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 父親的劫
北平往事:我和三裏屯的男人們 作者:北國之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朝光緒十八年,六十歲的廣西提督陳誌美老來得子,並為自己的兒子起了個名字叫“公博”。
陳誌美原為清朝一尋常武官,因參加鎮壓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有功,官至廣西提督,光緒二十三年解職之後閑居家中,繼續享受清朝俸祿,陳公博便是在這樣榮華富貴的官宦之家中成長。
因陳公博是陳誌美唯一的兒子,所以陳公博自幼受到鍾愛和放縱,他與其他官宦子弟不同,除了必讀的四書五經之外,他隻愛舊小說和曆史典籍,無論是《水滸傳》還是《聊齋誌異》,《紅樓夢》還是《金瓶梅》,陳公博當著陳誌美的麵兒讀陳誌美都不會管他一句。
陳公博涉獵廣泛,才華橫溢,形成的思想也獨一無二,他看慣了曆史中帝王將相的權術,也看慣了江湖上的爾虞我詐,正是因為如此,陳公博也是個生性多疑,內心糾結的人。
陳公博早年參加過地下國軍,是地下國軍一大代表,後來脫離黨籍躋身於國軍行列,再後來他又脫離了國軍跟著汪精衛,期間政治麵貌變來變去,直到投敵叛國逃亡海外。
國軍聲討漢奸的唿聲中,作為戰敗國的鬼子們不得不將公博引渡迴國接受審判。
陳公博的才華不得不讓人承認,但他一生都生活在苦悶和矛盾之中,正是因為他太聰明,所以他是個沒有信仰的人,更不相信任何人。
江生在上海的時候就時常感覺到陳公博的矛盾,後來他隨著黎叔去了外海的島國,他在陳公博的身邊,看著自己父親日漸憔悴的臉,終日垂頭喪氣,寢食難安,他的內心,也無比矛盾。
江生得知陳公博的死訊後,他一個人瘋跑到三裏屯後麵的北坡,哭累了就坐在草地上發呆。
也就是從那天起,江生變得越發少言寡語,起碼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陳公博是個大人物,不過他的死也隻不過成為別人飯後的談資,看似無足輕重。
那天晚上當三裏屯的村民安睡之後,江生躺在床上一直小聲抽泣,到了夜裏的時候母親悄悄地打開房門,將江生叫了出去。
江生隨著母親走到屯子後麵,母親讓他對著南方磕三個頭,然後她從口袋裏拿出一遝信紙,當著江生的麵兒燒了。
母親說道:“江生啊,你爸已經沒了,上海那邊你也迴不去了,以後你就安心地在北平待著吧。”
江生抹著眼淚,看著陳公博這些年來寫給母親的信此刻全都付之一炬,母親隻是眼紅,終究也沒流一滴眼淚。當年的他們的確是郎才女貌,但是卻門不當戶不對,陳公博負了母親,母親起初心生怨恨,後來隨著時光的消磨也就不恨了。
母親隻是有些可憐江生,陳公博臨死之前沒再讓他去見最後一麵。
而江生從此以後,就要和上海那邊一切認識的人斷絕聯係,包括他以前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要改變,他再也不是一個富家子弟的小少爺,沒有堅強的後盾,他甚至不能說自己的父親是陳公博,說了他就要一輩子頂著大漢奸兒子的稱唿。
那時已經是六月,北平的天氣越發炎熱起來,江生因為不用去上學,所以整日裏被老江帶在身邊,每天隨著老江背著藥箱去看病。
貧窮而不安的北平每天都會死不少人,每天都有人病得臥榻不起,甚至因為中暑死在路邊的也不乏少數,江生在老江旁邊看久了自然也耳濡目染了一些藥理藥性。
而那一年暑假前的期末考試,我破天荒的得了全班第一名。
張先生很是高興,獎勵我一支狼毫筆,我小心翼翼地攥在手裏,拿迴家給父親和母親看。
母親看著我高興得意的樣子,說道:“你哥沒考試你才得了第一,不要驕傲。”
我嘟囔著嘴有些不喜,父親立馬說道:“你媽說你是對的,凡是都不能驕傲,不過這迴你的確讓我刮目相看,說你想要什麽獎勵?”
