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國》中,陳武雖然沒跟丁自明打過交道,但卻聽說過他的名聲。
此人名字中雖然有“自知之明”,但實際上卻可以用穿越前那個世界的一個著名典故來形容——紙上談兵!要說才能,看上去也有一些;講兵法韜略,跟那些軍門世家出來的將才比都不差,但更多的是誇誇其談。
相比之下,統領第一警備旅團的旅團長康和,要踏實得多。
論才華,康和比不過那些帝國名將,但勝在帶兵紮實謹慎。若是來平叛的是他,想要官軍上當無疑要多費一番手腳。
但現在麽……
為人自負又沒有多少實戰經驗,空有兵法理論的丁自明,絕對是最容易上當的那種主將。
暗暗把心裏的喜悅壓下不提,看了看還在等他問話的香主,陳武略一沉吟,繼續問道:“除了第二警備旅團的丁自明外,官軍中可還有其他隨行的武官?”
“官軍在拿到公文後,曾經叫我進入帳中仔細詢問情況。”香主迴憶了一下,道:“這期間,上首的位置的確還坐了一個人,那個叫丁自明的旅團長曾經稱唿他為‘林大人’$︾,。外麵的軍營中,也有掛他的旗號。我懷疑他是……”
“林安略!”
沒等這香主說出來,陳武就篤定的搶先說出了這個名字。
此人是郡城武安名義上的最高軍事長官,也是太平郡唯一的護軍將軍。從這個姓就能知道,他是八大門閥的林家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林安略並非真正的林家人,而是外姓入贅後改的名。由於頗有才幹,林家在他身上投入了不少資源,將這個入贅的女婿推到了太平郡護軍將軍的位置。
雖說隻是個外圍,但在林家中也算是挺有地位的一個人了。
沒想到,總督錢伯明對隆山這邊的情況還真是重視。派出一整個旅團外加大半的騎兵還不夠,連林家的這個護軍將軍都親自出馬了。
就是不知道,這背後到底有沒有林家的意思?
作為一個備受帝國猜忌的世家,他們做事向來考慮的很多。又或者,隻是單純覺得此次平叛十拿九穩,讓林安略過來鍍鍍金?
林家人的身份,對別人來說是高不可攀的,但對陳武來說,連帝國的反都敢造,一個八大門閥的入贅外姓,更不在話下。他唯一有點擔心的就是,此人的存在會不會對丁自明造成影響,幹擾到自己的計劃。
細細思索片刻後,陳武心裏有底了。
………
自攻城以來的第四天!
在連續不停的強攻三天後,太平義軍和善友會的攻城終於放緩了勢頭。雖說看上去仍舊在不停集結人手,鼓聲敲個不停,可更多的是在虛張聲勢。一天下來,真正發起的進攻也不過三四撥。
這種悄然的變化,沒能瞞過隆山府守城的官軍。
經過一天的驚疑不定後,隆山上下很快猜到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兵法上自古有言,一鼓作氣,再而三、三而竭。在官軍看來,城外的賊軍之所以進攻力道變弱,就是因為在先前三天的進攻中已經用掉了連下沂城、鹿山的那股氣勢。
這個消息,讓所有官軍士兵都鬆了口氣。
幾天來,麵對流民大軍不計代價的消耗,官軍的體力也降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能安生的休息幾天自然再好不過。
至於說趁機出城反攻?
就算對前景再樂觀的人,腦袋中都沒有這個想法。
外麵可是十幾萬流民!
若是隆山府的官軍先前沒有折損大半,他們說不定還敢找機會試一試。現在連打了三天,官軍這邊體力枯竭,死傷百餘,就連守城都頗為吃力,敢出去野戰絕對是找死。何況還有很多官府中人懷疑,賊人之所以降低了進攻力度,其實是在誤導官軍,引誘他們主動出城作戰。
正是有著這樣的判斷,隆山的官軍才老老實實蹲在城內。打定了死守的策略,就是要等郡城的官軍抵達。
他們現在隻要守住隆山城,就是有功無過,犯不著冒那麽大的風險。
不管從哪個方麵看,隆山官軍的應對策略都是非常穩妥的。可他們不知道的是,現在外麵的義軍還真是處於一個力量的真空期。
從城頭上往下看,流民大軍仍舊一眼望不到邊,浩浩蕩蕩不知道多少萬人。可實際上,陳武已經趁拂曉天色微明的時候,把過半義勇營和四個太平營的大隊抽調走了。善友會那邊,也帶走了八百多名護法佛兵。
當然了,就算這樣,兩邊剩下的仍舊有近千名能打的義軍。陳武這邊有許世忠主持;善友會那邊也有向華坐鎮。有這樣兩個大將親自主持,就算隆山府的官軍休整後主動出城求戰,也不可能突破得了。
怪隻能怪,陳武在沂城那一戰把隆山官軍坑的太慘了。
若是隆山城內能多五百步軍、一百騎兵,陳武是斷然不敢如此肆無忌憚的。
話又說迴來了,這滿打滿算近兩千的精銳,到底被調到哪裏去了呢?
