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姓軍匠的離去沒有引起什麽波動。
餘下十五戶工匠都願意留下來,也都願意成為合同工,簽完契約後,他們的等級評定也將在十天內完成,由張出恭兄弟主考,楊大臣與陳仇敖監督。
各工匠暫時也沒什麽軍民部門等嚴格劃分,哪裏需要就往哪裏走,畢竟目前可用之人還不多。
他們各類福利住房等交給民政所安排,然後楊河要準備的,就是各工匠開工前的各項事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楊河打算推行新安莊標準。
話說一流強國定標準,二流國家體係中混,三流國家連體係都擠不進去。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標準很重要,一切都要事前計劃好。
所以楊河打算事先定下統一的度量衡,統一的武器標準規格,讓以後各類武器的零配件,都可以互換。
近代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標準化,規模化,這個時代的工匠都是各搞各的,根本沒有任何標準,這個現象必須在新安莊杜絕,事事都要講究標準。
這樣一些必要的裝備就要先準備好,如工匠使用的鉛筆、圖紙、營造直尺、三角板、圓規、量角器等等。
這些交給張出恭的公造所打造,以後莊中工匠,統一用這些工具,不得大尺小尺,計算混亂。
這些器械都沒什麽技術含量,打製很容易,隻有鉛筆略難些。
中國古時也有鉛筆,漢明帝時,便有曹褒寢則懷鉛筆,行則誦讀書的記載,不過這時的“鉛筆”,真正是鉛筆,一根芯,也沒有外麵的木殼。
楊河要的,是類似後世的鉛筆杆。
大量加工木製筆杆不難,張出恭兄弟就有一架製作箭稈的器械,裏麵是旋刀,外麵是手柄,將一根木條放進去,搖動手柄,一根箭稈就誕生。
類似這種器械改造下,就可以大量加工出標準化的細木條,然後細木條中間還可挖出一條剛好適合鉛筆芯的凹槽。
然後是鉛筆芯,其實應該是石墨鉛筆棒,此時叫黑鉛,不論東西方,早早都用石墨寫字繪畫,隻是石墨條很容易弄髒手,而且很容易折斷,這就是此時鉛筆的困境。
楊河直接套用後世的鉛筆芯配方,用一定量的粘土、黏土,再混合石墨加熱,製造出來的鉛筆芯就堅實耐磨。
最後鉛筆芯放入筆杆槽內,兩條木條對緊、粘合,鉛筆杆就出來了。
以後此類鉛筆,便會成為工匠手中的利器,為新安莊的標準化立下汗馬功勞。
鉛筆杆器械,鉛筆芯配方保存好就行,以後肯定會出現大量的山寨貨,不過要買正宗的新安筆,還是要到新安莊。
張出恭兄弟對楊相公的本事早深信不疑,立時雷厲風行去辦。
……
三天後。
軍需所。
楊河在一塊支著的大木板上畫著什麽,他一手持三角板,另一手持一根鉛筆,卻是手工加工出來的一根鉛筆樣品,楊河看過不錯,就直接拿來用,以後就按這個標準生產。
“我新安銃,總共就這些零部件,以後各件標準就是如此,若有誤差,當以毫絲來記之。”
指著各火器零部件的標準,尺寸,形狀圖畫,楊河大聲說道。
他下邊張出恭兄弟站著,還有鬱鐵匠、李鐵匠、李天南三人,他們都簽了契約,還是保密級最高的那種,連莊門都不能出去。
雖然還未評定等級,但在楊河心中,他們都是高級技工,為表信任與激勵,此時皆能參與這種心腹之事。
幾個工匠看著,張出恭兄弟三人還好,知道楊河的本事,李天南,鬱鐵匠等人皆麵露驚訝之色,都知道楊相公能文能武,未想還以工能匠,真是世間少有的奇才。
這種製圖本事,這種對火器的了解,他們聽了,都有自愧不如之感。
鬱鐵匠與李鐵匠雖然看了興奮,但老來持重,謹慎的不發言,李天南則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他看得心癢癢的,用他那帶濃厚粵語口音的廣官說道:“相公這畫,似乎是類掣雷銃一樣的後裝銃,難道以後莊中要打製的,都是這類後裝火銃?”