我說道:“我想要個花裙子。”
“這年頭紡織廠都沒有,誰的衣服上沒個補丁,哪來的布給你做花裙子。”母親反駁道。
父親見我不高興,說道:“花裙子不是不想給你做,街上的衣服店和布匹店都已經倒閉了,你再換個其他的。”
我說道:“我想吃雞肉,好久沒吃肉了。”
“不是上個月才吃過肉餃子嗎?”母親責問。
父親說:“行,那就殺隻老母雞吧,孩子也好久沒吃過雞肉了。”
母親說道:“一共三隻老母雞,都還能下蛋,殺了多可惜。”
父親說道:“留兩隻做個伴兒就好,正好也省點糧食,存這麽多雞蛋拿去賣又不值錢,讓你拿到富貴家換大米你又不好意思去。”
母親想了想,說道:“那行吧,剛好有個個頭瘦的母雞,身上毛快掉光了,就殺那隻吧,再讓它下幾天的蛋。”
“江絨,過個三五天再殺,讓母雞再下幾天蛋行吧?”父親望著我問道。
“行。”我嘴裏嘟囔著。
父親笑了笑,摸著我的腦袋安慰我。
幾天之後的傍晚,江生隨著老江出去看診還沒迴來,母親則到玉米地裏拔草,我和小五等三裏屯的孩子則在麥場上玩耍。
那時天幹地燥,北平已經幹旱小半年,地裏的莊稼蔫了秧,地麵起了皮,家家戶戶院子裏的水晶都幹得見了底兒。
屯子後麵靠西的地方有一口老井,是村裏十多年前挖的,井水甘甜,所以不少村民都不吃自家井水,到老井這裏來拎水。
我家院子裏的井也幹得見了底兒,父親晚上要殺雞給我吃,缸裏的水也都用完了,眼看著天都要晚了母親和江生他們還都沒迴來,他就自己拎著水桶一瘸一拐地走向老井。
六月的知了聲覆蓋著三裏屯的每個角落,那時我在麥場上正和夥伴們玩得歡,牛愛花的一聲尖叫穿透悶熱的天空,傳至心底。
小五聽到牛愛花的聲音連忙跑向老井的方向,不少村民聽到動靜也都出門查看。我們一群孩子趕過去的時候,正看見趙樹根等人將父親從老井裏拉出來,接著就不停地按壓父親的胸口。
我在旁邊看著眾人圍住父親,父親一動不動,嚇得哭出聲來。
好在是父親最終被救活過來,母親和老江那時候也剛好迴來,他們將奄奄一息的父親抬迴家,老江說父親的肺裏進了水,可能會感染,他得到鎮上的西醫館買些抗生素。
老江迴來的時候父親半睡半醒,腦袋滾燙,老江熬了些退燒的湯藥讓父親喝了,之後又熬了些祛濕補湯給父親喂下。
母親照顧好父親安睡後,到院子裏看見被父親綁起來要殺的老母雞,知道父親是等的急了想要自己去打水殺雞,她氣急敗壞地一巴掌打在我的臉上,吼道:“吃吃吃,要不是你,你爸怎麽會掉井裏?!”
母親把我一巴掌打懵了,江生心疼,跑過來安慰我,我甩開江生跑出了院子。
父親掉井裏的第一目擊者是牛愛花,那些天裏,牛愛花一天到晚逢人就講父親是自己作死,明明是個瘸子還非要去井邊。
“你是不知道,江正陽拎著水桶,半點沒有猶豫就直接鑽井裏去了,可把老娘嚇得。”
“你說他要是死在井裏麵,咱三裏屯還喝水不喝水了,泡過死人的水誰敢喝,你說你不是?”
