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曆朝曆代都城所在的地域,都不是普通郡所。
地域不同尋常,郡所官員也有不同。揚州與建康州郡的主事官員,若不是出身皇族,也會是皇室外戚。
至少,會是皇室親信。
司馬問之身負家仇國恨,這次前來要做的事情會牽涉許多人。無論王元明是哪一方的人馬,行事以後,他與王車白都會兵戈相向。
司馬問之心中糾結時,王車白已到達府中中廳。屏退左右服侍的仆人以後,主動告知此行收獲。
廬陵王果然是被奸人迫害,枉殺冤死?王元明聽後開口發問。
廬陵王是高祖次子劉義真,因皇權爭奪一事,先是被貶庶人,又於景平二年被太後下召賜死在新安郡。
的確是這樣。王車白聽到父親詢問,開口予以肯定。
並且,當時雖是以太後名義下召,實際擬旨的卻是司徒大人。肯定以後他再次開口,話語更進一步。
話音還沒有落下,王元明起身走向屋門處,開門向外查看。確認周圍無人以後,他關閉屋門再次迴返。
建之,此事幹係重大,莫要信口開河。迴返以後低聲開口嗬斥。
父親,此事並非建之虛構。王車白料到他會有這樣的反應,連忙開口辯解。
這次出京查探曆時三月有餘,大部分時候我都潛藏在新安郡中尋找線索。當年處死廬陵王以後,與此事相關的人大多被秘密/處死滅口,隻有幾人早有預備,秘密逃到益梁二州藏身。
查到線索以後,我去了益梁二地,但隻找到兩人。手段用盡以後有些收獲,將消息相互印證後覺得很是可信。
說著,他從懷中拿出一疊細紙交了過去。
這是什麽?王元明將紙接過,同時發問。
當時的令官是奉太後口諭,前去賜死廬陵王。但擔心他不能伏誅,身上還帶著一份文書,與口諭大體相同。後來那幾人逃走時也將文書帶走,當做保命物件。王車白開口解釋。
這幾張細紙上的字跡,是我找到其中一人後,蘸著墨跡臨摹得到的。文書隻有一張,臨摹有數份,以備不時之需。
車白解釋時,王元明已將紙上內容看了大概。查看以後他也認出文字行走脈絡,的確是當朝司徒的筆跡。
握有文書那人現在何處?王元明看後再次發問,語氣有些急迫。
父親放心,我沒有傷害那人。但臨摹以後不久,我二人就被刺客盯上。逃命時刺客都被我故意引開,想必他不會有危險。車白會意,開口勸慰。
果然,王元明聽後,臉上擔憂神色逐漸消散。
僅憑臨摹不能說明什麽,還需要找到文書原文。他剛剛的擔憂,是怕那人已被自己兒子除去。
很好。
擔憂消去以後,王元明開口稱讚車白行事手段。同時他也在內心感歎,自己這個兒子紈絝本性已漸漸褪去,與之前大不相同。
此事我會盡快上達君王,但願能將把持朝政的逆臣清除。感歎過後,他胸中又生出豪情,作了決斷。
此行的公事已經了結,父子間後麵說的大多是家長裏短。
不過對於王元明的教誨,車白幾次都想要辯駁,想到徐伯剛剛的囑咐,他最終又沒有開口。
王車白與王元明是父子,也是上下級官員。隨著年歲增長,兒時父子間的情分日益淡薄,公事公辦的情形愈來愈多。
孔孟有雲,父為子綱,父子情深大多隻是在兒子未成人時。兩人對此都是無可奈何,一如朝中其他權臣父子。
再過一會兒,公事私事都已了結。王車白躬身辭別父親,想要迴到自己居所。司馬問之已在那裏等了一個多時辰,再讓他等下去,不是待客之道。
此次迴城,與你同行那人如何,能否被我們驅使?剛要離開,王元明開口詢問。他知曉有人一同迴返,還不知道這個人的來曆。
王車白迴到府中以後,此事應當主動告知。但他有幾次想要開口,都因私情忍了下去。
