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尼亞聽到卡提林進城的消息是在早餐時候,前來告訴她的是艾特裏克,她什麽話也沒說,從餐桌上女伴們的議論紛紛中,她明白自己的宅院被包圍了,卡提林用實際行動阻擾她參與卡提林陰謀的可能性。
卡提林掌握住亞裏米倫的幾個主要街區後,取得了城市的實際統治權,在朗圖魯斯(烏布裏亞領主)的名義下,城市的貴族、富商勢力情願或不情願地被卡提林召集在一起。亞裏米倫人隱約知道些關於拉頻魯斯軍團大隊的事,他們也一度將驅逐卡提林的希望放在拉頻魯斯的身上,但此刻,卡提林連夜進城,並且強勢掌握整個城市後,他們對於拉頻魯斯的期望破滅了。
卡提林為了這一天已經等待了兩個月之久,該說什麽話早已斟酌細致。他告訴這些亞裏米倫最有權勢財富的人說,他的入城早已得到羅馬城諸多貴族的暗示和認可;他向在場的人迴顧了羅馬暴亂後,這三個月格拉古土地改革的進程,揭示迦太基人以改革的名義侵奪他人的土地,卻拒絕交出他們自己的土地;他情緒激昂地說,不論羅馬人還是希臘人,甚至貧困的迦太基人,他們都不滿意迦太基貴族壟斷土地改革的掌控權,人民的唿聲,要求更多正直的公民參與改革當中,他需要一支強大的武力讓“迦太基的元老院”明白,帝國的事情不能由他們說了算,他將發起前往羅馬的武裝遊行,不是為了反抗皇帝和元老院,隻是要通過這種方式讓迦太基人明白:人民的唿聲不容忽視。
貴族和富商們當然不會被卡提林的言語輕易蠱惑,但卡提林的話足以讓他們思考支持卡提林的風險和收益。迦太基人掌控的改革委員會,表麵上是收購地主的富裕土地分配給貧民,實際卻是強製低價收購中低層貴族、地主、商人的土地,再高價出售給貧民,在實際執行中,不僅有地主寧願用石灰破壞自己的土地爺不願低價出售,也有貧民寧願忍饑挨餓,也不願接受一輩子也償還不清的土地“分配”費用。
中飽私囊的改革委員會,不僅引起了帝國中下層的憎恨,也引起了帝國各大勢力的嫉妒,這場權利與利益的爭奪戰,在羅馬城是大貴族間的相互妥協,在外省卻更多表現為武裝械鬥,kao近羅馬的烏布裏亞,改革委員會土地贖買官員與地方貴族的武裝衝突從來沒有消停過。為了自己的產業,有些貴族選擇了屈辱地地投kao贖買官員,以高貴的身份聽憑委員會元老派出的家奴使喚,更有些暴躁的貴族選擇了鋌而走險,指派或者指揮家將、家奴反抗改革派的暴政。
卡提林吃果果地將一個賭注放在亞裏米倫人的麵前,跟隨他爭奪改革派的權勢,或者被改革派的強大實力碾壓致死。
亞裏米倫人在為是否投入賭注猶豫的時候,並不知道拉頻魯斯已經趕跑牽製他們的少量卡提林兵力,全速向亞裏米倫城進軍。在他們終於做出選擇後,他們發覺自己的第一個對手是原本寄予期望的拉頻魯斯和他的軍團大隊。
卡提林打了個漂亮的時間差,在亞裏米倫城的支持下,他的軍力達到了五千,更多的部眾得到了武器,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城市的話語權。拉頻魯斯的軍團大隊暴lou在整個城市的目光之下,他們軍力薄弱、立場尷尬,不得不選擇撤退,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軍團士兵覺得受到了愚弄,他們拒絕繼續為拉頻魯斯戰鬥。
拉頻魯斯知道自己的行動完全失敗了,他還有六百人的兵力,但他已經完全不能與卡提林抗衡,他也不能與卡提林繼續對峙下去,用不了多久,上意大利軍團的軍法官就會過來逮捕他,宣布他的行為非法。
