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多謝“會變瘦的豬豬”給出月票!)
這一年,是大宋天聖三年,也是大遼太平六年。
這一年,大遼的皇帝耶律隆緒已經五十六歲,但精神還很足,今年的春捺缽收獲不錯,唿吸著冰天雪地淩冽的空氣,雪雁成群,魚兒肥美,他又載歌載舞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新年。
大遼的捺缽四季輪換,所謂“春水秋山,冬夏捺缽。”曆朝皇帝久居深宮很少,幾乎是一年四季都在外麵轉悠。
春天是靠水而漁的時節,從正月起,耶律隆緒便早早登上車帳,帶著仁德皇後蕭菩薩哥,淑儀耿氏等後妃,領著太子耶律宗真,南北兩院部分大臣,在翰魯朵的護衛下,來到鴨子河濼安營紮帳,開始春捺缽的遊獵。
大帳安紮下來,先要命令護衛在河的上下遊分別鑿冰下排,驚嚇、堵住魚群上竄或者下逃,然後開始在冰麵上鑿洞鉤魚。
鴨子河濼地屬長春州,此正是極寒之時,河水凍結,冰厚數尺,不但可以行人拉車,當地女直人甚至有冰上而居的習俗。
此時厚厚的冰麵上,就有翰魯朵衛隊取來圓口鏟,順著在冰上劃出一個圓圓的痕跡,接著三四個人用細鑿慢慢將圓圈與冰麵剔開,鑿痕越來越深,再用木樁對準擊打鬆動後,以木架上掛起鐵爪,數人攪動輪盤,一根長達數尺的冰柱便拔地而起,河麵上就出現了第一個冰窟窿。
耶律隆緒得到大臣所請。升帳儀式祭告天地祖先,親手接過一個呈橢圓形的魚線絞輪。在魚線一頭裝上魚鉤,填上餌料,走到冰窟邊緩緩將魚鉤放下。
這時候鴨子河濼的魚兒們正冰下苦熬一冬,饑餓之極,有肥大的蚯蚓伴著餌料出現,當然是它們新年來的第一頓美食。霎時魚兒群聚,紛紛爭搶。而其中又以將要在破冰時節擺尾產卵的母魚最為踴躍,因為她們太需要營養了。
幾乎年年如此。不到一刻時,耶律隆緒手中的絞盤便覺得一重,憑他幾十年捺缽的經驗,必定又是一條大魚上鉤。先凝立不動,待感覺下麵有掙紮不脫的跡象後,方才緩緩轉動,不一會兒。一條最少重七八斤的大魚便被拖上岸來。
這時必定四周歡唿振動,這意味著春捺缽的頭魚出現了!
身後趕緊有宗室三人,一人持銀刀,二人捧銀盤走過來跪在冰麵,將皇帝釣上來的頭魚迅速一刀剖開,馬上就看見黃黃的肥大魚子擠了出來。魚身獨放一大盤。魚子、魚肚放另一盤,三人複又站起,緊隨皇帝身後,先進於大帳之中,滿朝祭祀契丹祖先。賜予後人如此肥美的食物。
祭祀完畢,耶律隆緒笑吟吟轉過身來。也不多話,手一揮,三軍歡唿不已,紛紛開始有組織地鑿冰布網,大顯身手。不到一天功夫,便可捕魚得數千斤之多。
皇帝親手捕上的頭魚烹煮成功,便設下頭魚宴,眾大臣隨從,連著前來朝拜的女直部落首領便在帳中盤腿坐下,紛紛舉杯朝皇帝敬酒,祝福偉大的遼國皇帝陛下長生不老,永遠英雄!
