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坎佩尼亞的太陽()
意大利南部版圖(大致):
拉丁姆(羅馬)
↓
坎佩尼亞ium)→阿普利亞(apu1ia)
↓
盧卡尼亞(1ia)→阿普利亞(apu1ia)
↓
布魯提恩(bruttiubsp;以上行政區域受山脈阻隔,多屬自然劃分。
+++++++++++++++++++++++++++++++++++++++++++++++++++++
斯巴達克斯進軍的聲勢駭人,不斷有奴隸和貧苦平民加入起義軍。
沿途市鎮或有投降,或有被輕鬆攻破,在斯巴達克斯的授意下,所有的帝國公民都被剝光財物驅逐,失陷市鎮在繳納一定糧餉後歸還給市鎮的自由民,所有奴隸都獲得自由,可以選擇作為自由民留下,或參加起義軍。遇到一時間不能攻破的市鎮,斯巴達克斯留下少量的軍隊在附近活動,繼續解放周邊的奴隸,吸收更多人加入起義的隊伍。
斯巴達克斯的進軍路上,既不耽擱,也不加快行軍度,從維蘇威山到卡普亞,用了八天的時間,到達城下的時候,起義軍的規模已經過了一萬人。
卡普亞人一直害怕斯巴達克斯的到來,在起義軍到達城下後,他們不害怕了,城牆上的守衛者現,起義軍的人數雖然過了他們,卻遠遠沒有傳說的那麽多。基西烏斯看到起義軍隻有一萬人,而不是幾萬十幾萬的時候,甚至有主動出擊的衝動,他覺得,以三千受過訓練的城防軍,完全可以打垮一萬麵黃肌瘦的烏合之眾。
“不要主動出擊,你的前途來自公爵,不需要你去拚死戰鬥,戰勝了固然更好,但戰敗的後果極為嚴重,你不是那些光棍軍漢,不需要你去如此冒險。”基西烏斯身邊的人勸說道。
基西烏斯覺得這番話很有道理,壓製住了城防軍求戰的聲音。
斯巴達克斯並不知道基西烏斯間接幫助了他,他的一萬起義軍,也許隻需要卡普亞城防軍一個衝鋒就全軍潰敗,按照他的猜測,卡普亞軍在維蘇威山全軍覆沒,新組建的軍隊沒有出戰野戰的能力。圍攻卡普亞城,隻是斯巴達克斯作出的姿態,他從不認為,依靠一萬拚湊的起義軍,就可以攻下十幾萬人口的大城。
起義軍和卡普亞軍奇怪地僵持起來,圍城十天了,雙方沒有生過一次戰鬥。隨著時間的延續,圍城的起義軍人數不斷增加,城裏的氣氛逐漸緊張起來,不明真相的市民害怕城市失陷,城防軍內部的爭權奪利則進入白熱化。
凱撒安插的百夫長和老兵,輕鬆地掌握了大軍的實際控製權,基西烏斯在幕僚的幫助下,進一步獲取了城防軍的掌控權。在外人看來,城防軍是基西烏斯的,沒人能插手其,城防軍內部,基西烏斯的存在完全成為擺設,沒有一個百夫長聽從他的號令。
基西烏斯的軍權威尚在,他可以鞭笞任何一個犯事的士兵,可以剝奪任何一個不聽話的百夫長的職務,但是,不論他怎麽折騰,這支軍隊仍然在他的控製之外,就像一股無形的力量隔絕了他與軍隊的聯係,讓他覺得,他的命令之所以能得到執行,僅僅因為這支軍隊願意執行而已。
堅守不出讓基西烏斯的名譽受到了很大的損害,卡普亞人雖然巴不得基西烏斯小心謹慎,穩固地保護他們的生命財產,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嘲笑基西烏斯的膽小怯懦,給他取綽號叫“縮頭將軍”。基西烏斯極為憤怒,卻又無可奈何,他幾乎控製不住出擊的**,但公爵派給他的幕僚平息了他的衝動,他必須考慮戰敗的後果,那個後果不僅關係他個人的生命和榮譽。
“一定要守住卡普亞城”基西烏斯每想到城市失陷的後果就不寒而栗,他開始後悔接了這個任務。
