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因為喬峰出走塞外而平靜了一段時間的江湖,再次掀起了波濤,隻是這一次,無論規模還是意義上,要比之前因喬峰而掀起的一場場腥風血雨更加龐大。--x-
繼北喬峰之後,中原又一名高手被自己人逼走了,所不同的卻是,喬峰是在一路冤屈,處處碰壁的情況下,被自己昔日的兄弟逼得走投無路,心灰意冷之下,才遠赴塞外,而這一次,昔日與北喬峰齊名的南慕容走的卻是光明正大,所過之處,武林人士更是夾道相迎。
同是異族出身,但這受到的待遇比起來卻是天差地別。
燕子塢一場大戰,雖然在李軒的壓迫下,在場的宋軍選擇了緘口莫言,一來是怕遭到報複,這些江湖人如果真的報複起來,那手段,可真沒什麽下限,二來,也是被李軒當時所表現出來的氣魄所折服。
隻是宋軍不說,不代表其他人不說,當時在場的可不止是宋軍,那數百武林高手也在其中,甚至也曾親身參與了那場爭鬥,似乎是忘記了,也或者是沒想過這些人會自報家底,總之當時李軒卻沒有刻意要求這些人去保密,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其中有人將這份讓他們引以為豪的秘密與好友分享,以至於眼下,那原本該極為隱秘的燕子塢一戰,徹底成為了眼下江湖中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至於這樣做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至少眼下,朝廷還未有什麽動作,不是不知,隻是此事涉及的麵太廣,而其中不乏在當地有著深遠影響的大門大派。哪怕朝廷中那些屍位素餐的大佬們從未將這些江湖中人放在眼中,但眼下,麵對幾乎遍及大半個江湖的勢力,也不得不選擇暫時性的息事寧人。
不過以朝廷對自己人反叛的手段,哪怕隻是有這個可能活著苗頭的情況下,想要徹底息事寧人是不可能了。隨著慕容複一行在江湖各路人馬或明或暗的掩護下有驚無險的北上,加上眼下西夏內部出了問題,無力去東顧,讓朝廷所麵臨的壓力小了不少,不過空出來的精力卻並未用在對抗日漸勢大的遼國身上。
畢竟眼下雙方邊界小摩擦幾乎從未斷絕過,但大的爭鬥卻是已經很久沒有過了,是以,在官家眼中,驅除後患才是眼下最該做的事情。
西夏內部出了問題。自然不會再有空閑跑來因為昔日一品堂的問題來責難大宋,加上慕容複北上,看樣子,是準備離開宋境了。
如果放在不久前,這自然是皆大歡喜的結果,但眼下嗎,隨著燕子塢那一場混戰,這性質卻是變得不一樣了。
一營人馬全軍覆沒。對於手握著百萬雄兵的大宋皇帝來說,這點損失。其實根本不算什麽,隻要他願意,甚至不需要動嘴,自會有人將這失去的兵力迅速補充,但就本身的意義而言,在性質上卻有些不同了。
於江湖人而言。李軒做的事情自然是沒有錯的,無論是滅殺西夏一品堂還是不久前在燕子塢那場大戰。
西夏一品堂,在大宋境內橫行無忌,作為使節,也就是客人。卻跑到人家家裏來作威作福,這種事,擱誰身上都不會有什麽好想法,更何況是桀驁不馴,崇尚自由,更是整天把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掛在嘴邊的江湖人?
