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早在跟大皇子乾明德達成協議時,陳武就已經提前命人做前期準備,因此鬆江軍展開行動後,各項的進展高的驚人。
在宗翰臨帶著第二警備旅團逃迴渤海,並且宣布自治領成立的第二天,鬆江軍的兩個步兵旅團就跨過了原山郡跟東海郡的交界,正式進入了東海郡最西麵的豐泉府。
在這裏,八千大軍分出了兩個聯隊。
其中一個聯隊直接開向了豐泉府的府城,得到泰王殿下大軍到來的消息,豐泉府的城主馬昌識趣的選擇了開城投降——或許馬昌本人更願意用主動獻城投靠來形容。
這位參加了東海城總督府密議的城主,先前是第一個開口,要求諸位團結一心對抗鬆江軍入主的。但在宗翰臨決議北上盤踞渤海府後,馬昌不甘心退到那個小地方蹲著,左思右想,最終竟然成了第一個公然投靠鬆江軍的東海郡實權人物。
作為迴應,入城的鬆江軍果然沒有難為他。
隨行的行政署副署長王昌,手裏帶了兩份不同的命令,都是陳武親自簽署、加蓋過泰王大印的。見到馬昌本人識趣,王昌便拿出了置於上麵的嘉獎公文,宣布了泰王殿下的命令,讓馬昌繼續留任豐泉府,並賜予了金幣萬枚、琉璃盞一對。
老實說,這些東西對豐泉府城主這個級別的官員來說,算不上多麽驚人的財富,但這個舉動本身足以說明泰王陳武的態度。
雖說猜到這個留任隻是權宜之計,過些時日說不定會將自己調走、任命清貴的閑職。可馬昌還是安心了不少。有這些賞賜和認可。自己就在泰王殿下這裏站穩了跟腳。日後隻要不出亂子就不會被清算。舒舒服服混個富貴是不成問題的。
拿了這個嘉獎令,馬昌熱情的邀請了王昌赴宴,並力邀全城的士紳官員為他接風洗塵,顯然打定主意要巴結這位行政署的二把手。此外,在鬆江軍接管豐泉府的各項事務上,馬昌也都給予了足夠的配合。
這無疑給東海郡的各地勢力一個積極的信號,也讓鬆江軍全部接管東海開了好頭。
與此同時,另外一個分出的聯隊則開往了豐泉府的北部。在這裏接管了才離開沒多久的東海郡第二警備旅團的營盤。由於離開的匆忙,再加上宗翰臨留了個心眼,不願意把泰王殿下往死裏得罪,原本的大營撤離時被保留的極為完整。不僅如此,裏麵還遺留了一批不便攜帶的軍資!
這大大方便了遠道而來的鬆江軍。
同時掌握了豐泉大營和豐泉府城,豐泉府的基本盤算是為拿下。其餘六千士兵隻補充了一些水和糧食,便馬不停蹄的繼續往保新、登萊府方向前進。
而這個時候,兩千通過清江水道率先進入東海郡、並且順利平定了龍河莊叛亂的騎兵,也在初步控製了永順府後,分出一半兵力率先開抵了郡城東海城之下。
由於鬆江軍北上的消息早就傳的沸沸揚揚。各種真真假假的流言,讓東海郡陷入了不知所措、恐慌、期待等十分複雜的情緒中。但出於對戰亂的本能逃避。東海郡的百姓和商人基本了暫停了外出,騎兵前進的途中幾乎沒有遇到太多人,直到視線內出現了東海城那旌旗林立的城牆。
位於八米高的城牆之上,東海城的四千名守軍比鬆江騎兵更早發現對方。
對這支南麵來的軍隊,守軍們最初時出現了一點慌亂。他們關注的消息,主要停留在豐泉府那邊的步軍,對這支穿插過來的騎兵並沒有心理準備。有人似乎想要敲警鍾,但被大隊長阻止了。最終,城牆上的守軍們僅僅是稍稍加強了一些戒備——甚至連準備反擊的舉措都沒有。
與此同時,留守東海城的護軍將軍岑武坤特意派在城牆上的親衛,確定了鬆江騎兵的旗幟後,一溜煙的下了城牆,騎著馬趕迴了東海城的護軍將軍府。
“來的這麽快?”