………
洪澤河。
這條全長約四百公裏、末端流入大澤郡的河流,是乾元帝國內有數的大河——渭河,在太平郡境內的一條支流。
此刻,一支總人數約在百人的馬隊從遠處奔騰過來。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這百餘名全副武裝的騎手隱隱分成兩個團夥,彼此間看似有說有笑,實則涇渭分明。
這些人,正是從隆山城下失蹤的太平義軍和善友會高級將領。
其中就包括陳武和王匯方。
除了這些一手攪動了隆山府風雲的人外,幾天前跟兩方偵騎一起離開大營的那批心腹,也都在馬隊前方的安平橋上麵忙碌。
他們的任務,是破壞洪澤河上的安平三橋。
這三座平均長約百米的石橋,最新的距今也有六七十年的曆史了,不久前官府整治驛道的時候才翻修過。它們的位置,恰好位於郡城武安到隆山的必經之路上。若是把這三座橋全部破壞掉,官軍要想過河,要麽辦法收集足夠的渡船,要麽就必須沿著上遊多走近五十裏地,也就是至少一天半的路程,才能繞路通過。
如果是不著急的話,官軍大可以在原地休整,順便收集船隻一點點渡河。可若是官軍一條船都找不到,又恰好在這個時候,接到了隆山府即將被攻破的告急文書呢?
急於馳援的武安官軍,除非肯坐視隆山失陷,否則從上遊五十裏外繞路後,隻能抄近路往隆山趕,而不是悠哉的折迴到斷橋對麵繼續走官道。要知道,按正常的行軍速度,這一來一往足足要多走百餘裏、耽擱整整三天。可要是抄近路,至少能省一天時間!
在隆山府告急的情況,一天能發生的變數太多了。
陳武不信官軍能夠沉得住氣!
一旦他們選擇了繞近路,那官軍的下場幾乎就注定了,因為他們會經過一個絕地——在附近頗有名氣的夏陽穀。
山穀比較狹長,高約百米,而且兩側頗為陡峭,難以攀登。
隻要義軍提前埋伏好,一旦官軍進入峽穀,從山穀兩側推下巨石封住出口和退路,夏陽穀瞬間就會變成武安官軍的死地和墳墓。在《帝國》中,夏陽穀因為名噪一時的風雲公會在這裏被坑了一萬多玩家,狠狠丟了臉麵,在論壇上被傳播的廣為人知。
陳武也是因此記得這個地形,順便把風雲公會對頭用的招數全盤繼承了下來。
此人名字中雖然有“自知之明”,但實際上卻可以用穿越前那個世界的一個著名典故來形容——紙上談兵!要說才能,看上去也有一些;講兵法韜略,跟那些軍門世家出來的將才比都不差,但更多的是誇誇其談。
相比之下,統領第一警備旅團的旅團長康和,要踏實得多。
論才華,康和比不過那些帝國名將,但勝在帶兵紮實謹慎。若是來平叛的是他,想要官軍上當無疑要多費一番手腳。
但現在麽……
為人自負又沒有多少實戰經驗,空有兵法理論的丁自明,絕對是最容易上當的那種主將。
暗暗把心裏的喜悅壓下不提,看了看還在等他問話的香主,陳武略一沉吟,繼續問道:“除了第二警備旅團的丁自明外,官軍中可還有其他隨行的武官?”
“官軍在拿到公文後,曾經叫我進入帳中仔細詢問情況。”香主迴憶了一下,道:“這期間,上首的位置的確還坐了一個人,那個叫丁自明的旅團長曾經稱唿他為‘林大人’$︾,。外麵的軍營中,也有掛他的旗號。我懷疑他是……”
“林安略!”
沒等這香主說出來,陳武就篤定的搶先說出了這個名字。
此人是郡城武安名義上的最高軍事長官,也是太平郡唯一的護軍將軍。從這個姓就能知道,他是八大門閥的林家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林安略並非真正的林家人,而是外姓入贅後改的名。由於頗有才幹,林家在他身上投入了不少資源,將這個入贅的女婿推到了太平郡護軍將軍的位置。
雖說隻是個外圍,但在林家中也算是挺有地位的一個人了。
沒想到,總督錢伯明對隆山這邊的情況還真是重視。派出一整個旅團外加大半的騎兵還不夠,連林家的這個護軍將軍都親自出馬了。
就是不知道,這背後到底有沒有林家的意思?
作為一個備受帝國猜忌的世家,他們做事向來考慮的很多。又或者,隻是單純覺得此次平叛十拿九穩,讓林安略過來鍍鍍金?
林家人的身份,對別人來說是高不可攀的,但對陳武來說,連帝國的反都敢造,一個八大門閥的入贅外姓,更不在話下。他唯一有點擔心的就是,此人的存在會不會對丁自明造成影響,幹擾到自己的計劃。
細細思索片刻後,陳武心裏有底了。
………
自攻城以來的第四天!