楊河心想這李天南果然懂得多,掣雷銃一樣接觸過。
他微笑道:“是的,五十步作戰,打得遠狠,不如打得快猛。”
楊河決定莊中大規模的打製新安銃,這種後膛的火繩槍。
依他估計,精製火藥後,新安銃約在七十多步可以破甲,但要提高命中率,仍然要放到五十步距離開打,離得越近,準頭越高。
所以,有這後膛火繩槍就夠了,畢竟如果打不中,就是射程有一千米也沒有意義。
這也是楊河是穿越者的緣故,敏銳的判斷出,什麽樣的火器,才是最優良與適用的,就是後膛火繩槍與後膛燧發槍!
而放眼東西方,此時卻有一個謬區,就是火銃拚命追求射程遠,火力大。
確實武器精良的話,火繩槍、鳥銃、燧發槍,二、三百米距離都可以打死人,這指的是沒有披甲的人。
然因為滑膛槍的緣故,精度極差,命中率很低,卻隻能放近打,走到幾十米距離作戰。
東方是約五十步,七十五米,西方普遍是五十碼,不到五十米,英國人更走火入魔,十八米。
這使得滑膛槍射程再遠,火力再大,都變得沒有意義,因為三百米可以打死人,仍然要走到五十米距離作戰。
而這時的後膛槍射程、威力當然不如前膛槍,但五十米距離,就是這時代的掣雷銃後膛槍,用很差勁的麻秸灰火藥,一樣可以打穿一切盔甲,不論是板甲還是清軍的三重甲,而且射速不知高了多少倍。
這時代的後膛槍技術也不比前膛槍複雜,其實鳥銃後麵那個絲轉,技術含量更高一些。
所以有什麽理由不用後膛槍?
後膛槍就算漏氣,反正都是幾十米距離作戰,漏些氣有什麽關係?
後膛槍就算弱些,然跑到五十米距離,前膛後膛威力上又有什麽區別?
特別幾十米距離後膛槍優勢太明顯了,相同的時間內,前膛槍可能隻能打三陣排槍,後膛槍則可以打十五陣。
每五步、十步打一陣排槍,東西方沒有一隻軍隊可以承受。
那將會是一場屠殺,將一大半的敵人打死在幾十米的距離內,一口氣將他們打崩潰。
楊河其實也知道東西方這謬區心理的原因,有士兵素質,更有想把敵人攔得越遠越好的心理。
隻是想法很好,打不中目標也是白撘,還是必須幾十米之內見真章。
李天南摸著頭,佛山那邊,各匠大造鳥銃,客人要求也是打得遠與準,連紅毛鬼也不例外。
隻是遠好說,準頭就難說,各匠試射,當然可以打得又遠又準。
隻是他們是吃這碗飯的,常年累月的下苦工,客人自己打射,就不一定了。
然在他年輕的心中,火器不是打得越遠越好?
他久在佛山,也聽說邊塞胡虜的馬隊尤如疾風暴雨,遠遠的看了都害怕,官兵們都是一兩裏就拚命開打,真放到近距離開戰,士兵們能忍得住嗎?
不過想想邳州這邊位於淮安府,離韃子遠著呢,楊相公說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他們仔細討論,敲定規格大小。
“三錢鉛彈的孔徑足矣,眼下百步可洞甲的鳥銃皆用三錢彈。”
“銅栓可與膛徑如一,要套入膛中,合縫緊密,再仔細磨去五絲。”
“陰陽機這邊……”
張出遜、鬱鐵匠、李鐵匠、李天南等人也會參與銃管打製,但在楊河打算中,他們更多會負責銅栓、陰陽機等要害部件打製,還有穿孔,鑽膛諸方事宜。
畢竟是後膛槍,銃管不需要很長,就不需用技術較高的拚接法,而用熟鐵板直接卷合,打製銃管需要的技術直線下降。
隻要嚴格標準,工料充足的話,便是張出恭、張出遜、鬱鐵匠兒子鬱有鐵,流亡鐵匠牛金錠等人都有這個打製能力。
而楊河新安銃的口徑就定在十二毫米,鉛彈重三錢,約十二克左右。
這個口徑大小,鉛彈重量足夠了,就算清軍披著三重甲,五十步距離,一樣全部打開。
最終眾人敲定新安銃的大小規格,各部件如何。
看著木板上的圖案,楊河有些神往,以後後膛槍新安銃,就會按這個標準源源不斷產生了。
唯一的遺憾,就是這新安銃還是火繩槍。
楊河也想改為燧發槍,隻是……
燧發槍相比火繩槍,最難的不是技術,老實說燧發槍的技術也很簡單,各種零部件並不難打製。
最難的是在材料上,沒有好鋼做彈簧片,就不可能有發火率高的燧發槍,那還不如用火繩槍。
