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唐末時候,開始出現評書話本,流傳到大宋,在瓦肆中猶如後世茶館一樣,說書人按話本內容說書賣藝。剛才聽到的那幾句,正是北宋剛剛出現不久的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隻是此時話本流傳伊始,文中還夾雜大量書麵語言,加之故事創始之初,人物還不豐滿,主角隻有唐僧和猴子兩人,根本就沒有豬八戒和沙僧的影子。故事簡單,描寫也相對粗疏得多。
梁豐心想:“你妹啊,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爺正想怎麽賺錢呢,看來這第一桶金就著落在這個話本身上了。
“永叔,永叔”。
“少爺,啥事?”永叔在門外用濃濃的鄉音應道。“你明天到街上替我買些筆墨來,我要用”。“少爺要筆墨麽?這店家就有的,要是急,我現在就去借來。”梁豐一聽大喜,趁熱打鐵啊。忙道:“好啊,那就快去借來。”永叔應了,徑去店家借筆墨紙張。不一會兒,拿來了筆墨紙硯,在桌上鋪開,又去找勺來舀些水放在硯中,用墨細細磨起來。梁豐背負雙手,在房中來迴踱步,迴憶《西遊記》原文。待永叔磨好墨,梁豐坐下,提起筆,左手摩挲紙張,心裏默默念道“對不住了吳大師,小弟初來大宋,卻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隻好剽竊大師作品混口飯吃,望您老泉下有知,千萬恕罪則個。”忽然又想到,此時乃是大宋,距離吳承恩出世還差著幾百年呢,不禁失笑。幻想著要是吳承恩看了他的《西遊記》,會不會佩服得五體投地?作為一個身無長物,幾乎完全沒有能力**生存在這個朝代的穿越人,也許唯一的途徑,就是充分利用好自己獨有的資源,為自己的發展、壯大服務了。至於什麽知識版權,麵子等等,隻好先統統放到一邊。
他忽然想起好多年前謀電視劇的一句歌詞:要生存,先把淚擦幹,走過去,前麵是個天。
梁豐筆下不停,不到一個時辰功夫,已經默寫出第一迴“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寫畢,已近子時。抬眼看看身邊的永叔,已經雙手伏在桌上沉睡多時。梁豐輕輕喚起,主仆二人上床歇下。
第二天,梁豐把抄好的稿子遞給永叔,吩咐他去隔壁瓦肆尋找昨日唱書之人,務必把稿子親手交到那人手裏,請人家過目。又千萬交代,態度要恭敬,但如果那人不屑,隻管拿了迴來,切不可覥顏求人。永叔依言去了,梁豐在客棧安然靜候好消息的到來。
快掌燈時,永叔迴來了,進門就對梁豐道:“少爺,那東西我已交給唱書人了。”
“哦?他看了麽,怎麽說?”
“他好像挺忙的,沒功夫當麵看,不過倒是很客氣,問了我兩句話,有關少爺的。又說等他下書了一定仔細看。我就迴來了。”
“哦,這樣啊,辛苦你了永叔,那就等等唄。”
梁豐在客棧等了三天,還不見有人迴音。從自信滿滿漸漸變成疑神疑鬼,難道這玩意兒已經流傳出來了?不可能啊,那天聽他說書,明明就是原始本的,要是有,他不可能不用啊。我又不是全部抄出來給他,才第一迴,不值得人家霸占版權吧?梁豐一邊心想,一邊煩躁起來。簡直度日如年啊,要是這一炮打啞了,再想轍可就難了。唉······
第四天,梁豐大少爺基本已經不報什麽希望了,一大早起來,吩咐永叔,吃完中飯,結賬走人,繼續北上。有道是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等到了東京汴梁,機會還是大大的。
午時,永叔收拾行李,梁豐雙手枕頭靠在床上無聊地躺著。
“請問,有位梁小官人在這屋住麽?”
門外有人問道。聲音不大,可在梁少耳朵裏卻跟打了個炸雷似的。一躍而起答道:“在下就是,哪位找我?”一邊說一邊開門,一個頭戴垂翅軟襆頭,身穿灰藍色直裰的幹瘦身材、約莫二十五六歲的男子站在門外,臉上掛著謙卑的笑。“你是?”梁豐問道。“小可乃是隔巷翠花樓的,賤號錢小乙,平日唱書為業,今天特來拜見小官人。”錢小乙唱個肥喏道。梁豐聽完,心裏氣立馬就湧上來“好啊你個王八蛋,書稿都給了你四天了,遲遲不來,老子這都要卷鋪蓋走人了你才姍姍來遲,一個臭說書的還擺架子!”當下虎著臉道:“不知錢先生所來何事?”那錢小乙一聽,馬上作揖拱手:“先生二字可不敢當,小人就是一瓦肆唱書的,隻因為前幾天貴下人送來書稿一事,今天特來求教!”