這便是大遼春捺缽的頭魚宴。
從這天開始,耶律隆緒在鴨子河濼盤桓要數月時間,白天捕魚打雁,獵取天鵝,晚上飲宴歡慶,載歌載舞,堅守著他們契丹祖先留下來的遊獵習俗,保持著部落強健和身體和敏銳的反應,霸道地統治著長城以北遼闊的疆域。
自然,跟隨而來的,就有他的手下重臣和部落親眷們。蕭從順和耶律宏都在其中。
耶律宏不用說了,每天嘴都顧不過來,大口飲酒,大塊吃肉,樂嗬嗬地看著歌舞,晚上輪流著同自己帶來的幾個小妾玩耍玩耍,日子好不快活。
蕭從順卻重任在肩,每天要跟隨國舅蕭柳氏處理京城送來的國政事宜,穿梭往來於捺缽大帳與行走辦公室之間。還要聯係剛剛升官的同知樞密院事迷離己參詳軍事,忙得不亦樂乎。
眼看已到三月,春捺缽的熱烈氣氛已經進入尾聲。今天的耶律隆緒身子有些乏了,便沒出帳捕獵,而是圍爐小憩閑坐。
“陛下,南朝有故事發生。”蕭從順每天進出大帳慣了的,白天不用通報便可直接進去。
“什麽故事?”耶律隆緒淡淡問道。他自從老爹跟趙恆簽訂澶淵之盟以後,基本上秉持了和平相處的政策,互不打擾。但並不代表不關心南朝的一舉一動,畢竟雙方都有虎視眈眈之意。
“據我朝都亭驛留守傳來消息和南朝《汴水聞見》的消息,南朝此時以明顯有內廷不合的跡象,多半會變成爭鬥。”蕭從順說起來有些興奮。他身上流著蕭家的血,那是好鬥的,不安分的,尋著機會就像占點便宜挑挑事的。
“這有何奇?南朝曆來如此,權勢之爭,大小都有。”
“可是這次似乎不太一樣,幾乎已經是表麵化了。”蕭從順說完,彎腰地上三份東西。
侍從上前接過,遞給隆緒。隆緒看著三份東西,一樣是都亭驛送來的密報,說南朝京城最近情緒不穩,輿論嘩然,都在討論太後和官家之間那點事兒。另外兩樣東西則是《京華報》和《汴水聞見》,上麵分別登載這幾篇爭鋒相對的文章。《京華報》有夏竦的,有李淑的;《汴水聞見》有夏竦的,有範仲淹的,有李淑的。
耶律隆緒精通漢文,程度是可以翻譯漢人文獻和詩歌。看這些東西當然沒什麽障礙。
他沉默不語,一字一句讀完兩份報紙之後,蕭從順稍稍側頭觀察皇上的神態。他知道,皇上真心淩亂了!
“怎麽這麽亂七八糟的?他們到底想幹什麽?”耶律隆緒皺眉道。一麵吩咐,把迷離己和蕭柳氏請來,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不一會兒文武兩位重臣都齊至大帳,聽完蕭從順的介紹後陷入思考。迷離己不太懂漢文化,但和南朝交道多年,心得是有的,因他剛剛提拔,還沒到可以放言無忌的地步,所以小心翼翼道:“陛下,這麽說來,南朝內部不穩,莫非,是我們的一個機會麽?”
耶律隆緒沒有說話,沒有表情。迷離己一時訕訕地有些尷尬。蕭從順道:“陛下,臣以為此是一個機會,南朝本來軍事就弱不堪擊,此番又開始內部爭鬥,是對我朝有利之時。”
“國舅怎麽看?”隆緒沒有迴答,而是問起坐在旁邊的蕭柳氏。
蕭柳氏想了想說:“真定有曹瑋。”
曹瑋是大宋名將曹彬的兒子,現為真定府、定州都總管。大宋把曹瑋放在那裏,可見從來沒有對遼國放鬆過警惕。
蕭柳氏又接著說了句話:“區區幾篇文章,不足為憑。”
隆緒點點頭表示認同,說道:“這個《京華報》又是什麽來頭?”梁豐的報紙他已經看了幾期,極為喜歡。但對這份新報紙卻沒啥概念。
“陛下,這《京華報》就是南朝朝廷管辦,如今由政事堂都承旨夏竦任總裁官。”
“哦?”這可就有些好玩了,蕭柳氏也有些驚訝。隻聽蕭從順接著介紹了《京華報》的來曆,架構和影響範圍。根據他的判斷,估計是南朝太後劉娥想控製輿論而一手製造出來的。
蕭柳氏聽罷,點點頭說道:“這樣看來,他們的紛爭還真不是一般的大,都到打擂台的地步了。嗬嗬,這個叫什麽李淑的,還真有些厲害,一人挑兩家,自己和自己玩兒。倒也有趣!”