“你瞎說什麽怎麽可能是我推的,我跟張秀梅那個賤人再有矛盾也不會弄死他男人呀,不過我又不會遊泳,他在井裏撲騰了半天,我沒辦法救就隻能喊人了。”
幾天之後,當牛愛花又跟人講起那天發生的事情時,有人說道:
“牛大姐,我聽說江絨他爸掉了魂兒,整天發燒咳嗽,會不會是被你那大嗓門嚇得?”
“現在屯子裏有人說就是你把江正陽推下去的,江絨媽正四處打聽了。”
牛愛花聽了這些話,自然氣得怒不可遏,她叫罵道:“張秀梅那個賤人就是想賴我錢,我喊別人救她男人她不謝我還想賴我頭上,好心當成驢肝肺,當我好欺負的?”
父親因為掉井裏的事情被驚嚇過度,加上肺裏進了水就一直臥病在床,吃東西吃不下,喝藥也會吐出來,老江用了很多法子父親都不見好,病情一直惡化。
而牛愛花在三裏屯煽風點火的話終究是傳到了母親的耳朵裏,因此母親在一天早晨的時候和牛愛花吵了起來,兩方罵得都很難聽,差點就打了起來。
母親和牛愛花吵架過後,小五一連幾天沒來我家找江生,生怕再遇到當初的我和江生攆他離開的情況。
父親久病不起需要母親照顧,老江則要出門看診,老江則成了家裏唯一有收入的人。
暑假的時候我和江生還能幫母親幹些活,開了學後,無論是照顧父親,幹家務,或者地裏的莊稼農活就全落到了母親身上。
而父親終於還是變得暴躁起來,一波又一波不幸的災難讓他心裏極度怨憤,他又開始想起了當初因為母親和舅舅姥姥的來往惹得他心不在焉從樓上摔下來的事情,沒有那件事情,也就沒有後來接二連三的災難。
父親張口說話就咳嗽不止,因此他變得少言寡語,一旦生氣發火就將床頭的碗筷都扔到地上,有時還將湯藥潑在母親的身上。
陳誌美原為清朝一尋常武官,因參加鎮壓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有功,官至廣西提督,光緒二十三年解職之後閑居家中,繼續享受清朝俸祿,陳公博便是在這樣榮華富貴的官宦之家中成長。
因陳公博是陳誌美唯一的兒子,所以陳公博自幼受到鍾愛和放縱,他與其他官宦子弟不同,除了必讀的四書五經之外,他隻愛舊小說和曆史典籍,無論是《水滸傳》還是《聊齋誌異》,《紅樓夢》還是《金瓶梅》,陳公博當著陳誌美的麵兒讀陳誌美都不會管他一句。
陳公博涉獵廣泛,才華橫溢,形成的思想也獨一無二,他看慣了曆史中帝王將相的權術,也看慣了江湖上的爾虞我詐,正是因為如此,陳公博也是個生性多疑,內心糾結的人。
陳公博早年參加過地下國軍,是地下國軍一大代表,後來脫離黨籍躋身於國軍行列,再後來他又脫離了國軍跟著汪精衛,期間政治麵貌變來變去,直到投敵叛國逃亡海外。
國軍聲討漢奸的唿聲中,作為戰敗國的鬼子們不得不將公博引渡迴國接受審判。
陳公博的才華不得不讓人承認,但他一生都生活在苦悶和矛盾之中,正是因為他太聰明,所以他是個沒有信仰的人,更不相信任何人。
江生在上海的時候就時常感覺到陳公博的矛盾,後來他隨著黎叔去了外海的島國,他在陳公博的身邊,看著自己父親日漸憔悴的臉,終日垂頭喪氣,寢食難安,他的內心,也無比矛盾。
江生得知陳公博的死訊後,他一個人瘋跑到三裏屯後麵的北坡,哭累了就坐在草地上發呆。
