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光縣的發展和擴軍,隻是太平軍全麵消化鬆江郡的一個開始。
在新招募的兩千多士兵進行初步訓練時,太平軍的主力很快有了更進一步的舉動。一個聯隊的士兵牛刀小試,趁白馬縣沒有防備,在清晨時分突然發起攻城。由於提前已經有幾十名太平軍偽裝成商人滲入,白馬縣在支撐了兩波試探性的進攻後就被太平軍輕取。
這樣一來,整個魚陽府的西半部分淪陷。
白馬縣和定光縣兩個縣城連成一片,再跟大青關合到一起,完全成為了太平軍的勢力範圍。有了白馬縣的通道,太平軍再想跟定光縣來往時,就無需繞道魚陽府城了。
在初步穩定了局麵後,太平軍在白馬縣也緊接著行動起來,複製了定光縣的擴軍舉動。
想要初步占領鬆江郡,據陳武的估計,至少需要一萬五千人,這還是滿足需求的最低數字。想要比較從容的控製整個鬆江,甚至有多餘兵力搞一些小動作,這個數字翻倍也不為過。太平軍現在主力才五千人,距離這個數字還差的很多。
考慮到接下來還會有大戰,出現不少損失和傷亡,太♂,平軍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就抓住任何可能的機會擴軍。
至於說擴軍需要的錢糧武裝,鬆江本地能夠提供一部分,太平軍搜刮的太平郡財富,也足以支撐很長一段時間,暫時還不用操心。
值得一提的是,陳武在太平軍攻進了鬆江之後,對太平軍的構架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成立了專門的戰備署。並將匠造局、輜重營和新兵訓練劃歸了其中。在這之前。封建軍隊戰鬥後補充兵力,都是各個軍隊自己拉人、訓練新兵。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兵為將有,而且軍官主將顧惜手下兵力、大戰時舍不得拚命的情況出現。
但是,新兵訓練統一收歸戰備署,能有效的改變這種情況。
所有新兵接受訓練時,都會由太平軍和陳武的名義進行。各部出現戰損後,也會由戰備署統一補充新兵。這樣既可以讓各部軍官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作戰上。不用分心訓練新兵,也有效解決了他們作戰時舍不得手下兵力的隱患。
這個來自現代的征兵、補充製度,是玩家們對《帝國》中軍事變革的最大貢獻之一。
由於收迴了部隊私自募兵的權限,這個舉措還間接提升了太平軍高層對各部的控製力度。沒法自己招兵,就隻能依賴太平軍戰備署的補充。若是有誰陰奉陽違,隻消調上前線打兩場,部隊損失慘重,自然沒了底氣。輔以軍餉和糧食輜重的預算控製,陳武幾乎不用擔心手下可能會失去控製。
製度上的未雨綢繆,永遠比其他一切手段更有效!
就在太平軍這邊的各項進展火熱展開之時。帝國內外的形勢也在飛快的出現著變化。
三月底,五鬥米道的大軍完全控製了隴西郡。真正擁有了三郡之地。一部分主力開始抽調,支援右路大軍的戰鬥,剩餘的兵力一邊就地招募新兵,一邊開始對西川蠢蠢欲動。顯然,五鬥米道在重走穿越前《帝國》中的發展路線。
同一時間,成國公乾太卓也在指揮拚湊出的六萬大軍,集結到了扶風府的邊緣,一邊嚐試打破僵局,一邊動用帝國的資源,準備一次性擴建四個新師團,並命名為鷹揚軍。他已經意識到,平定五鬥米道的叛亂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了。
僅僅三天之後,也就是四月一號,北方勒拿王朝的水師從先前的一戰中恢複過來,再度南下在東海郡外圍遊曳。
同一天,南方阿曼王國的五萬先行部隊,抵達了阿曼王國在紅河穀的前哨據點——柯伊城堡。
這個規模隻有南峰要塞三分之一大的城堡,是阿曼王國北伐的最重要支點之一。平日裏,這裏駐紮了約六萬大軍,跟南峰要塞的天南軍團對峙。在柯伊城堡後麵十五裏的清邁平原上,陸續還有十萬大軍。現在,隨著五萬先行部隊抵達,阿曼王國在紅河穀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二十一萬。
最突出的一部,距離南峰要塞僅僅隻有四十公裏!