目前楊河有兩百斤蘇鋼入庫,這些蘇鋼每一斤每一兩,他都有計劃如何使用。
畢竟這鋼太貴了,也太稀缺了。
王瓊娥算是有關係,賣了一部分給楊河,然一斤也要六兩六錢銀子。
這個價格放在太平盛世,若以米價計算的話,與後世的人民幣相對比。
也就是說此時一斤的蘇鋼,價格在三千多塊錢。
這是個驚人的數字,而且不是說有銀子就可以大量購買,楊河從王瓊娥處得來的消息,蘇州那邊同行公議,對產量是有限製的,為的是保持高額的利潤,跟後世牛奶倒入河中一個道理。
他買了兩百斤蘇鋼,下次有貨,不知要到什麽時候,還真是用一點少一點。
也隻有用這種鋼,燧發槍擊錘火石才能打著火。
然楊河要用蘇鋼的地方太多了,卻不可能用在燧發槍上。
……
最後有一個問題要解決,就是鑽槍管。
大明很多工匠火銃鑽膛用的是墮子鋼,一種低碳鋼,為了避免損傷鑽頭,鑽鑽停停,一根槍管要鑽一個月。
張出恭兄弟曾有一根蘇鋼材料的鑽頭,所以火器打製又快又好。
不過他們也有局限性,蘇鋼鑽頭鑽膛時仍會發熱,他們用濕布冷卻降溫。
這其實對槍管與鑽頭仍會有損害,楊河有更好的方法,用冷卻油。
不過沒有相應專業油汁,暫用菜油。
但就算如此,有了蘇鋼鑽頭,又有了菜油冷卻,鑽膛需要的時間,直接縮短到一天之內。
張出恭兄弟鑽頭有所缺陷,菱形結構,這樣產生的廢品率還是很高,一不小心,深加工孔洞時槍管就鑽偏了。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楊河現在也沒必要藏著掖著了。
在幾個工匠期盼興奮的目光中,他緩緩的在木板上畫了出來。
……
老白牛:多謝法艾東書友的盟主打賞。
餘下十五戶工匠都願意留下來,也都願意成為合同工,簽完契約後,他們的等級評定也將在十天內完成,由張出恭兄弟主考,楊大臣與陳仇敖監督。
各工匠暫時也沒什麽軍民部門等嚴格劃分,哪裏需要就往哪裏走,畢竟目前可用之人還不多。
他們各類福利住房等交給民政所安排,然後楊河要準備的,就是各工匠開工前的各項事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楊河打算推行新安莊標準。
話說一流強國定標準,二流國家體係中混,三流國家連體係都擠不進去。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標準很重要,一切都要事前計劃好。
所以楊河打算事先定下統一的度量衡,統一的武器標準規格,讓以後各類武器的零配件,都可以互換。
近代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標準化,規模化,這個時代的工匠都是各搞各的,根本沒有任何標準,這個現象必須在新安莊杜絕,事事都要講究標準。
這樣一些必要的裝備就要先準備好,如工匠使用的鉛筆、圖紙、營造直尺、三角板、圓規、量角器等等。
這些交給張出恭的公造所打造,以後莊中工匠,統一用這些工具,不得大尺小尺,計算混亂。
這些器械都沒什麽技術含量,打製很容易,隻有鉛筆略難些。
中國古時也有鉛筆,漢明帝時,便有曹褒寢則懷鉛筆,行則誦讀書的記載,不過這時的“鉛筆”,真正是鉛筆,一根芯,也沒有外麵的木殼。
楊河要的,是類似後世的鉛筆杆。
大量加工木製筆杆不難,張出恭兄弟就有一架製作箭稈的器械,裏麵是旋刀,外麵是手柄,將一根木條放進去,搖動手柄,一根箭稈就誕生。
類似這種器械改造下,就可以大量加工出標準化的細木條,然後細木條中間還可挖出一條剛好適合鉛筆芯的凹槽。
然後是鉛筆芯,其實應該是石墨鉛筆棒,此時叫黑鉛,不論東西方,早早都用石墨寫字繪畫,隻是石墨條很容易弄髒手,而且很容易折斷,這就是此時鉛筆的困境。
楊河直接套用後世的鉛筆芯配方,用一定量的粘土、黏土,再混合石墨加熱,製造出來的鉛筆芯就堅實耐磨。
