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若其木格插手,那麽弘政能指揮得動海關衙門也就解釋得通了……
老十和九阿哥一個發愣,一個得意,卻忘了一幫兄弟的感受。
三阿哥似笑非笑的看了眼老十,挑撥道:「弘政小小年紀哪想得到這麽多,該不會是被人當槍*使了吧?」
其他兄弟皆微微點頭,弘政在上書房好幾年了,從沒聽過他聰穎過人,怎麽一到安居島就成小大人了?
老十冷笑道:「三哥,你把話說清楚點,誰拿弘政當槍使了?」
九阿哥則反駁道:「三哥,我家弘政腦袋瓜子好使著呢,小小年紀可就被皇阿瑪封為世子了,誰家府上的世子比他年紀小啊?」
康熙覺得胸口有些發堵,早早封弘政是氣九阿哥的,沒想到卻搬起石頭za了自己的腳……
四阿哥也出聲了,「弘政這些ri子的確出息了許多。」
康熙一聽,對三阿哥鄙視了,瞧瞧人家老四多會說話,明著誇弘政,其實是告訴大家,怎麽弘政一到安居島就突然出息了?
康熙認為三阿哥簡直枉自自稱為文人,說話的水平簡直和老十一樣,丟人!
九阿哥仰著頭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嘛……」
康熙擺擺手,製止了他們對弘政智商的進一步討論,而是叫大家商議商議,弘政的兩個提議是否可行。
這世道就這麽不公平,若是老十提的,那老十就是其心可誅,換成弘政提的了,盡管康熙心存疑慮,但卻還是很大度的叫大夥討論了。
關於叫洋船卸炮的問題,大家沒什麽反對意見,但卻不贊成立即馬上拿英國人開刀,畢竟朝廷沒宣傳過啊,容易出亂子,還是先大肆宣傳為好,不僅廣州海關衙門要宣傳,而且駐紮在呂宋的水師更應該加強海上巡邏次數,對過往的船隻發發宣傳單,宣傳個大半年在實施不遲……?
至於農產品最低收購價,朝堂上則全是一片反對聲,安居島雖還沒正式劃進大清版圖,但沿海一帶可沒人認為安居島是蠻夷的,安居島這麽搞了,呂宋島肯定也隻能跟著搞,那麽接下來呢,本土怎麽辦?搞還是不搞?搞的話,若遇到豐年,朝廷哪有那麽多銀子去買農民的糧食?若不搞,那豈不是告訴大家,朝廷對南洋流民比對本土良民還好嗎?這不是鼓勵大家都跑到呂宋去嘛,屆時還不知會荒蕪多少田地……?
說到後來,朝堂上也有人將矛頭指向了老十,認為弘政此舉定然是受老十指使的。
老十鎖緊眉頭,道:「我讓弘政搞這一出,對我有什麽好處啊?」
大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弘政雖然是世子,但若沒十阿哥的許可,安居島的人會聽他的?」
老十也不知該怎麽迴答,按理說。弘政是插不到手的,但事實擺在眼前,弘政的確在安居島發號施令了,那隻能有一個解釋,其木格插手了……但這話不僅不能說,而且還打死都不能承認……
所以老十隻好道;「大家都知道我喜歡弘政,加之認為他說得在理,自然就聽了……」
朝議最後在吵吵鬧鬧中結束,雖然大家都還是懷疑老十背後搞鬼,但弘政畢竟站了出來,老十的壓力小了許多。
散朝後,因驚喜而有點昏頭的九阿哥也清醒了過來,拉著老十上來馬車,問他弘政怎麽能指揮得動安居島的行政機構,到底是哪裏出了亂子……
老十想了想,道:「安安連張守備都敢砍,弘政怕更是……」
九阿哥道:「不對,就算他們受不了了弘政鬧,但也應該先給你送信。」
老十一聽信,腦子了閃過那麽一個念頭,叫了聲:「糟糕……」
的確,年還沒過完的時候,老十就收到了其木格的信,先是對自己的婆婆榮登皇後寶座表示了祝賀,然後便大篇幅的叫老十保重好身體,約束好三胞胎,雖然寫了兩頁紙,但卻沒再說其他內容,隻是安安在信的末尾加了幾句思念老十的話???
