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琅嬅因此力勸項南選秀,多選幾位妃子進宮,以便為皇室開枝散葉。


    “皇上,後宮繁衍子嗣為頭等大事,如今宮中卻已有四年沒阿哥、公主降生,而且自嘉貴人入府之後,皇上身邊也再沒添過新人。”琅嬅勸道,“依臣妾看,還是辦一次選秀的。不然外人都得說臣妾善妒,不肯給後宮添新人。還得說臣妾心腸歹毒,不肯讓宮中其他嬪妃產子……”


    “不必了吧,朕覺得現在挺好的。永璜、永璋、永琪、永璂、永珩、永璉,都很健康、聰明。”項南說道,“朕有這些阿哥已經夠了。”


    雍正做皇帝做了十三年,最後也隻剩下四個兒子。他現在有六個阿哥,而且都很健康、聰明,已經比雍正強多了。


    “皇上,臣妾被說閑話也沒什麽,關鍵還會說皇上您殺伐太過,獲罪於天,不能再綿延子嗣……”琅嬅又道。


    “會有人這麽說?”項南一聽,眉頭一皺。


    這些消息,他倒是沒聽過。不過這件事,他倒不能不引起重視。


    因為中國講究【師出有名】,做什麽事都講究名正言順。哪怕是造反,都要先找個理由先。


    而外界說他殺伐太過,所以才導致近幾年無子嗣……一旦民眾采信這一言論,就會對他的聲望,造成不小的影響,繼而威脅到他的統治。


    既然如此,最好的辦法,隻有選一次秀女,用事實來證明,自己並非獲罪於天。


    “好吧,既如此,那就選一次吧。”項南想了想道,“不過也不用勞師動眾,外放的文官同知以下,武將遊擊以下之女,不必參與選秀,以免舟車勞頓,所靡甚多。”


    原本清朝選秀,隻要是滿、蒙、漢八旗的適齡女子,不論在京還是外放官員都必須參加選秀。


    膽敢擅自婚配者,其所在旗的都統、參領、佐領、以及本人的父母和族長都要受到懲罰。


    不過這樣一來,因為適齡女子太多,導致每次選秀都有近萬名秀女參加。其中不乏萬裏迢迢,從外地趕到京城參加選秀的。


    要知道古代交通不便,舟車勞頓,不僅費時費力,花費也不少,對朝廷、個人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


    關鍵當時女子體弱,這麽來迴一顛簸,很可能會生病的,甚至死在路上的也不罕見。


    因此項南才限製外放官員,同知以下,遊擊以下的女兒就不要再參加選秀了。那些小門小戶的,沒錢打點車馬,一路上不知要受多少苦楚。


    而同知是正五品官,遊擊是從三品官,都算是高官。他們的女兒自然能得到不錯的照顧,一路上也能少受不少磨折。


    “是,皇上聖明,臣妾知道了。”琅嬅點頭道。


    ……


    隨後,乾隆登基之後,第一場選秀便開始了。


    得知消息的滿、蒙、漢八旗人家都興奮得不得了。尤其是女兒薄有姿色、才情的,更是巴不得飛上枝頭變鳳凰。


    在滿人中,未出嫁的女兒身份地位最高,被稱為“姑奶奶”,就是因為女兒能參加選秀。到時候,一旦入了皇上的眼招進宮中,那麽闔家都會魚躍龍門。


    項南對此事,並不十分在意。


    他現在忙著在關外的奉天興建鋼廠。


    那裏有中國最大的露天鐵礦,礦石儲量高達二百四十億噸,足夠滿足冶煉所用。


    而奉天鋼廠的麵積,比天工鋼廠麵積大出五倍,年產量可達六十萬噸以上。


    到時候,都可以打造成強有力的武器、設備和機械,在軍事、民生、生產等諸多領域發揮作用。


    奉天鋼鐵廠的設計圖紙,自然也是由項南負責,不過他不能親自去監工,隻能是派能臣幹吏前去督導。


    而項南也讓他們立下軍令狀,如果建設出現哪怕一點差錯,就會誅滅九族。而且檢舉有功,包庇連坐。讓他們互相監督,互相提醒,互相警戒,不敢行差踏錯。


    ……


    另外,項南掌管了內務府,又訓練了新軍之後,相繼抓穩了財政大權、軍事大權,如今他又開始將改革的目標,對準了文官體製。


    大清的文官體製其實是很不錯的,縱觀清朝近三百年曆史中,沒有外戚專權,沒有宦官亂政,沒有權臣把持朝政……這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都是極罕見的。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清朝施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權。


    清朝建立初年,還有議政王大臣會議,由皇室宗親、八旗旗主等參議政事。如此一來,皇權受到很大的節製。


    因此康熙十六年設立南書房,由他親自挑選親信辦事,很多重要國事都不再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地位和影響力,逐步衰落。


    雍正帝成立軍機處後,軍政要務都由軍機處處置,議政王大臣會議,雖未裁撤,卻隻用於討論旗務,皇帝出巡、木蘭秋彌之類的事情,形同虛設。


    乾隆時期,軍機處的職責更多,不僅包含六部、內務府,乃至南北十五省、關外、西南、西北等地,無所不包,無事不管。


    但軍機處雖然地位極高,但未設專官,未立衙署,所以形同秘書一般,隻有參政、議政的權力,卻沒有拍板定案的權力,一切權力,還是來自於皇帝。


    所以就算是和珅那樣身兼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禦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正白旗侍衛內大臣、議政王大臣等諸多官銜於一身,權傾朝野的大人物。


    嘉慶要收拾他,還是一份旨意,就讓他在牢中自盡了。


    隻不過清朝文官體製是好,就是官員不太適應曆史發展潮流了。


    現在已經是十八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即將開始。而清朝的文官們還捧著兩千多年前的聖人之言不放,動輒“子曰詩雲聖人言”,哪裏還能跟得上時代。


    所以不改革是不行的,項南已經準備在科舉方麵動手了。


    他要陸續增設《算學》、《外語》、《物理》、《地理》等諸多項目,選出更優秀的官員來。而不是一群隻知道“之乎者也聖人言”的書呆子。


    不過這件事也不能急躁,畢竟那些讀書人有些都讀了半輩子書了,突然之間要更改考試科目,等於斷了他們的前程。


    他們沒了進身之階,到時候鬧將起來就不好了。畢竟科舉的一大目的就是牢籠誌士,要讓他們有所期盼,才不會起來造反。


    所以項南隻能逐步增加《算學》、《外語》、《物理》、《地理》等科目的分量,讓讀書人主動去學習。


    epzww3366xs80wxxsxs</p>


    yjxs3jwx8pzwxiaohongshu</p>


    kanshubahmxswtbiquhe</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拯救諸天單身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紀墨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紀墨白並收藏拯救諸天單身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