就算是攜帶了大量攻城器材,拖慢了行軍速度,最多也隻要三到四天時間。
帝國的軍情局,在紅河穀上同樣有一定的暗探,自然知道阿曼王國此次的北伐規模空前。這種情況下,樂濟明知道大青關失守是個巨大隱患,卻根本不敢貿然分兵。隻能寄希望於鬆江郡剩餘的官軍,能夠將太平軍壓縮在鬆江郡,不讓他們南下。
就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鬆江郡護軍將軍高達州的調令,終於傳到了烏山府和封城府那邊,並且在地方官府跟登州的一番爭吵後得到了實施。
一千五百名騎兵,踩著雷鳴般的馬蹄聲,在各方勢力的關注下揮軍西進。
陳武在奪下大青關之前,就對鬆江郡可能做出的反應做過推演。
在他的預想中,官府最愚蠢的手段就是抽調部分兵力平叛,或者過來加強魚陽府防禦。這個策略,可以讓陳武一口口吃下鬆江郡的有生力量,而且絲毫不會費力。
中策,則是什麽都不動,保存軍力——或者說坐以待斃。
至於上策,當然就是高達州用的這個了。
摒棄隨行的步軍,也不做收複大青關的企圖,隻依靠騎兵的高機動能力威脅太平軍,讓他們縮在大青關內不敢亂動,直到外部形勢變得對官軍有利。
雖說官府的行動比預計的慢了一點,但能夠做出這個決斷,無疑證明高達州這個護軍將軍還是有些水準的,絕不是無能的飯桶。隻可惜,他這個計劃陳武早就有防備,也提前派遣了偵騎打探消息。這一千五百騎兵,才剛從烏山府邊境離開,進入登州的地界,距離大青關這邊還有兩百多公裏,就被陳武的偵騎發現了。
情報晝夜兼程傳迴了大青關!
不得不說,這是一支對太平軍擁有巨大威脅的軍事力量。
打下了大青關之後,太平軍的精銳主力全部加起來,也堪堪隻有五千。雖說在陸續招降官軍補充,也在白馬縣和定光縣加速訓練新兵,但這些短時間內都不堪大用。真正能用的,還是這五千太平郡帶出來的老底子。
就算加上四百馬隊和兩百步弓手,對上官軍一千五百騎兵也沒有太多優勢。
若是被這樣一夥機動能力極強、來去如風的軍隊盯上,太平軍還真的隻能縮在大青關中,什麽都幹不了。
相反,若是太平軍能夠設法打掉這支騎兵,鬆江郡唯一有可能對他造成威脅的軍力就會消失。隻要鬆江總督尉遲昌沒發瘋,不把登州的第一警備旅團調出來,陳武的太平軍幾乎可以在鬆江橫著走了。
那麽,該如何幹掉這一千五百騎兵呢?
擺在陳武麵前的,有兩份預定的方案。但一時之間,他還沒有打定主意到底采用哪一套。
第一套方案,就是主動出擊設伏。
千人以上規模的騎兵,想要行動幾乎必然要依靠官道。陳武的太平軍,可以考慮在官道附近設伏,以小股馬隊為誘餌,將這支騎兵騙入預設的陷阱圍殺。
但是,這個方案的缺點是難以盡全功,而且有被識破的可能。
陳武的馬隊,哪怕已經初具規模,但想要跟帝國的騎兵正麵對抗,仍舊有很遠一段路要走。也就是說,就算太平軍四百馬隊傾巢出動,官軍最多也隻需要分出一半騎兵,就能穩穩占據絕對優勢。而且,這麽多騎兵出動,官軍的探哨肯定不會少,陳武擔心自己預設的埋伏會被提前發現,那就得不償失了。
一個搞不好,反而會把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另外一個方案相對被動一些,但陳武反而覺得更加穩妥點。
那就是,佯攻魚陽!
沒錯,在上次佯攻魚陽府、騙取大青關守軍出關救援後,陳武打算故技重施,再次佯攻魚陽。
他的計劃是,用少量太平軍精銳,配合白馬縣、定光縣招募的新軍,對魚陽府發起象征性的進攻。不求立即攻陷,隻求做出一副規模浩大的聲勢。得知太平軍“主力”進攻魚陽,奉命趕來的一千五百官軍騎兵,必然會找機會對太平軍發起衝鋒。若是時機把握的好,甚至可以趁太平軍全力攻城時,一個衝鋒直接將太平軍衝崩潰!
不管是魚陽府還是鬆江的騎兵,一定想不到陳武會兩度佯攻。
這個計劃,看似被動,實際上是某種意義上的主動。太平軍守株待兔,張好一張網,等待官軍騎兵主動送****。唯一的問題在於,魚陽府城外沒有太好的地勢可以利用。以太平軍現在的實力,究竟能否擋住一千五百騎兵的衝鋒!
不僅要擋住,而且還得能圍得住、吃得下!
對著兩份方案斟酌了良久,考慮到太平軍現今的狀況,陳武最終下定了決心。
第二套方案!