老十有種不好的感覺,大概自己誤事了……
果然,老十丟下九阿哥飛奔迴書房後,拿出那封信,又在書架上找了本《論語》,按幾年前的規矩將其木格的書信翻譯了出來……?
其木格急了,告訴老十。要麽就趕緊帶著孩子迴安居島,要麽就接她和安安進京,她實在不放心老十一人麵對這麽多問題……?
最後請示老十,安居島需不需要鬧點事出來,這樣沒準康熙就讓老十迴來主持工作了……?
老十這次迴京走得急,臨行前沒和其木格商定說暗語,加之許久沒用過了,京裏事情又多,老十接到信後,壓根就沒想到這上麵去……
老十想了想,又將他命弘暄飛鴿傳遞的信件仔細迴想了一下,默寫了個大概出來,然後翻著論語那麽一對照,老十想死的心都有了,譯出的暗號竟然是:「可行,但一定找好替罪羊……」
第四百四十三章 來龍去脈
所以認為自己隻能自力更生的其木格哪能想到什麽法子阿,急得嘴角突然間冒了兩個大泡……
而這時弘政認為自己收拾洋人的法子趨於成熟了,便在一晚上。為什麽選晚上呢,因為這樣才能輕輕鬆鬆擺脫克裏蒂絲。因此,在一個晚上,拉著安安來給其木格說他的主意了。
此時的其木格哪有心思管這個阿,耐著性子心不在焉的聽了聽,不想,聽著聽著,突然想到,弘政這法子好啊,如果英國人將大炮暫存在安居島,那麽誰知大會發生什麽糾紛?而且老十要請旨迴來也有理由阿,小小一個安居島,突然多了那麽多重型武器,安(看不清)阿……
</br>
老十和九阿哥一個發愣,一個得意,卻忘了一幫兄弟的感受。
三阿哥似笑非笑的看了眼老十,挑撥道:「弘政小小年紀哪想得到這麽多,該不會是被人當槍*使了吧?」
其他兄弟皆微微點頭,弘政在上書房好幾年了,從沒聽過他聰穎過人,怎麽一到安居島就成小大人了?
老十冷笑道:「三哥,你把話說清楚點,誰拿弘政當槍使了?」
九阿哥則反駁道:「三哥,我家弘政腦袋瓜子好使著呢,小小年紀可就被皇阿瑪封為世子了,誰家府上的世子比他年紀小啊?」
康熙覺得胸口有些發堵,早早封弘政是氣九阿哥的,沒想到卻搬起石頭za了自己的腳……
四阿哥也出聲了,「弘政這些ri子的確出息了許多。」
康熙一聽,對三阿哥鄙視了,瞧瞧人家老四多會說話,明著誇弘政,其實是告訴大家,怎麽弘政一到安居島就突然出息了?
康熙認為三阿哥簡直枉自自稱為文人,說話的水平簡直和老十一樣,丟人!
九阿哥仰著頭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嘛……」
康熙擺擺手,製止了他們對弘政智商的進一步討論,而是叫大家商議商議,弘政的兩個提議是否可行。
這世道就這麽不公平,若是老十提的,那老十就是其心可誅,換成弘政提的了,盡管康熙心存疑慮,但卻還是很大度的叫大夥討論了。
關於叫洋船卸炮的問題,大家沒什麽反對意見,但卻不贊成立即馬上拿英國人開刀,畢竟朝廷沒宣傳過啊,容易出亂子,還是先大肆宣傳為好,不僅廣州海關衙門要宣傳,而且駐紮在呂宋的水師更應該加強海上巡邏次數,對過往的船隻發發宣傳單,宣傳個大半年在實施不遲……?