最後鉛筆芯放入筆杆槽內,兩條木條對緊、粘合,鉛筆杆就出來了。
以後此類鉛筆,便會成為工匠手中的利器,為新安莊的標準化立下汗馬功勞。
鉛筆杆器械,鉛筆芯配方保存好就行,以後肯定會出現大量的山寨貨,不過要買正宗的新安筆,還是要到新安莊。
張出恭兄弟對楊相公的本事早深信不疑,立時雷厲風行去辦。
……
三天後。
軍需所。
楊河在一塊支著的大木板上畫著什麽,他一手持三角板,另一手持一根鉛筆,卻是手工加工出來的一根鉛筆樣品,楊河看過不錯,就直接拿來用,以後就按這個標準生產。
“我新安銃,總共就這些零部件,以後各件標準就是如此,若有誤差,當以毫絲來記之。”
指著各火器零部件的標準,尺寸,形狀圖畫,楊河大聲說道。
他下邊張出恭兄弟站著,還有鬱鐵匠、李鐵匠、李天南三人,他們都簽了契約,還是保密級最高的那種,連莊門都不能出去。
雖然還未評定等級,但在楊河心中,他們都是高級技工,為表信任與激勵,此時皆能參與這種心腹之事。
幾個工匠看著,張出恭兄弟三人還好,知道楊河的本事,李天南,鬱鐵匠等人皆麵露驚訝之色,都知道楊相公能文能武,未想還以工能匠,真是世間少有的奇才。
這種製圖本事,這種對火器的了解,他們聽了,都有自愧不如之感。
鬱鐵匠與李鐵匠雖然看了興奮,但老來持重,謹慎的不發言,李天南則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他看得心癢癢的,用他那帶濃厚粵語口音的廣官說道:“相公這畫,似乎是類掣雷銃一樣的後裝銃,難道以後莊中要打製的,都是這類後裝火銃?”
楊河心想這李天南果然懂得多,掣雷銃一樣接觸過。
他微笑道:“是的,五十步作戰,打得遠狠,不如打得快猛。”
楊河決定莊中大規模的打製新安銃,這種後膛的火繩槍。
依他估計,精製火藥後,新安銃約在七十多步可以破甲,但要提高命中率,仍然要放到五十步距離開打,離得越近,準頭越高。
所以,有這後膛火繩槍就夠了,畢竟如果打不中,就是射程有一千米也沒有意義。
這也是楊河是穿越者的緣故,敏銳的判斷出,什麽樣的火器,才是最優良與適用的,就是後膛火繩槍與後膛燧發槍!
而放眼東西方,此時卻有一個謬區,就是火銃拚命追求射程遠,火力大。
確實武器精良的話,火繩槍、鳥銃、燧發槍,二、三百米距離都可以打死人,這指的是沒有披甲的人。
然因為滑膛槍的緣故,精度極差,命中率很低,卻隻能放近打,走到幾十米距離作戰。
東方是約五十步,七十五米,西方普遍是五十碼,不到五十米,英國人更走火入魔,十八米。
這使得滑膛槍射程再遠,火力再大,都變得沒有意義,因為三百米可以打死人,仍然要走到五十米距離作戰。
而這時的後膛槍射程、威力當然不如前膛槍,但五十米距離,就是這時代的掣雷銃後膛槍,用很差勁的麻秸灰火藥,一樣可以打穿一切盔甲,不論是板甲還是清軍的三重甲,而且射速不知高了多少倍。
這時代的後膛槍技術也不比前膛槍複雜,其實鳥銃後麵那個絲轉,技術含量更高一些。
所以有什麽理由不用後膛槍?
後膛槍就算漏氣,反正都是幾十米距離作戰,漏些氣有什麽關係?
後膛槍就算弱些,然跑到五十米距離,前膛後膛威力上又有什麽區別?
特別幾十米距離後膛槍優勢太明顯了,相同的時間內,前膛槍可能隻能打三陣排槍,後膛槍則可以打十五陣。
每五步、十步打一陣排槍,東西方沒有一隻軍隊可以承受。
那將會是一場屠殺,將一大半的敵人打死在幾十米的距離內,一口氣將他們打崩潰。
楊河其實也知道東西方這謬區心理的原因,有士兵素質,更有想把敵人攔得越遠越好的心理。
隻是想法很好,打不中目標也是白撘,還是必須幾十米之內見真章。
李天南摸著頭,佛山那邊,各匠大造鳥銃,客人要求也是打得遠與準,連紅毛鬼也不例外。
隻是遠好說,準頭就難說,各匠試射,當然可以打得又遠又準。
隻是他們是吃這碗飯的,常年累月的下苦工,客人自己打射,就不一定了。
然在他年輕的心中,火器不是打得越遠越好?
