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衝刷著萬物,打在李苦兒的紙傘上,落下,又緩緩滲進她腳下的黃土。她抹著眼淚,袖子都濕了一片,身邊劉家三人見狀也不願打擾,默默地布置祭品。
李苦兒哭完了,吸著鼻子覺得害臊,蹲下來又給先祖們斟了酒。劉叔端著一個酒杯走過來,手腕一轉,一杯水酒橫灑在地上,道:“李哥兒,咱也好久沒一塊兒喝酒了,這一杯是敬你的。你跟嫂子在下麵便放一百個心,苦兒懂事能幹,我們老劉家也會好好看著她,不讓人欺負去。你呀,平日悶了就在下麵跟我家老爺子下下棋,他老人家活著的時候也就你能做對手……”
劉叔說了一大通,李苦兒聽得淚又忍不住往下流。她知道她不該哭,告訴爹娘自己活得堅強勇敢,隻是這種事,又哪裏是能克製的?
旁邊劉嬸兒開始燒紙了,唿喚劉叔去拜拜,李苦兒抹了淚也開始燒紙。按著舊俗,燒紙也有講究。先在地上畫個圈兒,將紙銀錠堆在圈裏,西北角要留個缺口,方便下麵的親人進來拿。燒前還得點幾隻紙銀錠放在圈外,權當答對那些沒有親人送錢的孤魂野鬼。
火燒得很旺,即使天下著雨,李苦兒一邊拜著一邊嘴裏嘀嘀咕咕:“爹,娘,列祖列宗,苦兒給各位送元寶來了。你們在下麵要吃好用好別省著,下迴苦兒還會來送元寶的……”
四人等紙銀錠徹底燒成灰燼,才收拾東西坐牛車迴家。這一到家,已是午後了。李苦兒估摸著王府的午飯是趕不上了,正巧劉嬸也邀她一同吃午飯,便不去王府了。
又是魚又是肉,菜都是供過的,迴了鍋,雖失了原本的新鮮勁兒,卻因供先祖食用過,留有他們賜予的祝福,且是平日很少會去買的東西,所以吃得也格外珍惜。飯後,李苦兒與劉嬸一同將碗洗了,便披上蓑衣戴上鬥笠下地幹活兒去了。芹菜和蘿卜長勢很好,還都是小秧子,卻也算是強壯的小秧子,李苦兒幾乎可以想象它們成熟豐收的模樣,幹活兒都有力氣了些。
下午,雨逐漸停歇了。李苦兒直起腰看天,時候差不多了。迴家去脫了蓑衣,又戴上一把紙傘,便到喬王府去做工。地*的,灰塵都沒有了,隻需掃去路上被雨打下來的樹葉,倒是方便。
期間,路過兩個前院侍候的丫鬟,正說著事兒,李苦兒無意聽見了,才知道下午王爺和三位王妃臨時起意去廟裏燒香吃齋還要過夜,明日中午才會迴來。李苦兒一尋思,王爺他們去廟裏了,何未染不就沒事了麽?思及此,拿著大掃把在地上草草劃拉了兩下,便去何未染的屋子找人。
果不其然,何未染正是在自己的屋子裏,門敞著,她就坐在門口就著天光看書。李苦兒覺得她這會兒就像個讀書人,才女,安安靜靜的,知書達理,高貴端莊。再看自己,為了省點蠟油錢,好久沒看書了。
“苦兒來了啊。”何未染看見了她,合上書,朝她招手。李苦兒笑嘻嘻地跑過去,邊跑邊問:“何姐姐,又在看什麽書呀?”
“還是那本。”何未染彎起嘴角,道:“活兒都做完了?”
李苦兒頷首。
“今日上墳,都還順利吧?”
李苦兒又頷首。
何未染起身,對她說:“你隨我進來,我有東西要送你。”
“送我東西啊?”李苦兒太不好意思了,都不知道怎麽接話才自然。跟著對方進屋,但見何未染俯著身子在翻搗梳妝台抽屜,找了好久,才找出幾根紅繩。
李苦兒見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鬆了一口氣,道:“何姐姐送我繩子做什麽?”
“我早前從書上學了一種編手繩的法子,很是好看,但我這年紀戴手繩也不合適,一直沒機會編。趁今日這閑工夫,就想編一根給你戴,可別嫌棄姐姐我手笨才好。”
“啊?真的呀?我怎麽會嫌棄呢,喜歡都來不及。不管何姐姐編出什麽樣的手繩,我都喜歡。”李苦兒心中喜悅,忙伸出手腕給她比對。
何未染拿捏著紅繩繞著李苦兒的手一圈又一圈,心中有數了,便叫她坐在旁邊喝杯茶吃點兒點心,自己則是坐在門口編起手繩來。
李苦兒閑不住,捧著茶杯過去看她編。她編得很細致,是極複雜的手法,盯得人眼花繚亂。再看看何未染的臉,才發現她嘴巴一張一合不知在念什麽,沒發出聲音。李苦兒皺起眉頭,卻不敢打斷,隻看她手下翻飛,編了半條,精致,又從腰間取出一枚可愛的銅鈴鐺,一同編了進去。
“來,伸出手。”
李苦兒捋起袖子將手伸過去,何未染就著她的手腕收了尾。
“好了,喜歡麽?”
“喜歡。”李苦兒眼睛亮亮的,搖搖手腕,又搖搖手腕:“咦?為什麽鈴鐺不會響?是不是壞了?”