“朋友們,這都是我的過錯,你們都迴去吧,迴到軍營,所有責任由我承擔。”拉頻魯斯解散軍隊,拒絕忠心的百夫長陪伴,一個人走進了亞裏米倫城。
軍團大隊的百夫長們爭議一番後,最後接受了貝利撒留和馬爾庫斯的共同指揮,他們選擇了撤迴軍營。正如貝利撒留強調的,他們都清楚,這不是他們的戰爭,拉頻魯斯的命運,也不是他們能決定的。
卡提林對拉頻魯斯的到來表示了極大的歡迎,仿佛他們昨晚的戰鬥不存在一般,拉頻魯斯沒有拒絕卡提林的好意,他很直接地懇求卡提林放過他那個愚蠢的兒子,作為交換,他願意以個人的名義為卡提林服務。
卡提林猶豫了一會,最後接受了拉頻魯斯的提議,朗圖魯斯對他來說隻有名義上的價值,隨著他占領亞裏米倫,這點名義作用也剩不了多少。拉頻魯斯的過往戰績完全證明他有指揮一個軍團的能力,卡提林正缺乏這樣的人才,他需要擔心的僅僅是拉頻魯斯的忠誠。
“我沒有退路,承擔不起私自將一個軍團大隊帶出兵營的罪名;但是,如果能跟隨你迫使元老院重組改革委員會,我就有了一線生機。”拉頻魯斯是這樣說服卡提林的。
元老院在卡提林占據亞裏米倫的問題上表現的極為遲鈍,迦太基元老的大量力量被投入了改革委員會,關於如何處理卡提林的問題上,元老們遲遲不能商討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羅馬城對於卡提林則有兩個完全極端的看法,主張把卡提林打成帝國叛徒的人和主張把卡提林當成帝國英雄的人幾乎一樣多。前者大多數是幾個月前羅馬暴亂的受害者,元老院成功地引導輿論,將暴亂的死難歸咎到卡提林的頭上;後者則是同樣不明真相的人民群眾,他們對於改革極為失望,渴望卡提林將他們從貧窮絕望的處境中解救出來。
在這樣紛紛擾擾中,拜訪林楓的人日漸增多,誰也不知道林楓在卡提林的崛起中發揮了怎樣作用,由於卡提林的有意誤導,以及範尼亞的身影在亞裏米倫時隱時現,甚至有人認為林楓是卡提林的幕後指使者。他們渴望從林楓這裏得到更詳細的情報,為以後的政治下注做準備。
卡提林在占領亞裏米倫的第十一天發布《告公民書》,書中曆數迦太基人冒用帝國的名義對羅馬人、希臘人、意大利人的不公正對待和殘酷掠奪,曆數改革委員會冒用了格拉古的名義,用改革的名義************,侵害公民的利益,書中最後號召人民行動起來,用集體的唿聲瓦解迦太基人對帝國的操控,將帝國的權利還給皇帝。
《告公民書》的反迦太基情緒過於強烈,引起了迦太基人的極大驚恐,冷眼旁觀的貴族們這次不會再誤會林楓是幕後的主使者了,他們將目光投向羅馬人,也隻有羅馬人有這樣的魄力,執意要求恢複全盛時期與迦太基人共享帝國權利的時光。至於書中最後要求還政於皇帝,所有人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個幌子,一個爭取民心趨向的幌子。
“反對迦太基人不反對元老院,發對帝國不反對皇帝,這大概就是書中的意思。”林楓有意在他的圈子中散播這個評論,羅馬城的人都知道卡裏魯斯公爵對卡提林的反對態度了。隻有細心的人察覺到,卡裏魯斯仍然沒有讓投kao他的伊特魯利亞人返迴各自莊園,這個細節足以讓他們揣測:公爵不是幕後指使者,至少也是幕後推動者,不甘寂寞的公爵想通過卡提林取得政治上的地位。
隻要卡提林製造出足夠的風浪,不論最後卡提林的結局如何,改革委員會不得不重組,重組委員會的機會,哪個貴族勢力願意錯過呢?卡裏魯斯公爵上次因為缺乏政治根基不能抓住機會,這次,在羅馬城站穩腳跟的他,怎麽會放棄這次機會?