在連續不停的強攻三天後,太平義軍和善友會的攻城終於放緩了勢頭。雖說看上去仍舊在不停集結人手,鼓聲敲個不停,可更多的是在虛張聲勢。一天下來,真正發起的進攻也不過三四撥。
這種悄然的變化,沒能瞞過隆山府守城的官軍。
經過一天的驚疑不定後,隆山上下很快猜到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兵法上自古有言,一鼓作氣,再而三、三而竭。在官軍看來,城外的賊軍之所以進攻力道變弱,就是因為在先前三天的進攻中已經用掉了連下沂城、鹿山的那股氣勢。
這個消息,讓所有官軍士兵都鬆了口氣。
幾天來,麵對流民大軍不計代價的消耗,官軍的體力也降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能安生的休息幾天自然再好不過。
至於說趁機出城反攻?
就算對前景再樂觀的人,腦袋中都沒有這個想法。
外麵可是十幾萬流民!
若是隆山府的官軍先前沒有折損大半,他們說不定還敢找機會試一試。現在連打了三天,官軍這邊體力枯竭,死傷百餘,就連守城都頗為吃力,敢出去野戰絕對是找死。何況還有很多官府中人懷疑,賊人之所以降低了進攻力度,其實是在誤導官軍,引誘他們主動出城作戰。
正是有著這樣的判斷,隆山的官軍才老老實實蹲在城內。打定了死守的策略,就是要等郡城的官軍抵達。
他們現在隻要守住隆山城,就是有功無過,犯不著冒那麽大的風險。
不管從哪個方麵看,隆山官軍的應對策略都是非常穩妥的。可他們不知道的是,現在外麵的義軍還真是處於一個力量的真空期。
從城頭上往下看,流民大軍仍舊一眼望不到邊,浩浩蕩蕩不知道多少萬人。可實際上,陳武已經趁拂曉天色微明的時候,把過半義勇營和四個太平營的大隊抽調走了。善友會那邊,也帶走了八百多名護法佛兵。
當然了,就算這樣,兩邊剩下的仍舊有近千名能打的義軍。陳武這邊有許世忠主持;善友會那邊也有向華坐鎮。有這樣兩個大將親自主持,就算隆山府的官軍休整後主動出城求戰,也不可能突破得了。
怪隻能怪,陳武在沂城那一戰把隆山官軍坑的太慘了。
若是隆山城內能多五百步軍、一百騎兵,陳武是斷然不敢如此肆無忌憚的。
話又說迴來了,這滿打滿算近兩千的精銳,到底被調到哪裏去了呢?
………
洪澤河。
這條全長約四百公裏、末端流入大澤郡的河流,是乾元帝國內有數的大河——渭河,在太平郡境內的一條支流。
此刻,一支總人數約在百人的馬隊從遠處奔騰過來。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這百餘名全副武裝的騎手隱隱分成兩個團夥,彼此間看似有說有笑,實則涇渭分明。
這些人,正是從隆山城下失蹤的太平義軍和善友會高級將領。
其中就包括陳武和王匯方。
除了這些一手攪動了隆山府風雲的人外,幾天前跟兩方偵騎一起離開大營的那批心腹,也都在馬隊前方的安平橋上麵忙碌。
他們的任務,是破壞洪澤河上的安平三橋。
這三座平均長約百米的石橋,最新的距今也有六七十年的曆史了,不久前官府整治驛道的時候才翻修過。它們的位置,恰好位於郡城武安到隆山的必經之路上。若是把這三座橋全部破壞掉,官軍要想過河,要麽辦法收集足夠的渡船,要麽就必須沿著上遊多走近五十裏地,也就是至少一天半的路程,才能繞路通過。
如果是不著急的話,官軍大可以在原地休整,順便收集船隻一點點渡河。可若是官軍一條船都找不到,又恰好在這個時候,接到了隆山府即將被攻破的告急文書呢?
急於馳援的武安官軍,除非肯坐視隆山失陷,否則從上遊五十裏外繞路後,隻能抄近路往隆山趕,而不是悠哉的折迴到斷橋對麵繼續走官道。要知道,按正常的行軍速度,這一來一往足足要多走百餘裏、耽擱整整三天。可要是抄近路,至少能省一天時間!
在隆山府告急的情況,一天能發生的變數太多了。
陳武不信官軍能夠沉得住氣!
一旦他們選擇了繞近路,那官軍的下場幾乎就注定了,因為他們會經過一個絕地——在附近頗有名氣的夏陽穀。
山穀比較狹長,高約百米,而且兩側頗為陡峭,難以攀登。
隻要義軍提前埋伏好,一旦官軍進入峽穀,從山穀兩側推下巨石封住出口和退路,夏陽穀瞬間就會變成武安官軍的死地和墳墓。在《帝國》中,夏陽穀因為名噪一時的風雲公會在這裏被坑了一萬多玩家,狠狠丟了臉麵,在論壇上被傳播的廣為人知。
陳武也是因此記得這個地形,順便把風雲公會對頭用的招數全盤繼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