“要是公爵在,該有多好龜縮不出不用擔心輿論的壓力,勇猛出擊不用擔心失敗的後果。”基西烏斯滿懷期望。
斯巴達克斯的圍城部隊在一萬五千人後就不再增加,借著慢慢成形的圍城營壘掩護,圍城部隊甚至開始減少,他將更多的軍隊派出去侵染整個坎佩尼亞,起義的浪潮急地向著四周擴散。
圍城一個月後,斯巴達克斯的軍隊擴編到五萬餘人,在這期間,他的軍隊和帝國隻有零星的戰鬥,懼怕起義軍的威勢,坎佩尼亞的奴隸主們紛紛放棄莊園,帶著趁手的財物逃入就近的城市,身家豐厚的奴隸主甚至選擇逃離坎佩尼亞。
一個多月的圍城,起義軍的耐心逐漸消失,他們不明白為什麽不攻擊卡普亞城,在他們看來,起義軍完全能攻下卡普亞城了。
“現在還不是攻打城市的時候。”斯巴達克斯不斷勸誡著蠢蠢欲動的部眾,他害怕重蹈克瑞瑟斯的覆轍,害怕一旦占領城市,起義軍就會貪圖城市裏的享受,守在城市裏的起義軍,完全沒有戰勝帝**的希望。
商人們提供的情報,元老院正在商討組建討伐軍,斯巴達克斯猜測帝國仍然不重視起義軍,還沒有拿定主意,到底是用坎佩尼亞做抵押,將奴隸起義軍交給某個大貴族處理呢,還是交給國家,由元老院的討伐軍完成對起義軍的征剿?
願意為起義軍提供情報的商人地位不高,無法探聽到帝國高層的情報,斯巴達克斯無從知道元老院的決議傾向,是交給貴族募兵征剿,還是派出討伐軍,什麽時候會出兵,征剿的軍隊有多少人,由誰統帥,也不知道帝國對起義軍的容忍極限在哪裏。
斯巴達克斯不得不小心謹慎,避免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過於刺激帝國,他需要時間整合起義軍,將奴隸起義擴散到更廣闊的地方,帝國的征剿部隊出動的越晚,對他越有利。
斯巴達克斯最慶幸的是,他沒有聽到元老院準備動用行省軍團的消息,他曾在軍團輔軍服役,親眼看到亞細亞軍團橫掃小亞細亞和亞美尼亞,看到幾百軍團兵將數千色雷斯人殺的屍橫遍野,那一直是他心底的噩夢。
除了擔心元老院調用行省軍團,斯巴達克斯時刻警惕駐守羅馬城的兩個禁衛軍團,雖然他知道皇帝的身邊至少必須保持兩個禁衛軍團,除非禦駕親征,皇帝不會把羅馬的禁衛軍交給任何人,但他仍然忍不住擔憂:哈斯德魯巴三世會不會禦駕親征?
斯巴達克斯警醒著,他希望起義軍的所有行動遵循一個原則:起義軍的對手,先是南方的奴隸主,然後是南方的城市,然後是帝國的征剿部隊,最後才是帝國的行省軍團,決不能過於刺激帝國,讓帝國提前派出征剿部隊,或提前調動行省軍團。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斯巴達克斯將五萬大軍重新部署:
“帕布多斯和埃瑪諾伊,你們兩個留在坎佩尼亞,我給你們兩萬人,你們繼續侵染坎佩尼亞,保持圍攻卡普亞的態勢,但不要嚐試進攻城市,隻要我們不自尋死路,在帝國的城牆下損耗我們的力量,這裏已經沒有威脅我們的力量。如果有帝國援軍北上,盡量避免戰鬥,盡快通知我。
“尤米(七十六角鬥士之一),你還有你的夥伴們,我給你們一萬人,你們繼續在維蘇威山區活動,注意盧卡尼亞方麵的動向,特別是坡普利亞大道。現盧卡尼亞的帝**北上,或者帝**隊在那不勒斯登6,立刻派人向帕布多斯匯報,不要嚐試進攻他們,留在他們身後,牽製他們的進攻。
克瑞瑟斯,我和你,我們各自帶領一萬人,向東進軍,在薩莫尼亞南部和阿普尼亞北部活動,壯大我們的力量。
以三個月為限,三個月內,我和克瑞瑟斯重返坎佩尼亞,朋友們,那時候,就是我們奪取卡普亞城,進軍羅馬,迫使帝國接受我們的條件的時候。”
“什麽條件?”