岑武坤明顯也有些意外,但反應倒絲毫不慢。早在跟總督宗翰臨分道揚鑣的那一天,他就想好了現在該怎麽做。立即召集東海城的高級官員們,隨後親自出城,準備迎接這支鬆江騎兵入城。
沒有人知道,這個時候一場陰謀已經籠罩在了這座郡城上。
………
時間退迴到半天之前。
東海城的大糧商曹家。
這位曹老財今年不算太大,也就四十歲出頭,但卻是整個東海郡商圈裏麵數一數二的人物。從祖上三代起就經營糧食,後來倒也收購過一些其他產業,可惜打理的都不怎麽樣。唯獨這糧鋪,遍布了東海,幾乎壟斷了市麵上四分之一的流通糧食,跟鬆江郡這邊的商會亦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當然,除了自身的實力外,曹老財在本地也很有權勢。除了總督宗翰臨外,其他官員見了他或多或少都要給幾分薄麵。
按理說,這樣的大商人衣食不愁,地位也高,日子應該過的十分舒心才是。何況,趕上這場波及帝國過半土地的大旱災,糧價飛漲,生意空前的紅火,曹老財更沒有理由犯愁。可偏偏,他的臉色十分不好看。
“真的要這麽做?”
陰晴不定的好一會,曹老財用顫抖著的聲音問了出來。
坐在他麵前的人穿著一身褐色布衫,頭戴方巾,看上去跟普通商人沒什麽兩樣。但曹老財卻知道,對方可不是什麽普通人,而是當今皇帝——中州的那位,安插在東海的軍情局密探。
如果隻是這樣那也沒什麽,東海郡天高皇帝遠,而中州又忙著戰爭,根本無暇顧及自己這邊。但他為難的。是這密探讓他做的事。
刺殺岑武坤!
剛聽到這個要求的時候。曹老財差點沒被嚇癱。岑武坤是誰?東海郡的護軍將軍。手握四千警備師團士兵。在總督宗翰臨退守渤海自治領後,岑武坤就是東海城第一流的大人物。不說手眼通天吧,至少不是曹老財一個糧商可以打主意的。
但這位暗探,卻讓他刺殺對方,並且栽贓到鬆江軍頭上,挑起兩郡大戰!
鬆江軍那是好惹的麽?南麵氣勢洶洶的阿曼人兩次北上,都被鬆江軍和泰王打了迴去。聽說南峰要塞那邊,屍體遍野。地麵都被血液染成深紅色,損兵折將十幾萬。對方竟然想要憑借東海的這點兵力,去對抗、觸怒泰王!
真要是激怒了那位殿下,整個東海城怕是都要被打成廢墟啊。
然而,坐在他麵前的密探似乎沒有看出他的心虛和畏懼,強硬的命令道:“你必須這麽做!”
曹老財不說話了,眼神閃爍,心裏暗暗起了殺心。
大糧商這個職業,可不是誰都能幹的。曹老財手下養著幾百號看場子的打手和護院,敢殺人的刀客也能叫上十幾號人。雖說其中大部分都分散在各地。但就在這宅院中,都有至少三十人。甚至還有四張弓!
悄無聲息的幹掉這個軍情局暗探,絕對不成問題。
之後隻要把屍體往亂墳崗一埋、花點錢封口,保準神不知鬼不覺。
“你想殺我?”
就在曹老財幾乎要下定決心的時候,對麵的軍情局暗探突然開口,叫破了他的心思,讓曹老財一驚。他看了看對方跟自己的位置,這才驚覺到距離有些太近,心裏驟然升起了不安。
但很顯然,他小看了這位暗探。
對方壓根沒有擒下他當人質的意思,臉上更看不出孤身一人的懼色,淡淡道:“我一沒帶武器,二沒有什麽同夥,想要殺我自然不難。但之後呢?鬆江軍入城後,隻怕第一個清算的就是你啊。”
他的語氣裏,帶著若有若無的嘲諷。
這讓曹老財十分不爽,但又沒法駁斥他。因為自己心裏清楚,對方的話或許沒有危言聳聽,而是真的。
一切的根源,在於他的所作所為上。
早在兩個月之前,這場旱災的預兆初顯之時,曹老財就意識到了一個絕佳的發財良機。夥同管理東海城糧庫的官員,通過篡改、摻沙子、誇大耗損等手段,盜出來一大批糧食。同時,他的糧鋪也夥同其他糧商一起囤積糧食,抬高糧價,從中漁利。
東海郡現在翻了兩倍的糧價上,至少一大半的原因要歸結在他頭上。甚至可以說,就連龍河莊叛亂的發生,都跟他有著間接的、不可分割的聯係。
這種賺黑心錢的事,對於商人來說其實不算什麽。曹老財本來也沒放在心上,一些平民百姓罷了,就算餓死幾個也沒什麽。何況,這次的旱災還沒嚴重到那個地步,頂多是日子很難熬。實在不行還可以往南逃荒啊,反正鬆江郡糧食產量那麽高,就算受些影響也仍舊不愁。
至於這種行為可能會引來官府的不滿和反彈?
