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夜裏,看著已經熟睡的李沂,李沐陷入了沉思。


    自己可以確定,自己肯定不是這個世界的人,至少腦袋裏的記憶不是。


    因為自己有著不同時代的記憶。


    可李沐不知道自己是何時、何種途徑穿越到這個時代的。


    腦海中對前世的記憶都是殘缺不全的。


    想不起前世自己的父母是誰,自己叫什麽。


    隻依稀記得前世自己是個即將畢業的在讀大學生。


    而對於此世,能迴憶起來的是自己五歲後的,而五歲前的記憶一絲都沒有了。


    平日李沐不經意地向李英節和楊氏套問時,他們都有李沐一兩歲時的趣事。


    甚至連李沂都能說出幾件和李沐三、四歲時的玩耍之事。


    也就是說,自己肯定是在五歲前就穿越到了這個時代。


    如果李英節、楊氏說得真實,那自己應該是出生時就是穿越來的了。


    因為一個女人不可能一年生兩個孩子,自己的親生母親肯定不是楊氏。


    而李英節是不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就不得而知了。


    隻是可能年齡太小,或者有別的原因,自己不能象別的孩子一樣有著記憶而已。


    百思不得其解,也罷,李英節麵惡心善,和楊氏對自己都不錯。


    李沂也好,和自己很親近,這對前世是個獨生子的自己對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了。


    隻可惜這時代太落後了點,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那事基本靠手。


    說是拜了梁仲業為師,可對於後世一個大學生來說,半吊子的梁仲業那兒真沒什麽可學的,唯一的好處就是簡化字和繁體字能相互整合了。


    李沐沒有多大興趣看書,他唯一有興趣的就是賺錢,有了錢才能享受嘛。


    從軍?李沐可是一點興趣都缺缺,保住性命享樂,方才不辜負這上天給二次生命。


    今天小試了下牛刀,看來古人和後世人一樣,好奇心特別重。


    才這麽一咋乎,這來數千百姓,爭著搶著給自己送錢。


    看來自己在這個時代,未必會過得不爽。


    “既來之則安之。”李沐躺在床上,慢慢地睡去。


    李沐卻想不到,今天是一家人最後一次吃團圓飯。


    世事無常,莫過於此。


    次日,天還蒙蒙亮。


    李沐就被外麵一陣急促“嘭嘭嘭”……的敲門聲驚醒。


    聽聲音是有人要敲自家院門。


    李沐披上衣服出了西屋,隻見李英節已經開了院門。


    隻見一個全身披掛的士兵向李英節抱拳道:“李隊率,奉校尉之命,取消你休假,立即迴營,不得有誤。”


    說完便要離開,李英節一把拉住問道:“出什麽事了?”


    “吐穀渾大軍前來寇擾。”


    “來了多少人?”


    “據斥候迴報,大概三千人,離姑臧城隻有不到一天路程。”


    士兵還要通知其它人,說完就走了。


    李沐來到李英節身後,輕聲問道:“爹爹這是要出征了嗎?”


    李英節迴轉身歎道:“是的,吐穀渾又來襲了。”


    這時,楊氏和李沂也都披著外套從屋裏出來了。


    李英節笑著招唿眾人進堂屋,幫他穿戴披掛,見大家都臉色不好,知道在擔心自己。


    便安慰道:“你們放心吧,吐穀渾隻來了三千人,姑臧城囤了六營四千五百兵,擊敗胡人不費吹灰之力。這是給咱送軍功來了,說不定此戰之後,我就能立功升校尉了。”


    大唐軍製為府兵製,各州府都設有折衝府,依州大小分上、中、下三等,上等府設六營四千五百人;中等府設四營三千人;下等府設二營一千五百人。


    一營下設五隊;隊下設三夥;夥下設五什,總計七百五十人。


    李英節為隊正,轄下一百五十人,這官是不大,但在涼州來說,也算是個知名的地頭蛇了,隻要不是敵我實力懸殊的厲害,戰場上李英節的危險確實不大。


    大家聽了李英節的話不覺都輕鬆了點起來。


    一會兒功夫,李英節就披掛完成,他背上長弓、手持橫刀出了堂屋,迴身對李沐道:“沐兒,你是長子,爹爹不在,你要幫你娘帶好你弟弟,切不可出去闖禍。”


    李沐看著全身戎裝的李英節,心中生出一絲不好的預感,卻不知道哪裏的不對。


    聽到李英節叮囑自己,便拉著李沂跪倒在地,說道:“孩兒謹記,望爹爹千萬保重,平安迴來!”


    李英節看到兒子如此懂禮,不由得大笑道:“好,好,好!”