“自由,帝國區域內所有奴隸的自由”
“帝國不會答應的。”
“那麽我們北上,繼續解放奴隸,直到帝國答應我們的條件為止。”
“放棄我們現在的地方?”
“大軍北上,願意留下的留下,隻要我們能打敗帝國的大軍,帝國就沒有多餘的力量收複這裏,帝國的對手是我們的大軍,也隻能是我們的大軍。”
“我們能打得過帝國的大軍嗎?”
“帝國能組建一支多大的軍隊進攻我們?三萬?五萬?打敗這支軍隊,羅馬就沒有多餘的力量進攻我們,不論元老院重建討伐軍,還是從其它行省調軍,都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段時間,足夠我們建立起更強大的力量。隻要再擊敗帝國的軍隊一次,不論是第二支討伐軍,還是來自行省的援軍,帝國,就再也不能消滅我們,因為到時候,全世界的國家都會起來,向帝國起進攻。”
所有人都露出憧憬的神色,他們以前的反抗隻是臨死的反撲,但斯巴達克斯讓他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在毀滅和屈服之間,帝國一定會選擇屈服的,一定會屈服”斯巴達克斯給自己打氣,他強迫自己不去這樣想:如果帝國為了剿滅奴隸起義,不惜放棄幾個行省,起義軍能打敗幾個行省的軍團?一個?兩個?三個?
斯巴達克斯從來沒有考慮過進攻羅馬,不僅因為皇帝和禁衛軍的存在,也因為他十分清楚,任何進攻羅馬的嚐試都會徹底激怒帝國,二十四個軍團,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經受起帝國的雷霆怒火。
斯巴達克斯的勝利機會隻有一個:帝國的妥協,他賭帝國不會為了奴隸起義而放棄行省。
斯巴達克斯認為帝國會妥協,因為他不知道奴隸對帝國意味著什麽,沒有奴隸,帝國貴族怎麽維持他們的生活?這個時代的貴族沒有封地(不是封建時代),即使是迦太基商人,帝國貴族沒錢買他們的奢侈品,農民多數自給自足,靠賣針頭線腦的些許利潤,能養活他們嗎?
補充說明:前麵解說過一次,小說的伯爵領隻是一種稱謂,並不是真正的封建領地。國行政版圖裏有州郡縣鄉多級區劃,羅馬行政版圖隻有粗糙的行省,統治遠遠到不了基層。當初設定伯爵領,是為了表達這麽個意思:羅馬曆史上,行省總督擁有極大的權利,受化傳統因素影響,前代穿越者無法做到細分行政區劃,隻好設立權利同樣很大的伯爵領牽製行省總督的權利——總督擁有強大的軍團,但任期有限,伯爵領受行省總督管製,但任期無限。伯爵領主除了不能私自擴軍,權利相當於羅馬曆史上的行省總督,伯爵領主法理上由元老院任免,實際上世襲成為習慣,帝國一半以上的伯爵領掌握在大貴族手。
題外話:關於最後一段,個人認為,根據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統治基礎和上層建築,曆史應該分為四個時代:奴隸時代、封建時代、工業時代、機器時代,被統治者分別是奴隸、農奴、工人、機器。當前社會處於工業時代向機器時代的過度,並出現了新奴隸時代的萌芽——大富豪追求手工製品,高級會所的會員是真正的顧客上帝——人類已經認識到,真正的享受不是工業品帶來的方便舒適,而是奴役同類的快-感。
意大利南部版圖(大致):
拉丁姆(羅馬)
↓
坎佩尼亞ium)→阿普利亞(apu1ia)
↓
盧卡尼亞(1ia)→阿普利亞(apu1ia)
