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成後固若金湯的南峰要塞,被裏應外合之下被奪下了堅黃嶺區段!
這個從整體上看微不足道的缺口,成了足以引發大堤垮塌的蟻穴。⊙頂點小說,順著這個缺口,阿曼王國的大軍不斷湧入,虎視眈眈的威脅著正在拚命加固相鄰防線的天南軍團。短暫的平息之後,隨著大喜的薩拉丁調來第三批援軍抵達,慘烈的爭奪戰再度展開。
已經預感到不妙的帝國名將樂濟,一邊率軍拚命抵擋,盡可能的殺傷敵人,一邊派出了大批信使,將南峰要塞瀕危的消息送出。
他開始為整個南峰要塞的失守、天南軍團的撤離做後手準備。
消息從南峰府一路往迴傳開,包括石洲、長陸府在內的天南郡地方官府,全都被這個可怕的噩耗弄慌了神。天南軍團十幾萬大軍,經營多年的要塞更是堅不可摧,他們可從沒想過這道鋼鐵防線真的有可能失守的一天。總算帝國對於南峰要塞失守後的應對有預案,短暫的驚慌和茫然後,這些地方官府開始手忙腳亂的按預案做前期籌備。
各種物資,尤其是糧草軍資,還有府庫的各種重要公文冊表,被先期朝郡城天隴運送。各層的官府吏員也行動起來,做好了隨時可能搬遷的準備。一旦樂濟那邊失守,或者被迫主動撤離,地方官府可以立即組織撤退。
盡管已經有意封鎖,但這樣的消息和如此大的動作很難能瞞過眾人。
普通百姓或許一時間還無從得知,但上層貴族圈子已經迅速傳開。哪怕並沒有得到實據證據,甚至沒有一個準確日期。為了自己小命和家產著想。天南郡各地方的貴族、大戶、豪強們。仍舊開始提前撤離。
固定產業能拋售的盡量拋售,其他的全部帶走!
因為對阿曼王國大軍的懼怕,和對天南郡前景的擔憂,這些從地方撤離的富人們隻有很少一部分逃向了郡城天隴。連南峰要塞都被攻破了,他們並不認為天隴城也能守住。然而,對於天南郡的人來說,想要從陸上逃離僅有兩個方向——進入寧海郡或者鬆江郡。
寧海郡隻有半郡之地,而且海寇肆虐。顯然不是什麽避難的好地方。
於是,大部分有錢人選擇拖家帶口從鬆江郡撤離,通過大青關出關,逃入帝國的腹地。雖說鬆江郡也被太平軍這夥叛軍霸占,但這麽久的時間,足夠天南郡的人了解太平軍在鬆江的舉措了,據說是非常守規矩,大青關的商隊也照樣通行。
相比於不講道理的東夷海寇,顯然還是走鬆江這邊更穩妥些。
在這樣的思路促使下,跟鬆江郡直接接壤的長陸府官道上。出現了大批非富即貴的人家。看那一輛輛奢華馬車上的徽章,不乏有一些在天南郡頗有名氣的貴族和世家。
不是沒有一些不長眼的蟊賊。想把主意打到這些人的身上,但這些帶了大量財富轉移的車隊,要麽自身帶著大批護衛,要麽甚至有長陸府的駐軍護送。陸續死掉了幾十號賊人後,就再也沒有人敢打他們的主意了。
與此同時,南麵的消息也已經順著偵騎的急報,相繼傳到了鬆江、並在三天後抵達了帝國的中樞。
早在長陸府出現第一批撤離的富人時,遠在千裏之外的中州就已經收到了這個令所有朝臣大驚失色的消息,伴隨而來的還有樂濟那明知不太可能、但仍舊報了一線希望的求援。
天南郡有可能淪陷!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糟糕了!