    說完,返身拉過戰馬出門,李沐趕緊拿上小板凳跟隨而出,墊在李英節腳下,幫他上了馬。


    李英節在馬上對楊氏說道:“娘子在家且等我立功而返,某去也。”


    說完一揮馬鞭,疾馳而去。


    天色大亮後,吐穀渾來犯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姑臧城。


    各種小道消息也在市井中傳播開來。


    百姓們都不慌亂,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


    三千流寇就想來攻打州府,那也太不長眼了吧?


    涼州都督李大亮本是久經沙場的戰將,他幾次派斥候探知吐穀渾來犯的確實隻有三千人之後,下令出城迎擊。


    他一麵下令全城戒嚴,一麵令折衝都尉王普率二營一千五百人上城牆堅守;一麵親自領四營三千兵出城迎戰吐穀渾大軍。


    而李英節也在出戰之列。


    此時,西市,常記酒肆後院。


    常玉正和梁仲業正在低聲密謀。


    “大哥,已經打聽清楚了,李英節隨李大亮出城迎戰吐穀渾了。”


    常玉點點頭道:“少主已經長大,李英節不能再留,否則遲早會是禍患,你一會趁城中大軍出城時一起出城,找機會滅口。”


    梁仲業應道:“喏。”


    常玉又道:“動手時切不可讓人發現,如果沒機會,寧可不出手。”


    “喏。”梁仲業應完,便轉身出門而去。


    話說李家三口人在家坐立不安,李沐實在坐不住了,自告奮勇地出門打聽消息。


    好不容易從一個留守的士兵處打聽到李英節已經出戰的消息,趕緊迴家告訴楊氏。


    一家三口圍坐在一起,默默無言,隻能在心裏祈禱李英節能平安迴來。


    這樣一天過去,除了李沐跑了一趟常記酒肆,把錢取迴交給楊氏外,一家人全呆在家裏,什麽也沒做,連晚飯都沒心情吃,就上床睡了。


    李沂睡不著,爬過來道:“哥,爹爹不會有事吧?我怎麽覺得心慌慌的?”


    李沐抬手拍了下他的頭道:“別瞎說,爹肯定不會有事的。”


    李沂點點頭道:“也是,胡人來得不多,爹爹肯定能殺得他們片甲不留。”


    不知道是安慰李沐,還是替自己打氣,李沂道:“早知道我求爹爹帶上我,或許就能搏個功名。”


    李沐又拍了一下李沂的頭:“你才九歲,別不知天高地厚,戰場上不是一對一比武,能活下來就是天大的運氣了。”


    李沂抬手摸了摸被李沐拍過的頭,到不是痛,隻是一種習慣了的手勢。


    他問道:“哥真不想接替爹爹的軍職嗎?我可是覺得穿上鎧甲,騎上戰馬,率領千軍萬馬,威武得緊咧。”


    李沐看著李沂近在咫尺的臉,這張臉廓和李英節很象,卻與自己不象。


    但這絕不代表著李沐不喜歡他,多年來二人日日夜夜相守,讓李沐清晰地知道,他是自己的兄弟、親兄弟。


    “從軍有什麽好?上了戰場,不是殺人就是被殺。一將功成萬骨枯,誰不是爹生娘養的?”李沐摸了摸李沂的臉,“你如能聽我的,還是平安呆在家裏,陪著爹娘的好。”


    “爹說過,好男兒當上戰場殺敵,搏取功名封妻蔭子才是大丈夫。別的事我都聽哥的,唯有此事不行。”


    李沐心中一聲歎息,拍拍李沂的臉道:“二弟若真想從軍,爹爹那我去說,等你長大了,就讓你去好了。”


    李沂聽了大喜道:“謝謝哥。”


    二人聊著聊著,就迷迷糊糊地睡過去了。


    直到次日淩晨,再次被鑼鼓聲驚醒,聽到院外人聲吵雜成一片。


    李沐一骨碌起來跳下床,此時李沂也醒了。


    兩兄弟趕緊穿衣出門,發現楊氏已經打開了院門。


    這時聽到外麵有人在喊,“唐軍大勝了”、“大唐萬勝”之類的。


    李沐、李沂和楊氏相顧,都能看出對方眼中的驚喜。


    楊氏開口對李沐、李沂說道:“快,快去城門口迎你爹爹去。”


    三人急匆匆地往西城跑去。


    一柱香的功夫,三人到了西門前,那兒早已經是人山人海了。


    大部分是些出戰府兵的家眷,來迎接出征的親人迴來。


    也有主動來歡迎大軍凱旋的普通百姓。


    這時百姓之間在傳的消息已經很清晰了。


    三千唐軍擊潰來犯的吐穀渾部,殺敵三百餘人,餘者皆潰散了。


    李沐三人終於鬆了口氣。


    “果然是大勝。”楊氏蒼白的臉是難得露出笑容來,她拉住邊上一個百姓問道:“唐軍可有傷亡?”


    “不多,好象隻死了二十幾個,傷了五十多。”那百姓可能不是出戰府兵的家眷,不知道他的話對於這些等候親人迴來的家眷是一種傷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