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嗬嗬,真是發橫財的日子,還說沒生意了,誰知道居然就有“上官擠骨”“貪吃小熊”和“大明朱瞻基”三位的厚愛月票,還有鬱悶的“gengge02”的打賞,和許多朋友的推薦,多謝鳥!謝謝你們幫扇子加油,俺爭取寫得再緊一點,緊一點,哦哦,噢耶!繼續求票啊!~~~~~~~~~~~~~~~~~~~~~~~~~~~~~~~~~~~~~~~~~~~~~~~~~~~~~~~~~~~~~~~~~~~~~~~~~~~~~~~~~~~~~~~~~~~~~~~~~~~~~~~~~~~~~~~~~~~


    話說最近西北風平浪靜,林羽冰每天隻能縫補些無聊文章,街巷閑話,充作報刊之用。更兼劉毅大東家四處搜尋舊人,前前後後來了五六個編輯,雖然總編仲殊和尚遲遲未現身,但各項工作也基本開展得比較順利。正是林羽冰蛋痛的時候,聽說梁大人見召,心道有好買賣上門了。便顛顛地趕緊過來。


    “有一件事,有風險,但對咱們報紙,對你今後或許都大有好處,你幹不幹?”梁豐開門見山,直抵花心問道。


    林羽冰連氣都還沒喘勻,毫不猶豫答道:“幹了!什麽事?”


    “跟我去趟吐蕃,怎麽樣?”梁豐很開心地笑了,嗬嗬,真覺得這小子不錯,腦子不笨,膽子不小。


    這時四月將近,正是時節最好也最末的時候。劉娥難得放鬆一迴。安排老內侍張景宗等布置好畫舫。駕臨金明池遊覽勝景。


    內侍過來請旨是否觀看水戰操演,劉娥擺手曰免,隻叫畫舫徐徐在池內遊動,一路看些桃紅柳綠,煙波畫橋,已覺心神爽快。下船步出往南,來到欞星門下,遙遙看著對麵的瓊林苑。迴憶著上個月瓊林苑簪花賜酒,新科進士互相唱和的勝景。


    這一科不像上次那麽多故事,那麽糾結,自始自終比較平靜。有個吳育成績不錯,長相也拿得出手,劉娥印象頗深。趙禎拿著前十名名單給她看時,吳育本來排名第一,可一見這倒黴名字,劉娥馬上聯想起自己終身無育,心裏老大不痛快。便隱晦說了幾句。趙禎雖不明究理,但還不至於為這些小事同大娘娘糾結。便很痛快地給了他個第三名,也算保住了甲科。


    還有個人讓劉娥更不舒服,那就是廬州包拯,這廝居然厚著臉皮還敢來參加考試,而且成績也不算差,進入了乙科進士出身行列,劉娥正要想法子派人傳個話再壓壓他,攆到同進士出身算逑。誰知小皇帝下手倒快,還沒等她話遞到,已經大筆一揮,準了排名,再也難改。劉娥隻得悻悻罷手。


    此時站在欞星門,想到這些年輕人如同韭菜般一茬一茬地上來,那個梁豐主動退讓到第三名還恍如昨天的事,眨眼之間,又是三年過去了!


    熏風醉人,劉娥正在感慨,羅崇勳腳步輕輕走近,低聲道:“娘娘,宋綬的對話筆錄已經得了。”


    “哦?有什麽要緊話沒有?”劉娥問道。宋綬自從被交給察院發落,暫時被安排家中閑居,不得亂動亂說,隨時聽候傳話的待遇。等於軟禁在家。是屬於對沒犯罪,但有過失的朝臣一種處罰方式,相對寬鬆得多。被調查也隻是用詢問的字眼而非訊問,這區別很大,所以才有了幾乎算是天天不用上班,專門同薛奎喝茶打屁聊天切磋學問。他倒是過得輕鬆而又自在。這一切,劉娥其實都看在眼裏。


    薛奎拖延多日,才慢慢吞吞寫出了對宋綬的詢問筆錄。羅崇勳是高手,幾乎同一時間就將副本拿到。


    劉娥接過羅崇勳遞過來的副本,陽光下仔細觀瞧。


    問:宋綬,你資善堂中,故意曲解《管子?國蓄》,蠱惑君王,是何居心?(這是薛奎的問話)


    答:下官不明,曆朝為前代諸子百家作注,爭論頗多,非哪一家之言為正統,下官隻是按自己理解道來。抑且,也先對官家奏明,何來曲解之說?(這是宋綬的迴答)


    問:國蓄篇中,已注明為“農戰“,你牽扯到人君正統之道,不是曲解是什麽?


