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項南便悄悄使用時間轉換器,一個人來到了慈航靜齋的藏經閣,他希望找到慈航靜齋的秘典《慈航劍典》。


    原著中《慈航劍典》,是慈航靜齋的開山祖師地尼,看到魔門第一任邪帝謝眺所著的《魔道隨想錄》後創出的武功。


    因此可以說,慈航靜齋與魔門,其實是源出一脈。


    按說修煉《慈航劍典》,也能和修煉《戰神圖錄》、《長生訣》、《天魔策》等一樣,能夠達到破碎虛空、白日飛升的境界。


    但可惜《魔道隨想錄》,是謝眺看前人所遺的《戰神圖錄》記述而著的。相較直接看到《戰神圖錄》已經是打了折扣。


    地尼又在《魔道隨想錄》的基礎之上,悟出《慈航劍典》,相較原版《戰神圖錄》又打了折扣。


    因此《慈航劍典》雖然與《戰神圖錄》、《長生訣》、《天魔策》等並列四大神功,但其實卻差了一截兒。


    曆來慈航靜齋的弟子,都沒能做到破碎虛空、白日飛升。


    而劇版的《慈航劍典》,來曆並未明說。


    不過論威力並不算太強。


    師妃暄即便練到《慈航劍典》最高一層,合徐子陵二人之力,也依然不是練成《不死印法》的邪王石之軒的對手。


    當然,由於石之軒的《不死印法》太過邪惡,項南實在不想練習,所以《慈航劍典》倒也算是不錯的替代。


    ……


    項南來到藏經閣之後,就見藏經閣內防衛森嚴。


    除了逸雲師太坐鎮藏經閣大門之外,每個樓層還有多位弟子防守。另外其中還設有機關,牢牢保住其中的經典秘籍。


    不過項南並不怕,一方麵,他有遁地術和幻身咒,根本不會被人看到;一方麵,他也算得上機關大師,就算藏經閣內機關重重,也很難防得住他的。


    因此項南進入藏經閣,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


    就見藏經閣內果然收藏著不少書籍,不過大部分都是佛教經典。


    慈航靜齋雖然不是尼姑庵,但是卻也像出家人一樣,吃齋念佛、參禪打坐,因此佛經自然是少不了的。


    而除了佛經之外,還有醫書、史書、儒家、道家的典籍等等。


    其實在魏晉時期,儒釋道三教合流,就已經初現端倪。慈航靜齋雖然燒香拜佛,卻並不是尼姑庵,擁有道家、儒家典籍也不足為奇。


    不過這些書籍,都不是項南想要的,他想要的是慈航靜齋的武功秘籍。


    因此項南在搜遍了藏經閣,卻始終無果之後,最終決定施展“天眼通”,好好把藏經閣看一個遍。看看有沒有自己沒發現的密室、密匣或暗門。


    結果這麽一看,項南終於有所發現。


    原來慈航靜齋的武功秘籍,居然是藏在了逸雲師太打坐的蒲團之中。


    她每日都在蒲團上打坐參禪,可以說沒有比這裏更安全的所在。


    而且任誰也想不到,他們闖入藏經閣搶秘籍時,其實秘籍就在藏經閣入口的蒲團之中。


    這屬於是燈下黑了。


    ……


    項南隨後一揮手,逸雲師太忽然便起身走了出去。


    項南趁機施展複製咒,將蒲團複製了一個,留在原地,並帶走了原來的那個蒲團。


    跟著他悄悄迴到房間,將蒲團撕開之後,取出其中收藏的兩本秘籍,其中一本即是師妃暄之前傳承的《鳥渡術》,還有一本即是慈航靜齋鎮派秘典《慈航劍典》。


    原來《慈航劍典》本身已經包含內功與劍法,而《鳥渡術》則包含輕功與身法。這兩門已經都是絕頂神功,因此不需要修煉其他武功,便足以縱橫江湖,難逢敵手。


    項南已經蒙師妃暄傳授過《鳥渡術》,如今再看秘籍,發現她的確是傾囊相授,並沒有隱瞞,因此他心中很是感激。


    隨後,項南再看《慈航劍典》,就見劍典共有十三章,以「靜」、「守」、「虛」、「無」四字心法為主,講究以無形之意帶動有形之劍。劍隨意動,意隨心動,劍心通明,自然無往不利。


    項南看後也是大受啟發。


    其實他也算是劍法的大行家,所會的劍法極多,比如太極劍法、辟水劍法、玄鐵劍法、獨孤九劍、玄牝劍法、謝家劍法、奪命十五劍等等。


    論劍法之高,堪稱絕代高手。


    但是他所修煉的劍法,最強的也隻是燕十三的《奪命十五劍》。這是一招必殺的劍法,一劍刺出,見血方迴。


    但是《奪命十五劍》依然是有招的,而有招的劍法就會被人破解,因此《奪命十五劍》最終被謝曉峰、丁鵬都破了。


    項南也知道練劍練到最後,練得就是劍意。隻不過劍招好練,劍意難練。


    多少劍客終其一生,也練不出屬於自己的劍意,甚至都悟不到這一層境界。


    項南自《小魚兒與花無缺》、《天下第一》後,內力雖然大幅提升,也學到了許多高級別的武功,但是在劍法一道,已經止步很久了。


    至今,他的劍法境界,還是停留在“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的境界。


    但項南知道這並不是最高境界。


    禪武同理,按照禪宗著名的《十牛圖》來說,修行的十大境界,分別是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原、入廛垂手。


    劍法其實也是如此。


    劍客學劍便是“尋牛”,入門之後便是“見跡”,學成一門劍法便是“見牛”,練得滾瓜爛熟,可以隨意施展,便是“得牛”,能夠別出機杼,推陳出新便是“牧牛”,卓然成家,縱橫天下便是“騎牛歸家”。


    一般劍客到了這一境界,已經是天下難逢敵手了。


    而“忘牛存人”,其實便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人牛俱忘”,便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


    再之上還有“返本還源”,“入廛垂手”兩大境界。


    項南一直悟不到,如今看了《慈航劍典》之後,他頓時有所感悟。


    所謂“返本還源”,便是“真空無相”,與《慈航劍典》所推崇的“靜、守、虛、無”不敢說相同,起碼給了他參悟的途徑。


    “原來如此。”項南點了點頭,隨後將兩本書重新放迴蒲團,又將蒲團重新複原,再次放迴了藏經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拯救諸天單身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紀墨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紀墨白並收藏拯救諸天單身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