他與父親等人做的事情很是危險,不想將司馬問之牽涉其中。
隻可結交拉攏,不可強行驅使。被問到以後,他說出心中想法。
此人本領如何?王元明聽後再次發問。
應是出身玄門,精通術法。兒子這次能夠安全返迴,對此人倚仗最多。王車白如實告知。
季兒已經懂事,但還沒有請師傅教誨。依你看來,請他到任府中西席教導季兒如何?得到滿意答複以後,王元明說出心中真實想法。
王車白是他第三子,下麵還有兩女一子。季兒是幼子,名叫王木白,字季之,是垂髫小兒剛剛懂事。
此人年歲剛剛束發,若請為西席,資曆是否太過淺薄?況且成與不成,都需要看他自己的想法。王車白聽後有些抵觸,開口為司馬問之推脫。
請為西席隻是緩兵之計,他知曉自己父親的目的仍是拴住司馬問之,被自己驅使。
也罷,是為父操之過急了,此事以後再議。
自進入王車白屋中開始,司馬問之已等了一個多時辰。期間仆人將茶水續了多次,直至失去味道。
他與王車白是午時左右到達城門,之後等候與返迴府中耗費大量功夫。再加上久等,此時申時都快過了。
離家日久,家中父母很是牽掛,不知不覺耽擱了時辰,知道剛剛才脫身迴來。賢弟勿怪,勿怪。
等到有些無趣的時候,屋外不見人影,先傳來說話聲音。王車白隨後現出身形,匆匆走入屋中。
司馬問之無意怪罪。
客隨主便,在他人府中,容不得他怪罪府宅主人。
落座以後二人交談,話語大多是車白致謝,他再開口推辭。
建之兄,時候不早了。你來我往一番以後,司馬問之開口表明想要離去的想法。
離去其實不是因為時辰早晚,是為後麵行事早做準備。
之前等候的時候,接連有仆人進出更換茶水點心,司馬問之借機向他們打探消息。仆人大多口風嚴實,但是也有嘴碎的人,對他說了很多事情。
說的大多是替自己主家吹捧。
郡守是五品官銜,但依據仆人的話語,王元明遠不止於此。
地域不同尋常,郡所官員也有不同。揚州與建康州郡的主事官員,若不是出身皇族,也會是皇室外戚。
至少,會是皇室親信。
司馬問之身負家仇國恨,這次前來要做的事情會牽涉許多人。無論王元明是哪一方的人馬,行事以後,他與王車白都會兵戈相向。
司馬問之心中糾結時,王車白已到達府中中廳。屏退左右服侍的仆人以後,主動告知此行收獲。
廬陵王果然是被奸人迫害,枉殺冤死?王元明聽後開口發問。
廬陵王是高祖次子劉義真,因皇權爭奪一事,先是被貶庶人,又於景平二年被太後下召賜死在新安郡。
的確是這樣。王車白聽到父親詢問,開口予以肯定。
並且,當時雖是以太後名義下召,實際擬旨的卻是司徒大人。肯定以後他再次開口,話語更進一步。
話音還沒有落下,王元明起身走向屋門處,開門向外查看。確認周圍無人以後,他關閉屋門再次迴返。
建之,此事幹係重大,莫要信口開河。迴返以後低聲開口嗬斥。
父親,此事並非建之虛構。王車白料到他會有這樣的反應,連忙開口辯解。
這次出京查探曆時三月有餘,大部分時候我都潛藏在新安郡中尋找線索。當年處死廬陵王以後,與此事相關的人大多被秘密/處死滅口,隻有幾人早有預備,秘密逃到益梁二州藏身。
查到線索以後,我去了益梁二地,但隻找到兩人。手段用盡以後有些收獲,將消息相互印證後覺得很是可信。
說著,他從懷中拿出一疊細紙交了過去。
這是什麽?王元明將紙接過,同時發問。
當時的令官是奉太後口諭,前去賜死廬陵王。但擔心他不能伏誅,身上還帶著一份文書,與口諭大體相同。後來那幾人逃走時也將文書帶走,當做保命物件。王車白開口解釋。
這幾張細紙上的字跡,是我找到其中一人後,蘸著墨跡臨摹得到的。文書隻有一張,臨摹有數份,以備不時之需。