開什麽玩笑,曹老財三代在東海的人脈和關係網可不是吃素的。普通官員,誰敢對付他?何況,糧價能這麽順利太高,東海城的一些官吏在其中也有插手、分潤。大家利益一體,自然不會出問題。
至少在鬆江軍入主東海、宗翰臨離去前,曹老財都是這麽想的。
就算換個主人,在他看來也無非重新巴結一番罷了。隻要金幣打點到位,這東海郡的糧價還是他說了算。
但這個想法,在鬆江軍進入東海後便變了。
曹老財忽略了一點:鬆江軍的入主,跟官員的正常更替性質截然不同!
往裏的官員輪換,都是帝國自己內部的變更,誰來擔任都一樣。但眼下帝國的局麵中,鬆江軍儼然是三分的一環,是一個名義上統一、實際上獨立割據的勢力。內戰爆發前,鬆江軍好歹還對中州有名義上的稅收和貢糧。到內戰爆發後,鬆江軍果斷的斷絕了跟中州的一切關聯。
這種情況下,鬆江軍的入主就很有味道了。
不管是出於穩定民心政局、最快鞏固自己在東海的統治,亦或是其他考慮,鬆江軍都需要拿幾個惡人開刀。
毫無疑問,在平民百姓的眼中,他曹老財是最被人憎惡的一位,沒有之一!
他們不會看到糧價推高背後的利益鏈條,隻有一個樸素簡單的思維邏輯:糧食是在曹家糧鋪買的——糧價暴漲——曹老財發黑心財!
若是殺了他平民憤,然後調低糧價,鬆江軍不僅能在頃刻間盡收東海郡的人心,更能合情合理的將曹家三代的財富收入財政。而且,鬆江軍是外來的勢力,拳頭又足夠大,根本無需介意曹老財在本地的關係網。
軍情局的暗探,就是看中了這點,才果斷的獨身登門,並且根本不怕曹老財有異心。
為了更好的嚇阻對方,讓其聽話,暗探還將剛剛傳來的、鬆江軍在豐泉府的平定糧價行為抖落出來,言辭中頗有誇張和恫嚇。目的隻有一個,讓曹老財確信鬆江軍入城後,必然會第一個清算自己,而且是抄家滅族、沒有絲毫迴環餘地的那種!
鬆江軍可怕不可怕?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可若是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曹老財還會怕嗎?
逃肯定是不行的,一來曹老財舍不得自己三代家業。二來,永順府城主的消息也早已經傳開,誰都知道暗裏已經有鬆江軍的人盯住他們。真要是逃出城,除非很短的時間飛出東海郡,否則要不了多久就會被人追上來拿下。
這種情況下,似乎隻有眼前這位暗探所說,刺殺岑武坤、引爆東海和鬆江的戰爭了。
曹老財雖然對結果不報希望,但架不住軍情局密探的口才極好,給他分析了一個美好的可能:鬆江軍的主力派往了原山郡跟安慶郡的邊界、參與了中路軍;派往東海郡的,隻有數量不足萬人的部隊,而且沒帶太多攻城武器。仗著東海郡的城牆,還有城內一個警備旅團,未必不能支撐一段時間。
隻要局勢僵持下去,看到機會,盤踞在渤海的宗翰臨總督說不定會派軍南下,從背後偷襲攻城的部隊!
那樣的話,東海城的危機就自動化解了,他曹老財的三代產業也能得以保全!
