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各地都沉浸新年喜慶的氣氛之中,朝廷改年號為大安,表示今年將為天下安定之年。


    寓意也很明顯,今年將平定藩鎮,天下大安。


    一支由三百艘五千石以上大船組成的船隊正在海麵上浩浩蕩蕩向北而行,都是車船,士兵踩動槳輪,激起滾滾白浪。


    雖然是海麵,但這是沿海,用千裏眼還看得見大陸,加上冬天沒有季風,海麵上風平浪靜。


    今天是正月初七,大船上滿載著兩萬軍隊和大量物資,他們從京口出發,已經航行了三天,很快就要到目的地了。


    在為首的一艘萬石海船上,南霽雲腰挎寶劍站在船頭,注視著遠處海麵。


    南霽雲被李鄴封為江東鎮撫使,率三萬軍隊坐鎮江南東道,他的軍隊駐紮在潤州京口,這次奉命北上,也拉開了攻打李正已的大幕。


    這時,桅杆吊鬥上的眺望員大喊:“前麵看見海島了!”


    南霽雲取出千裏眼向北方眺望,遠處隱隱看見了一條黑線,應該鬱洲到了。


    鬱洲又叫東海島,也就是今天的連雲港,但唐朝的連雲港和現在的連雲港不一樣,唐朝是一座大島,叫做鬱洲,一條海峽將它和本土割裂開。


    東海島西麵緊靠海峽有一座縣城,叫做東海縣,縣城連著島上漁民大概有一萬餘人。


    但從去年開始東海島上駐紮了一萬軍隊,忙碌地修建碼頭和倉庫。


    雖然數萬軍完全可以先前往海州,然後直接過海峽進入東海島,反正海州也是朝廷控製,完全沒有必要坐船過去。


    但李鄴還是下令軍隊坐船前往,這是為了讓士兵們適應海上航行。


    東海島當年和泉州一起被劃給了關隴軍,隻不過大家都忽略了泉州,而忽視了東海島。


    主要是東海島的戰略地位不夠重要,作為海港,他向北比不過萊州半島,向南比不過泉州和廣州。


    若論腹地廣闊,它又比不上長江上的江都,論漕運,甚至比不過淮河上泗陽,高不成,低不就,一直很尷尬的存在。


    直到隴海鐵路修築完成,連雲港才有了廣闊的腹地,成為中原地區最近的出海口。


    但現在是唐朝,李鄴之所以看中這裏,因為這裏是攻打李正已戰略之處,船隊從這裏出發,北上膠州灣,奪取密州和萊州,直插李正已的後背。


    即將開始的春季作戰,唐軍將使用明暗兩條線作戰,郭子儀統領的十萬大軍是明線,暗線就是南霽雲的三萬軍隊。


    東海島和大陸之間是一條長十幾裏,寬兩裏的海峽,這簡直就是天然良港,可以停泊大型戰船。


    目前這裏已經停泊了一百艘大船,很快,一艘艘滿載士兵和物資的大船也駛入了海峽。


    此時的長安已經是正月初十,新年的氣氛依舊濃厚,不過長安百姓已經從祭祖和團圓的儀式感開始轉向尋找樂子,正月十五的花燈節要來了。


    但對於大唐高層,這幾天卻格外緊張,李鄴連續幾天向政事堂闡述了他的戰略思路,並講述了大唐未來將麵對的挑戰。


    攝政王議事堂內,左右相和七名輔相圍坐在一張長長的方桌前。


    李鄴緩緩對眾人道:“各位相國,剿滅四藩鎮並不難,如果他們沒有外援,那麽半年之內可以全部剿滅,但他們一旦有了外援,就會發生很多變數,目前藩鎮會有兩大外援,第一是迴紇軍,估計四月或者五月左右就會到來,其次便是契丹,但契丹和迴紇不一樣,迴紇是想搶掠河北和中原,尤其是洛陽,一直是迴紇人的目標,而契丹的目標是幽州,他們是想占領幽州,所以契丹出兵的時間一定晚於迴紇。”


    這時,左相張立問道:“平州的高句麗勢力殿下怎麽看?”


    李鄴沉吟片刻道:“高句麗勢力一共有三塊,平州高句麗、契丹高句麗和新羅高句麗,這三塊一直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他們都受契丹人的控製,一旦我們和朱滔軍隊作戰,高句麗人可能就會參戰,協助朱滔軍隊,這實際上是契丹在背後支持,高句麗人就成了契丹的先鋒。”


    這時,李泌舉手道:“殿下,卑職想說兩句!”


    “李尚書請說!”


    李泌走到地圖前,用木杆指著地圖道:“如果迴紇大軍要到來,想必田承嗣和李寶臣也知道,我認為他們不會和我們拚死作戰,而是會選擇退讓,把我們讓給迴紇軍,微臣建議,一旦滅掉李正已後,大軍立刻北上,抓住迴紇軍未到來的機會進攻田承嗣,很可能田承嗣會保存實力北撤,這樣會有利於我們在河北拿到立足之地。”


    李鄴點點頭,“我們會安排情報探子,時時掌控田承嗣軍隊的動態。”


    這時,右相李岱憂心忡忡道:“如果迴紇軍南侵,必然會對河北民眾產生重大傷害,朝廷必須要對此有充分準備,包括幫助、安置難民,另外希望大唐軍隊能盡量北上,讓迴紇軍蹂躪河北土地越少越好。”


    眾人紛紛支持李岱的建議,這也是他們所擔憂的,會產生大量難民。


    李鄴點點頭,“產生難民的可能性很大,但未必成為災難,關鍵是我們準備充分,由政事堂負責難民和接收的安置,我會調兵遣將,將迴紇入侵的損失降到最低。”


    李晟忐忑不安地坐在攝政王官房外等候,他目前任右威衛將軍,隻是一個名義上的官職,沒有實際軍職。


    他雖然極富軍事才華,但在政治屢遭挫折,兩次站隊失誤,第一次他和李鄴共保長安,李鄴邀請他留下,但李晟選擇了朝廷。


    第二次站隊失誤,是李晟接受魚朝恩的任命,出任神策軍左將軍,最後李晟被關隴軍俘虜。


    不過嚴格說起來,李晟率領的神策軍屬於朝廷軍隊,所以被俘也視為歸順,李鄴沒有為難他們,讓他們進了演武堂學習半年,依舊授予了相應的官職。


    李晟的悲劇是出在家族身上,準確說是出在前相國李揆的身上,李揆熱衷於名利,加上他趨炎附勢,依附閹黨,使李晟沒有選擇,隻能聽從家主的意見。


    現在隴右李氏上下對李揆極為不滿,認為他使家族錯過很多重大機會,李鄴以蘭州為都府,隴右李氏不但不支持,還暗中給李鄴穿小鞋,現在李鄴即將定鼎天下,機會已經沒有了。


    隴右李氏懊悔萬分,便把所有責任都推在李揆身上,整個家族一致決定,罷免了他的家主之位,改由李楷出任家主。


    李楷特地和李晟談了很久,要求他為家族建立功勳,挑起大梁。


    李晟也由此主動上書,懇請李鄴再給他一次報效國家的機會。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藏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月並收藏藏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