至於農產品最低收購價,朝堂上則全是一片反對聲,安居島雖還沒正式劃進大清版圖,但沿海一帶可沒人認為安居島是蠻夷的,安居島這麽搞了,呂宋島肯定也隻能跟著搞,那麽接下來呢,本土怎麽辦?搞還是不搞?搞的話,若遇到豐年,朝廷哪有那麽多銀子去買農民的糧食?若不搞,那豈不是告訴大家,朝廷對南洋流民比對本土良民還好嗎?這不是鼓勵大家都跑到呂宋去嘛,屆時還不知會荒蕪多少田地……?
說到後來,朝堂上也有人將矛頭指向了老十,認為弘政此舉定然是受老十指使的。
老十鎖緊眉頭,道:「我讓弘政搞這一出,對我有什麽好處啊?」
大家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弘政雖然是世子,但若沒十阿哥的許可,安居島的人會聽他的?」
老十也不知該怎麽迴答,按理說。弘政是插不到手的,但事實擺在眼前,弘政的確在安居島發號施令了,那隻能有一個解釋,其木格插手了……但這話不僅不能說,而且還打死都不能承認……
所以老十隻好道;「大家都知道我喜歡弘政,加之認為他說得在理,自然就聽了……」
朝議最後在吵吵鬧鬧中結束,雖然大家都還是懷疑老十背後搞鬼,但弘政畢竟站了出來,老十的壓力小了許多。
散朝後,因驚喜而有點昏頭的九阿哥也清醒了過來,拉著老十上來馬車,問他弘政怎麽能指揮得動安居島的行政機構,到底是哪裏出了亂子……
老十想了想,道:「安安連張守備都敢砍,弘政怕更是……」
九阿哥道:「不對,就算他們受不了了弘政鬧,但也應該先給你送信。」
老十一聽信,腦子了閃過那麽一個念頭,叫了聲:「糟糕……」
的確,年還沒過完的時候,老十就收到了其木格的信,先是對自己的婆婆榮登皇後寶座表示了祝賀,然後便大篇幅的叫老十保重好身體,約束好三胞胎,雖然寫了兩頁紙,但卻沒再說其他內容,隻是安安在信的末尾加了幾句思念老十的話???
老十有種不好的感覺,大概自己誤事了……
果然,老十丟下九阿哥飛奔迴書房後,拿出那封信,又在書架上找了本《論語》,按幾年前的規矩將其木格的書信翻譯了出來……?
其木格急了,告訴老十。要麽就趕緊帶著孩子迴安居島,要麽就接她和安安進京,她實在不放心老十一人麵對這麽多問題……?
最後請示老十,安居島需不需要鬧點事出來,這樣沒準康熙就讓老十迴來主持工作了……?
老十這次迴京走得急,臨行前沒和其木格商定說暗語,加之許久沒用過了,京裏事情又多,老十接到信後,壓根就沒想到這上麵去……
老十想了想,又將他命弘暄飛鴿傳遞的信件仔細迴想了一下,默寫了個大概出來,然後翻著論語那麽一對照,老十想死的心都有了,譯出的暗號竟然是:「可行,但一定找好替罪羊……」
第四百四十三章 來龍去脈
所以認為自己隻能自力更生的其木格哪能想到什麽法子阿,急得嘴角突然間冒了兩個大泡……
而這時弘政認為自己收拾洋人的法子趨於成熟了,便在一晚上。為什麽選晚上呢,因為這樣才能輕輕鬆鬆擺脫克裏蒂絲。因此,在一個晚上,拉著安安來給其木格說他的主意了。
此時的其木格哪有心思管這個阿,耐著性子心不在焉的聽了聽,不想,聽著聽著,突然想到,弘政這法子好啊,如果英國人將大炮暫存在安居島,那麽誰知大會發生什麽糾紛?而且老十要請旨迴來也有理由阿,小小一個安居島,突然多了那麽多重型武器,安(看不清)阿……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