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誌寧是個聰明人,聞言便明白李沐猜到了自己的來意,“殿下也不必以偏概全,朝中雖有奸倿,但畢竟正義之人居多,這才有了貞觀盛世。”


    李沐略帶譏諷道:“貞觀盛世一場規模不大的旱災,區區江南東道就餓死上萬人?沐倒是聽過一句話,正義確實不會缺席,可往往會遲到。”


    於誌寧呐呐重複著李沐這句話,歎道:“殿下一語中的。”


    “老夫此生見過好官無數,可象殿下這樣的皇室中人,此生僅見。老夫佩服!”


    李沐笑道:“於公謬讚了,沐身為杭州都督,賑災護民,份內中事,不值一提。”


    “是啊……。”於誌寧歎道,“天下百官若都如殿下,將此事當作份內之事,何愁天下不安寧,何愁大唐不強盛?”


    李沐道:“其實天下好官還是多的,朝中如房公、於公,地方上如越州刺史寧純,都不亞於沐。”


    於誌寧沒有接話,而是轉換話題道:“殿下所為之前,就沒有想過此舉會為朝廷所忌?難道魏刺史也不向殿下勸諫?”


    此問很是突兀,可李沐並不意外。


    於誌寧是個正直之人,李沐沒有隱晦的意思,事無不可對人言嘛。


    “於公所問之意,沐明白。”李沐平靜地問道,“可如果換了是於公,在二者之間該如何選擇?為了隱藏自己的實力,免除朝廷猜忌,寧可置數十萬受災百姓而不顧嗎?”


    於誌寧深深看了李沐一眼,“陛下有口諭。”


    李沐趕緊起身施禮道:“臣恭迎陛下旨意。”


    “朕欲改封你為東萊王,你意下如何?”


    李沐一愣,這就完了?


    “陛下口諭就這一句話?”


    “是。”


    李沐犯愁了,經魏征提醒,他心裏有準備。


    甚至連被革去王爵都想過,就是沒想到李世民會以此方式來將自己調離杭州。


    這道口諭已經給足了自己麵子。


    按理說,自己是不得不遵的。


    否則就是抗旨不遵,李沐自然明白李世民此舉的用意,這是怕自己公然抗旨,引起朝野動蕩,這樣雙方都沒有了退路。


    朝廷必須平叛,而自己必須反抗。


    內戰由此而爆發,這是李世民和自己都不願意看到的。


    可如何迴應呢?


    讓李沐現在離開杭州,這是不可能的。


    於誌寧見李沐臉色閃爍不定,歎道:“殿下不可率性而為,百姓剛剛從旱災中幸存,若再拖入戰火,就毀了殿下之前的善舉,何益啊?”


    這話中有威脅之意,可李沐知道這不是於誌寧的本意。


    可現實卻正是如此,抗旨的結果無疑會爆發戰爭。


    李世民和朝廷不可能放任臣子抗旨而不做反應。


    否則李世民顏麵何在?朝廷的顏麵何存?


    於誌寧歎氣道:“某知道殿下為難,可這是上意,不可不從。不過某在想,如果殿下能消除皇上心中猜忌,或許事情還有轉機。”


    李沐苦惱道:“沐沒有占據江南自立的反意,可這種話如何能取信於陛下?”


    於誌寧道:“殿下何不親自書信一封,將殿下話中之意和心中所想明示皇上,皇上一向寵信殿下,如此或許能扭轉當前困局。”


    李沐聽明白了,這等於是寫張保證書,簽上自己的大名,然後放在李世民那。


    如果自己日後有不規舉動,李世民就將此保證書展示於人,看吧,這逆臣說話不算話,然後舉天下正義之師,共討之。


    雖然李沐無法確認此舉有沒有效果,但這可能是現在唯一能想到的辦法了。


    死馬當作活馬醫。


    李沐向於誌寧拱手道:“謝於公指點迷津。”


    於是,李沐親手書寫了一封“保證書”,言明了自己要將杭州打造成大唐第四個商貿大城市的心願,並指出要實施輸出戰爭策略,需要一個巨型的生產物資基地,又再次重申了將五萬宮女的安置問題。最後李沐承諾了“三不”,不反叛不裂土不截留賦稅。


    做到這三點,其實就是大唐最大的忠臣了。


    如果還無法取信於李世民,那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寫好這封書信,李沐將之火漆密封,交給於誌寧。


    “麻煩於公將此信轉呈陛下,同時還望於公替沐在陛下麵前美言幾句。”


    於誌寧見李沐果真寫了書信,雖然不知道其中內容,可心裏大定。


    他就怕李沐一時興起,真有了不規之舉,便對大唐來說,無疑是一場空前的災難。


    在見過神機衛之後,於誌寧甚至已經肯定,一旦李沐舉旗自立,大唐的江南將一片糜爛。


    經過這場旱災,人心向背,已經不言自明。


    “殿下放心,老夫一定將杭州輿情和殿下的忠心稟明皇上。”


    “謝於公。”


    當晚,等安排於誌寧休息之後。


    李沐與魏征等人說起此事。


    魏征道:“如今殿下需要的是時間,此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憑此信可以化解皇上猜忌,當屬上策。於誌寧看來對殿下有善意。”


    李沐點點頭道:“我也是這麽認為的。”


    於誌寧並沒有在杭州多待,第三天一早便向李沐等辭行。


    李沐知道李世民正等著於誌寧的迴信,所以也就沒有挽留。


    李沐準備二百斤茶葉,請於誌寧讓帶去給李世民,另外準備了十斤送給於誌寧。


    於誌寧沒有婉拒,而是大大方方地收下了。


    這讓李沐對於誌寧的好感又多了一分。


    雖然茶葉不是什麽很貴重的禮物,可於誌寧收下,就表示著一種態度。


    送於誌寧上船時,施虐了七天的大雨已經漸漸收了起來。


    於誌寧歎道:“江南東道連續經曆大旱、大澇,恐怕三年之內,百姓們無法恢複元氣了。”


    李沐笑道:“那倒未必。”


    “殿下此話何意?”


    “如果能在各州興建大批工坊,招募生活困難的百姓,最多一年,江南東道各州便又是一片勃勃生機。”


    於誌寧微微皺眉道:“可天下穩定在於農桑,殿下一味追求商貿,就算商貿再興盛,空有錢而無糧,也不是老成謀國之舉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