    答:請問中丞,農戰便不是人君之道了麽?而其下文明明有“故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親君若父母。”之句,意為生殺予奪,皆為天恩,下官如此理解有何不可?


    問:既之生殺予奪皆為天恩,又何為二日必妖,二主必亡之語?今太後垂簾理政,輔佐官家,照你的意思,難道是暗指當今國有二主麽?


    答:非也,官家衝齡方過,春秋才盛之時,太後垂簾輔之,是為先帝遺詔而行。何來二主之指?雖為秉政,何詔何旨能從慈寧宮出?非福寧殿不能辦也,正可見天隻有一日,便是官家,民隻有一主,正是當今。太後不過盡本分,行托付而已。下官非此指也!


    問:狡辯,你當日曾對官家進言“官家,我大宋此時正出二孔也。”是官家親口,還敢抵賴不成?


    答:那是臣稍覺陰長陽短,譬如隆冬,晝短而夜長,官家大婚已過,可以秉政矣。然遲遲不思奮進,耽於遊樂,臣出於擔心,試圖說動君心而一時激言,不可當真!


    問:荒謬,國事豈可以四時相比喻?你果真擔心,難道不會直言進諫麽,亂用此喻,是意指太後如冬夜而長麽?


    答:太後為國殫精竭慮,天人共戴。然畢竟貴為國母,豈可一再臨朝理政?官家以孝治天下,正該體諒太後苦心,侍奉天年,享萬民供奉。豈可兀自不思奮發。耽於嬉戲?此人君之當為耶?


    這哪裏是詢問筆錄?簡直是在故意串通一氣。肆意談論朝政,談論後宮,談論君臣母子的關係。句句如同刀子般捅在劉娥的心頭。


    羅崇勳低頭跟在劉娥身後,儀仗內侍宮女們都退在兩丈之外服侍。羅崇勳偷眼觀瞧,隻見劉娥的衣袖微微抖動起來,漸漸幅度增大,急忙抬頭看去,劉娥仰頭對天。隻覺陽光耀眼,一陣昏花。


    “娘娘!娘娘!”


    大宋天聖五年四月廿六日,應元崇德仁壽慈聖皇太後遊金明池,仆地,內侍救起,太醫急症,為患風疾,下針石湯藥,旋稍緩,然暫不可視事言語。


    太後病倒。朝廷震動,百官議論紛紛。然畢竟內宮,不得探入,隻有各王公大臣遣內命婦探望謁拜,被慈寧宮一概拒絕。又有魯宗道、寇準等請命內省公布病情,入內內侍省都知羅崇勳於垂拱殿宣布,太後偶染風疾,已無虞,不日將大好,朝中各臣不須驚惶,恪盡本職,政事暫托魯宗道權處分,殿前三司歸入內內侍省都知羅崇勳代管,不得內旨,樞府不得擅自調派;邊事即由寇準與羅崇勳暫商處理。


    一句話都沒提到讓趙禎暫時親自處理政務!


    這是曆史的又一次大轉折,因為這樁意外,寇準和羅崇勳在軍事會議上爭持不下,終於使原本擬定“夏竦左遷陝西經略、安撫使,節製秦鳳、永興、河東三路”的詔書終於沒能發出,同時,原本擬定梁豐“以朝散郎直龍圖閣、領保全大夫,宣諭使,赴吐蕃賀大讚普壽辰”的詔書也沒能發出去。


    當然,就在夏竦和梁豐都伸頭苦等詔書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京城發生了這個變故。


    按照起初的商定,這次密使出行不能多帶人,免得目標大。隻組了一個五十來人的小隊,由夏竦的衛隊親兵頭領黃林海擔任隊長,專門負責保護密使梁大人的安全。其餘隊員幾乎都是黃林海隊長精挑細選出來的。


    梁豐在行轅看著這一水的個個六塊腹肌,生龍活虎般的壯士們,一陣陣地心驚膽跳。別說五十個,就是一個也隨便扭了自己的脖子!


