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李沐和李勣依舊低估了長孫無忌的能耐。


    長孫無忌是個“奸人”。


    所謂奸人,其實並無貶義。


    隻是說他善於籌劃陰謀。


    而善於籌劃陰謀者,有一個共性。


    那就是他們在思考問題時,總喜歡往壞處想,然後做出相應的判斷。


    長孫無忌確實沒有懷疑到李沐會趁此時挾兵造反。


    他隻是不理解,以李勣多年領兵的經驗,怎麽會犯這種違禁的低級錯誤。


    李勣大軍過了涼州,沒有按例疏散府兵。


    這與李勣多年以來低調的性格完全不相符啊。


    李勣怎麽會做這種不避忌諱之事。


    所謂事有反常必為妖。


    帶著滿腔的疑問,長孫無忌進宮麵聖。


    “朕就說嘛,輔機是多慮了。你看,李靖上奏江南一切如常。”李世民抖動著李靖的奏疏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衛國公所奏,隻是說明江南無異動,可英國公李勣過涼州沒有疏散府兵,恐怕必有深意。”


    “輔機多慮了吧,李勣不是疏中有解釋過此舉的原因嗎?大軍擊退突厥,收複失地,讓將士入京討賞,與有榮焉,朕不覺有何不妥之處?”


    長孫無忌道:“如果換作平常,臣也不會太過憂思,隻是如今李沐掌控大軍,不由得臣不多想啊。”


    李世民微微皺眉道:“李沐雖為安西道行軍大總管,可如今大軍已經班師,他大總管之職隨之免除,李勣豈會再聽從他的命令行事?”


    長孫無忌道:“陛下可記得之前朝廷旨意未到,李沐就能通過李勣掌握甘州軍權之事?如今大軍班師迴京,陛下又如何能斷定李沐與李勣之間不會勾連?”


    “朕相信李勣對朕的忠誠。”李世民斷然說道。


    可話雖如此說,李世民的臉色已經漸漸變了。


    長孫無忌繼續勸諫道:“如今李勣大軍距蕭關已經隻有三天的路程,而李沂神策衛已經到達蕭關。萬一真發生不測,蕭關南下,一馬平川,那長安危矣。陛下,臣以為無論如何,防範是必要的。”


    李世民動容起來,“那輔機可有應對之策?”


    長孫無忌躬身道:“請陛下盡快傳旨,令李勣疏散府兵,同時令蕭關守將封禁蕭關,沒有朝廷旨意,任何人不得通過。如此,至少可保證到達長安城外的軍隊不超過十萬人。”


    十萬人對於長安堅城的威脅,自然就小了。


    李世民點頭道:“輔機所言極是,朕就這下旨。”


    說到此處,李世民突然道:“可輔機方才所言,李勣大軍距蕭關已經隻有三天的路程,此時派人傳旨,恐怕已經來不及阻止大軍過關了吧?”


    長孫無忌應道:“陛下所慮甚是,故臣還有一計,隻是需要陛下首肯。”


    李世民道:“朕願聞其詳。”


    長孫無忌道:“李沂率神策衛已經通過蕭關,按神策衛的行軍速度,三四天便可到達長安。臣以為,如果李沐真有不規之心,李沂必不能逃脫勾連之嫌。故臣請陛下首肯,包圍李家莊,拿下李沂母親楊氏,以作人質,如此既可製約李沂,也可在萬不得已之時,令李沂反戈一擊。”


    李世民聞言,臉色一變,長孫無忌的計策確實不錯。


    可問題是,如今李沐並無謀反的舉動,而李沂手掌四萬神策衛,且立下大功班師迴京,如果途中聞聽家被圍,母親被抓,萬一被逼反,這不僅僅是朝廷一巨大損失,而且兔死狗烹、卸磨殺驢、殘害功臣的罪名,自己恐怕是要背上了。


    看著一臉凝重的長孫無忌,李世民心中突然泛起一絲狐疑。


    長孫無忌該不會是因為長孫明月被害,李沂逐漸脫離了他的控製,而借此機會異己吧。


    而一旦冒出這念頭,李世民的思緒想得更遠了,之前長孫無忌說過,李沂因父親李英節的死與李沐產生了隔閡,如今長孫明月不幸遇害,李沂脫離了長孫無忌的掌控,如果自己可以收住李沂,如此,自己豈不多了一個強助?就算長孫無忌如今統率朝堂,也不得不忌憚神策衛的威懾啊。


    那邊長孫無忌見李世民沉默,眼神遊離,心感不妙。


    “陛下,就算不包圍李家莊,也可以別的名義召楊氏進宮。然後留下宮中,善加款待就是。李沂如果沒有反意,陛下到時將楊氏送還,李沂也說不出什麽話來。”


    長孫無忌這麽一說,李世民倒是認可了。


    挑個借口,召楊氏進宮,這並非難事。


    楊氏如今貴為郡夫人,外命婦依例進宮也是合規之事。


    這樣不致招人非議,也堵住了李沂之口。


    想到此處,李世民道:“那就依愛卿所言行事吧。”


    當天,長安西門數騎急馳而去。


    李家莊也迎來了數十飛騎。


    他們傳皇帝口諭,令楊氏即刻隨行進宮,行教導公主諸事。


    李家莊打李沐在時,被李泰偷襲了一迴之後。


    就定下規矩,隻要是李沐、李沂不在,任何人都不得帶走楊氏。


    就算皇帝也不例外。


    於是,莊中主事直接就以李沂出兵在外之名,拒絕了來傳口諭的飛騎。


    這可是大唐輕易不可見的抗旨之舉啊。


    還說得那麽冠冕堂皇、理直氣壯的。


    這讓來傳口諭的飛騎目瞪口呆。


    可飛騎還愣是不敢發作,因為他們隨即見到數百護衛聚集而來。


    有道是好漢不吃眼前虧,他們隻得返迴長安向李世民如實稟報。


    李世民得知此情之後,麵子就掛不住了。


    隨即下令,三千禁軍騎兵前往李家莊,強行帶楊氏進宮。


    一場莫名其妙地戰鬥打響了。


    李家莊在飛騎迴去之後,已經有了戒備,並向長安方向派出了斥候。


    三千禁軍出城奔李家莊而來,早就落在眼中。


    按照李沐之前製訂的規矩,凡是靠近李家莊圍牆三裏之內,不聽勸告離開者,皆視為敵。


    其實,這也是當初李世民親自定的規矩,用意是防止象李泰那樣的王候權臣覬覦莊中秘密。


    而此時,破壞此規矩的正是李世民自己,關鍵是李沐、李沂皆不在莊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