滅殺西夏一品堂,不止沒錯,而且是殺的大快人心。
至於之後燕子塢一戰,說到底,不過是自保罷了,就算骨子裏流的血脈並不純正,但就如李軒所說,生於大宋,長於大宋,人家卻是從沒做過一件對不起大宋的事情,卻隻是因為看不慣外人在自己地盤上橫行霸道,燒殺搶掠而仗義出手,最終卻要被殺,兔子急了都咬人呢,何況人家堂堂一方高手,大家都是江湖人,這種事,放誰身上,也不會真的就束手就擒。
結果呢,整整一營的官軍敗了,甚至連最後逃迴來那點人馬,都是人家大發善心,放迴來的,這種情況下,又有什麽好抱怨的。
尤其是在最後,李軒那句一肩擔之的話語,更是深得人心,雖然朝廷對李軒發布的懸賞整整翻了一倍,但此刻,江湖上卻是少有人去過問那種事情,真正有這個能力的,更注重的卻是自己的臉麵問題,如丐幫、少林,自不會為了那點賞金,去做自毀身價的事情,而貪圖這些賞金的,卻往往上不了台麵,是以那高額的賞金,如今到了江湖中,卻成了一句笑話。
但這種事情,放在朝廷眼中,性質卻變了,站的高度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也不會相同。
江湖人雖然也注重名利,也好臉麵,但大多數時候,道義之類的東西一旦占據了主要,卻還是說得通的,這就是江湖人心中的大義。
但在真正的上位者眼中,所謂的大義,說到底也不過就是那麽一麵旗幟,尤其是在天下太平的時候,自己才該是大義,其他所謂的大義都得靠邊站,而且,經曆了燕子塢那麽一戰,哪怕最初本身,並沒有將這事太放在心上,但隨著那一營人馬的損失,很多問題的性質卻是變了。
什麽時候,江湖人也有了跟朝廷大軍相抗衡的能力?
對朝廷而言,這是一個危險地信號,很多事情,在這些人腦子裏那麽一轉,都會變得複雜了無數倍,更能看出許多基本上不會出現的東西。
今天雖然隻是小小的一營人馬損失,算上被放迴來的,真正損失的兵馬其實也不過就是幾百人,但今天是幾百人,誰知道明天會不會是幾千人?幾萬人?
雖然由於涉及麵太廣,朝廷並未立刻對那些人動手,但暗地裏,卻已經開始著手布局,所針對的,卻不單單隻是那些參與燕子塢一役的高手,皇帝顯然也有心思趁著眼下邊界平靜的時光裏,做些有益於國家,有益於社稷的大事情,眼下這些不聽朝廷號令的江湖幫派,卻是必須整理一下了。
畢竟在自己的國家卻出現不尊朝廷號令的非法武裝,以前問題沒有爆發前,或許不會這麽想,但眼下,經過燕子塢一役,本來沒有問題的問題,算是徹底爆發了。
皇帝通常都多疑,尤其是在關係到自己屁股下麵那張大椅子的問題上,無論昏庸還是睿智,都不會太冷靜,眼下這位大宋官家顯然也是犯了類似的毛病,開始對這些東西疑神疑鬼起來,再加上不需李軒刻意去安排,周圍一幫子聰明人已經開始順著他的意思去添油加醋,以至於鬧得如今整個朝廷都變得不對勁起來,最明顯的就是,對於江湖人的態度開始前所未有的強硬起來。
至於李軒那句一肩擔之的話,在江湖人聽來無疑是很感人肺腑的,讓李軒在大多數江湖人心中肅立成一個義薄雲天的男子漢形象,但在真正當事人李軒和朝廷看來,卻完全不是那麽迴事。
李軒自己可是已經在朝廷黑榜上麵榜上有名的人物,海捕文書滿街亂飛的情況下,已經無所謂擔或者不擔了,債多不壓身,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至於朝廷眼中,這定罪的問題本該由朝廷來定奪,什麽時候輪到你一個武者莽夫來說的?這種事情,是你說擔就能擔的嗎?最後還不是要由我們來定奪嗎?
