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一個成年丁壯的工錢每日已經達到二十文,雖然物價也隨之漲了,但漲幅隻有工錢的一半。


    如當初一文錢可以買兩個饅頭,現在二文錢買三個饅頭。


    以前一天五文工錢可以買十個饅頭,現在一天二十文工錢可以買三十個饅頭。


    通過上麵的數據,可以清楚地發現百姓的生活確實好了許多。


    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示著購買力的提高。


    滿世界的腳踏車和三輪車,讓李沐賺得盆滿缽滿。


    可這些都不算是新鮮事,真正的新鮮事是西市裏一間占地約十畝的宅子。


    宅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此宅子四四方方毫無美感,與周圍的木結構建築格格不入,完全是鋼筋水泥的混合體。


    不過裝飾還算上等。


    上下三層,中庭自下而上,直通三樓。


    每天人流如注,個個絲衣錦袍,非富即貴,說是車水馬龍,一點都不誇張。


    可問題是,這些非富即貴之人為何天天來這個沒美人沒美酒的地方呢?


    要迴答這個問題,需要退到宅子門外。


    因為這宅子的門楣上,橫著一塊巨大的匾額。


    上書五個龍飛鳳舞的大字——股票交易所。


    上麵的落款赫然是李世民。


    這間交易所是由皇家銀行聯席會議決定開設的。


    開設的起因是為了解決股東們的流動資金。


    各個世家對銀行、工坊的大量錢財投入,使得手頭拮據。


    可苦於手中股份無法變現,一度使得工坊建設陷入停頓。


    韓仲良、崔尚等人特意南下杭州求助於李沐。


    李沐思忖再三,建議開設股票交易所。


    使得大小世家可以變現手中所持股份,以應對經營工坊所需。


    顯然,這間交易所的設計也是出於李沐之手,否則,也就不會這麽毫無美感了。


    交易所有三個門,左門通三樓,右門通二樓,正門自然是入大堂了。


    底樓是散戶的聚集地,二樓是富人專用,三樓沒有身份根本就進不去。


    交易所開設已滿兩年。


    製度從無到有,從簡陋到精細。


    儼然已經中規中矩了。


    不過人性好賭,李沐本意是解決工坊主缺乏流動資金而開設的交易所,慢慢地就成了一個變相的大型賭場,而且是一個官府允許的賭場。


    這是李沐完全沒有想到的。


    有人在裏麵一夜暴富,也有人在其中輸得家破人亡。


    雖然有心去糾正,但李沐遠在杭州,鞭長莫及、有心無力。


    李世民也想去糾正,但受到了太大的阻力,特別是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大臣和以五姓為首的世家一致抵觸。


    加上李世民自己也舍不得交易所每日巨量的交易稅,百中取一的交易稅,讓朝廷的國庫日益膨漲。


    所以,李世民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任由這隻吞金巨獸張牙舞爪地汲取著民間財富。


    不僅僅是唐人,各國前來長安經商的商人也沉迷於此,不可自拔。


    甚至有各國王族、富人不遠千裏,特意來長安西市,尋求一擲千金的快感。


    一時間,整個長安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哪天不言及股票,就如同沒吃飯一般難受。


    可其中也有一些人,他們的目的並非是為了錢財,而是另有所圖。


    古人從不缺乏發明和創造力。


    此時交易所中並沒有象後世一樣編製指數。


    隻是單純的上市工坊股票買賣。


    所以,各支股票之間的朕動性幾乎沒有。


    李世民為了增加每日的交易稅,放寬了工坊的上市標準。


    隻要得到交易所認可,並交納一萬貫保證金,就可上市。


    所以,這兩年中,在長安交易所上市的工坊已經超過一百家。


    鄭州士族陸氏分支有個叫陸權易的,受朝廷重商的影響,變賣家產土地,籌資十萬餘貫,與同族另一分支的族弟陸權康合資,共二十萬貫共同開辦了一個大型冶煉、鑄鐵工坊。


    經過兩年的發展,也賺了不少錢。


    但隨著規模日益擴大,賺來的錢全部投入工坊,還是滿足不了所需。


    於是將二人將各自手中股權的一半抵押給了皇家銀行,得到十萬貫資金,擴大再生產。


    可冶煉、鑄鐵工坊是重資產,也就是說固定資產、原料占了總資產的大半,又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加上大肆擴張的野心。


    借貸的十萬貫沒有多久就沒了。


    正好朝廷開辦股票交易所,允許出售股權變現。


    這麽一來,二人便動了把工坊上市的念頭。


    此時的股票定價權在於交易所。


    交易所根據工坊總投入扣去負債,也就是淨資產,加一個浮動數(五成至一倍),得出一個總市值,再除以總股數,確定股票上市價格。


    當然,象這種工坊是無法取得一倍的浮雲數的。


    最後隻以五成的浮動數上市。


    陸氏二人的股票最後以每股五貫、十萬總股數、市值五十萬貫上市了。


    為了汲取最大的利益,上市之後,二人將手中剩餘的一半股權全部售出,以獲得更大的流動性。


    此時二人的手中還留有抵押給銀行的一半股權。


    原本取得二十多萬變現款之後,還掉銀行貸款,就萬事大吉了。


    可資本逐利的本性,二人商量之後,決定將變現款全部投入擴張規模。


    而此時,與陸氏有世仇的鄭州另一士族於氏家主於文和,看出了其中的微妙。


    之後,於文和帶人進京。


    在交易所用了五天時間,大肆收購陸氏工坊股票。


    將股票的價格推升到了每股二十貫。


    一夜暴富的契機,讓整個交易所瘋狂起來,百姓們紛紛追隨買入。


    而在第六天,於文和不計成本的開始拋售。


    僅用一天時間,將股價壓到了原來的價格——五貫。


    由此引起的恐慌讓持有陸氏股票的百姓發瘋似的拋售。


    直接將股價砸破了三貫,這是銀行給陸氏抵押股票的止損線。


    於是,銀行開始拋售,將股價砸至每股二貫。


    於文和再次出手掃貨,兩天之間,於文和手中所持陸氏工坊的股票已經超過七成。


    陸氏工坊的所有權瞬間易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