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南峰要塞被攻下一段,對於帝國東南究竟意味著什麽。最壞的情況下,整個東南三郡都可能落入阿曼王國手中,進而導致帝國根基動搖。甚至,阿曼王國的大軍有可能長驅直入,或是招降太平軍、或是直接吞並,將大青關一並拿下。
那樣的話,掌握了大青關的阿曼王國將占據絕對的主動,隨時可以出關進攻帝國腹地!
從開國以來,還沒有哪一次的局麵能有眼下兇險!
到了這個時候,太平軍的威脅已經不是首要了。天南郡外的阿曼王國傾巢出動的大軍,一躍超過了北麵的勒拿王朝、西南的五鬥米道反賊,成為了足以動搖帝國根本的心腹大患。
“程家澤……”
差點再度被這個噩耗打擊到昏厥的乾元基,對這個一手導致了眼下局麵的叛將恨得咬牙切齒。陳武雖然可惡,但看上去是被地方的無能貪官壓迫才被迫起兵,多多少少有那麽一點情有可原。但程家澤不同,他是帝**的高級軍官。這樣的臣子勾結藩國作亂,遠遠比治下農民叛亂更加令他憎恨。
如果有哪一天,真讓乾元基能夠抓住此人,一定要將他碎屍萬段、夷滅九族!
非如此,不解心頭之恨!
然而,再怎麽憤怒,都無法改變程家澤已經被阿曼王國大軍保護起來的事實。他一邊命令閻興邦,想辦法動用密探刺殺此人,一邊在禦書房緊急召見了幾位心腹大臣,希望能夠商討出一個應對眼下情況的局麵。
第一個議題就是,帝國現在究竟還有沒有能力出動援軍,穩住南峰要塞防線!
“迴陛下,帝國的現狀,隻怕……”
封武為難的搖了搖頭,作為軍務大臣,他是最清楚眼下帝國的窘迫了。
在東南那邊,帝國的確沒有多餘的、足以改變戰局的兵力,但並不代表其他地方沒有,主要問題還是遠水難解近渴。
中州帝都,有兩大軍團三十萬大軍坐鎮。眼下局麵,也顧不上什麽彈壓地方或者馳援其他方向了,城衛軍完全可以立即出動。可關鍵的症結在於,天南郡在帝國最東南的邊境。城衛軍就算即日出發,急行軍往那邊趕,至少也要兩個月時間!
阿曼王國這次舉傾國之力北進,又奪下了一段防線,怎麽可能給帝國那麽久的時間?
何況,至關重要的陸上通道大青關,還被太平軍掌握在手中。
就算城衛軍能插上翅膀,立刻飛到原山郡,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通過大青關,南下馳援?
看到禦書房內一片默然,乾元基知道,南峰要塞的失陷隻怕已經是定局——這其實跟他心中的判斷不謀而合,隻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還想試圖找到一線可能罷了。
既然結果注定,他迅速向心腹大臣們提出第二個問題。
東南那邊的情況,究竟會惡化到什麽地步!
“臣以為,這跟阿曼王國薩拉丁的決心,以及他承受的損失有關。”
陳三生分析道:“阿曼王國的大軍初夏前就發起進攻,到現在在南峰要塞下已經近四個月,損失隻怕不小。而且,越往北進攻,戰線拉長,大軍後勤承受的壓力也十分巨大。從樂濟將軍傳來的急報來看,他已經命令地方官府轉運糧草軍資、堅壁清野,必要的時候不惜全部焚毀。阿曼王國就算能打下天南郡,多半也得不到任何補充,難以繼續前進。”
總的來說,陳三生的態度還是比較樂觀的。
軍情局的局長紀俊臣卻不這麽認為。
綜合各方麵匯總的情報,他質疑道:“我並不懷疑樂濟將軍的能力,或許的確能迫使阿曼王國的大軍在吞並天南後無力北上。但是,太平軍呢?若是阿曼王國招降了太平軍,幾乎已經被太平軍完全打下的鬆江,豈不是等於不戰而下?”