這句話到了最後的結果,卻是李軒跑路,走的相當灑脫,留下一地爛攤子,朝廷開始趁著這段難得的假期,準備對江湖開始著手去整頓,而那些江湖人,莫名其妙的被卷入這場爭鬥,讓朝廷記恨上了,最終卻還要欠下李軒一個人情債,這種結果,如果有當事者能夠真正想通的話,估計會被氣死。
北方
雁門關
一腳將奉命前來追殺自己的將領給踹飛,有些貪婪的吮吸了一口這北方幹燥中透著豪邁的空氣,李軒迴頭,看著身後一大票人馬,舉起手中的鋼刀,臉上帶著笑容道:“諸位,從現在開始,我們自由了!”
“吼~”
迴應他的,是千餘名劫後餘生的好漢興奮地嚎叫。
雖然當日,大多數江湖人選擇了默認由李軒一人去承擔那份由朝廷而來的怒火,但也有不少人折服於李軒的氣魄,直接選擇投入李軒麾下,跟李軒一起跑路,這些大都是些無名無派的江湖人,一開始,人數也不算多,隻是到了後來,隨著朝廷開始著手對江湖人開始進行整頓,不少人直接被官府玩的家破人亡,義憤之下,直接殺官造反,之後就是跑來跟李軒匯合,一起跑路。
結果這一路來,雖然不斷與追殺自己的宋軍交戰,但身邊的人卻是越來越多,到如今,成功突破雁門守將的阻隔,身邊已經聚集了千餘江湖好漢。
這些江湖好漢,可不是昔日燕子塢外那群烏合之眾,這一路北上,雖然險阻重重,折損了不少投奔自己的高手,但大浪淘沙,經過這一路的磨合,眼下自己身邊這千餘高手,卻是已經被李軒磨練成為一支可以迎接任何挑戰的精兵。
“主公,我們去哪?”此刻,這千餘高手早已被李軒折服,宣誓效忠,隻是此刻,看著這與中原繁華迥異的關外,卻不免心生茫然之感。
“南京,那裏有我慕容氏的產業,可以作為我們暫時的落腳之處,至於以後,還得再看看。”這一切李軒早有安排,南京正是楚王的老巢,從各方收集過來的情報看,楚王已經開始籌謀造反,那裏無疑將是他在此位麵最理想的立業之所。(未完待續。。)
繼北喬峰之後,中原又一名高手被自己人逼走了,所不同的卻是,喬峰是在一路冤屈,處處碰壁的情況下,被自己昔日的兄弟逼得走投無路,心灰意冷之下,才遠赴塞外,而這一次,昔日與北喬峰齊名的南慕容走的卻是光明正大,所過之處,武林人士更是夾道相迎。
同是異族出身,但這受到的待遇比起來卻是天差地別。
燕子塢一場大戰,雖然在李軒的壓迫下,在場的宋軍選擇了緘口莫言,一來是怕遭到報複,這些江湖人如果真的報複起來,那手段,可真沒什麽下限,二來,也是被李軒當時所表現出來的氣魄所折服。
隻是宋軍不說,不代表其他人不說,當時在場的可不止是宋軍,那數百武林高手也在其中,甚至也曾親身參與了那場爭鬥,似乎是忘記了,也或者是沒想過這些人會自報家底,總之當時李軒卻沒有刻意要求這些人去保密,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其中有人將這份讓他們引以為豪的秘密與好友分享,以至於眼下,那原本該極為隱秘的燕子塢一戰,徹底成為了眼下江湖中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至於這樣做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至少眼下,朝廷還未有什麽動作,不是不知,隻是此事涉及的麵太廣,而其中不乏在當地有著深遠影響的大門大派。哪怕朝廷中那些屍位素餐的大佬們從未將這些江湖中人放在眼中,但眼下,麵對幾乎遍及大半個江湖的勢力,也不得不選擇暫時性的息事寧人。
