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是一種很古怪的東西,它有生命、有靈性,還有一個鮮明的特征,排外。


    雖說是同袍,但每支成建製軍隊,都有著不同的主官,主官的脾性、理念、指揮風格不同,使得各軍,各有各的魂。


    這種從成軍時便形成的意識,很難被短時間融合。


    這會造成混編的軍隊,在短時間內形成不了合力。


    所以,戰場上很忌諱混編,寧可以殘軍各自為戰。


    但這些精壯不同,他們組建的臨時,甚至連個正式的番號都沒有。


    最關鍵的是,陽關唐騎對於這群壯丁有了認同。


    戰場上,唯有強者才敬服強者。


    能擊潰優勢兵力突厥騎兵,壯丁們值得他們尊敬。


    出乎李師意料的順利,讓李師突然有了一種,或許,能勝的覺悟。


    這種第六感似乎應該出現在女人身上。


    但李師明顯感受到了這種難以描述的感覺。


    李師的動員很簡單。


    到了這個時候,一切華麗的語言都沒用。


    幾乎每個人都明白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很難想象,剛剛放下鋤頭的壯丁們,經過了一場惡戰洗禮之後,會如此平靜地麵對接下來的死亡。


    這本就是一個奇跡。


    “玉門關外,至少還有二、三萬敵軍。”李師道,“如果我等選擇原路撤迴,那麽玉門關守軍,將會在敵人東、西夾擊下覆沒。玉門關一失,我們就徹底成了一支孤軍。所以,我們要打迴去,我知道很難,九死一生,但這是必須要做的,多殺死一個敵人,玉門關守軍就會少一份壓力。”


    四千多人靜靜地看著李師,他們臉上有笑。


    那是一種滿足和自豪。


    是啊,戰局掌控在他們手中。


    他們不再是那一群被朱邪克勒無視的廢物。


    還有什麽比這更讓人滿足和自豪的呢?


    ……。


    李大亮的騎兵已經與朱邪克勒的五萬中軍騎兵接上火了。


    雖然從人數上,李大亮所部明顯劣於對方。


    但唐軍勝在是追擊,士氣正旺。


    還有一點,唐軍從涼州而來,一路上並沒有遭遇過戰鬥。


    身上的武器裝備齊全。


    加上李大亮又是個穩重謹慎之人。


    作戰部署是有板有眼,他牢牢地掌握著戰場的脈搏,一起一伏之間,有條不紊。


    縱然無法突破突厥陣營,但突厥人想占點便宜,也不妄想。


    朱邪克勒有些急了。


    不突破玉門關唐軍的阻擊,就表示十幾萬大軍出不了關。


    與關外的突厥援軍近在咫尺,無法會師。


    這後果是相當可怕的。


    先不說李沐是不是已經從涼州前來增援。


    就說眼下這十幾萬大軍的補給,已經中斷。


    隨身所攜帶的幹糧,支撐不了幾日。


    所以,朱邪克勒再次調動大軍。


    他的步驟是這樣,先令中軍騎兵對李大亮所部,全力發起一場反擊戰,能擊潰、打殘李大亮部是最好,如果不能,那就逼退李大亮部,為全力進攻玉門關爭取時間。


    與此同時,令步兵向玉門關東麵的唐軍發起全力攻擊。


    按朱邪克勒的話說,不能突破,就是死路一條。


    戰鬥就這麽開始了。


    不,準確的說,戰鬥一直在進行。


    隻是這次,對雙方而言,都是決戰,都是孤注一擲。


    玉門關的兩側,東、西數十裏,皆是一片喊殺聲。


    本是晴朗,陽光普照的天空,被二十萬人的搏殺激起的沙塵,遮住了陽光,顯得格外陰沉。


    李大亮迅速感受到了戰場的變化。


    他一邊向東派出求援信使,一邊迅速調整部署。


    麵對著敵人的全力進攻,對李大亮所部而言,想完全硬抗是很難做到的。


    人數擺在那嘛。


    如果選擇全麵防禦,就會攤薄每個方向上的防禦能力。


    很有可能被突厥擊破某個點,從而使得全線崩潰。


    如果選擇集中一點進行對攻,或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因為突厥騎兵同樣麵臨著相同的問題。


    全麵進攻,每個著力點上的兵力就會被平攤。


    唐軍如此,突厥人一樣如此。


    李大亮必須迅速做出選擇,是全麵防守還是集中一點,打一個防守反擊。


    李大亮選擇了防守反擊。


    選擇防守反擊有個最大弊端。


    那就是集中一點突破之後,四周就會被突厥大軍突破。


    也就是說,李大亮所部會突入突厥大軍腹心,而左右兩翼就會被突破,甚至後路也會被突厥人截斷。


    這就又形成了一層肉夾饃的形態。


    但李大亮還是選擇防守反擊。


    他相信李沐,願意將後背交給李沐。


    朱邪克勒顯然沒有意識到李大亮的脾性,會做出這樣反常的選擇。


    這一把,不能說朱邪克勒部署是錯誤的。


    相反,朱邪克勒的眼光是正確的。


    戰場的僵持不改變,時間是站在唐軍這邊的。


    至少對玉門關內的唐軍是絕對有利的。


    他們不缺少補給和援軍。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就算朱邪克勒事先預知李大亮會做出這個選擇,朱邪克勒一樣沒得選。


    但朱邪克勒還是鬱悶了。


    大戰一開始,左右兩翼的突厥騎兵,迅速擊破唐軍左右兩翼,向唐軍縱深插進。


    李大亮中軍主力騎兵,同樣直插朱邪克勒的中軍位置。


    朱邪克勒隻能抽調正在進攻玉門關守軍的步兵配合援助中軍防守。


    如此一來,玉門關的守軍壓力反而大減。


    這個後果讓朱邪克勒深深懊悔。


    相對於擊敗李大亮,突破玉門關才是最重要的。


    可突厥騎兵已經向李大亮部後翼包抄,再想調迴,已是妄想。


    朱邪克勒無奈之下,迅速做出調整。


    從進攻玉門關的步兵中抽調些三萬大軍支援中軍,暫時穩固住戰線。


    中軍的位置絕對重要,一旦被李大亮突破,就會與玉門關守軍會師。


    產生的後果就是朱邪克勒和他麾下大軍,從此再也別想從玉門關出去。


    由此戰鬥到傍晚後,玉門關的攻防戰,其實已經陷入僵持。


    主戰場反而東移至玉門關以東數十裏處。


    朱邪克勒眼下隻能等待,等待穿插到李大亮身後的突厥騎兵,及時返身進攻李大亮身後,與自己形成前後夾擊之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