遼國的情報係統還沒發達到什麽都知道的地步,蕭從順也頗為怪異這位李淑到底是啥動機。隻聽說已經為了這兩篇文章,被押解出京去了。
隆緒笑道:“他是如何惹禍不用去管他。不過這也算個人才,啥時候咱們也辦這麽一份報紙,可以去把他弄來當個總裁官。”
“嗬嗬,陛下不怕他一個人說兩家話麽?臣估計南朝劉太後此時可惱怒得緊。”蕭柳氏也笑道。
“嘿嘿,朕估計他是投機不成,或者其中有什麽誤會。這種人,就是一隻能幹的狗兒,大有用處的。”耶律隆緒真不愧一代英主,雖然不明究理,但一瞬間也猜了個七七八八。
“陛下,南朝向來互相扯皮,東西兩府又不和睦。此時定然更是亂作一團,不正是我朝大好時機麽?”蕭從順心裏急得很,眼看皇上要跑題,趕緊想扯迴來。
“就這些麽?”隆緒問道。
“額,還有,據說上次南朝官家遇刺,至今未查出兇手。最近南朝人事變動頻繁之極,王曾、呂夷簡、丁謂先後被貶,軍中現仍空著殿前都指揮使之位。去年前年他們狠查軍械案和軍中**,兵心頗為不穩。何況,曹瑋老了,聽說現在走路都要人攙,放在真定,也不過是紙糊的老虎一隻而已。都沒甚可怕的。”
“臣也附議,南朝果真如此,應是我國一次良機。”迷離己聽了半天,忍不住說話道。
“良機或許是良機,不過不是現在。”耶律隆緒淡淡說話。其實他心中早有了打算。
看看眾人不解,笑道:“咱們先別忙,瞧瞧李德明有何打算。”
他說的李德明,大宋叫趙德明,是現在黨項羌族的頭領。宋封他為西平王,遼封他為大夏國王。
(多謝“會變瘦的豬豬”給出月票!)
這一年,是大宋天聖三年,也是大遼太平六年。
這一年,大遼的皇帝耶律隆緒已經五十六歲,但精神還很足,今年的春捺缽收獲不錯,唿吸著冰天雪地淩冽的空氣,雪雁成群,魚兒肥美,他又載歌載舞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新年。
大遼的捺缽四季輪換,所謂“春水秋山,冬夏捺缽。”曆朝皇帝久居深宮很少,幾乎是一年四季都在外麵轉悠。
春天是靠水而漁的時節,從正月起,耶律隆緒便早早登上車帳,帶著仁德皇後蕭菩薩哥,淑儀耿氏等後妃,領著太子耶律宗真,南北兩院部分大臣,在翰魯朵的護衛下,來到鴨子河濼安營紮帳,開始春捺缽的遊獵。
大帳安紮下來,先要命令護衛在河的上下遊分別鑿冰下排,驚嚇、堵住魚群上竄或者下逃,然後開始在冰麵上鑿洞鉤魚。
鴨子河濼地屬長春州,此正是極寒之時,河水凍結,冰厚數尺,不但可以行人拉車,當地女直人甚至有冰上而居的習俗。
此時厚厚的冰麵上,就有翰魯朵衛隊取來圓口鏟,順著在冰上劃出一個圓圓的痕跡,接著三四個人用細鑿慢慢將圓圈與冰麵剔開,鑿痕越來越深,再用木樁對準擊打鬆動後,以木架上掛起鐵爪,數人攪動輪盤,一根長達數尺的冰柱便拔地而起,河麵上就出現了第一個冰窟窿。
耶律隆緒得到大臣所請。升帳儀式祭告天地祖先,親手接過一個呈橢圓形的魚線絞輪。在魚線一頭裝上魚鉤,填上餌料,走到冰窟邊緩緩將魚鉤放下。
這時候鴨子河濼的魚兒們正冰下苦熬一冬,饑餓之極,有肥大的蚯蚓伴著餌料出現,當然是它們新年來的第一頓美食。霎時魚兒群聚,紛紛爭搶。而其中又以將要在破冰時節擺尾產卵的母魚最為踴躍,因為她們太需要營養了。
幾乎年年如此。不到一刻時,耶律隆緒手中的絞盤便覺得一重,憑他幾十年捺缽的經驗,必定又是一條大魚上鉤。先凝立不動,待感覺下麵有掙紮不脫的跡象後,方才緩緩轉動,不一會兒。一條最少重七八斤的大魚便被拖上岸來。
這時必定四周歡唿振動,這意味著春捺缽的頭魚出現了!
