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道:“若無殿下與朱邪克勒密約,擊潰突厥聯軍恐非易事,老臣不敢居功。此戰必將彪悍青史,臣還得感謝殿下,到了這將要卸甲歸田的暮年,還能參與此戰,令臣不勝榮焉。”


    “英國公謙遜了,來,來,我還想與英國公說說接下來的作戰方案。”


    李勣一驚,被李沐拽著,邊走邊問道:“殿下不是已經與朱邪克勒定了以龜茲為界嗎?伊、西、庭三州即可傳檄而下,何來作戰一說?”


    進了房間,李勣這才發現李沂、韓威及麾下一應諸將,皆站立靜候。


    “末將等參見吳王殿下、英國公。”


    李勣心中隱隱有種上當的體悟。


    李沐拽著李勣的手,來到地圖前。


    指著龜茲、伊塞克湖、碎葉一線,道:“英國公請看,如果我大唐占據碎葉,並在碎葉、龜茲修築巨城,那此二城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間,將成為大唐抗拒胡族東進的堡壘。也就是說,西域與大唐之間就有了百年和平的希望,大唐百姓再無須遭受戰亂的痛苦。”


    李勣暗暗心驚,開口道:“殿下之意,老臣能夠體會,隻是如今大戰方息,和平來之不易。如果擅自開戰,恐怕朝廷為降罪啊。殿下已經收攬平定西域之功,又何必再平添事端呢?”


    說實話,李勣心中也非常讚同李沐的計劃的。


    此戰唐軍挾大勝之勢,且又可出其不意。


    以十六萬大軍加上四萬神策衛、二萬神機衛。


    確實大有可為。


    可李勣更懂得權衡利弊。


    以他在朝堂數十年的經驗,清楚地知道,皇帝是不會同意李沐這次作戰的。


    這不是該不該戰的問題,真正的原因無非是四個字——功高震主。


    沒有一個自視甚高的皇帝,能容忍臣子的戰功高過自己。


    攻下龜茲、碎葉,那是真正的開疆拓土啊。


    當然,如果換一個人,哪怕是李勣自己,統率此次作戰,也比李沐更能讓皇帝接受。


    可問題是李勣知道,沒有神策衛和神機衛兩支虎賁。


    以自己麾下十六萬大軍要攻下碎葉,幾乎是不可能的。


    一來,府兵戰力無法與兩衛相提並論。二來,麾下大軍沒有象火炮那般的攻堅能力。


    如果朱邪克勒據城死守,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攻下城來。


    聽了李勣的話,李沐盯著李勣道:“我知道英國公在擔心什麽。隻是為帥者當審時度勢,戰場上瞬息萬變,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抓住戰機,畢其功於一役,方可稱得上名將。”


    李勣沉默不語。


    李沐知道,不說服李勣,僅憑神策衛和神機衛要完成此次戰役,根本不可能。


    不是兩衛戰力不夠,而是人數太少,根本不足以部署到這麽漫長的戰線上去。


    況且,如果沒有李勣的支持,兩衛背後就會失去依托。


    萬一糧道被斷,兩衛就成了懸浮在天山之北的一支孤軍。


    李沐隻能繼續說服李勣。


    “保境安民當是軍人的天職,如今這麽好的機會放在眼前,大唐百姓明明可以數十年不受胡族侵擾,卻因某些狗屁不通的理由而放棄,敢問英國公,你在夜深人靜之時,不悔嗎?在我看來,如果此戰能”


    李沐見李勣還是不肯,“在我看來,如果此戰能為百姓謀得數十年太平,不管付出何種代價都是值得的。是功是過,自乃青史評說,自有萬萬百姓評說。我不強求英國公,隻是如果英國公不聽本王號令,那就請你交出軍權。”


    說到此處,李沐已經聲色俱厲了。


    當年一介布衣,李沐就敢向涼州都督李大亮要軍權。


    如今貴為當朝吳王、江南東道大總管,李沐絕不想錯失良機。


    李勣死人板一樣的臉,此時終於有了反應。


    他冷冷地說道:“以殿下的能為,想奪某手中軍權,盡管奪去,隻是恕臣不能從命。”


    軍營之中,軍權最為將領忌憚。


    這瞬間屋內的氣氛立時緊張起來。


    隨李勣進來的十數名將領的右手,立馬按向腰間刀柄。


    而李沐這方的將領也出現了分化。


    李沂和他麾下神策衛將領立馬站在了李沐這邊,隻是隨李沐、韓威而來的禁軍將領明顯化為兩個陣營。


    韓威和他的親信將領站在了李沐這邊。


    其餘地將領離開原地,走向了李勣那邊。


    李沐此時卻很平靜,他掃了一眼眾將,然後對李勣道:“英國公莫非想在此處,引發一場火拚不成?要知道,這可是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李勣答道:“沒有旨意,擅自開戰。若某追隨殿下,事後朝廷追究起來,殿下大不了可以據守江南,朝廷也無法拿殿下如何,可殿下看看這些將領,他們為國征戰,立下赫赫戰功,最後卻要因抗旨不遵而獲罪,甚至牽連家人,敢問殿下於心何安?”


    李勣的話顯然說出了將領的心聲,不是不敢戰,而是不能戰。


    數十雙眼睛盯著李沐。


    李沐一時也無言應對,沉默下來。


    李勣說得沒錯,將領們血戰沙場,最後不被獎賞也就罷了,可反被追責,那就不是一個慘字可以概括了。


    抗旨乃是大罪,就算脅從,那也至少是去職罷官。


    試問,誰肯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將心比心,李沐歎了口氣,衝李沂等人擺了擺手,示意放棄對峙。


    然後對李勣道:“想必英國公應該知道,本王堅持要打,所圖的也絕非功名利祿,到了我現在的位置,想來朝廷也是賞無可賞。我所為得也是大唐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不再受胡族侵擾。”


    “英國公方才所言也確有道理,所以本王才有奪你軍權,用意無非是想英國公和諸位將軍與此事隔離,如此便脫了你們的幹係。所有罪責由本王一力承擔。”


    “再有,本王並非是想把持你麾下軍隊,英國公放心,隻要攻下碎葉城,本王就會將軍權還給英國公。”


    李勣也歎道:“殿下想簡單了,除非殿下今日殺了老臣,否則朝廷豈會因簡單一句軍權被奪而赦免了我的罪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