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遵命。”眾將應道。


    李沐點頭道:“好了,諸位各行其職去吧。蘇將軍留下。”


    “殿下還有何事吩咐?”


    “蘇將軍,你一直追隨孤,對艦船海戰也有所涉獵,這次孤調艦船至白江口,還需一得力之人前往指揮。”


    “殿下的意思是讓末將前往?”


    “正是。”


    “末將絕不負殿下所托!”


    “蘇將軍想必知道火燒赤壁的典故吧?”


    “末將聽過。”


    “那就好,倭人估計不知道火燒赤壁的典故,孤此次從杭州府調來的艦船配有火炮,每船左右各六門。這可是華亭這兩年全部的產出,蘇將軍可不要辜負了它們。”


    蘇定方明白了,“殿下放心,隻要倭國敢來,末將必讓他們火葬。”


    李沐放心了,“那就拜托蘇將軍了,孤等候蘇將軍的捷報。”


    ……。


    距之前大唐與倭國在百濟和倭國本土石見一戰,已經過去近六年了。


    可大唐與倭國簽訂的條約依舊有效。


    互不侵犯、保持現狀的條款依舊約束著倭國。


    雖然此時倭國已經明白了李沐非要占據石見的用意,但為時已晚。


    石見的礦山基本上已經被十數萬人瘋狂、野蠻地采掘完了。


    當時開采的隻有二萬多俘虜。


    可石見總督府長史李義府,卻出了個“好主意”。


    招募倭人來開采。


    出得價很高,一人一天五文錢、二斤糧。


    這個價格對於唐人確實不高,可對於貧苦的倭人來說,已經是個天價。


    短短三個月內,石見就集結了十多萬人,參與了開采。


    這個李義府,就是敢往賑災粥中摻沙子的人。


    被李沐稱之為“惡人”。


    他有一句話被李沐奉為經典——愚人難教,欺而有功也。


    不僅如此,鑒於當時留下的隻有五千神機衛駐軍。


    李義府建議總督劉仁軌,從倭人中遴選出一批強壯、精幹之人,組成了一支一萬人的隊伍,並給他們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和平軍”。


    石見以一國(令製國,也就相當於一府)之地,其中人口已經超過二十萬,加之與大唐的商貿來往非常頻繁,基本上每天都有運輸船來往於石見港和華亭港之間。


    儼然成了一個國中之國。


    而經過近六年的苦心經營,石見其實已經成了一座巨大的堡壘。


    水泥、鋼筋修築起的城牆和碉堡,如同一隻隻龐大的巨獸,向東南西三個方向覬覦著倭國的土地。


    經六年前的一戰,倭國喪失了十幾萬大軍,整個朝堂十分忌憚大唐。


    雖然事後得知石見銀山被挖掘一空,但也隻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裏咽。


    不咽也不行啊,倭國國內也是一團漿糊。


    前年舒明倭皇掛了,蘇我蝦夷竟擁立了舒明倭皇的皇後為新倭皇(皇極tian皇)。


    去年,為了安撫國內反對的聲音,又正值大旱,蘇我蝦夷愣是導演了一出祥瑞。


    祈雨,讓皇極tian皇祈雨。


    蘇我蝦夷令各地讀大乘佛經於各地的寺廟,又設佛、菩薩及四天王像於各大寺南庭。


    然後蘇我蝦夷親自手執香爐祈雨,沒有產生任何效果。


    而當皇極tian皇祈雨後,天上降下甘露。


    由此皇極tian皇正式坐穩了皇位。


    蘇我蝦夷更是權勢熏天,北部蝦夷族前來朝貢,皇極tian皇本要賜宴於朝。


    可蘇我蝦夷違背禮製,在蘇我氏府中宴請了北部蝦夷朝貢的使者。


    不僅如此,蘇我蝦夷還建祖廟於葛城高宮,令人跳隻有tian皇才能觀賞的八佾舞。


    今年就更誇張了,年初,蘇我蝦夷以自己病重為由,不經tian皇允準,直接授兒子蘇我入鹿大臣之位及紫冠(紫冠者一品),授與次子原屬於物部氏的大臣之位。


    僭越皇權,橫霸於世。


    兩個月前,他兒子蘇我入鹿,派人襲擊山背大兄王,逼迫上宮王族(聖德太子一家)集體自殺。


    這事更是惹得天怒人怨,甚至連蘇我蝦夷都歎息,蘇我入鹿這次所為,恐怕要危及到自己了。


    可這次不同,倭國朝堂有著共同的利益。


    他們被淵蓋蘇文開出的條件吸引了。


    整個武州,這相當於大唐一道之地啊。


    加上淵蓋蘇文送來三子淵男建為質,這種誘惑無法抗拒。


    蘇我蝦夷更有心將國內的矛盾,用戰爭的方式轉移到國外去。


    由此,倭國朝堂難得形成了統一的共識——出兵。


    他們決定派十萬大軍渡江而戰。


    可他們還是忌憚唐軍。


    於是采用了一個“掩耳盜鈴”的辦法,那就是此次出兵是援助高句麗,而並非與大唐交戰。


    在發兵數天之後,才派使者前往長安,向大唐照會,倭國已經出兵。


    倭國的十萬大軍,兵馬兩路。


    一路從築前出發繞過對馬海峽,至白江口登陸,兵鋒直指熊津城。


    另一路從長門下關出發,穿越對馬海峽,登陸原百濟首原。


    如此南北夾擊,攻占武州。


    不過,倭國朝堂雖然沒有真正想與大唐開戰的意思,但為了防止不測,還是另派了十萬大軍囤於出雲,對石見形成戰略威懾。


    ……。


    石見總督府中。


    劉仁軌正與李義府商議。


    劉仁軌抖抖手中的書信,“殿下信中言及,倭國很有可能出兵百濟,或許會因此對石見府造成危險,殿下讓我等小心戒備,若事有不測,可率軍撤出石見,前往伽耶,至新羅暫避,再圖與殿下會合。”


    李義府從劉仁軌手中接過書信,細細看了兩遍。


    然後閉目想了想,睜開眼道:“這幾天,有不少倭軍向東麵出雲國集結,想來與殿下信中所言之事有關。不過我想事情還未到非撤不可的地步,先不說倭軍會不會、敢不敢對石見府發動進攻,就算他們敢,石見府如此強固,我軍也有抵抗之力。”


    劉仁軌道:“那依你的意思,我軍不必撤退?”


    李義府微微一笑,“依我之見,不但不用撤,反而應該積極備戰。石見府有五千神機衛虎賁,還有一萬和平軍,如果總督下令再從勞工中征募二萬人,應該不難吧?如今銀山即將挖盡,我正愁著十餘萬勞役如何打發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