    還不敢不要,要了還不敢不謝!隻好以生活習慣需要適應為由,申請把李達也帶上,夏竦心想反正一個是趕,兩個也是放,就批準了以示領導關心。


    四月二十八這一天,也就是劉娥中風病倒後的兩天,朝廷還沒那麽急的快報傳來,五十多人在梁豐的帶領下,穿戴整齊,收拾包袱行禮,拜別相公大人,懷揣夏竦親筆書信、印信、以及堪合等物事,出門朝西南走,拜訪唃廝囉老大去了。


    這迴梁豐已經不再坐車,清一色大家都騎馬,而且趕路甚急。早上出門,還沒到申時,已經走到去年冬天元昊駐紮的老虎溝了。


    “大人,走了一早上,這衣裳都快擰出水來了,要不咱們歇歇?”黃林海過來請示道。


    梁豐累得要死,早就巴不得歇歇了,隻是才出門,不敢趕路,要小心翼翼觀察地形,免得發生意外。聽他問話,急忙警覺地遊目四顧,看看好像也和一般的荒山野嶺沒什麽分別,再往前走還是沒什麽人煙,就很喪氣地點點頭:“那就歇歇吧!”


    大家下馬打尖,各自取出幹糧水壺吃喝,黃林海還專門給梁豐尋了一出背陰有大樹靠的地方坐下,李達取出吃喝來服侍他。


    梁密使很無聊地懶散看著前方,這麽遠的路途,要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趕到,壓力很有些大哩。更何況,能不能到還是一迴事。悲催啊!


    正想著,忽然聽到來路上嘚嘚馬蹄疾馳之聲,有人一路追來,還大聲喊叫“哥哥、哥哥!”梁豐翻身站起,手搭涼棚朝後方看去,隻見前麵一人領著**個大漢,平常裝束,正朝己方瘋狂追來。黃林海也看到了,立時拔出腰刀喊一聲保護大人,刷刷刷,五十來人全部把梁豐圍在中心。梁豐心裏一冰,他媽的這就要動手了麽?


    就在己方全神戒備時,梁豐已經看清了來人模樣,濃眉大眼,膀大腰圓,正是王英那小子。


    梁豐一下子喜出望外。趕緊衝出圈子迎了上去。王英快馬堪堪衝到梁豐跟前。一提韁繩。那馬兩蹄騰空,長嘶一聲,立時刹住。王英右腿前抬掃過馬頭一躍而下,穩穩站在梁豐跟前,顧不得擦掉頭上大汗,放聲大笑道:“哥哥,終於追上你們!”


    旁邊黃林海認得王英,一見他來到。心中狐疑不定,上前抱拳道:“衙內,遮莫也追來了?可是督帥有事吩咐?”


    “啊,有啊,俺老頭子覺得你們人少不放心,怕出了什麽岔子你們擔待不起,已經跟相公說了,派我來做個副隊長,帶了十個兄弟跟來,和你一同保護我家哥哥!”王英咧嘴笑道。


    “呃?怎麽不聽相公說起?”


    “嗨。他們臨時想到的,哪兒來得及跟你說?要不是我家哥哥出來。這麽熱的天,俺才懶得理會呢。喏,這是我爹鈞旨。”王英說完從懷裏扯出一封皺巴巴的信件遞給黃林海。黃林海一看正是督帥大人的鈐印,不敢怠慢,急忙撕開仔細看了兩遍,信上說的無誤,就是派王英來當副隊長,共同負責梁豐的安全。


    黃林海還是很鬱悶,開口道:“如此事體,怕是須得相公親筆鈞旨方可吧?督帥的鈞旨,小可不是不認,隻是”


    “隻是什麽?夏相公的話是鈞旨,俺爹的話就不是了?俺可是他親兒子,沒得無事找事,送我來吃苦吧?你當這是美差麽!要不你自己迴去問問,俺們先朝前慢慢走著,等你迴來如何?”王英瞪起牛眼不滿地看著黃林海粗聲道。


    黃隊長還真不敢惹這位小衙內,自己草根出生,得相公賞識,才漸漸做了個貼身衛士,今又派了重要任務。這才出城沒二十裏,難道還敢跟衙內翻臉不成?就算仗著夏相公撐腰不怕這個小衙內,可壞了大事,自己是要掉腦袋的。想來想去,隻好賠笑道:“衙內說哪裏話?有衙內親自來,小可擔子還真輕省不少,這不是怕累著衙內麽。既如此,不須說的,就請衙內帶隊,小可自做個副手得了。”說完就要彎腰讓位。


    王英大手一揮,不滿說道:“這成什麽話?你自作你的隊長,管好那五十個就成。俺隻管自己帶來的這幾個家夥,咱們同心協力保護我哥哥,其餘的老王可不理會!”