“既是書稿的事,在下倒奇怪了,如何這幾天都不見音訊?想是那東西沒什麽價值,不值得錢······錢兄跑這一趟。也罷,在下這就要離開襄州了,後會有期!”梁豐說完,拱手轉身作送客樣。
“官人慢走,容小乙一言。”這老錢看來也是急了,顧不得禮貌,一把抓住梁豐袖子道。
“鬆手鬆手,你搞基啊,有事說事,別動手動腳的。”梁豐也急了。
“啊?麽子叫搞基?”錢小乙愣了一下,又道:“小官人容我分說,不是我怠慢小官人,實在是小的不太識字。”說完有些不自在起來。梁豐一聽也愣了:“你不識字?我在隔壁聽你的吧的吧說得聽順溜的啊。”
“那是祖師爺傳下來的本事,我們這行,多是貧苦出身。沒幾個有錢入學。為口飯吃,都是師父口傳心授硬背下來的。”“哦!”梁豐恍然道,原來如此。問道:“那你今天怎麽又來了?”錢小乙見梁豐口氣轉好,急忙道:“那日我見貴下人來的慎重,實實不敢怠慢。隻是一來因為上書時分走不開,二來不識字也不知道寫的啥。隻好下書之後,找了個先生,請他念給我聽,才知道官人送來的是天降石猴的故事,端的精彩之極,卻是小的學書以來,從未聽過。原本第二天就要來的,誰知剛要出門就崴了腳,走不得路,在家歇了三天才得出門,還望小官人恕罪則個。”
其實這錢小乙孤身一人,家貧如洗,說是在家躺了三天,實則幾乎是餓了三天。全家最值錢的東西,莫過於這身上班的行頭了。自那天聽了別人念給他的《西遊記》後,憑著職業經驗,知道此書若流傳出來,必然大火。是以穿戴齊整,肅然上門,希望給人一個好印象。
聽了解釋,梁豐心情舒服了許多,換了付麵孔,笑眯眯地對錢小乙道:“原來如此,還是我錯怪錢兄了,請進、請進。”一邊說一邊把錢小乙讓進屋裏。
二人進屋坐定,沒茶,就叫永叔倒了兩碗開水。舉杯道:“請、請。”
就著白開水潤了潤嗓子,錢小乙開口道:“小官人的書稿端的不凡,隻不知小官人的意思是讓我以此為唱本嗎?隻是官人想必知道,在下依身瓦肆唱書,名義上雖是東家請來,實則是每天須繳歇腳錢的,僅能糊口而已,所入不多,這唱本一處,必然轟動,但想要賺大錢恐怕是指望不上啊。”梁豐聽了,笑眯眯豎起大拇指道:“錢兄果然爽快,我知道你說的是實話。我雖外行,卻也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隻是有個問題要請教。”
“官人請講。”
“以你的名氣手段,在這瓦肆唱書,每日能進錢幾何?”
“說來慚愧,在下在這襄州城內,實在不算頂尖,城內共有瓦肆六七個,這裏是城西,最是貧窮之地,況且也不是我一人能唱,四日一輪,我和其他同行共唱一本,以使唱本連貫。遇到有事,如我前幾日跌倒,則有其他人頂上。則我一迴,隻好淨進三四十文錢,勉強糊口而已。不過,如若小官人能將書稿教與在下,假以一個來月時間,在下定能到那東城繁華之地如醉花樓、百盛苑這些有名的瓦肆站定腳跟,到那時,怕每天不有百十來文的進項。”
“這樣啊,那倒不錯。說句實話錢兄莫怪,那天我請永叔前去尋你,原是不曾料到錢兄居然不識字。其實那天去遇到的是張三也罷、李四也罷,我都完全不在乎。既然是和你遇上,那就是咱倆有緣。你主意挺好,我也正是這麽想的。那咱們就這麽定了,這一個月呢,你也不用再去隔壁唱書了,每天就來我這裏,我把書稿細細說給你聽。一應飲食費用由我負責。你就受受累,好生學學,望你一炮打響,到時候咱們都有好處,你看如何?”