哪怕這分析太過縹緲虛幻,但隻要有一兩分可能,眼下的曹老財就別無選擇,隻能這樣去做!(未完待續。)
在宗翰臨帶著第二警備旅團逃迴渤海,並且宣布自治領成立的第二天,鬆江軍的兩個步兵旅團就跨過了原山郡跟東海郡的交界,正式進入了東海郡最西麵的豐泉府。
在這裏,八千大軍分出了兩個聯隊。
其中一個聯隊直接開向了豐泉府的府城,得到泰王殿下大軍到來的消息,豐泉府的城主馬昌識趣的選擇了開城投降——或許馬昌本人更願意用主動獻城投靠來形容。
這位參加了東海城總督府密議的城主,先前是第一個開口,要求諸位團結一心對抗鬆江軍入主的。但在宗翰臨決議北上盤踞渤海府後,馬昌不甘心退到那個小地方蹲著,左思右想,最終竟然成了第一個公然投靠鬆江軍的東海郡實權人物。
作為迴應,入城的鬆江軍果然沒有難為他。
隨行的行政署副署長王昌,手裏帶了兩份不同的命令,都是陳武親自簽署、加蓋過泰王大印的。見到馬昌本人識趣,王昌便拿出了置於上麵的嘉獎公文,宣布了泰王殿下的命令,讓馬昌繼續留任豐泉府,並賜予了金幣萬枚、琉璃盞一對。
老實說,這些東西對豐泉府城主這個級別的官員來說,算不上多麽驚人的財富,但這個舉動本身足以說明泰王陳武的態度。
雖說猜到這個留任隻是權宜之計,過些時日說不定會將自己調走、任命清貴的閑職。可馬昌還是安心了不少。有這些賞賜和認可。自己就在泰王殿下這裏站穩了跟腳。日後隻要不出亂子就不會被清算。舒舒服服混個富貴是不成問題的。
拿了這個嘉獎令,馬昌熱情的邀請了王昌赴宴,並力邀全城的士紳官員為他接風洗塵,顯然打定主意要巴結這位行政署的二把手。此外,在鬆江軍接管豐泉府的各項事務上,馬昌也都給予了足夠的配合。
這無疑給東海郡的各地勢力一個積極的信號,也讓鬆江軍全部接管東海開了好頭。
與此同時,另外一個分出的聯隊則開往了豐泉府的北部。在這裏接管了才離開沒多久的東海郡第二警備旅團的營盤。由於離開的匆忙,再加上宗翰臨留了個心眼,不願意把泰王殿下往死裏得罪,原本的大營撤離時被保留的極為完整。不僅如此,裏麵還遺留了一批不便攜帶的軍資!
這大大方便了遠道而來的鬆江軍。
同時掌握了豐泉大營和豐泉府城,豐泉府的基本盤算是為拿下。其餘六千士兵隻補充了一些水和糧食,便馬不停蹄的繼續往保新、登萊府方向前進。
而這個時候,兩千通過清江水道率先進入東海郡、並且順利平定了龍河莊叛亂的騎兵,也在初步控製了永順府後,分出一半兵力率先開抵了郡城東海城之下。
由於鬆江軍北上的消息早就傳的沸沸揚揚。各種真真假假的流言,讓東海郡陷入了不知所措、恐慌、期待等十分複雜的情緒中。但出於對戰亂的本能逃避。東海郡的百姓和商人基本了暫停了外出,騎兵前進的途中幾乎沒有遇到太多人,直到視線內出現了東海城那旌旗林立的城牆。
位於八米高的城牆之上,東海城的四千名守軍比鬆江騎兵更早發現對方。
對這支南麵來的軍隊,守軍們最初時出現了一點慌亂。他們關注的消息,主要停留在豐泉府那邊的步軍,對這支穿插過來的騎兵並沒有心理準備。有人似乎想要敲警鍾,但被大隊長阻止了。最終,城牆上的守軍們僅僅是稍稍加強了一些戒備——甚至連準備反擊的舉措都沒有。
與此同時,留守東海城的護軍將軍岑武坤特意派在城牆上的親衛,確定了鬆江騎兵的旗幟後,一溜煙的下了城牆,騎著馬趕迴了東海城的護軍將軍府。
“來的這麽快?”
