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574455”、“夜、獨醉癲”投的月票。和尚向書友們作揖了,新書《漢明》正在試水推,求點擊收藏推薦票。


    三十六門火炮齊射,中獎的概率就上升了三倍。


    按城牆上二丈放置一門火炮的距離,再來計算齊射炮彈落下後,產生的碎片範圍。


    那麽理論上來說,在七十上二丈的橫向區域,中獎概率就是百分之百。


    加上早已安置的數百架投彈筒。


    百步至二百步距離的區域幾乎被密集覆蓋。


    變換場地的突厥騎兵被猝然炮擊,打得是一臉的懵。


    好好的突厥騎兵陣營,生生被炮彈砸出了兩條丈寬的空白區域。


    無數人迴頭衝著城牆揮刀咒罵。


    如果不是騎兵,恐怕現在一定會不顧生死地登牆與李沐理論。


    這,太卑鄙了。


    唐人太奸詐了。


    這種咒罵雖然聽不見,但李沐能猜想得到。


    但他不覺得的羞恥,反而手舞足蹈地在催促炮手趕緊裝彈。


    也正因為這輪炮擊,讓朱邪克勒在迴頭時,看見了城牆上,那一抹熟悉的影子。


    他,果然沒死。


    但此刻已經不重要了。


    朱邪克勒咬著牙,揮刀斬落了一個唐軍騎兵。


    他讓旗手下令,與唐軍粘合。


    這是現在對付炮擊的唯一有效方法。


    很快,李沐發現城牆上的火炮失去了作用。


    兩軍再次膠著起來。


    而唐軍最大的依仗——手雷,也沒了用武之地。


    戰場再次成為了冷兵器搏殺。


    朱邪克勒的中軍騎兵開始粘合李大亮的騎兵。


    雙方因為膠著,同時失去了騎兵該有的速度,這倒相互不占便宜。


    隻是李大亮為了應對東、西兩門向自己夾擊的突厥軍,分出了兩隻偏師,在兵員上有些顯得單薄。


    這在衝鋒時,還覺察不出來。


    可一旦失去速度,這劣勢就分外明顯了。


    幾乎兩個唐軍,要應對三個突厥兵的圍攻。


    不過唐軍的鎧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保護作用。


    這種裝備優勢漸漸地挽迴了兵員的劣勢,雙方的廝殺漸漸穩定下來。


    而東西兩側。


    李大亮分出的是騎兵,而進攻東西兩門的是步兵。


    這是顯而易見的嘛,沒有人見過有誰會騎著馬去攻城的。


    同時,李勣奉李沐的旨意,令東西兩門守軍出城追擊突厥攻城大軍。


    這就在主戰場的東西兩側,形成了兩個局部的戰術優勢。


    突厥的攻城部隊被唐軍分割包圍。


    戰場的勝負天平漸漸開始向唐軍傾斜。


    朱邪克勒自然懂得這後果的嚴重性。


    既然李沐活著,那麽攻涼州城已經無望。


    不說別的,單城牆上的數十門大型火炮,就會使得大軍攻城無法連貫,而喪失氣勢。


    而那不知數量的小炮,因為密集,更是攻城大軍的絞肉機。


    此時,如果東西兩翼被唐軍殲滅,那麽中軍、後軍很可能被包了餃子。


    朱邪克勒沒有猶豫,這十年來無數次的勝仗和敗仗,讓他的神經格外的大條。


    他迅速下令,中軍突圍與後軍會合,撤退!


    從開始到結束。


    戰役持續了一半個時辰,數萬人命化為灰燼。


    朱邪克勒逃了。


    李大亮所部因兵力的劣勢,無法阻止突厥大軍的突圍。


    鎧甲裝備的優勢,無法構成速度上的優勢。


    拚殺可以,追擊就需要戰馬和控馬技術。


    在這兩點上,唐軍比不過突厥人。


    就算李沐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改變這個民族天然優勢。


    李沐沒有去因此責罰李大亮。


    他隨即下了一道命令,令李大亮率騎兵追擊至玉門關。


    用意其實很明白,這是最後一戰。


    如果讓朱邪克勒突破玉門關,那麽就如同魚歸大海。


    西域的沙磧裏,唐軍最多隻能擊敗、擊退突厥人,想要全殲,比登天還難。


    李大亮所部,無法在西域得到民眾的支持,那麽追得太遠,就可能被朱邪克勒反擊。


    所以,李沐認為這是一戰。


    他的依仗是,李勣麾下進行遠程穿插的兩衛,已經順利行軍至玉門關,並拿下玉門關。


    如此,朱邪克勒就算越過甘、肅兩州,也會被唐軍阻止在玉門關前。


    那麽,李大亮的騎兵追擊,就會對朱邪克勒形成東、西夾擊。


    李沐心裏,對此並沒有太大的把握。


    他對李勣道:“英國公,我們是不是應該前移了?”


    李勣應道:“理該如何!”


    “那就移駕甘州吧。”


    ……。


    朱邪克勒從撤退開始,就預料到玉門關,未必還在自己的手裏。


    當初南下涼州,留在玉門關的守軍,隻有三千人,其中大部分都人輕傷員。


    留下他們,既是守城,又是養傷。


    可自從證實李沐還活著,還出現在涼州。


    朱邪克勒心裏已經徹底否決了自己之前的一切判斷。


    他雖然狂妄,但絕不優柔寡斷,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性格。


    認為對的,就一直堅持下去。


    一旦發現錯了,就毫不猶豫地揮刀自殘、斷臂求生。


    朱邪克勒依舊在向玉門關挺進。


    不是他自大,而是他有所依仗。


    朱邪克勒認為,能從突厥大軍眼皮之底下,潛伏到玉門關的唐軍人數,不會太多。


    既然不多,就可消滅。


    關鍵是,從碎葉城奉命趕來的五萬精銳已經離玉門關不遠。


    這也是朱邪克勒孤注一擲,敢於傾囊進攻涼州城的真正原因。


    他不是沒有留預備隊,而是預備隊就在路上。


    在涼州城外,朱邪克勒丟掉了三、四萬人,可與後軍會合之後,他手中的軍隊依舊強大。


    與來援精銳東西夾擊玉門關,那就有很大的勝算。


    或許,還能在玉門關扳迴一局。朱邪克勒就是這麽想的。


    隻要占據玉門關,那麽自己就有了和李沐談判的資格。


    雖然可能要割舍些什麽,但隻要大唐這條絲綢之路在自己的控製之中,一切都會迴來的。


    最多三年,自己就能恢複到與戰前一般強大。


    ……。


    玉門關血戰已經爆發。


    幸運的是,李勣麾下潛進的兩衛。


    趕在突厥援軍到來之前,攻下了隻有三千突厥人防守的玉門關。


    這個時間差僅僅隻有半天功夫。


    如果突厥援兵早到半天,那麽戰局確實有可能因此而改寫。


    世間沒有如果,已經發生的,任誰都無法改變。


    李沐不能,朱邪克勒更不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