身後趕緊有宗室三人,一人持銀刀,二人捧銀盤走過來跪在冰麵,將皇帝釣上來的頭魚迅速一刀剖開,馬上就看見黃黃的肥大魚子擠了出來。魚身獨放一大盤。魚子、魚肚放另一盤,三人複又站起,緊隨皇帝身後,先進於大帳之中,滿朝祭祀契丹祖先。賜予後人如此肥美的食物。
祭祀完畢,耶律隆緒笑吟吟轉過身來。也不多話,手一揮,三軍歡唿不已,紛紛開始有組織地鑿冰布網,大顯身手。不到一天功夫,便可捕魚得數千斤之多。
皇帝親手捕上的頭魚烹煮成功,便設下頭魚宴,眾大臣隨從,連著前來朝拜的女直部落首領便在帳中盤腿坐下,紛紛舉杯朝皇帝敬酒,祝福偉大的遼國皇帝陛下長生不老,永遠英雄!
這便是大遼春捺缽的頭魚宴。
從這天開始,耶律隆緒在鴨子河濼盤桓要數月時間,白天捕魚打雁,獵取天鵝,晚上飲宴歡慶,載歌載舞,堅守著他們契丹祖先留下來的遊獵習俗,保持著部落強健和身體和敏銳的反應,霸道地統治著長城以北遼闊的疆域。
自然,跟隨而來的,就有他的手下重臣和部落親眷們。蕭從順和耶律宏都在其中。
耶律宏不用說了,每天嘴都顧不過來,大口飲酒,大塊吃肉,樂嗬嗬地看著歌舞,晚上輪流著同自己帶來的幾個小妾玩耍玩耍,日子好不快活。
蕭從順卻重任在肩,每天要跟隨國舅蕭柳氏處理京城送來的國政事宜,穿梭往來於捺缽大帳與行走辦公室之間。還要聯係剛剛升官的同知樞密院事迷離己參詳軍事,忙得不亦樂乎。
眼看已到三月,春捺缽的熱烈氣氛已經進入尾聲。今天的耶律隆緒身子有些乏了,便沒出帳捕獵,而是圍爐小憩閑坐。
“陛下,南朝有故事發生。”蕭從順每天進出大帳慣了的,白天不用通報便可直接進去。
“什麽故事?”耶律隆緒淡淡問道。他自從老爹跟趙恆簽訂澶淵之盟以後,基本上秉持了和平相處的政策,互不打擾。但並不代表不關心南朝的一舉一動,畢竟雙方都有虎視眈眈之意。
“據我朝都亭驛留守傳來消息和南朝《汴水聞見》的消息,南朝此時以明顯有內廷不合的跡象,多半會變成爭鬥。”蕭從順說起來有些興奮。他身上流著蕭家的血,那是好鬥的,不安分的,尋著機會就像占點便宜挑挑事的。
“這有何奇?南朝曆來如此,權勢之爭,大小都有。”
“可是這次似乎不太一樣,幾乎已經是表麵化了。”蕭從順說完,彎腰地上三份東西。
侍從上前接過,遞給隆緒。隆緒看著三份東西,一樣是都亭驛送來的密報,說南朝京城最近情緒不穩,輿論嘩然,都在討論太後和官家之間那點事兒。另外兩樣東西則是《京華報》和《汴水聞見》,上麵分別登載這幾篇爭鋒相對的文章。《京華報》有夏竦的,有李淑的;《汴水聞見》有夏竦的,有範仲淹的,有李淑的。
耶律隆緒精通漢文,程度是可以翻譯漢人文獻和詩歌。看這些東西當然沒什麽障礙。
他沉默不語,一字一句讀完兩份報紙之後,蕭從順稍稍側頭觀察皇上的神態。他知道,皇上真心淩亂了!
