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長孫衝安排完事情之後迴來,見父親沒有漱洗也沒換衣衫。


    將自己一個人關在書房內,愣愣地看著牆壁,麵色憔悴。


    “父親,太子真造反了?”長孫衝小心翼翼地問道。


    “哎……。”長孫無忌長歎一口氣,“全京城的武將全部被羈押,北衙禁軍都在李承乾的掌控之中,南衙所餘幾衛禁軍沒有將領統率,如同虛設,李承乾已經控製了整個宮城,不是謀反還能是什麽?”


    “那……那,該如何辦是好?”


    “慌什麽?”長孫無忌迴瞪了長孫衝一眼,“將消息傳給陛下,隻要陛下迴師長安,平叛皆在轉眼之間,李承乾不過是自找死路罷了。”


    “是,是……。”


    ……。


    驟聞秦瓊的死訊,李承乾終究是怕了。


    李承乾從小就畏懼秦瓊、李靖的威名,不象尉遲恭、程知節,這二人不但軍功卓著,而且潔身自好,在朝野皆受人敬仰。


    如今秦瓊雖然不是自己所殺,卻因自己而死。


    這讓李承乾起事以來第一次感覺害怕。


    他忙不迭地問自己身邊的謀臣趙節、杜荷等人,“怎麽辦?怎麽辦……?”


    杜荷其實心中也慌了,逼死一個國公,這事已經失控了。


    長安城裏,根本封鎖不了消息,況且秦瓊之子秦懷道失蹤,這更無法隱瞞秦瓊死亡的消息了。


    杜荷不象他老子那般才學出眾,可他有他老子那般果斷。


    或許是心中慌張所致,杜荷隨即為李承乾獻了一策——登基。


    這一策徹底將李承乾送入了死路。


    如果不登基,以李承乾監國太子的身份,就算做出些不規之事,還可自圓其說。


    就算事敗,或許李世民念及父子之情,免李承乾一死。


    可這一登基等於向天下宣告,我改朝換代了。


    不過,想來在李承乾心中,太子之位一旦被廢黜,和死了也沒什麽分別。


    “名不正則言不順。依臣之見,殿下即刻登基,如此可使得京中觀望之臣歸附於殿下麾下,也能讓居心叵測之徒,沒了期盼。”


    李元昌、趙節、賀蘭楚石之輩竟紛紛出言讚同,在他們眼中,行此事的目的就是從龍之功。


    李承乾心中還有一絲清醒,他問道:“如果父皇率軍迴師,又該如何?”


    杜荷咬牙道:“殿下以監國太子之名,行令天下,將長安以東,長江以北,各州所有存糧運往長安,凡無法在短期內運至長安的存糧,就地焚毀。如此,陛下在遼東的大軍必將因缺糧而潰散,就算陛下率軍迴京,以長安城的雄偉,抵擋一年半載也不在話下,到時陛下大軍缺衣少糧,殿下定可一擊而潰。”


    李元昌、趙節、賀蘭楚石等人紛紛稱是。


    李承乾道:“可孤倉促登基,朝臣京官不擁戴孤又該如何?”


    杜荷道:“殿下以監國太子的名義,宣京城所有七品以上官員明日來東宮進見,但凡不來者,皆連同家人下獄問罪,但凡來進見而不擁戴殿下者,當場格殺。如此,臣不信還有幾人敢不擁戴殿下。隻是……。”


    “隻是什麽?”


    “臣擔心江南李沐,如果他率軍相助陛下,與宋州、揚州尉遲恭、程知節八萬大軍會合,那後果不堪設想。”


    李承乾抬手一搖道:“李沐此人不必擔心,當初孤與他有約在先,不會助父皇的。”


    稍一遲疑,李承乾道:“最多是兩不相幫罷了。”


    杜荷喜道:“如果真象殿下所言,能得李沐相助,那以神機衛的戰力,完全可以拖住宋州、揚州尉遲恭、程知節八萬大軍,如此殿下的勝算至少能多加三成。”


    李承乾道:“來人,派人去杭州傳孤令諭,隻要李沐能拖住宋州、揚州尉遲恭、程知節八萬大軍,來日孤便將整個江南道封給他做為藩地。”


    杜荷等人一齊躬身道:“殿下英明。臣等恭請殿下早日登基。”


    李承乾還有些猶豫。


    杜荷道:“殿下當斷不斷,必受其害,此事已經發動,斷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如果殿下再遲疑,我等必死無葬身之地,望殿下決斷。”


    在眾人紛紛請願要求之下。


    李承乾一咬牙道:“好,就依你所說行事。”


    監國太子的令諭如同聖旨。


    誰敢不從?


    雖然滿城的風言風語已經讓官員們猜到了些什麽。


    可麵對監國太子的令諭,至少有八成以上的官員遵從了李承乾的意思,去東宮覲見。


    餘下的皆以抱病請假,被隨之而來的東宮衛率捉拿下獄。


    於是,許多也想抱病的官員,病瞬間好了,紛紛前往東宮。


    麵對湍湍四百餘七品以上官員。


    以李元昌為首的太子黨紛紛勸進。


    而李承乾竟然連謙遜一下都不屑為之,一口應下了。


    大臣們在驚愕之餘,紛紛指責李承乾無狀。


    於是,一場血洗有預謀地開始了。


    這一天,包括於誌寧在內的十七個大臣被當場格殺,近一百人被下獄。


    餘者也暴力下臣服了。


    這其中甚至包括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雖然是被迫臣服,可他麾下的一眾官員,皆因長孫無忌的臣服,也都臣服了。


    五天之後,李承乾在太極宮登基,改元“開平”。


    同時尊李世民為“太上皇”。


    並在太廟告天祭祖。


    長安城中,人心慌慌,因大批的官員被殺、被下獄,許多政務被擱置下來,造成了許多混亂。


    ……。


    半個月過去,遼東城中已經斷糧。


    由此產生的逃兵多不勝數。


    李世民自己都忍饑挨餓,以為表率了。


    對於李祐被殺的消息,李世民連一個字都欠奉。


    隻是點了下頭,表示知道了。


    確實一個謀反的庶子死亡,在現在這個節骨眼上,已經很難放在李世民心中了。


    好在高句麗是被唐軍打怕了,他們在明知道遼東城中缺糧,竟然不敢強攻。


    他們隻是包圍襲擾,打算等到天荒地老,唐軍全部餓死,才進城收屍。


    李世民力排眾議,堅持不撤兵。


    他認為已經堅持了半個月,按照路程,幾天之內,隨時會有糧食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