命令傳開,已經基本從先前戰爭中恢複過來、甚至更進一步的太平軍迅速行動起來。簡單訓練了不到兩周的定光縣新兵們,被發給了一把還算不錯的武器,開始朝魚陽府下開進。同時,太平軍從太平郡裹挾來的所有木匠、鐵匠們,開始加班加點,趕造對付騎兵的利器。(未完待續。)
在新招募的兩千多士兵進行初步訓練時,太平軍的主力很快有了更進一步的舉動。一個聯隊的士兵牛刀小試,趁白馬縣沒有防備,在清晨時分突然發起攻城。由於提前已經有幾十名太平軍偽裝成商人滲入,白馬縣在支撐了兩波試探性的進攻後就被太平軍輕取。
這樣一來,整個魚陽府的西半部分淪陷。
白馬縣和定光縣兩個縣城連成一片,再跟大青關合到一起,完全成為了太平軍的勢力範圍。有了白馬縣的通道,太平軍再想跟定光縣來往時,就無需繞道魚陽府城了。
在初步穩定了局麵後,太平軍在白馬縣也緊接著行動起來,複製了定光縣的擴軍舉動。
想要初步占領鬆江郡,據陳武的估計,至少需要一萬五千人,這還是滿足需求的最低數字。想要比較從容的控製整個鬆江,甚至有多餘兵力搞一些小動作,這個數字翻倍也不為過。太平軍現在主力才五千人,距離這個數字還差的很多。
考慮到接下來還會有大戰,出現不少損失和傷亡,太♂,平軍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就抓住任何可能的機會擴軍。
至於說擴軍需要的錢糧武裝,鬆江本地能夠提供一部分,太平軍搜刮的太平郡財富,也足以支撐很長一段時間,暫時還不用操心。
值得一提的是,陳武在太平軍攻進了鬆江之後,對太平軍的構架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成立了專門的戰備署。並將匠造局、輜重營和新兵訓練劃歸了其中。在這之前。封建軍隊戰鬥後補充兵力,都是各個軍隊自己拉人、訓練新兵。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兵為將有,而且軍官主將顧惜手下兵力、大戰時舍不得拚命的情況出現。
但是,新兵訓練統一收歸戰備署,能有效的改變這種情況。
所有新兵接受訓練時,都會由太平軍和陳武的名義進行。各部出現戰損後,也會由戰備署統一補充新兵。這樣既可以讓各部軍官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作戰上。不用分心訓練新兵,也有效解決了他們作戰時舍不得手下兵力的隱患。
這個來自現代的征兵、補充製度,是玩家們對《帝國》中軍事變革的最大貢獻之一。
由於收迴了部隊私自募兵的權限,這個舉措還間接提升了太平軍高層對各部的控製力度。沒法自己招兵,就隻能依賴太平軍戰備署的補充。若是有誰陰奉陽違,隻消調上前線打兩場,部隊損失慘重,自然沒了底氣。輔以軍餉和糧食輜重的預算控製,陳武幾乎不用擔心手下可能會失去控製。
製度上的未雨綢繆,永遠比其他一切手段更有效!
就在太平軍這邊的各項進展火熱展開之時。帝國內外的形勢也在飛快的出現著變化。
三月底,五鬥米道的大軍完全控製了隴西郡。真正擁有了三郡之地。一部分主力開始抽調,支援右路大軍的戰鬥,剩餘的兵力一邊就地招募新兵,一邊開始對西川蠢蠢欲動。顯然,五鬥米道在重走穿越前《帝國》中的發展路線。
同一時間,成國公乾太卓也在指揮拚湊出的六萬大軍,集結到了扶風府的邊緣,一邊嚐試打破僵局,一邊動用帝國的資源,準備一次性擴建四個新師團,並命名為鷹揚軍。他已經意識到,平定五鬥米道的叛亂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了。
僅僅三天之後,也就是四月一號,北方勒拿王朝的水師從先前的一戰中恢複過來,再度南下在東海郡外圍遊曳。
同一天,南方阿曼王國的五萬先行部隊,抵達了阿曼王國在紅河穀的前哨據點——柯伊城堡。
這個規模隻有南峰要塞三分之一大的城堡,是阿曼王國北伐的最重要支點之一。平日裏,這裏駐紮了約六萬大軍,跟南峰要塞的天南軍團對峙。在柯伊城堡後麵十五裏的清邁平原上,陸續還有十萬大軍。現在,隨著五萬先行部隊抵達,阿曼王國在紅河穀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二十一萬。
最突出的一部,距離南峰要塞僅僅隻有四十公裏!