不過以朝廷對自己人反叛的手段,哪怕隻是有這個可能活著苗頭的情況下,想要徹底息事寧人是不可能了。隨著慕容複一行在江湖各路人馬或明或暗的掩護下有驚無險的北上,加上眼下西夏內部出了問題,無力去東顧,讓朝廷所麵臨的壓力小了不少,不過空出來的精力卻並未用在對抗日漸勢大的遼國身上。
畢竟眼下雙方邊界小摩擦幾乎從未斷絕過,但大的爭鬥卻是已經很久沒有過了,是以,在官家眼中,驅除後患才是眼下最該做的事情。
西夏內部出了問題。自然不會再有空閑跑來因為昔日一品堂的問題來責難大宋,加上慕容複北上,看樣子,是準備離開宋境了。
如果放在不久前,這自然是皆大歡喜的結果,但眼下嗎,隨著燕子塢那一場混戰,這性質卻是變得不一樣了。
一營人馬全軍覆沒。對於手握著百萬雄兵的大宋皇帝來說,這點損失。其實根本不算什麽,隻要他願意,甚至不需要動嘴,自會有人將這失去的兵力迅速補充,但就本身的意義而言,在性質上卻有些不同了。
於江湖人而言。李軒做的事情自然是沒有錯的,無論是滅殺西夏一品堂還是不久前在燕子塢那場大戰。
西夏一品堂,在大宋境內橫行無忌,作為使節,也就是客人。卻跑到人家家裏來作威作福,這種事,擱誰身上都不會有什麽好想法,更何況是桀驁不馴,崇尚自由,更是整天把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掛在嘴邊的江湖人?
滅殺西夏一品堂,不止沒錯,而且是殺的大快人心。
至於之後燕子塢一戰,說到底,不過是自保罷了,就算骨子裏流的血脈並不純正,但就如李軒所說,生於大宋,長於大宋,人家卻是從沒做過一件對不起大宋的事情,卻隻是因為看不慣外人在自己地盤上橫行霸道,燒殺搶掠而仗義出手,最終卻要被殺,兔子急了都咬人呢,何況人家堂堂一方高手,大家都是江湖人,這種事,放誰身上,也不會真的就束手就擒。
結果呢,整整一營的官軍敗了,甚至連最後逃迴來那點人馬,都是人家大發善心,放迴來的,這種情況下,又有什麽好抱怨的。
尤其是在最後,李軒那句一肩擔之的話語,更是深得人心,雖然朝廷對李軒發布的懸賞整整翻了一倍,但此刻,江湖上卻是少有人去過問那種事情,真正有這個能力的,更注重的卻是自己的臉麵問題,如丐幫、少林,自不會為了那點賞金,去做自毀身價的事情,而貪圖這些賞金的,卻往往上不了台麵,是以那高額的賞金,如今到了江湖中,卻成了一句笑話。
但這種事情,放在朝廷眼中,性質卻變了,站的高度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也不會相同。
江湖人雖然也注重名利,也好臉麵,但大多數時候,道義之類的東西一旦占據了主要,卻還是說得通的,這就是江湖人心中的大義。
但在真正的上位者眼中,所謂的大義,說到底也不過就是那麽一麵旗幟,尤其是在天下太平的時候,自己才該是大義,其他所謂的大義都得靠邊站,而且,經曆了燕子塢那麽一戰,哪怕最初本身,並沒有將這事太放在心上,但隨著那一營人馬的損失,很多問題的性質卻是變了。
什麽時候,江湖人也有了跟朝廷大軍相抗衡的能力?
對朝廷而言,這是一個危險地信號,很多事情,在這些人腦子裏那麽一轉,都會變得複雜了無數倍,更能看出許多基本上不會出現的東西。
今天雖然隻是小小的一營人馬損失,算上被放迴來的,真正損失的兵馬其實也不過就是幾百人,但今天是幾百人,誰知道明天會不會是幾千人?幾萬人?