↓
布魯提恩(bruttiubsp;以上行政區域受山脈阻隔,多屬自然劃分。
+++++++++++++++++++++++++++++++++++++++++++++++++++++
斯巴達克斯進軍的聲勢駭人,不斷有奴隸和貧苦平民加入起義軍。
沿途市鎮或有投降,或有被輕鬆攻破,在斯巴達克斯的授意下,所有的帝國公民都被剝光財物驅逐,失陷市鎮在繳納一定糧餉後歸還給市鎮的自由民,所有奴隸都獲得自由,可以選擇作為自由民留下,或參加起義軍。遇到一時間不能攻破的市鎮,斯巴達克斯留下少量的軍隊在附近活動,繼續解放周邊的奴隸,吸收更多人加入起義的隊伍。
斯巴達克斯的進軍路上,既不耽擱,也不加快行軍度,從維蘇威山到卡普亞,用了八天的時間,到達城下的時候,起義軍的規模已經過了一萬人。
卡普亞人一直害怕斯巴達克斯的到來,在起義軍到達城下後,他們不害怕了,城牆上的守衛者現,起義軍的人數雖然過了他們,卻遠遠沒有傳說的那麽多。基西烏斯看到起義軍隻有一萬人,而不是幾萬十幾萬的時候,甚至有主動出擊的衝動,他覺得,以三千受過訓練的城防軍,完全可以打垮一萬麵黃肌瘦的烏合之眾。
“不要主動出擊,你的前途來自公爵,不需要你去拚死戰鬥,戰勝了固然更好,但戰敗的後果極為嚴重,你不是那些光棍軍漢,不需要你去如此冒險。”基西烏斯身邊的人勸說道。
基西烏斯覺得這番話很有道理,壓製住了城防軍求戰的聲音。
斯巴達克斯並不知道基西烏斯間接幫助了他,他的一萬起義軍,也許隻需要卡普亞城防軍一個衝鋒就全軍潰敗,按照他的猜測,卡普亞軍在維蘇威山全軍覆沒,新組建的軍隊沒有出戰野戰的能力。圍攻卡普亞城,隻是斯巴達克斯作出的姿態,他從不認為,依靠一萬拚湊的起義軍,就可以攻下十幾萬人口的大城。
起義軍和卡普亞軍奇怪地僵持起來,圍城十天了,雙方沒有生過一次戰鬥。隨著時間的延續,圍城的起義軍人數不斷增加,城裏的氣氛逐漸緊張起來,不明真相的市民害怕城市失陷,城防軍內部的爭權奪利則進入白熱化。
凱撒安插的百夫長和老兵,輕鬆地掌握了大軍的實際控製權,基西烏斯在幕僚的幫助下,進一步獲取了城防軍的掌控權。在外人看來,城防軍是基西烏斯的,沒人能插手其,城防軍內部,基西烏斯的存在完全成為擺設,沒有一個百夫長聽從他的號令。
基西烏斯的軍權威尚在,他可以鞭笞任何一個犯事的士兵,可以剝奪任何一個不聽話的百夫長的職務,但是,不論他怎麽折騰,這支軍隊仍然在他的控製之外,就像一股無形的力量隔絕了他與軍隊的聯係,讓他覺得,他的命令之所以能得到執行,僅僅因為這支軍隊願意執行而已。
堅守不出讓基西烏斯的名譽受到了很大的損害,卡普亞人雖然巴不得基西烏斯小心謹慎,穩固地保護他們的生命財產,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嘲笑基西烏斯的膽小怯懦,給他取綽號叫“縮頭將軍”。基西烏斯極為憤怒,卻又無可奈何,他幾乎控製不住出擊的**,但公爵派給他的幕僚平息了他的衝動,他必須考慮戰敗的後果,那個後果不僅關係他個人的生命和榮譽。
“一定要守住卡普亞城”基西烏斯每想到城市失陷的後果就不寒而栗,他開始後悔接了這個任務。
“要是公爵在,該有多好龜縮不出不用擔心輿論的壓力,勇猛出擊不用擔心失敗的後果。”基西烏斯滿懷期望。