這個可能,猶如一道寒流,讓整個禦書房凍結了。
乾元基的臉色鐵青。
太平軍先前的所作所為,看上去是有大誌向的,不像是會隨意勾結外邦的勢力。但阿曼王國畢竟大軍在側,威脅利誘之下,那夥叛軍反賊真的能不為所動嗎?
不僅僅是這位乾元開國以來最“失敗”的皇帝心裏沒底,禦書房內的每一位大臣都不敢誇口下結論。
“要麽,咱們也試著招降?”
片刻之後,陳三生試著提出了一個主意。
據林家那邊所說,跟賊首陳武交流時,對方曾經有試探問過招降想法的,開價據說是隆山城守之位,並且保留軍隊、擁有獨立任免官員權力,且太平郡內不得額外駐紮官軍。當時這個提議,被林家委婉的迴絕了,顯然是知道帝國不可能通過。
但此一時,彼一時!
相比於狼子野心的阿曼王國,太平軍的實際威脅要小的多。而且,阿曼王國就是一頭喂不飽的白眼狼,吞下天南郡後就會想著鬆江和寧海。即便拿下整個東南,還會圖謀出關進攻帝國全境。
相比之下,不若招降太平軍?
反正鬆江郡也已經快丟了,不如給他一個鬆江總督的名頭,讓太平軍去跟南邊的阿曼王國狗咬狗。隻要能把阿曼王國重新打迴去,就算暫時丟了一個鬆江,日後總也有慢慢收迴的機會!
總比太平軍投降了阿曼王國要強!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思路,但軍務大臣封武卻連連搖頭:“太平軍那點兵力,打一個鬆江郡都花了那麽久,他們拿什麽對抗阿曼王國的大軍?何況,賊首如此狡猾,會看不清形勢?就算咱們招降,他們也多半不會答應的。”
在封武看來,現在的太平軍對上阿曼王國的舉**力,就像是以卵擊石,下場隻能是粉身碎骨!
賊首除非昏了頭,否則帝國試圖招降隻會白費功夫。(未完待續。)
這個從整體上看微不足道的缺口,成了足以引發大堤垮塌的蟻穴。⊙頂點小說,順著這個缺口,阿曼王國的大軍不斷湧入,虎視眈眈的威脅著正在拚命加固相鄰防線的天南軍團。短暫的平息之後,隨著大喜的薩拉丁調來第三批援軍抵達,慘烈的爭奪戰再度展開。
已經預感到不妙的帝國名將樂濟,一邊率軍拚命抵擋,盡可能的殺傷敵人,一邊派出了大批信使,將南峰要塞瀕危的消息送出。
他開始為整個南峰要塞的失守、天南軍團的撤離做後手準備。
消息從南峰府一路往迴傳開,包括石洲、長陸府在內的天南郡地方官府,全都被這個可怕的噩耗弄慌了神。天南軍團十幾萬大軍,經營多年的要塞更是堅不可摧,他們可從沒想過這道鋼鐵防線真的有可能失守的一天。總算帝國對於南峰要塞失守後的應對有預案,短暫的驚慌和茫然後,這些地方官府開始手忙腳亂的按預案做前期籌備。
各種物資,尤其是糧草軍資,還有府庫的各種重要公文冊表,被先期朝郡城天隴運送。各層的官府吏員也行動起來,做好了隨時可能搬遷的準備。一旦樂濟那邊失守,或者被迫主動撤離,地方官府可以立即組織撤退。
盡管已經有意封鎖,但這樣的消息和如此大的動作很難能瞞過眾人。
普通百姓或許一時間還無從得知,但上層貴族圈子已經迅速傳開。哪怕並沒有得到實據證據,甚至沒有一個準確日期。為了自己小命和家產著想。天南郡各地方的貴族、大戶、豪強們。仍舊開始提前撤離。
固定產業能拋售的盡量拋售,其他的全部帶走!