就算是攜帶了大量攻城器材,拖慢了行軍速度,最多也隻要三到四天時間。
帝國的軍情局,在紅河穀上同樣有一定的暗探,自然知道阿曼王國此次的北伐規模空前。這種情況下,樂濟明知道大青關失守是個巨大隱患,卻根本不敢貿然分兵。隻能寄希望於鬆江郡剩餘的官軍,能夠將太平軍壓縮在鬆江郡,不讓他們南下。
就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鬆江郡護軍將軍高達州的調令,終於傳到了烏山府和封城府那邊,並且在地方官府跟登州的一番爭吵後得到了實施。
一千五百名騎兵,踩著雷鳴般的馬蹄聲,在各方勢力的關注下揮軍西進。
陳武在奪下大青關之前,就對鬆江郡可能做出的反應做過推演。
在他的預想中,官府最愚蠢的手段就是抽調部分兵力平叛,或者過來加強魚陽府防禦。這個策略,可以讓陳武一口口吃下鬆江郡的有生力量,而且絲毫不會費力。
中策,則是什麽都不動,保存軍力——或者說坐以待斃。
至於上策,當然就是高達州用的這個了。
摒棄隨行的步軍,也不做收複大青關的企圖,隻依靠騎兵的高機動能力威脅太平軍,讓他們縮在大青關內不敢亂動,直到外部形勢變得對官軍有利。
雖說官府的行動比預計的慢了一點,但能夠做出這個決斷,無疑證明高達州這個護軍將軍還是有些水準的,絕不是無能的飯桶。隻可惜,他這個計劃陳武早就有防備,也提前派遣了偵騎打探消息。這一千五百騎兵,才剛從烏山府邊境離開,進入登州的地界,距離大青關這邊還有兩百多公裏,就被陳武的偵騎發現了。
情報晝夜兼程傳迴了大青關!
不得不說,這是一支對太平軍擁有巨大威脅的軍事力量。
打下了大青關之後,太平軍的精銳主力全部加起來,也堪堪隻有五千。雖說在陸續招降官軍補充,也在白馬縣和定光縣加速訓練新兵,但這些短時間內都不堪大用。真正能用的,還是這五千太平郡帶出來的老底子。
就算加上四百馬隊和兩百步弓手,對上官軍一千五百騎兵也沒有太多優勢。
若是被這樣一夥機動能力極強、來去如風的軍隊盯上,太平軍還真的隻能縮在大青關中,什麽都幹不了。
相反,若是太平軍能夠設法打掉這支騎兵,鬆江郡唯一有可能對他造成威脅的軍力就會消失。隻要鬆江總督尉遲昌沒發瘋,不把登州的第一警備旅團調出來,陳武的太平軍幾乎可以在鬆江橫著走了。
那麽,該如何幹掉這一千五百騎兵呢?
擺在陳武麵前的,有兩份預定的方案。但一時之間,他還沒有打定主意到底采用哪一套。
第一套方案,就是主動出擊設伏。
千人以上規模的騎兵,想要行動幾乎必然要依靠官道。陳武的太平軍,可以考慮在官道附近設伏,以小股馬隊為誘餌,將這支騎兵騙入預設的陷阱圍殺。
但是,這個方案的缺點是難以盡全功,而且有被識破的可能。
陳武的馬隊,哪怕已經初具規模,但想要跟帝國的騎兵正麵對抗,仍舊有很遠一段路要走。也就是說,就算太平軍四百馬隊傾巢出動,官軍最多也隻需要分出一半騎兵,就能穩穩占據絕對優勢。而且,這麽多騎兵出動,官軍的探哨肯定不會少,陳武擔心自己預設的埋伏會被提前發現,那就得不償失了。
一個搞不好,反而會把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另外一個方案相對被動一些,但陳武反而覺得更加穩妥點。
那就是,佯攻魚陽!
沒錯,在上次佯攻魚陽府、騙取大青關守軍出關救援後,陳武打算故技重施,再次佯攻魚陽。
他的計劃是,用少量太平軍精銳,配合白馬縣、定光縣招募的新軍,對魚陽府發起象征性的進攻。不求立即攻陷,隻求做出一副規模浩大的聲勢。得知太平軍“主力”進攻魚陽,奉命趕來的一千五百官軍騎兵,必然會找機會對太平軍發起衝鋒。若是時機把握的好,甚至可以趁太平軍全力攻城時,一個衝鋒直接將太平軍衝崩潰!
不管是魚陽府還是鬆江的騎兵,一定想不到陳武會兩度佯攻。
這個計劃,看似被動,實際上是某種意義上的主動。太平軍守株待兔,張好一張網,等待官軍騎兵主動送****。唯一的問題在於,魚陽府城外沒有太好的地勢可以利用。以太平軍現在的實力,究竟能否擋住一千五百騎兵的衝鋒!
不僅要擋住,而且還得能圍得住、吃得下!
對著兩份方案斟酌了良久,考慮到太平軍現今的狀況,陳武最終下定了決心。
第二套方案!
命令傳開,已經基本從先前戰爭中恢複過來、甚至更進一步的太平軍迅速行動起來。簡單訓練了不到兩周的定光縣新兵們,被發給了一把還算不錯的武器,開始朝魚陽府下開進。同時,太平軍從太平郡裹挾來的所有木匠、鐵匠們,開始加班加點,趕造對付騎兵的利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