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最大的世家豪族,一旦出現分家的趨勢,就意味著衰弱。


    民眾不可怕,可怕的是抱成一團的民眾。


    這就象後世,一百家小公司的話語權,根本無法與一家抱成團的集團公司相提並論,哪怕一百家公司的合計資產高過這家集團公司。


    這是鐵律。


    “咣……。”一聲鑼響,場麵迅速安靜下來。


    “諸位稍安勿躁,本王令出法隨,人人有份,少不了誰的。今日之事,孤還有些話要交待,望諸位聽清楚了,記清楚了。”


    場麵一片寂靜。


    “孤建議你們,效仿皇家銀行,組成一個財團,籌措資金,以財團的名義向孤申報認購土地的數量,如此既方便了你們,也方便了本王,無須一家家地分隔土地。再有,你們也可效仿皇家銀行,采取聯席會議製度,選取占股最多的前二十人,做為執行人,過六成就可提交動議,過五成可以否決方案。當然,這隻是本王的建議,要不要照辦,全在你們自己。”


    “你們在這片土地上的任何舉動,孤都不幹涉,另外,唐軍會給予你們絕對的支持。孤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得引發民亂,誰家引發民亂,誰家削爵沒收田地。但你們投入的本錢,待沒收田地拍賣之後,孤會發還。”


    “敢問殿下,能組織民團嗎?”


    “可以。你們可以參照各自爵位,建立三百至八百不等的民團,但不可帶甲、佩弩。”


    “若原住民反抗,可否殺之?”


    “可。殺一人或致殘一人,向官府交納五十貫罰金。”


    “殿下,大唐直道隻到遼東城,朝廷可否繼續向南修建至百濟直道?”


    “可以。早則三年,遲則五載,直道必會南北貫通。”


    “敢問殿下,原住民的土地,如何處置?”


    “有主之地,不得搶奪,違者按一畝十貫處以罰金。”


    “敢問殿下,我等在此地獲得之財富,可否帶迴大唐?或者說,可否由皇家銀行轉迴大唐?”


    這個問題引得許多人的傾聽。


    落葉歸根,故土難離。


    賺取再多的財富,難以帶迴大唐,這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虛的。


    李沐道:“諸位放心,待孤迴京之後,便會在律法中增加一條,大唐子民的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你們的身後有唐軍,唐軍會保障諸位財產的安全。”


    李沐的這個表態,讓場內上百個老頭齊聲歡唿。


    自古以來,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今日,李沐以攝政王的名義確定了個人財產的地位,豈能不讓這些世家豪族雀躍?


    這其中也有人一直冷靜。


    太原王昌渙突然起身道:“殿下今日所言,皆是與我等有利之言,老朽有一事不明,可否請殿下賜教?”


    李沐點點頭道:“請講。”


    “殿下所舉,所圖為何?”


    “天下。”


    王昌渙一愣,又瞬間明白了李沐的意思。


    不僅是他,在場所有老頭都是人精,焉能聽不明白李沐這“天下”二字的意思?


    他們都是從國內趕過來的。


    朝廷拒不派援兵,救援遼東李勣,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而李沐此時突然提及這二字,心中所圖不言自明。


    李沐靜靜地看著這群老頭,大唐民間實力最大的家族,有至少七成,就在這裏。


    他們的支持,可以讓李沐節約很多的時間。


    準確的說,如果得到他們的支持,李沐基本不用擔心,與李世民決裂之後,來自民間的反抗。


    今日,李沐拋出這麽大的一份重禮,用意有二。


    一則甩掉高句麗這個繁瑣的包袱,換得各地世家對自己的支持。


    二則將各地世家的精力轉移到遼東,使得日後對科舉、軍事的改革,不會遭受來自他們的阻力。


    老頭們三五成群的竊竊私語,讓李沐心中有些忐忑。


    這些老頭年前剛剛被自己狠狠刮了一筆,會不會因恨而拒絕自己的善意呢?


    可事實說明,一切仇恨,在絕對的利益麵前,都不是問題。


    當上百個老頭齊齊在李沐麵曲下他們的雙膝時,李沐知道,至此大事的勝算已達七成以上。


    這次會議,在史書中被稱為“遼東圓桌會議”。


    它第一次提出,以民間財團的形式,購買被大唐新征服的領土,並加以有效控製。


    也是第一次對民間財團的話語權形式進行了正式規定,使得民間財團聯席會議製度延綿了五百年之久。


    而奇怪的是,財團聯席會議的人數,一直控製在二十人,從沒有一屆,多或少於這個數字。


    後世有很多學者紛紛吐槽財團二十人的人數設定,說這不科學,對於表決而言,這二十人很容易造成十票對十票的相同數。


    可也有人反駁,至少到目前為止,二十人聯席會議從沒有出現過十票對十票的相同數。這說明偉大的皇帝早已猜到了這種結局。


    財團聯席會議製度更影響了大唐政治格局,使得商人從政成為可能,它與科舉入仕,軍校選拔,三者相輔相成。


    而新征服疆土,依地封爵的策略,更是讓大唐本土之內,有實力、有財力的世家豪族趨之若鶩地撲向未開墾的異國土地,這為大唐日後的擴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大唐日後的擴張,十有八九,都是由財團推動的。


    因為財團就象一頭會自我膨脹的怪獸,它需要新鮮的養料,它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維持它不斷壯大的軀體。


    而經濟入侵在先,武力征服在後。


    大唐之後的戰爭,幾乎從不缺少後勤,唐軍需要的一切,財團都已經準備齊全。


    所有的民夫、勞役全由財團征募組織。


    準確地說,是財團央求著唐軍不斷地向外擴張。


    這極大地影響了大唐數百年的曆史進程。


    以至於許多年後,有記者采訪大唐皇帝,問及皇帝是否在遼東圓桌會議之前,就已經策劃著用這種方式來瓦解各地世家豪族時,皇帝對此諱言莫深,沉默了半晌之後,隻是說了兩個字——你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