斯巴達克斯的圍城部隊在一萬五千人後就不再增加,借著慢慢成形的圍城營壘掩護,圍城部隊甚至開始減少,他將更多的軍隊派出去侵染整個坎佩尼亞,起義的浪潮急地向著四周擴散。
圍城一個月後,斯巴達克斯的軍隊擴編到五萬餘人,在這期間,他的軍隊和帝國隻有零星的戰鬥,懼怕起義軍的威勢,坎佩尼亞的奴隸主們紛紛放棄莊園,帶著趁手的財物逃入就近的城市,身家豐厚的奴隸主甚至選擇逃離坎佩尼亞。
一個多月的圍城,起義軍的耐心逐漸消失,他們不明白為什麽不攻擊卡普亞城,在他們看來,起義軍完全能攻下卡普亞城了。
“現在還不是攻打城市的時候。”斯巴達克斯不斷勸誡著蠢蠢欲動的部眾,他害怕重蹈克瑞瑟斯的覆轍,害怕一旦占領城市,起義軍就會貪圖城市裏的享受,守在城市裏的起義軍,完全沒有戰勝帝**的希望。
商人們提供的情報,元老院正在商討組建討伐軍,斯巴達克斯猜測帝國仍然不重視起義軍,還沒有拿定主意,到底是用坎佩尼亞做抵押,將奴隸起義軍交給某個大貴族處理呢,還是交給國家,由元老院的討伐軍完成對起義軍的征剿?
願意為起義軍提供情報的商人地位不高,無法探聽到帝國高層的情報,斯巴達克斯無從知道元老院的決議傾向,是交給貴族募兵征剿,還是派出討伐軍,什麽時候會出兵,征剿的軍隊有多少人,由誰統帥,也不知道帝國對起義軍的容忍極限在哪裏。
斯巴達克斯不得不小心謹慎,避免在自身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過於刺激帝國,他需要時間整合起義軍,將奴隸起義擴散到更廣闊的地方,帝國的征剿部隊出動的越晚,對他越有利。
斯巴達克斯最慶幸的是,他沒有聽到元老院準備動用行省軍團的消息,他曾在軍團輔軍服役,親眼看到亞細亞軍團橫掃小亞細亞和亞美尼亞,看到幾百軍團兵將數千色雷斯人殺的屍橫遍野,那一直是他心底的噩夢。
除了擔心元老院調用行省軍團,斯巴達克斯時刻警惕駐守羅馬城的兩個禁衛軍團,雖然他知道皇帝的身邊至少必須保持兩個禁衛軍團,除非禦駕親征,皇帝不會把羅馬的禁衛軍交給任何人,但他仍然忍不住擔憂:哈斯德魯巴三世會不會禦駕親征?
斯巴達克斯警醒著,他希望起義軍的所有行動遵循一個原則:起義軍的對手,先是南方的奴隸主,然後是南方的城市,然後是帝國的征剿部隊,最後才是帝國的行省軍團,決不能過於刺激帝國,讓帝國提前派出征剿部隊,或提前調動行省軍團。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斯巴達克斯將五萬大軍重新部署:
“帕布多斯和埃瑪諾伊,你們兩個留在坎佩尼亞,我給你們兩萬人,你們繼續侵染坎佩尼亞,保持圍攻卡普亞的態勢,但不要嚐試進攻城市,隻要我們不自尋死路,在帝國的城牆下損耗我們的力量,這裏已經沒有威脅我們的力量。如果有帝國援軍北上,盡量避免戰鬥,盡快通知我。
“尤米(七十六角鬥士之一),你還有你的夥伴們,我給你們一萬人,你們繼續在維蘇威山區活動,注意盧卡尼亞方麵的動向,特別是坡普利亞大道。現盧卡尼亞的帝**北上,或者帝**隊在那不勒斯登6,立刻派人向帕布多斯匯報,不要嚐試進攻他們,留在他們身後,牽製他們的進攻。
克瑞瑟斯,我和你,我們各自帶領一萬人,向東進軍,在薩莫尼亞南部和阿普尼亞北部活動,壯大我們的力量。
以三個月為限,三個月內,我和克瑞瑟斯重返坎佩尼亞,朋友們,那時候,就是我們奪取卡普亞城,進軍羅馬,迫使帝國接受我們的條件的時候。”
“什麽條件?”