岑武坤明顯也有些意外,但反應倒絲毫不慢。早在跟總督宗翰臨分道揚鑣的那一天,他就想好了現在該怎麽做。立即召集東海城的高級官員們,隨後親自出城,準備迎接這支鬆江騎兵入城。
沒有人知道,這個時候一場陰謀已經籠罩在了這座郡城上。
………
時間退迴到半天之前。
東海城的大糧商曹家。
這位曹老財今年不算太大,也就四十歲出頭,但卻是整個東海郡商圈裏麵數一數二的人物。從祖上三代起就經營糧食,後來倒也收購過一些其他產業,可惜打理的都不怎麽樣。唯獨這糧鋪,遍布了東海,幾乎壟斷了市麵上四分之一的流通糧食,跟鬆江郡這邊的商會亦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當然,除了自身的實力外,曹老財在本地也很有權勢。除了總督宗翰臨外,其他官員見了他或多或少都要給幾分薄麵。
按理說,這樣的大商人衣食不愁,地位也高,日子應該過的十分舒心才是。何況,趕上這場波及帝國過半土地的大旱災,糧價飛漲,生意空前的紅火,曹老財更沒有理由犯愁。可偏偏,他的臉色十分不好看。
“真的要這麽做?”
陰晴不定的好一會,曹老財用顫抖著的聲音問了出來。
坐在他麵前的人穿著一身褐色布衫,頭戴方巾,看上去跟普通商人沒什麽兩樣。但曹老財卻知道,對方可不是什麽普通人,而是當今皇帝——中州的那位,安插在東海的軍情局密探。
如果隻是這樣那也沒什麽,東海郡天高皇帝遠,而中州又忙著戰爭,根本無暇顧及自己這邊。但他為難的。是這密探讓他做的事。
刺殺岑武坤!
剛聽到這個要求的時候。曹老財差點沒被嚇癱。岑武坤是誰?東海郡的護軍將軍。手握四千警備師團士兵。在總督宗翰臨退守渤海自治領後,岑武坤就是東海城第一流的大人物。不說手眼通天吧,至少不是曹老財一個糧商可以打主意的。
但這位暗探,卻讓他刺殺對方,並且栽贓到鬆江軍頭上,挑起兩郡大戰!
鬆江軍那是好惹的麽?南麵氣勢洶洶的阿曼人兩次北上,都被鬆江軍和泰王打了迴去。聽說南峰要塞那邊,屍體遍野。地麵都被血液染成深紅色,損兵折將十幾萬。對方竟然想要憑借東海的這點兵力,去對抗、觸怒泰王!
真要是激怒了那位殿下,整個東海城怕是都要被打成廢墟啊。
然而,坐在他麵前的密探似乎沒有看出他的心虛和畏懼,強硬的命令道:“你必須這麽做!”
曹老財不說話了,眼神閃爍,心裏暗暗起了殺心。
大糧商這個職業,可不是誰都能幹的。曹老財手下養著幾百號看場子的打手和護院,敢殺人的刀客也能叫上十幾號人。雖說其中大部分都分散在各地。但就在這宅院中,都有至少三十人。甚至還有四張弓!
悄無聲息的幹掉這個軍情局暗探,絕對不成問題。
之後隻要把屍體往亂墳崗一埋、花點錢封口,保準神不知鬼不覺。
“你想殺我?”
就在曹老財幾乎要下定決心的時候,對麵的軍情局暗探突然開口,叫破了他的心思,讓曹老財一驚。他看了看對方跟自己的位置,這才驚覺到距離有些太近,心裏驟然升起了不安。
但很顯然,他小看了這位暗探。
對方壓根沒有擒下他當人質的意思,臉上更看不出孤身一人的懼色,淡淡道:“我一沒帶武器,二沒有什麽同夥,想要殺我自然不難。但之後呢?鬆江軍入城後,隻怕第一個清算的就是你啊。”
他的語氣裏,帶著若有若無的嘲諷。
這讓曹老財十分不爽,但又沒法駁斥他。因為自己心裏清楚,對方的話或許沒有危言聳聽,而是真的。
一切的根源,在於他的所作所為上。
早在兩個月之前,這場旱災的預兆初顯之時,曹老財就意識到了一個絕佳的發財良機。夥同管理東海城糧庫的官員,通過篡改、摻沙子、誇大耗損等手段,盜出來一大批糧食。同時,他的糧鋪也夥同其他糧商一起囤積糧食,抬高糧價,從中漁利。
東海郡現在翻了兩倍的糧價上,至少一大半的原因要歸結在他頭上。甚至可以說,就連龍河莊叛亂的發生,都跟他有著間接的、不可分割的聯係。
這種賺黑心錢的事,對於商人來說其實不算什麽。曹老財本來也沒放在心上,一些平民百姓罷了,就算餓死幾個也沒什麽。何況,這次的旱災還沒嚴重到那個地步,頂多是日子很難熬。實在不行還可以往南逃荒啊,反正鬆江郡糧食產量那麽高,就算受些影響也仍舊不愁。
至於這種行為可能會引來官府的不滿和反彈?
