清秀,甚似趙佶。而且他的性格,也不象太子趙桓那樣古板迂腐,喜歡琴棋書畫,更是絕類趙佶。他的母親王妃正值有寵,趙佶內心深處,確實有廢太子而立趙楷之意。
此時麵對突如其來的事情,趙楷不但沒有驚懼,趙佶還從他臉上看到了一絲躍躍欲試的興奮。顯然,他將這次太學生與皇城司的衝突,也視作一個機會。
這讓趙佶突然有些憂心。(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