因為對阿曼王國大軍的懼怕,和對天南郡前景的擔憂,這些從地方撤離的富人們隻有很少一部分逃向了郡城天隴。連南峰要塞都被攻破了,他們並不認為天隴城也能守住。然而,對於天南郡的人來說,想要從陸上逃離僅有兩個方向——進入寧海郡或者鬆江郡。
寧海郡隻有半郡之地,而且海寇肆虐。顯然不是什麽避難的好地方。
於是,大部分有錢人選擇拖家帶口從鬆江郡撤離,通過大青關出關,逃入帝國的腹地。雖說鬆江郡也被太平軍這夥叛軍霸占,但這麽久的時間,足夠天南郡的人了解太平軍在鬆江的舉措了,據說是非常守規矩,大青關的商隊也照樣通行。
相比於不講道理的東夷海寇,顯然還是走鬆江這邊更穩妥些。
在這樣的思路促使下,跟鬆江郡直接接壤的長陸府官道上。出現了大批非富即貴的人家。看那一輛輛奢華馬車上的徽章,不乏有一些在天南郡頗有名氣的貴族和世家。
不是沒有一些不長眼的蟊賊。想把主意打到這些人的身上,但這些帶了大量財富轉移的車隊,要麽自身帶著大批護衛,要麽甚至有長陸府的駐軍護送。陸續死掉了幾十號賊人後,就再也沒有人敢打他們的主意了。
與此同時,南麵的消息也已經順著偵騎的急報,相繼傳到了鬆江、並在三天後抵達了帝國的中樞。
早在長陸府出現第一批撤離的富人時,遠在千裏之外的中州就已經收到了這個令所有朝臣大驚失色的消息,伴隨而來的還有樂濟那明知不太可能、但仍舊報了一線希望的求援。
天南郡有可能淪陷!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糟糕了!
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南峰要塞被攻下一段,對於帝國東南究竟意味著什麽。最壞的情況下,整個東南三郡都可能落入阿曼王國手中,進而導致帝國根基動搖。甚至,阿曼王國的大軍有可能長驅直入,或是招降太平軍、或是直接吞並,將大青關一並拿下。
那樣的話,掌握了大青關的阿曼王國將占據絕對的主動,隨時可以出關進攻帝國腹地!
從開國以來,還沒有哪一次的局麵能有眼下兇險!
到了這個時候,太平軍的威脅已經不是首要了。天南郡外的阿曼王國傾巢出動的大軍,一躍超過了北麵的勒拿王朝、西南的五鬥米道反賊,成為了足以動搖帝國根本的心腹大患。
“程家澤……”
差點再度被這個噩耗打擊到昏厥的乾元基,對這個一手導致了眼下局麵的叛將恨得咬牙切齒。陳武雖然可惡,但看上去是被地方的無能貪官壓迫才被迫起兵,多多少少有那麽一點情有可原。但程家澤不同,他是帝**的高級軍官。這樣的臣子勾結藩國作亂,遠遠比治下農民叛亂更加令他憎恨。
如果有哪一天,真讓乾元基能夠抓住此人,一定要將他碎屍萬段、夷滅九族!
非如此,不解心頭之恨!
然而,再怎麽憤怒,都無法改變程家澤已經被阿曼王國大軍保護起來的事實。他一邊命令閻興邦,想辦法動用密探刺殺此人,一邊在禦書房緊急召見了幾位心腹大臣,希望能夠商討出一個應對眼下情況的局麵。
第一個議題就是,帝國現在究竟還有沒有能力出動援軍,穩住南峰要塞防線!
“迴陛下,帝國的現狀,隻怕……”
封武為難的搖了搖頭,作為軍務大臣,他是最清楚眼下帝國的窘迫了。
在東南那邊,帝國的確沒有多餘的、足以改變戰局的兵力,但並不代表其他地方沒有,主要問題還是遠水難解近渴。
中州帝都,有兩大軍團三十萬大軍坐鎮。眼下局麵,也顧不上什麽彈壓地方或者馳援其他方向了,城衛軍完全可以立即出動。可關鍵的症結在於,天南郡在帝國最東南的邊境。城衛軍就算即日出發,急行軍往那邊趕,至少也要兩個月時間!