錢小乙聽了,肅然起身,朝梁豐恭恭敬敬作了一個揖:“多謝官人栽培,小的銘感五內,一定用心學好,方不負官人苦心。”錢小乙大喜之下,連“小”字都省了。
“隻是還有一事相問清官人。”
“請講。”
“這書是官人寫的,也是官人教的,若此番能夠成功,我願和官人三七分成,我三,官人拿七,不知道夠不夠?”錢小乙雖然激動得腦充血,倒還沒忘了正事。心裏盤算,若憑此書能夠聲名大振,全得拜麵前這位小官人所賜,當然不敢居功。三七分成,確是誠心誠意說出來。
唐末時候,開始出現評書話本,流傳到大宋,在瓦肆中猶如後世茶館一樣,說書人按話本內容說書賣藝。剛才聽到的那幾句,正是北宋剛剛出現不久的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隻是此時話本流傳伊始,文中還夾雜大量書麵語言,加之故事創始之初,人物還不豐滿,主角隻有唐僧和猴子兩人,根本就沒有豬八戒和沙僧的影子。故事簡單,描寫也相對粗疏得多。
梁豐心想:“你妹啊,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爺正想怎麽賺錢呢,看來這第一桶金就著落在這個話本身上了。
“永叔,永叔”。
“少爺,啥事?”永叔在門外用濃濃的鄉音應道。“你明天到街上替我買些筆墨來,我要用”。“少爺要筆墨麽?這店家就有的,要是急,我現在就去借來。”梁豐一聽大喜,趁熱打鐵啊。忙道:“好啊,那就快去借來。”永叔應了,徑去店家借筆墨紙張。不一會兒,拿來了筆墨紙硯,在桌上鋪開,又去找勺來舀些水放在硯中,用墨細細磨起來。梁豐背負雙手,在房中來迴踱步,迴憶《西遊記》原文。待永叔磨好墨,梁豐坐下,提起筆,左手摩挲紙張,心裏默默念道“對不住了吳大師,小弟初來大宋,卻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隻好剽竊大師作品混口飯吃,望您老泉下有知,千萬恕罪則個。”忽然又想到,此時乃是大宋,距離吳承恩出世還差著幾百年呢,不禁失笑。幻想著要是吳承恩看了他的《西遊記》,會不會佩服得五體投地?作為一個身無長物,幾乎完全沒有能力**生存在這個朝代的穿越人,也許唯一的途徑,就是充分利用好自己獨有的資源,為自己的發展、壯大服務了。至於什麽知識版權,麵子等等,隻好先統統放到一邊。
他忽然想起好多年前謀電視劇的一句歌詞:要生存,先把淚擦幹,走過去,前麵是個天。
梁豐筆下不停,不到一個時辰功夫,已經默寫出第一迴“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寫畢,已近子時。抬眼看看身邊的永叔,已經雙手伏在桌上沉睡多時。梁豐輕輕喚起,主仆二人上床歇下。
第二天,梁豐把抄好的稿子遞給永叔,吩咐他去隔壁瓦肆尋找昨日唱書之人,務必把稿子親手交到那人手裏,請人家過目。又千萬交代,態度要恭敬,但如果那人不屑,隻管拿了迴來,切不可覥顏求人。永叔依言去了,梁豐在客棧安然靜候好消息的到來。
快掌燈時,永叔迴來了,進門就對梁豐道:“少爺,那東西我已交給唱書人了。”
“哦?他看了麽,怎麽說?”
“他好像挺忙的,沒功夫當麵看,不過倒是很客氣,問了我兩句話,有關少爺的。又說等他下書了一定仔細看。我就迴來了。”
“哦,這樣啊,辛苦你了永叔,那就等等唄。”
梁豐在客棧等了三天,還不見有人迴音。從自信滿滿漸漸變成疑神疑鬼,難道這玩意兒已經流傳出來了?不可能啊,那天聽他說書,明明就是原始本的,要是有,他不可能不用啊。我又不是全部抄出來給他,才第一迴,不值得人家霸占版權吧?梁豐一邊心想,一邊煩躁起來。簡直度日如年啊,要是這一炮打啞了,再想轍可就難了。唉······
第四天,梁豐大少爺基本已經不報什麽希望了,一大早起來,吩咐永叔,吃完中飯,結賬走人,繼續北上。有道是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等到了東京汴梁,機會還是大大的。
午時,永叔收拾行李,梁豐雙手枕頭靠在床上無聊地躺著。
“請問,有位梁小官人在這屋住麽?”
門外有人問道。聲音不大,可在梁少耳朵裏卻跟打了個炸雷似的。一躍而起答道:“在下就是,哪位找我?”一邊說一邊開門,一個頭戴垂翅軟襆頭,身穿灰藍色直裰的幹瘦身材、約莫二十五六歲的男子站在門外,臉上掛著謙卑的笑。“你是?”梁豐問道。“小可乃是隔巷翠花樓的,賤號錢小乙,平日唱書為業,今天特來拜見小官人。”錢小乙唱個肥喏道。梁豐聽完,心裏氣立馬就湧上來“好啊你個王八蛋,書稿都給了你四天了,遲遲不來,老子這都要卷鋪蓋走人了你才姍姍來遲,一個臭說書的還擺架子!”當下虎著臉道:“不知錢先生所來何事?”那錢小乙一聽,馬上作揖拱手:“先生二字可不敢當,小人就是一瓦肆唱書的,隻因為前幾天貴下人送來書稿一事,今天特來求教!”
