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動用他們部署在丹拿王國裏的軍隊,幫助周歧鎮壓?


    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大恆帝國的大量陸軍可就在寧禹州呢,你奧利薩帝國出兵了,他們大恆人又不傻,一看局勢部隊也會親自出兵了。


    到時候可就不是丹拿人自己的內戰了,而是兩大國之間的戰爭了。


    雖然說丹拿王國很重要,但是不到重要關頭,奧利薩帝國方麵也是不願意因此就和大恆帝國爆發全麵戰爭的。


    尤其是去年嚐試和克魯爾王國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未果,那些該死的克魯爾人隻是嚐試了一番,看見大恆人激烈反對之後,就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雖然兩國在多方麵的軍事領域都進行了合作,甚至也是在口頭上達成了一些約定,但是這些軍事領域合作以及口頭約定,依舊無法確保奧利薩帝國一旦和大恆開戰,克魯爾王國就會堅定的站在他們這一邊。


    同時南方大陸其他國家的看法也很難說他們不能會趁機再捅奧利薩帝國一刀。


    如今的局勢和數十年前的恆奧戰爭不一樣。


    數十年前的恆奧戰爭,起因是大恆帝國主動入侵奧利薩帝國本土,甚至對想要吞並整個南大陸,並且當時的大恆帝國對外擴張還是非常血腥的,這才激起了整個南大陸諸國,當時包括東海岸四國,西海岸三國,奧爾王國在內的諸多國家,都是出錢出力幫奧利薩帝國一起對抗大恆帝國。


    而克魯爾,可凱爾,迦菲亞等國家也是奔著扼製大恆人的念頭,一起出錢出力幫助奧利薩帝國。


    最後才擊退了恆蠻子的侵略,饒是如此,因為戰爭主要爆發在奧利薩帝國本土,導致奧利薩北部領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並且欠下了一屁股的外債,等戰爭結束後,南方大陸的其他國家更是在克魯爾王國等國家的支持下,又趁火打劫,把奧利薩帝國坑的不輕,當時南方的兩個省份都被迫割讓,雖然後續幾十年奧利薩帝國緩過來後,已經是通過多次的戰爭收複了這兩個省份。


    但是,當年的戰爭依舊給予了奧利薩人非常深刻的教訓!


    那就是大恆人固然是這的世仇,但是南方大陸的其他中小國家也不是好東西,甚至克魯爾王國等國家也不是好東西,都得防備著。


    他們也擔心,一旦自己和大恆帝國開戰了,到最後自己和大恆人打的你死我活,其他人卻是在看戲,看完戲還會下場再坑他們奧利薩人一把。


    為此,這一次奧利薩人是非常的謹慎!


    在確定了大恆人沒有親自派兵南下,隻是通過非常規手段支持周亞平王子派係後,奧利薩帝國高層也是做出了自己的決定,暫時不直接出兵,甚至是為了避免引起和大恆帝國的大戰,他們甚至是主動收縮了駐防在丹拿王國的軍隊。


    他們把部隊從混亂的北方地區,收縮到南方地區,尤其是沿海的幾個軍事基地裏。


    但是他們這些部隊撤離的時候,裝備卻是留下了一部分,這一部分裝備被周歧國王的王室軍所獲得,用來裝備剛動員起來的王室軍預備部隊。


    這一次,奧利薩帝國方麵已經是決定了,絕不輕易的親自下場參戰,而是采用資金,武器彈藥扶持的手段,支持周歧王室。


    他們對周歧王室還是有一定的信心的,周歧好歹也是當了十多年的國王,而且王室軍已經是經過了現代化改革,戰鬥力還是不錯的,隻要後勤供應能夠維持,那麽對抗數量稀少的叛軍應該還是不成問題的。


    於是乎,丹拿王國的內戰,就是演變為了典型的代理人戰爭。


    大恆帝國支持的周亞平王子和奧利薩帝國支持的周歧國王,各自率領著各自的支持者進行了殘酷的內戰。


    當丹拿王國爆發內戰之後,大恆帝國自然也是做了相應的準備的,比如大恆帝國的海軍就以保障本土海域,預防萬一之類的亂七八糟的名號,直接頻繁派遣海軍艦隊巡邏,並實際封鎖了丹拿王國東海岸的北部沿海,不過這隻是象征性的。


    實際上大恆帝國對周亞平王子的支持,已經是通過北方山區的陸路源源不斷的進入其中了,至少周亞平王子能夠召集到足夠的兵力,那麽大恆帝國就有足夠的能力把他們武裝起來。


    過去幾年來,大恆帝國統一換裝小口徑槍械,新型火炮,換裝下來了大量的十一毫米口徑槍械,舊式火炮。


    這些落後的武器裝備對外賣也沒啥人要,作為戰略儲備也沒啥用處,一直都是隻能堆在倉庫裏發黴,現在扔給丹拿人打內戰正好。


    反正對麵的王室軍的武器裝備水平也不咋地,奧利薩人也不可能說支援一大批最新銳的小口徑武器,發射無煙藥的新一代火炮給他們。


    不說奧利薩人自己都還沒有換裝完呢,就算是有富餘產能了,新式武器這麽昂貴也不可能直接扔出去多少啊。


    至於說發放貸款,指望著丹拿人以後償還!


    人家丹拿人一共也就六七八萬人人口,經濟落後,這借出去的錢少了還好,多了也就別指望他們能夠還了。


    現在雙方支持丹拿內戰,那基本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所以不管是大恆人還是奧利薩人,其實都不願意給太先進的武器,隻給換裝下來的舊式武器。


    丹拿人自己打的熱鬧的時候,大恆帝國雖然密切關注著,不過帝國高層的注意力依舊是放在了自身發展上。


    搞事嘛,那是給別人搞麻煩,如果因此而影響了自身的發展,那麽就得不償失了。


    乾聖十四年,帝國各領域依舊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不僅僅是工業,帝國的傳統優勢產業農業的發展,其實更能體現帝國最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


    帝國農業發展迅速無比,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大恆帝國在乾聖十三年裏的農業產值,達到了驚人的七十六億恆元。


    而在乾聖二年的時候,大恆帝國的農業產值隻有二十六億恆元,過去十多年裏,農業產值增加了三倍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當家不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天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天下雨並收藏大當家不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