他久在佛山,也聽說邊塞胡虜的馬隊尤如疾風暴雨,遠遠的看了都害怕,官兵們都是一兩裏就拚命開打,真放到近距離開戰,士兵們能忍得住嗎?
不過想想邳州這邊位於淮安府,離韃子遠著呢,楊相公說怎麽辦,就怎麽辦吧。
他們仔細討論,敲定規格大小。
“三錢鉛彈的孔徑足矣,眼下百步可洞甲的鳥銃皆用三錢彈。”
“銅栓可與膛徑如一,要套入膛中,合縫緊密,再仔細磨去五絲。”
“陰陽機這邊……”
張出遜、鬱鐵匠、李鐵匠、李天南等人也會參與銃管打製,但在楊河打算中,他們更多會負責銅栓、陰陽機等要害部件打製,還有穿孔,鑽膛諸方事宜。
畢竟是後膛槍,銃管不需要很長,就不需用技術較高的拚接法,而用熟鐵板直接卷合,打製銃管需要的技術直線下降。
隻要嚴格標準,工料充足的話,便是張出恭、張出遜、鬱鐵匠兒子鬱有鐵,流亡鐵匠牛金錠等人都有這個打製能力。
而楊河新安銃的口徑就定在十二毫米,鉛彈重三錢,約十二克左右。
這個口徑大小,鉛彈重量足夠了,就算清軍披著三重甲,五十步距離,一樣全部打開。
最終眾人敲定新安銃的大小規格,各部件如何。
看著木板上的圖案,楊河有些神往,以後後膛槍新安銃,就會按這個標準源源不斷產生了。
唯一的遺憾,就是這新安銃還是火繩槍。
楊河也想改為燧發槍,隻是……
燧發槍相比火繩槍,最難的不是技術,老實說燧發槍的技術也很簡單,各種零部件並不難打製。
最難的是在材料上,沒有好鋼做彈簧片,就不可能有發火率高的燧發槍,那還不如用火繩槍。
目前楊河有兩百斤蘇鋼入庫,這些蘇鋼每一斤每一兩,他都有計劃如何使用。
畢竟這鋼太貴了,也太稀缺了。
王瓊娥算是有關係,賣了一部分給楊河,然一斤也要六兩六錢銀子。
這個價格放在太平盛世,若以米價計算的話,與後世的人民幣相對比。
也就是說此時一斤的蘇鋼,價格在三千多塊錢。
這是個驚人的數字,而且不是說有銀子就可以大量購買,楊河從王瓊娥處得來的消息,蘇州那邊同行公議,對產量是有限製的,為的是保持高額的利潤,跟後世牛奶倒入河中一個道理。
他買了兩百斤蘇鋼,下次有貨,不知要到什麽時候,還真是用一點少一點。
也隻有用這種鋼,燧發槍擊錘火石才能打著火。
然楊河要用蘇鋼的地方太多了,卻不可能用在燧發槍上。
……
最後有一個問題要解決,就是鑽槍管。
大明很多工匠火銃鑽膛用的是墮子鋼,一種低碳鋼,為了避免損傷鑽頭,鑽鑽停停,一根槍管要鑽一個月。
張出恭兄弟曾有一根蘇鋼材料的鑽頭,所以火器打製又快又好。
不過他們也有局限性,蘇鋼鑽頭鑽膛時仍會發熱,他們用濕布冷卻降溫。
這其實對槍管與鑽頭仍會有損害,楊河有更好的方法,用冷卻油。
不過沒有相應專業油汁,暫用菜油。
但就算如此,有了蘇鋼鑽頭,又有了菜油冷卻,鑽膛需要的時間,直接縮短到一天之內。
張出恭兄弟鑽頭有所缺陷,菱形結構,這樣產生的廢品率還是很高,一不小心,深加工孔洞時槍管就鑽偏了。
解決的方法很簡單,楊河現在也沒必要藏著掖著了。
在幾個工匠期盼興奮的目光中,他緩緩的在木板上畫了出來。
……
老白牛:多謝法艾東書友的盟主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