“自由,帝國區域內所有奴隸的自由”
“帝國不會答應的。”
“那麽我們北上,繼續解放奴隸,直到帝國答應我們的條件為止。”
“放棄我們現在的地方?”
“大軍北上,願意留下的留下,隻要我們能打敗帝國的大軍,帝國就沒有多餘的力量收複這裏,帝國的對手是我們的大軍,也隻能是我們的大軍。”
“我們能打得過帝國的大軍嗎?”
“帝國能組建一支多大的軍隊進攻我們?三萬?五萬?打敗這支軍隊,羅馬就沒有多餘的力量進攻我們,不論元老院重建討伐軍,還是從其它行省調軍,都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段時間,足夠我們建立起更強大的力量。隻要再擊敗帝國的軍隊一次,不論是第二支討伐軍,還是來自行省的援軍,帝國,就再也不能消滅我們,因為到時候,全世界的國家都會起來,向帝國起進攻。”
所有人都露出憧憬的神色,他們以前的反抗隻是臨死的反撲,但斯巴達克斯讓他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在毀滅和屈服之間,帝國一定會選擇屈服的,一定會屈服”斯巴達克斯給自己打氣,他強迫自己不去這樣想:如果帝國為了剿滅奴隸起義,不惜放棄幾個行省,起義軍能打敗幾個行省的軍團?一個?兩個?三個?
斯巴達克斯從來沒有考慮過進攻羅馬,不僅因為皇帝和禁衛軍的存在,也因為他十分清楚,任何進攻羅馬的嚐試都會徹底激怒帝國,二十四個軍團,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經受起帝國的雷霆怒火。
斯巴達克斯的勝利機會隻有一個:帝國的妥協,他賭帝國不會為了奴隸起義而放棄行省。
斯巴達克斯認為帝國會妥協,因為他不知道奴隸對帝國意味著什麽,沒有奴隸,帝國貴族怎麽維持他們的生活?這個時代的貴族沒有封地(不是封建時代),即使是迦太基商人,帝國貴族沒錢買他們的奢侈品,農民多數自給自足,靠賣針頭線腦的些許利潤,能養活他們嗎?
補充說明:前麵解說過一次,小說的伯爵領隻是一種稱謂,並不是真正的封建領地。國行政版圖裏有州郡縣鄉多級區劃,羅馬行政版圖隻有粗糙的行省,統治遠遠到不了基層。當初設定伯爵領,是為了表達這麽個意思:羅馬曆史上,行省總督擁有極大的權利,受化傳統因素影響,前代穿越者無法做到細分行政區劃,隻好設立權利同樣很大的伯爵領牽製行省總督的權利——總督擁有強大的軍團,但任期有限,伯爵領受行省總督管製,但任期無限。伯爵領主除了不能私自擴軍,權利相當於羅馬曆史上的行省總督,伯爵領主法理上由元老院任免,實際上世襲成為習慣,帝國一半以上的伯爵領掌握在大貴族手。
題外話:關於最後一段,個人認為,根據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統治基礎和上層建築,曆史應該分為四個時代:奴隸時代、封建時代、工業時代、機器時代,被統治者分別是奴隸、農奴、工人、機器。當前社會處於工業時代向機器時代的過度,並出現了新奴隸時代的萌芽——大富豪追求手工製品,高級會所的會員是真正的顧客上帝——人類已經認識到,真正的享受不是工業品帶來的方便舒適,而是奴役同類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