雖然由於涉及麵太廣,朝廷並未立刻對那些人動手,但暗地裏,卻已經開始著手布局,所針對的,卻不單單隻是那些參與燕子塢一役的高手,皇帝顯然也有心思趁著眼下邊界平靜的時光裏,做些有益於國家,有益於社稷的大事情,眼下這些不聽朝廷號令的江湖幫派,卻是必須整理一下了。
畢竟在自己的國家卻出現不尊朝廷號令的非法武裝,以前問題沒有爆發前,或許不會這麽想,但眼下,經過燕子塢一役,本來沒有問題的問題,算是徹底爆發了。
皇帝通常都多疑,尤其是在關係到自己屁股下麵那張大椅子的問題上,無論昏庸還是睿智,都不會太冷靜,眼下這位大宋官家顯然也是犯了類似的毛病,開始對這些東西疑神疑鬼起來,再加上不需李軒刻意去安排,周圍一幫子聰明人已經開始順著他的意思去添油加醋,以至於鬧得如今整個朝廷都變得不對勁起來,最明顯的就是,對於江湖人的態度開始前所未有的強硬起來。
至於李軒那句一肩擔之的話,在江湖人聽來無疑是很感人肺腑的,讓李軒在大多數江湖人心中肅立成一個義薄雲天的男子漢形象,但在真正當事人李軒和朝廷看來,卻完全不是那麽迴事。
李軒自己可是已經在朝廷黑榜上麵榜上有名的人物,海捕文書滿街亂飛的情況下,已經無所謂擔或者不擔了,債多不壓身,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至於朝廷眼中,這定罪的問題本該由朝廷來定奪,什麽時候輪到你一個武者莽夫來說的?這種事情,是你說擔就能擔的嗎?最後還不是要由我們來定奪嗎?
這句話到了最後的結果,卻是李軒跑路,走的相當灑脫,留下一地爛攤子,朝廷開始趁著這段難得的假期,準備對江湖開始著手去整頓,而那些江湖人,莫名其妙的被卷入這場爭鬥,讓朝廷記恨上了,最終卻還要欠下李軒一個人情債,這種結果,如果有當事者能夠真正想通的話,估計會被氣死。
北方
雁門關
一腳將奉命前來追殺自己的將領給踹飛,有些貪婪的吮吸了一口這北方幹燥中透著豪邁的空氣,李軒迴頭,看著身後一大票人馬,舉起手中的鋼刀,臉上帶著笑容道:“諸位,從現在開始,我們自由了!”
“吼~”
迴應他的,是千餘名劫後餘生的好漢興奮地嚎叫。
雖然當日,大多數江湖人選擇了默認由李軒一人去承擔那份由朝廷而來的怒火,但也有不少人折服於李軒的氣魄,直接選擇投入李軒麾下,跟李軒一起跑路,這些大都是些無名無派的江湖人,一開始,人數也不算多,隻是到了後來,隨著朝廷開始著手對江湖人開始進行整頓,不少人直接被官府玩的家破人亡,義憤之下,直接殺官造反,之後就是跑來跟李軒匯合,一起跑路。
結果這一路來,雖然不斷與追殺自己的宋軍交戰,但身邊的人卻是越來越多,到如今,成功突破雁門守將的阻隔,身邊已經聚集了千餘江湖好漢。
這些江湖好漢,可不是昔日燕子塢外那群烏合之眾,這一路北上,雖然險阻重重,折損了不少投奔自己的高手,但大浪淘沙,經過這一路的磨合,眼下自己身邊這千餘高手,卻是已經被李軒磨練成為一支可以迎接任何挑戰的精兵。
“主公,我們去哪?”此刻,這千餘高手早已被李軒折服,宣誓效忠,隻是此刻,看著這與中原繁華迥異的關外,卻不免心生茫然之感。
“南京,那裏有我慕容氏的產業,可以作為我們暫時的落腳之處,至於以後,還得再看看。”這一切李軒早有安排,南京正是楚王的老巢,從各方收集過來的情報看,楚王已經開始籌謀造反,那裏無疑將是他在此位麵最理想的立業之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