“怎麽這麽亂七八糟的?他們到底想幹什麽?”耶律隆緒皺眉道。一麵吩咐,把迷離己和蕭柳氏請來,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不一會兒文武兩位重臣都齊至大帳,聽完蕭從順的介紹後陷入思考。迷離己不太懂漢文化,但和南朝交道多年,心得是有的,因他剛剛提拔,還沒到可以放言無忌的地步,所以小心翼翼道:“陛下,這麽說來,南朝內部不穩,莫非,是我們的一個機會麽?”
耶律隆緒沒有說話,沒有表情。迷離己一時訕訕地有些尷尬。蕭從順道:“陛下,臣以為此是一個機會,南朝本來軍事就弱不堪擊,此番又開始內部爭鬥,是對我朝有利之時。”
“國舅怎麽看?”隆緒沒有迴答,而是問起坐在旁邊的蕭柳氏。
蕭柳氏想了想說:“真定有曹瑋。”
曹瑋是大宋名將曹彬的兒子,現為真定府、定州都總管。大宋把曹瑋放在那裏,可見從來沒有對遼國放鬆過警惕。
蕭柳氏又接著說了句話:“區區幾篇文章,不足為憑。”
隆緒點點頭表示認同,說道:“這個《京華報》又是什麽來頭?”梁豐的報紙他已經看了幾期,極為喜歡。但對這份新報紙卻沒啥概念。
“陛下,這《京華報》就是南朝朝廷管辦,如今由政事堂都承旨夏竦任總裁官。”
“哦?”這可就有些好玩了,蕭柳氏也有些驚訝。隻聽蕭從順接著介紹了《京華報》的來曆,架構和影響範圍。根據他的判斷,估計是南朝太後劉娥想控製輿論而一手製造出來的。
蕭柳氏聽罷,點點頭說道:“這樣看來,他們的紛爭還真不是一般的大,都到打擂台的地步了。嗬嗬,這個叫什麽李淑的,還真有些厲害,一人挑兩家,自己和自己玩兒。倒也有趣!”
遼國的情報係統還沒發達到什麽都知道的地步,蕭從順也頗為怪異這位李淑到底是啥動機。隻聽說已經為了這兩篇文章,被押解出京去了。
隆緒笑道:“他是如何惹禍不用去管他。不過這也算個人才,啥時候咱們也辦這麽一份報紙,可以去把他弄來當個總裁官。”
“嗬嗬,陛下不怕他一個人說兩家話麽?臣估計南朝劉太後此時可惱怒得緊。”蕭柳氏也笑道。
“嘿嘿,朕估計他是投機不成,或者其中有什麽誤會。這種人,就是一隻能幹的狗兒,大有用處的。”耶律隆緒真不愧一代英主,雖然不明究理,但一瞬間也猜了個七七八八。
“陛下,南朝向來互相扯皮,東西兩府又不和睦。此時定然更是亂作一團,不正是我朝大好時機麽?”蕭從順心裏急得很,眼看皇上要跑題,趕緊想扯迴來。
“就這些麽?”隆緒問道。
“額,還有,據說上次南朝官家遇刺,至今未查出兇手。最近南朝人事變動頻繁之極,王曾、呂夷簡、丁謂先後被貶,軍中現仍空著殿前都指揮使之位。去年前年他們狠查軍械案和軍中**,兵心頗為不穩。何況,曹瑋老了,聽說現在走路都要人攙,放在真定,也不過是紙糊的老虎一隻而已。都沒甚可怕的。”
“臣也附議,南朝果真如此,應是我國一次良機。”迷離己聽了半天,忍不住說話道。
“良機或許是良機,不過不是現在。”耶律隆緒淡淡說話。其實他心中早有了打算。
看看眾人不解,笑道:“咱們先別忙,瞧瞧李德明有何打算。”
他說的李德明,大宋叫趙德明,是現在黨項羌族的頭領。宋封他為西平王,遼封他為大夏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