開什麽玩笑,曹老財三代在東海的人脈和關係網可不是吃素的。普通官員,誰敢對付他?何況,糧價能這麽順利太高,東海城的一些官吏在其中也有插手、分潤。大家利益一體,自然不會出問題。
至少在鬆江軍入主東海、宗翰臨離去前,曹老財都是這麽想的。
就算換個主人,在他看來也無非重新巴結一番罷了。隻要金幣打點到位,這東海郡的糧價還是他說了算。
但這個想法,在鬆江軍進入東海後便變了。
曹老財忽略了一點:鬆江軍的入主,跟官員的正常更替性質截然不同!
往裏的官員輪換,都是帝國自己內部的變更,誰來擔任都一樣。但眼下帝國的局麵中,鬆江軍儼然是三分的一環,是一個名義上統一、實際上獨立割據的勢力。內戰爆發前,鬆江軍好歹還對中州有名義上的稅收和貢糧。到內戰爆發後,鬆江軍果斷的斷絕了跟中州的一切關聯。
這種情況下,鬆江軍的入主就很有味道了。
不管是出於穩定民心政局、最快鞏固自己在東海的統治,亦或是其他考慮,鬆江軍都需要拿幾個惡人開刀。
毫無疑問,在平民百姓的眼中,他曹老財是最被人憎惡的一位,沒有之一!
他們不會看到糧價推高背後的利益鏈條,隻有一個樸素簡單的思維邏輯:糧食是在曹家糧鋪買的——糧價暴漲——曹老財發黑心財!
若是殺了他平民憤,然後調低糧價,鬆江軍不僅能在頃刻間盡收東海郡的人心,更能合情合理的將曹家三代的財富收入財政。而且,鬆江軍是外來的勢力,拳頭又足夠大,根本無需介意曹老財在本地的關係網。
軍情局的暗探,就是看中了這點,才果斷的獨身登門,並且根本不怕曹老財有異心。
為了更好的嚇阻對方,讓其聽話,暗探還將剛剛傳來的、鬆江軍在豐泉府的平定糧價行為抖落出來,言辭中頗有誇張和恫嚇。目的隻有一個,讓曹老財確信鬆江軍入城後,必然會第一個清算自己,而且是抄家滅族、沒有絲毫迴環餘地的那種!
鬆江軍可怕不可怕?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可若是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曹老財還會怕嗎?
逃肯定是不行的,一來曹老財舍不得自己三代家業。二來,永順府城主的消息也早已經傳開,誰都知道暗裏已經有鬆江軍的人盯住他們。真要是逃出城,除非很短的時間飛出東海郡,否則要不了多久就會被人追上來拿下。
這種情況下,似乎隻有眼前這位暗探所說,刺殺岑武坤、引爆東海和鬆江的戰爭了。
曹老財雖然對結果不報希望,但架不住軍情局密探的口才極好,給他分析了一個美好的可能:鬆江軍的主力派往了原山郡跟安慶郡的邊界、參與了中路軍;派往東海郡的,隻有數量不足萬人的部隊,而且沒帶太多攻城武器。仗著東海郡的城牆,還有城內一個警備旅團,未必不能支撐一段時間。
隻要局勢僵持下去,看到機會,盤踞在渤海的宗翰臨總督說不定會派軍南下,從背後偷襲攻城的部隊!
那樣的話,東海城的危機就自動化解了,他曹老財的三代產業也能得以保全!
哪怕這分析太過縹緲虛幻,但隻要有一兩分可能,眼下的曹老財就別無選擇,隻能這樣去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