阿曼王國這次舉傾國之力北進,又奪下了一段防線,怎麽可能給帝國那麽久的時間?
何況,至關重要的陸上通道大青關,還被太平軍掌握在手中。
就算城衛軍能插上翅膀,立刻飛到原山郡,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通過大青關,南下馳援?
看到禦書房內一片默然,乾元基知道,南峰要塞的失陷隻怕已經是定局——這其實跟他心中的判斷不謀而合,隻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還想試圖找到一線可能罷了。
既然結果注定,他迅速向心腹大臣們提出第二個問題。
東南那邊的情況,究竟會惡化到什麽地步!
“臣以為,這跟阿曼王國薩拉丁的決心,以及他承受的損失有關。”
陳三生分析道:“阿曼王國的大軍初夏前就發起進攻,到現在在南峰要塞下已經近四個月,損失隻怕不小。而且,越往北進攻,戰線拉長,大軍後勤承受的壓力也十分巨大。從樂濟將軍傳來的急報來看,他已經命令地方官府轉運糧草軍資、堅壁清野,必要的時候不惜全部焚毀。阿曼王國就算能打下天南郡,多半也得不到任何補充,難以繼續前進。”
總的來說,陳三生的態度還是比較樂觀的。
軍情局的局長紀俊臣卻不這麽認為。
綜合各方麵匯總的情報,他質疑道:“我並不懷疑樂濟將軍的能力,或許的確能迫使阿曼王國的大軍在吞並天南後無力北上。但是,太平軍呢?若是阿曼王國招降了太平軍,幾乎已經被太平軍完全打下的鬆江,豈不是等於不戰而下?”
這個可能,猶如一道寒流,讓整個禦書房凍結了。
乾元基的臉色鐵青。
太平軍先前的所作所為,看上去是有大誌向的,不像是會隨意勾結外邦的勢力。但阿曼王國畢竟大軍在側,威脅利誘之下,那夥叛軍反賊真的能不為所動嗎?
不僅僅是這位乾元開國以來最“失敗”的皇帝心裏沒底,禦書房內的每一位大臣都不敢誇口下結論。
“要麽,咱們也試著招降?”
片刻之後,陳三生試著提出了一個主意。
據林家那邊所說,跟賊首陳武交流時,對方曾經有試探問過招降想法的,開價據說是隆山城守之位,並且保留軍隊、擁有獨立任免官員權力,且太平郡內不得額外駐紮官軍。當時這個提議,被林家委婉的迴絕了,顯然是知道帝國不可能通過。
但此一時,彼一時!
相比於狼子野心的阿曼王國,太平軍的實際威脅要小的多。而且,阿曼王國就是一頭喂不飽的白眼狼,吞下天南郡後就會想著鬆江和寧海。即便拿下整個東南,還會圖謀出關進攻帝國全境。
相比之下,不若招降太平軍?
反正鬆江郡也已經快丟了,不如給他一個鬆江總督的名頭,讓太平軍去跟南邊的阿曼王國狗咬狗。隻要能把阿曼王國重新打迴去,就算暫時丟了一個鬆江,日後總也有慢慢收迴的機會!
總比太平軍投降了阿曼王國要強!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思路,但軍務大臣封武卻連連搖頭:“太平軍那點兵力,打一個鬆江郡都花了那麽久,他們拿什麽對抗阿曼王國的大軍?何況,賊首如此狡猾,會看不清形勢?就算咱們招降,他們也多半不會答應的。”
在封武看來,現在的太平軍對上阿曼王國的舉**力,就像是以卵擊石,下場隻能是粉身碎骨!
賊首除非昏了頭,否則帝國試圖招降隻會白費功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