p.s:每天兩千或三千,盡量每天更新。v
[奉獻]
卡提林掌握住亞裏米倫的幾個主要街區後,取得了城市的實際統治權,在朗圖魯斯(烏布裏亞領主)的名義下,城市的貴族、富商勢力情願或不情願地被卡提林召集在一起。亞裏米倫人隱約知道些關於拉頻魯斯軍團大隊的事,他們也一度將驅逐卡提林的希望放在拉頻魯斯的身上,但此刻,卡提林連夜進城,並且強勢掌握整個城市後,他們對於拉頻魯斯的期望破滅了。
卡提林為了這一天已經等待了兩個月之久,該說什麽話早已斟酌細致。他告訴這些亞裏米倫最有權勢財富的人說,他的入城早已得到羅馬城諸多貴族的暗示和認可;他向在場的人迴顧了羅馬暴亂後,這三個月格拉古土地改革的進程,揭示迦太基人以改革的名義侵奪他人的土地,卻拒絕交出他們自己的土地;他情緒激昂地說,不論羅馬人還是希臘人,甚至貧困的迦太基人,他們都不滿意迦太基貴族壟斷土地改革的掌控權,人民的唿聲,要求更多正直的公民參與改革當中,他需要一支強大的武力讓“迦太基的元老院”明白,帝國的事情不能由他們說了算,他將發起前往羅馬的武裝遊行,不是為了反抗皇帝和元老院,隻是要通過這種方式讓迦太基人明白:人民的唿聲不容忽視。
貴族和富商們當然不會被卡提林的言語輕易蠱惑,但卡提林的話足以讓他們思考支持卡提林的風險和收益。迦太基人掌控的改革委員會,表麵上是收購地主的富裕土地分配給貧民,實際卻是強製低價收購中低層貴族、地主、商人的土地,再高價出售給貧民,在實際執行中,不僅有地主寧願用石灰破壞自己的土地爺不願低價出售,也有貧民寧願忍饑挨餓,也不願接受一輩子也償還不清的土地“分配”費用。
中飽私囊的改革委員會,不僅引起了帝國中下層的憎恨,也引起了帝國各大勢力的嫉妒,這場權利與利益的爭奪戰,在羅馬城是大貴族間的相互妥協,在外省卻更多表現為武裝械鬥,kao近羅馬的烏布裏亞,改革委員會土地贖買官員與地方貴族的武裝衝突從來沒有消停過。為了自己的產業,有些貴族選擇了屈辱地地投kao贖買官員,以高貴的身份聽憑委員會元老派出的家奴使喚,更有些暴躁的貴族選擇了鋌而走險,指派或者指揮家將、家奴反抗改革派的暴政。
卡提林吃果果地將一個賭注放在亞裏米倫人的麵前,跟隨他爭奪改革派的權勢,或者被改革派的強大實力碾壓致死。
亞裏米倫人在為是否投入賭注猶豫的時候,並不知道拉頻魯斯已經趕跑牽製他們的少量卡提林兵力,全速向亞裏米倫城進軍。在他們終於做出選擇後,他們發覺自己的第一個對手是原本寄予期望的拉頻魯斯和他的軍團大隊。
卡提林打了個漂亮的時間差,在亞裏米倫城的支持下,他的軍力達到了五千,更多的部眾得到了武器,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城市的話語權。拉頻魯斯的軍團大隊暴lou在整個城市的目光之下,他們軍力薄弱、立場尷尬,不得不選擇撤退,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軍團士兵覺得受到了愚弄,他們拒絕繼續為拉頻魯斯戰鬥。
拉頻魯斯知道自己的行動完全失敗了,他還有六百人的兵力,但他已經完全不能與卡提林抗衡,他也不能與卡提林繼續對峙下去,用不了多久,上意大利軍團的軍法官就會過來逮捕他,宣布他的行為非法。
“朋友們,這都是我的過錯,你們都迴去吧,迴到軍營,所有責任由我承擔。”拉頻魯斯解散軍隊,拒絕忠心的百夫長陪伴,一個人走進了亞裏米倫城。