也就是從那天起,江生變得越發少言寡語,起碼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陳公博是個大人物,不過他的死也隻不過成為別人飯後的談資,看似無足輕重。
那天晚上當三裏屯的村民安睡之後,江生躺在床上一直小聲抽泣,到了夜裏的時候母親悄悄地打開房門,將江生叫了出去。
江生隨著母親走到屯子後麵,母親讓他對著南方磕三個頭,然後她從口袋裏拿出一遝信紙,當著江生的麵兒燒了。
母親說道:“江生啊,你爸已經沒了,上海那邊你也迴不去了,以後你就安心地在北平待著吧。”
江生抹著眼淚,看著陳公博這些年來寫給母親的信此刻全都付之一炬,母親隻是眼紅,終究也沒流一滴眼淚。當年的他們的確是郎才女貌,但是卻門不當戶不對,陳公博負了母親,母親起初心生怨恨,後來隨著時光的消磨也就不恨了。
母親隻是有些可憐江生,陳公博臨死之前沒再讓他去見最後一麵。
而江生從此以後,就要和上海那邊一切認識的人斷絕聯係,包括他以前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要改變,他再也不是一個富家子弟的小少爺,沒有堅強的後盾,他甚至不能說自己的父親是陳公博,說了他就要一輩子頂著大漢奸兒子的稱唿。
那時已經是六月,北平的天氣越發炎熱起來,江生因為不用去上學,所以整日裏被老江帶在身邊,每天隨著老江背著藥箱去看病。
貧窮而不安的北平每天都會死不少人,每天都有人病得臥榻不起,甚至因為中暑死在路邊的也不乏少數,江生在老江旁邊看久了自然也耳濡目染了一些藥理藥性。
而那一年暑假前的期末考試,我破天荒的得了全班第一名。
張先生很是高興,獎勵我一支狼毫筆,我小心翼翼地攥在手裏,拿迴家給父親和母親看。
母親看著我高興得意的樣子,說道:“你哥沒考試你才得了第一,不要驕傲。”
我嘟囔著嘴有些不喜,父親立馬說道:“你媽說你是對的,凡是都不能驕傲,不過這迴你的確讓我刮目相看,說你想要什麽獎勵?”
我說道:“我想要個花裙子。”
“這年頭紡織廠都沒有,誰的衣服上沒個補丁,哪來的布給你做花裙子。”母親反駁道。
父親見我不高興,說道:“花裙子不是不想給你做,街上的衣服店和布匹店都已經倒閉了,你再換個其他的。”
我說道:“我想吃雞肉,好久沒吃肉了。”
“不是上個月才吃過肉餃子嗎?”母親責問。
父親說:“行,那就殺隻老母雞吧,孩子也好久沒吃過雞肉了。”
母親說道:“一共三隻老母雞,都還能下蛋,殺了多可惜。”
父親說道:“留兩隻做個伴兒就好,正好也省點糧食,存這麽多雞蛋拿去賣又不值錢,讓你拿到富貴家換大米你又不好意思去。”
母親想了想,說道:“那行吧,剛好有個個頭瘦的母雞,身上毛快掉光了,就殺那隻吧,再讓它下幾天的蛋。”
“江絨,過個三五天再殺,讓母雞再下幾天蛋行吧?”父親望著我問道。
“行。”我嘴裏嘟囔著。
父親笑了笑,摸著我的腦袋安慰我。
幾天之後的傍晚,江生隨著老江出去看診還沒迴來,母親則到玉米地裏拔草,我和小五等三裏屯的孩子則在麥場上玩耍。
那時天幹地燥,北平已經幹旱小半年,地裏的莊稼蔫了秧,地麵起了皮,家家戶戶院子裏的水晶都幹得見了底兒。
屯子後麵靠西的地方有一口老井,是村裏十多年前挖的,井水甘甜,所以不少村民都不吃自家井水,到老井這裏來拎水。
