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安海戰後,克魯爾王國海軍豪擲千金,建造新銳高幹舷戰艦,但是還沒兩年呢,速射炮和硬化裝甲就出來後。


    克魯爾王國海軍此時也是很鬱悶,因為過去幾年裏他們耗費巨資折騰的十幾艘主力艦,因為沒有硬化裝甲,也沒有全麵防護又過時了。


    不過好說好歹還能換裝速射炮,重點防護差了點但是好歹也能用。


    不至於和原來的那些低幹舷戰艦遠洋作戰不行,近海炮擊港口也不行,航速還慢,火力也弱,克魯爾王國海軍現在隻把他們用在二線作戰上。


    至於更早期的戰艦,也就是乾聖元年前,也就是早期還在玩前裝線膛炮、中央炮房的鐵甲艦時期建造的戰艦通通退役封存或者幹脆出售拆解了。


    反正這些鐵甲艦時代的戰艦,哪怕是經過了升級改裝也沒啥用處了,連封存的價值都沒有,畢竟他們還有一堆的乾聖元年到乾聖八年之間的低幹舷戰艦都不知道該咋處理呢……


    還不如退役了買廢鐵,既可以迴收個廢鐵錢,更重要的是可以節省維護經費,騰出人手。


    財大氣粗的克魯爾王國,連十年左右艦齡的舊戰艦都拆掉出售了,其他國家可沒法比,饒是可凱爾帝國和瓦利亞帝國都沒這麽奢侈,大恆帝國也不行,統一戰爭時期建造的一些戰艦雖然老舊了,退居二線了,但是還在服役呢。


    雖然這些舊式戰艦的確是沒啥用了,留著除了浪費錢外,其實根本發揮不了什麽作用,但是好歹也是大幾千噸甚至上萬噸的戰艦呢,留著當訓練艦也是好的!


    這幾年,克魯爾王國海軍難受,但是可凱爾帝國,瓦利亞帝國等國家海軍同樣難受。


    他們也是和克魯爾王國海軍一樣,在大恆統一戰爭之後,就掀起了大規模的造艦浪潮,在伊安海戰之前可是開工建造了一大堆的主力艦,結果這些耗費了龐大資金的戰艦沒啥卵用了,還得投入更多的資金去建造新型的高幹舷戰艦。


    結果乾聖八年到乾聖十一年,耗費巨資折騰了三年後發現,媽呀,這幾年造的船全都是重點防護的船,連個速射炮都擋不住……


    現在還得再搞配屬硬化裝甲,全麵防護和裝備速射炮的新型戰艦。


    為了維持海軍戰鬥力和規模,緊跟海軍變革潮流,各國的錢就和洪水決堤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出去。


    但是哪怕是再苦,甭管大國還是中小國家,一個個都是咬牙緊跟,因為誰都知道,如今正處於海軍變革的時代,現在一步落後,那麽就是步步落後。


    而且你不緊跟的話,難不成還指望對手不緊跟?


    一旦你沒有足夠的新銳戰艦,而敵國卻是有一票的新銳戰艦,到時候怕是下場要很慘!


    如今的奧利薩帝國就處於這種尷尬狀態。


    他們在上一個十年裏,為了應對大恆帝國的威脅,投入巨資擴充了海軍,原本以為以後隻需要按照逐步替換戰艦,就能夠維持艦隊規模,確保無盡海峽安全。


    但是沒有想到海軍變革來的這麽快,以至於早些年的巨大投入成為了無用之功,不過最近兩年他們依舊是咬緊牙關持續投入。


    但是受到奧利薩帝國自身的工業實力以及經濟能力的影響,他們想要和其他幾個強國一樣,持續保持高強度的造艦那是不可能的。


    前麵兩年他們還能服役四艘新型戰列艦,但是現在,他們在建的都隻有三艘,而且現在已經是沒有建造計劃了。


    這不僅僅是沒錢的事,還是因為戰艦的技術持續提升後,他們已經是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來緊跟時代了。


    比如說艦炮,他們雖然持續研發艦炮,但是在新型艦炮上被卡了好多年,一直沒能解決問題。


    硬化裝甲和速射炮都是,雖然有了克魯爾王國那邊轉讓過來的技術,但是有了技術文件不代表著就能夠大規模量產了。


    以克魯爾王國這種世界第一強國的強悍國家,想要大規模量產也得花費一兩年時間呢,奧利薩帝國的工業實力可沒這麽強悍。


    不得已,他們隻能是進一步和克魯爾王國合作,決定采用自建船體,進口克魯爾王國的三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口徑艦炮的方式來繼續建造戰艦。


    速射炮和硬化裝甲也都是采取進口的方式,不然他們自己一時半會的搞不出來,搞出來性能也很難達到需求。


    即便如此,他們的新戰艦的預定開工數量,卻是隻有區區兩艘。


    人家奧爾王國這種彈丸之國都是新訂購了兩艘戰列艦呢,其他幾個傳統大國以及大恆帝國,哪一個不是一打一打的建造啊!