軍團大隊的百夫長們爭議一番後,最後接受了貝利撒留和馬爾庫斯的共同指揮,他們選擇了撤迴軍營。正如貝利撒留強調的,他們都清楚,這不是他們的戰爭,拉頻魯斯的命運,也不是他們能決定的。
卡提林對拉頻魯斯的到來表示了極大的歡迎,仿佛他們昨晚的戰鬥不存在一般,拉頻魯斯沒有拒絕卡提林的好意,他很直接地懇求卡提林放過他那個愚蠢的兒子,作為交換,他願意以個人的名義為卡提林服務。
卡提林猶豫了一會,最後接受了拉頻魯斯的提議,朗圖魯斯對他來說隻有名義上的價值,隨著他占領亞裏米倫,這點名義作用也剩不了多少。拉頻魯斯的過往戰績完全證明他有指揮一個軍團的能力,卡提林正缺乏這樣的人才,他需要擔心的僅僅是拉頻魯斯的忠誠。
“我沒有退路,承擔不起私自將一個軍團大隊帶出兵營的罪名;但是,如果能跟隨你迫使元老院重組改革委員會,我就有了一線生機。”拉頻魯斯是這樣說服卡提林的。
元老院在卡提林占據亞裏米倫的問題上表現的極為遲鈍,迦太基元老的大量力量被投入了改革委員會,關於如何處理卡提林的問題上,元老們遲遲不能商討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羅馬城對於卡提林則有兩個完全極端的看法,主張把卡提林打成帝國叛徒的人和主張把卡提林當成帝國英雄的人幾乎一樣多。前者大多數是幾個月前羅馬暴亂的受害者,元老院成功地引導輿論,將暴亂的死難歸咎到卡提林的頭上;後者則是同樣不明真相的人民群眾,他們對於改革極為失望,渴望卡提林將他們從貧窮絕望的處境中解救出來。
在這樣紛紛擾擾中,拜訪林楓的人日漸增多,誰也不知道林楓在卡提林的崛起中發揮了怎樣作用,由於卡提林的有意誤導,以及範尼亞的身影在亞裏米倫時隱時現,甚至有人認為林楓是卡提林的幕後指使者。他們渴望從林楓這裏得到更詳細的情報,為以後的政治下注做準備。
卡提林在占領亞裏米倫的第十一天發布《告公民書》,書中曆數迦太基人冒用帝國的名義對羅馬人、希臘人、意大利人的不公正對待和殘酷掠奪,曆數改革委員會冒用了格拉古的名義,用改革的名義************,侵害公民的利益,書中最後號召人民行動起來,用集體的唿聲瓦解迦太基人對帝國的操控,將帝國的權利還給皇帝。
《告公民書》的反迦太基情緒過於強烈,引起了迦太基人的極大驚恐,冷眼旁觀的貴族們這次不會再誤會林楓是幕後的主使者了,他們將目光投向羅馬人,也隻有羅馬人有這樣的魄力,執意要求恢複全盛時期與迦太基人共享帝國權利的時光。至於書中最後要求還政於皇帝,所有人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個幌子,一個爭取民心趨向的幌子。
“反對迦太基人不反對元老院,發對帝國不反對皇帝,這大概就是書中的意思。”林楓有意在他的圈子中散播這個評論,羅馬城的人都知道卡裏魯斯公爵對卡提林的反對態度了。隻有細心的人察覺到,卡裏魯斯仍然沒有讓投kao他的伊特魯利亞人返迴各自莊園,這個細節足以讓他們揣測:公爵不是幕後指使者,至少也是幕後推動者,不甘寂寞的公爵想通過卡提林取得政治上的地位。
隻要卡提林製造出足夠的風浪,不論最後卡提林的結局如何,改革委員會不得不重組,重組委員會的機會,哪個貴族勢力願意錯過呢?卡裏魯斯公爵上次因為缺乏政治根基不能抓住機會,這次,在羅馬城站穩腳跟的他,怎麽會放棄這次機會?
p.s:每天兩千或三千,盡量每天更新。v
[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