車白解釋時,王元明已將紙上內容看了大概。查看以後他也認出文字行走脈絡,的確是當朝司徒的筆跡。
握有文書那人現在何處?王元明看後再次發問,語氣有些急迫。
父親放心,我沒有傷害那人。但臨摹以後不久,我二人就被刺客盯上。逃命時刺客都被我故意引開,想必他不會有危險。車白會意,開口勸慰。
果然,王元明聽後,臉上擔憂神色逐漸消散。
僅憑臨摹不能說明什麽,還需要找到文書原文。他剛剛的擔憂,是怕那人已被自己兒子除去。
很好。
擔憂消去以後,王元明開口稱讚車白行事手段。同時他也在內心感歎,自己這個兒子紈絝本性已漸漸褪去,與之前大不相同。
此事我會盡快上達君王,但願能將把持朝政的逆臣清除。感歎過後,他胸中又生出豪情,作了決斷。
此行的公事已經了結,父子間後麵說的大多是家長裏短。
不過對於王元明的教誨,車白幾次都想要辯駁,想到徐伯剛剛的囑咐,他最終又沒有開口。
王車白與王元明是父子,也是上下級官員。隨著年歲增長,兒時父子間的情分日益淡薄,公事公辦的情形愈來愈多。
孔孟有雲,父為子綱,父子情深大多隻是在兒子未成人時。兩人對此都是無可奈何,一如朝中其他權臣父子。
再過一會兒,公事私事都已了結。王車白躬身辭別父親,想要迴到自己居所。司馬問之已在那裏等了一個多時辰,再讓他等下去,不是待客之道。
此次迴城,與你同行那人如何,能否被我們驅使?剛要離開,王元明開口詢問。他知曉有人一同迴返,還不知道這個人的來曆。
王車白迴到府中以後,此事應當主動告知。但他有幾次想要開口,都因私情忍了下去。
他與父親等人做的事情很是危險,不想將司馬問之牽涉其中。
隻可結交拉攏,不可強行驅使。被問到以後,他說出心中想法。
此人本領如何?王元明聽後再次發問。
應是出身玄門,精通術法。兒子這次能夠安全返迴,對此人倚仗最多。王車白如實告知。
季兒已經懂事,但還沒有請師傅教誨。依你看來,請他到任府中西席教導季兒如何?得到滿意答複以後,王元明說出心中真實想法。
王車白是他第三子,下麵還有兩女一子。季兒是幼子,名叫王木白,字季之,是垂髫小兒剛剛懂事。
此人年歲剛剛束發,若請為西席,資曆是否太過淺薄?況且成與不成,都需要看他自己的想法。王車白聽後有些抵觸,開口為司馬問之推脫。
請為西席隻是緩兵之計,他知曉自己父親的目的仍是拴住司馬問之,被自己驅使。
也罷,是為父操之過急了,此事以後再議。
自進入王車白屋中開始,司馬問之已等了一個多時辰。期間仆人將茶水續了多次,直至失去味道。
他與王車白是午時左右到達城門,之後等候與返迴府中耗費大量功夫。再加上久等,此時申時都快過了。
離家日久,家中父母很是牽掛,不知不覺耽擱了時辰,知道剛剛才脫身迴來。賢弟勿怪,勿怪。
等到有些無趣的時候,屋外不見人影,先傳來說話聲音。王車白隨後現出身形,匆匆走入屋中。
司馬問之無意怪罪。
客隨主便,在他人府中,容不得他怪罪府宅主人。
落座以後二人交談,話語大多是車白致謝,他再開口推辭。
建之兄,時候不早了。你來我往一番以後,司馬問之開口表明想要離去的想法。
離去其實不是因為時辰早晚,是為後麵行事早做準備。
之前等候的時候,接連有仆人進出更換茶水點心,司馬問之借機向他們打探消息。仆人大多口風嚴實,但是也有嘴碎的人,對他說了很多事情。
說的大多是替自己主家吹捧。
郡守是五品官銜,但依據仆人的話語,王元明遠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