    在黃林海麵前,這小子居然自稱起老王來。


    黃林海一聽大喜,剛才試探,還真是怕這小子突然來搶了自己位子,雖說下麵都是心腹,可這麽一攪,麻煩定然大增。見他一句話就把兩邊撇清,巴不得如此,急忙點頭答應。


    梁豐這才明白當日王德用的安排,看來那天他就已經想好了。話說王英以前在家也是不住地打熬筋骨,練習槍棒,自從在梁豐家裏被狄青一招放翻,才知道自己學的是花拳繡腿上不了台麵。後來投軍,真是苦練不已,又常常纏著狄青教習點撥,現在也學到了狄漢臣五七分的功夫,放眼夏竦安排來的這堆衛士,還真沒有幹得過他的。在看他身後帶來的十來個親兵,個個目光兇狠,滿臉橫肉,黝黑的皮膚透著全身精力,一望便知是那種久經戰爭的狠角色。


    梁密使頓時放心,有這十一怒漢,自己小命算是暫時保住。


    從這天開始,梁豐跟王英好得真是要穿一條褲子,兩人吃則同桌(還要拉上黃林海),睡則同寢,馬上並肩,拉撒不分,一步都不離開。黃林海也不在意,路上竭力侍奉梁豐,讓他舒舒服服。


    才不過十來天的功夫,一行六十餘人已經過了慶州,原州,經渭州,過鎮戎軍、懷德軍,離西安州已經不遠了。一路上連兄弟部隊都沒敢驚動,繞路而行,好在黃林海帶著大包的金銀,啥也不愁,雖然趕路急些,也比跟旅行團疲於奔命舒服很多。


    起先幾天,王英和梁豐除了吃飯非要拉著黃林海一起之外,其餘時間都躲他遠遠的。但人家黃同誌涵養甚好,該請示的隨便王英怎麽翻白眼,依然要請示到。不該上前湊的時候,他絕對躲得遠遠的麵都不露。王英倒有些過意不去起來。


    這晚上在一個叫大王窪子的大車店住下,緊著車店條件,硬生生騰出一間廂房讓給梁豐和王英單住,天氣太熱,王英便開了門窗,扯著蒲扇,和梁豐躺在涼席上說話。


    “哥哥,這一路兄弟瞧了,那老黃也不是個惡的,服侍你也真仔細得很哩!”


    梁豐笑道:“是啊,迴迴除了吃飯,你還趕開人家,我都不好說你。這迴算你這廝有些良心,知道念人家好了。要不是看在急著緊我的周全,你這樣的衙內我還真不想理會!”


    “是麽,嗬嗬,小弟可不覺得。對了,這一路行來,也沒發生啥事兒啊,俺家老子怎地如此不放心你?有啥緣故?”


    “我怎麽知道?左右不過是想著我是密使,怕去到吐蕃被人害了唄。反正有你墊背,我死了也不冤!”


    兩人在房裏扯淡,西北偏遠山村這種平平的屋頂上正趴著一個人,月色中黑漆漆地跟屋頂融為一體,看都看不出來。他伏在屋頂邊緣,透過頂和牆壁之間的些許縫隙,把這弟兄二人的談話聽得清清楚楚。屋子前院是李達坐在院子裏搖扇子納涼,完全不知道有人在偷聽自家少爺說話。


    那人聽到屋裏漸漸鼾聲發出,知道兩人睡了,也不停留,輕腳輕手溜下後牆,走得遠遠地拍幹淨身上泥土,才繞到前院。這時派出當值的衛士見了他,急忙胸脯一挺,他點點頭走進車店,進了專門歇下十幾個心腹中的心腹那間大屋。


    眾人見他迴來,急忙起身不說話等他吩咐,他環顧一周,低聲說道:“已經得了聯係,等過得三五天,出了宋境再下手,這幾日更需好生伺候,不可露了破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陽光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塵昏白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塵昏白扇並收藏陽光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