“既是書稿的事,在下倒奇怪了,如何這幾天都不見音訊?想是那東西沒什麽價值,不值得錢······錢兄跑這一趟。也罷,在下這就要離開襄州了,後會有期!”梁豐說完,拱手轉身作送客樣。
“官人慢走,容小乙一言。”這老錢看來也是急了,顧不得禮貌,一把抓住梁豐袖子道。
“鬆手鬆手,你搞基啊,有事說事,別動手動腳的。”梁豐也急了。
“啊?麽子叫搞基?”錢小乙愣了一下,又道:“小官人容我分說,不是我怠慢小官人,實在是小的不太識字。”說完有些不自在起來。梁豐一聽也愣了:“你不識字?我在隔壁聽你的吧的吧說得聽順溜的啊。”
“那是祖師爺傳下來的本事,我們這行,多是貧苦出身。沒幾個有錢入學。為口飯吃,都是師父口傳心授硬背下來的。”“哦!”梁豐恍然道,原來如此。問道:“那你今天怎麽又來了?”錢小乙見梁豐口氣轉好,急忙道:“那日我見貴下人來的慎重,實實不敢怠慢。隻是一來因為上書時分走不開,二來不識字也不知道寫的啥。隻好下書之後,找了個先生,請他念給我聽,才知道官人送來的是天降石猴的故事,端的精彩之極,卻是小的學書以來,從未聽過。原本第二天就要來的,誰知剛要出門就崴了腳,走不得路,在家歇了三天才得出門,還望小官人恕罪則個。”
其實這錢小乙孤身一人,家貧如洗,說是在家躺了三天,實則幾乎是餓了三天。全家最值錢的東西,莫過於這身上班的行頭了。自那天聽了別人念給他的《西遊記》後,憑著職業經驗,知道此書若流傳出來,必然大火。是以穿戴齊整,肅然上門,希望給人一個好印象。
聽了解釋,梁豐心情舒服了許多,換了付麵孔,笑眯眯地對錢小乙道:“原來如此,還是我錯怪錢兄了,請進、請進。”一邊說一邊把錢小乙讓進屋裏。
二人進屋坐定,沒茶,就叫永叔倒了兩碗開水。舉杯道:“請、請。”
就著白開水潤了潤嗓子,錢小乙開口道:“小官人的書稿端的不凡,隻不知小官人的意思是讓我以此為唱本嗎?隻是官人想必知道,在下依身瓦肆唱書,名義上雖是東家請來,實則是每天須繳歇腳錢的,僅能糊口而已,所入不多,這唱本一處,必然轟動,但想要賺大錢恐怕是指望不上啊。”梁豐聽了,笑眯眯豎起大拇指道:“錢兄果然爽快,我知道你說的是實話。我雖外行,卻也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隻是有個問題要請教。”
“官人請講。”
“以你的名氣手段,在這瓦肆唱書,每日能進錢幾何?”
“說來慚愧,在下在這襄州城內,實在不算頂尖,城內共有瓦肆六七個,這裏是城西,最是貧窮之地,況且也不是我一人能唱,四日一輪,我和其他同行共唱一本,以使唱本連貫。遇到有事,如我前幾日跌倒,則有其他人頂上。則我一迴,隻好淨進三四十文錢,勉強糊口而已。不過,如若小官人能將書稿教與在下,假以一個來月時間,在下定能到那東城繁華之地如醉花樓、百盛苑這些有名的瓦肆站定腳跟,到那時,怕每天不有百十來文的進項。”
“這樣啊,那倒不錯。說句實話錢兄莫怪,那天我請永叔前去尋你,原是不曾料到錢兄居然不識字。其實那天去遇到的是張三也罷、李四也罷,我都完全不在乎。既然是和你遇上,那就是咱倆有緣。你主意挺好,我也正是這麽想的。那咱們就這麽定了,這一個月呢,你也不用再去隔壁唱書了,每天就來我這裏,我把書稿細細說給你聽。一應飲食費用由我負責。你就受受累,好生學學,望你一炮打響,到時候咱們都有好處,你看如何?”
錢小乙聽了,肅然起身,朝梁豐恭恭敬敬作了一個揖:“多謝官人栽培,小的銘感五內,一定用心學好,方不負官人苦心。”錢小乙大喜之下,連“小”字都省了。
“隻是還有一事相問清官人。”
“請講。”
“這書是官人寫的,也是官人教的,若此番能夠成功,我願和官人三七分成,我三,官人拿七,不知道夠不夠?”錢小乙雖然激動得腦充血,倒還沒忘了正事。心裏盤算,若憑此書能夠聲名大振,全得拜麵前這位小官人所賜,當然不敢居功。三七分成,確是誠心誠意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