我家院子裏的井也幹得見了底兒,父親晚上要殺雞給我吃,缸裏的水也都用完了,眼看著天都要晚了母親和江生他們還都沒迴來,他就自己拎著水桶一瘸一拐地走向老井。
六月的知了聲覆蓋著三裏屯的每個角落,那時我在麥場上正和夥伴們玩得歡,牛愛花的一聲尖叫穿透悶熱的天空,傳至心底。
小五聽到牛愛花的聲音連忙跑向老井的方向,不少村民聽到動靜也都出門查看。我們一群孩子趕過去的時候,正看見趙樹根等人將父親從老井裏拉出來,接著就不停地按壓父親的胸口。
我在旁邊看著眾人圍住父親,父親一動不動,嚇得哭出聲來。
好在是父親最終被救活過來,母親和老江那時候也剛好迴來,他們將奄奄一息的父親抬迴家,老江說父親的肺裏進了水,可能會感染,他得到鎮上的西醫館買些抗生素。
老江迴來的時候父親半睡半醒,腦袋滾燙,老江熬了些退燒的湯藥讓父親喝了,之後又熬了些祛濕補湯給父親喂下。
母親照顧好父親安睡後,到院子裏看見被父親綁起來要殺的老母雞,知道父親是等的急了想要自己去打水殺雞,她氣急敗壞地一巴掌打在我的臉上,吼道:“吃吃吃,要不是你,你爸怎麽會掉井裏?!”
母親把我一巴掌打懵了,江生心疼,跑過來安慰我,我甩開江生跑出了院子。
父親掉井裏的第一目擊者是牛愛花,那些天裏,牛愛花一天到晚逢人就講父親是自己作死,明明是個瘸子還非要去井邊。
“你是不知道,江正陽拎著水桶,半點沒有猶豫就直接鑽井裏去了,可把老娘嚇得。”
“你說他要是死在井裏麵,咱三裏屯還喝水不喝水了,泡過死人的水誰敢喝,你說你不是?”
“你瞎說什麽怎麽可能是我推的,我跟張秀梅那個賤人再有矛盾也不會弄死他男人呀,不過我又不會遊泳,他在井裏撲騰了半天,我沒辦法救就隻能喊人了。”
幾天之後,當牛愛花又跟人講起那天發生的事情時,有人說道:
“牛大姐,我聽說江絨他爸掉了魂兒,整天發燒咳嗽,會不會是被你那大嗓門嚇得?”
“現在屯子裏有人說就是你把江正陽推下去的,江絨媽正四處打聽了。”
牛愛花聽了這些話,自然氣得怒不可遏,她叫罵道:“張秀梅那個賤人就是想賴我錢,我喊別人救她男人她不謝我還想賴我頭上,好心當成驢肝肺,當我好欺負的?”
父親因為掉井裏的事情被驚嚇過度,加上肺裏進了水就一直臥病在床,吃東西吃不下,喝藥也會吐出來,老江用了很多法子父親都不見好,病情一直惡化。
而牛愛花在三裏屯煽風點火的話終究是傳到了母親的耳朵裏,因此母親在一天早晨的時候和牛愛花吵了起來,兩方罵得都很難聽,差點就打了起來。
母親和牛愛花吵架過後,小五一連幾天沒來我家找江生,生怕再遇到當初的我和江生攆他離開的情況。
父親久病不起需要母親照顧,老江則要出門看診,老江則成了家裏唯一有收入的人。
暑假的時候我和江生還能幫母親幹些活,開了學後,無論是照顧父親,幹家務,或者地裏的莊稼農活就全落到了母親身上。
而父親終於還是變得暴躁起來,一波又一波不幸的災難讓他心裏極度怨憤,他又開始想起了當初因為母親和舅舅姥姥的來往惹得他心不在焉從樓上摔下來的事情,沒有那件事情,也就沒有後來接二連三的災難。
父親張口說話就咳嗽不止,因此他變得少言寡語,一旦生氣發火就將床頭的碗筷都扔到地上,有時還將湯藥潑在母親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