    而奧利薩帝國身為世界第一梯隊的大國之一,在速射炮和硬化裝甲時代到來後,也隻是開工了兩艘戰列艦,這不得不讓人們再一次審視奧利薩帝國的實力了。


    不過很快人們就知道了奧利薩帝國隻開建兩艘戰列艦的緣故了,他們把更多資金用於了裝甲巡洋艦上的建造上,他們很高調的宣布了一項建造六艘裝甲巡洋艦的計劃。


    各國的情報人員也是很快查明,這裝甲巡洋艦還有點特殊,咋一看還以為是大恆帝國外貿戰艦克蘭級裝甲巡洋艦的升級版本呢,隻是噸位更大,防護更好,火力更強。


    而這種裝甲巡洋艦,也是屬於非常典型的決戰性裝甲巡洋艦。


    不得不說,奧利薩帝國裏聰明人還是很多的,他們很快就發現了速射派和硬化裝甲的奧妙。


    他們經過測試後,發現三百毫米的艦炮看似口徑大,但是射速太低,彈藥投射量太低,沒啥卵用。


    而且各國新一代戰艦普遍配屬兩百多毫米硬化裝甲的時候,哪怕是三百毫米口徑的重炮在遠距離上也很難有效擊穿,想要一發入魂很難。


    還不如配屬大量速射更高的速射艦炮以及口徑小一些的主炮,直接依靠更多的投射量洗甲板。


    這個理論,其實克魯爾王國以及其他幾個國家也是知道,所以克魯爾王國海軍低調的開建了混合主炮戰列艦,可凱爾帝國等幾個國家也有所研究。


    而奧利薩帝國方麵因為資金問題,再加上硬化裝甲的強勢,他們幹脆是搞防護更好的裝甲巡洋艦,直接依靠二級主炮和速射炮來取勝。


    而這個理論,其實也是大恆帝國克蘭級裝甲巡洋艦的理論基礎,並且已經被各國普遍接受,隻是奧利薩帝國方麵做的更極端一些,他們幹脆建造噸位更大,防護更好的裝甲巡洋艦來取代戰列艦作為決戰主力使用。


    這在幾個海軍大國裏還是僅有的一個。


    奧利薩帝國方麵咬牙繼續維持海軍均勢,但是哪怕是他們自己也知道不可能維持多久的。


    也好在奧利薩帝國也擁有地緣優勢,他們可不指望著進攻大恆帝國,而是采取的防禦策略,海軍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封鎖無盡海峽,保護本國沿海海域。


    同時他們的低幹舷戰列艦裏,炮塔戰列艦的比例比較大,他們的一堆二等戰列艦,純粹就是為了近海作戰而生的,防護能力相當出色,在換裝大量速射炮後依舊能夠在近海作戰裏支撐很長一段時間。


    因此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的一大批低幹舷戰艦其實依舊能夠發揮不小的作用,再加上他們的岸防火力以及戰爭時期的魚雷艇襲擊,布雷等手段,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的壓力。


    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舊戰艦也支撐不了幾年了,奧利薩帝國海軍必須緊跟時代,為此他們也是悄然和克魯爾王國合作,獲得了他們的技術,繼而開始自產速射炮以及硬化裝甲,並開工了他們的新一代戰艦。


    奧利薩帝國方麵的情況,也是反應出來了中大陸和南大陸這一片區域裏的緊張地緣關係。


    大恆帝國和奧爾王國形成了一種事實同盟關係,大恆人大力扶持奧爾人發展軍事力量。


    克魯爾王國和奧利薩帝國因為自身的利益,也是開始相互靠攏,克魯爾王國也是開始扶持奧利薩帝國海軍,為了就是在西線上找到一個能夠牽製大恆帝國的潛在盟友。


    而大恆帝國和克魯爾王國的這種行為,也是讓中部大陸、南方大陸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夾在中間的東海岸四國以及邊上的列季王國以及南大陸西部的西海岸三國聯盟也無法置身之外,他們不管願不願意,都得摻和進去,或是選擇站隊,或是選擇武裝中立。


    大恆帝國的外交官們的頻繁活躍,多次公開宣稱大恆帝國是一個文明開放的帝國,對他國領土沒有任何的企圖,更沒有什麽統一中部大陸甚至南部大陸的想法,這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東海岸四國以及西海岸三國聯盟對大恆帝國向南方擴張的潛在擔憂。


    在加上他們和奧利薩帝國的現實衝突,同時和大恆帝國最近這幾年來的友好合作,這讓東海岸四國是逐步傾向於大恆帝國這一方,這從東海岸四國的武器裝備已經是逐漸轉向大恆帝國采購就可以看的出來。


    早年的時候,他們隻是找大恆人訂購了兩艘巡洋艦而已,但是兩年前卻是發展為向帝國訂購了兩艘布吉爾級裝甲巡洋艦,而現在,更是訂購了四艘克蘭級裝甲巡洋艦。


    話說,他們不管是這兩款一脈相承的裝甲巡洋艦非常有好感,當然了,布吉爾裝甲巡洋艦其實一開始就是專門為他們而設計的外貿戰艦,自然各方麵都能更為符合他們的需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當家不好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天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天下雨並收藏大當家不好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