何未染卻笑著道:“自然沒有壞,你隻記得時刻戴著便好。”
李苦兒不太懂,明明不會響,卻說沒有壞,世上哪裏有不響的鈴鐺?
兩人去後廚隨意吃了些晚飯,便收拾了些東西,又請管家備馬,往稻川去。
日光漸暗,空氣也陰冷起來。坐在馬上,何未染拉扯著韁繩,將李苦兒護在懷中。李苦兒穿得不多,竟也不覺得冷。
再次來到稻川,還是上迴采山藥的那座大山前麵。一到這裏,詭異的陰寒之氣便讓李苦兒覺得很不舒服。她又想起那天阿緒在她背後叫著:“苦兒妹妹,救救我,救救我,它又來了,它不會放過我的。”那個“它”是指什麽?不知道,卻似乎是十分恐怖的東西。
天黑透了,特別嚇人,何未染自包袱裏翻出一盞折疊燈籠,支起來,點上棉芯。燈籠的亮光融化了黑暗,李苦兒向何未染靠近了些,似乎這樣就能得到安全感。
她們找了一塊大石頭,相對而坐,將燈籠擺在正中,李苦兒感覺她們是在密謀什麽大事,神神秘秘的,很有氛圍,也很有意思。
“會折河燈麽?”何未染看著李苦兒,眼睛裏有燈籠的火光,很有些迷人。
李苦兒撓撓頭,老實道:“不會,我從來沒放過河燈。”
“不要緊,你跟著我折就好。”她說著,取出一小筒棉線和許多紅紅綠綠的蠟紙,就著光細看,還能發現蠟紙上有細密的金色紋路,意味不明。她數出十張紅蠟紙,又數出五張綠蠟紙,李苦兒也跟著她拿紙,心裏還琢磨著折一盞河燈還真費紙。
“河燈,其實也便是荷花燈,紅紙作花瓣,綠紙作花托,當中豎一寸紅燭,貼上亡人的名姓,下水自流。河中的亡魂看到有自己名姓的河燈,便能依附其上,隨波流到黃泉去,轉生輪迴,自此脫離人世間漂泊之苦。”
李苦兒聽了,不禁神色黯然,低聲道:“阿緒好可憐,在這裏徘徊了九年。”
何未染歎了口氣,也道:“阿緒是很可憐,過得比一般的水鬼還慘呢。”
“比一般水鬼還慘?阿緒到底……”
不等李苦兒問完,何未染已經開始折紙了,截斷她的問話道:“來,快照我的樣子做。”
十張紅紙以棉線捆紮,折出四層花瓣,每層五瓣,總共二十瓣,五張綠紙亦捆紮折成花瓣的模樣,一層,十瓣,則是花托。用蠟燭油將花瓣和花托粘合,在花瓣正中也點上蠟燭油,擺上蠟燭,一盞穩穩的河燈便做成了。李苦兒倒是手巧,第一次照著做,竟也有模有樣。何未染給她一張白色的紙條,拿了朱砂筆叫她寫上阿緒的名姓。她接過筆將阿緒的名字寫好,貼在蠟燭上,再一瞧何未染,她已經端著河燈站起來了,並沒有貼紙條。
“何姐姐,河燈上不寫名字,還有用麽?”
何未染點頭:“自然也有用,隻不過依附上去的是誰,就不好說了。”她望著近前流動的河水,繼續道:“河裏有許多水鬼,世上已經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了。他們想要托生,隻有三條路,一是和尚念經超度,二是拉活人下水替死,三便是在七月半這一天,依附這些沒有歸屬的河燈了。”
李苦兒暗想,原來水鬼找替死鬼是真的,可不能讓他們害人,便道:“原來如此,那我們待會兒再多放些河燈吧。”
李苦兒哭完了,吸著鼻子覺得害臊,蹲下來又給先祖們斟了酒。劉叔端著一個酒杯走過來,手腕一轉,一杯水酒橫灑在地上,道:“李哥兒,咱也好久沒一塊兒喝酒了,這一杯是敬你的。你跟嫂子在下麵便放一百個心,苦兒懂事能幹,我們老劉家也會好好看著她,不讓人欺負去。你呀,平日悶了就在下麵跟我家老爺子下下棋,他老人家活著的時候也就你能做對手……”
劉叔說了一大通,李苦兒聽得淚又忍不住往下流。她知道她不該哭,告訴爹娘自己活得堅強勇敢,隻是這種事,又哪裏是能克製的?
旁邊劉嬸兒開始燒紙了,唿喚劉叔去拜拜,李苦兒抹了淚也開始燒紙。按著舊俗,燒紙也有講究。先在地上畫個圈兒,將紙銀錠堆在圈裏,西北角要留個缺口,方便下麵的親人進來拿。燒前還得點幾隻紙銀錠放在圈外,權當答對那些沒有親人送錢的孤魂野鬼。
火燒得很旺,即使天下著雨,李苦兒一邊拜著一邊嘴裏嘀嘀咕咕:“爹,娘,列祖列宗,苦兒給各位送元寶來了。你們在下麵要吃好用好別省著,下迴苦兒還會來送元寶的……”
四人等紙銀錠徹底燒成灰燼,才收拾東西坐牛車迴家。這一到家,已是午後了。李苦兒估摸著王府的午飯是趕不上了,正巧劉嬸也邀她一同吃午飯,便不去王府了。
又是魚又是肉,菜都是供過的,迴了鍋,雖失了原本的新鮮勁兒,卻因供先祖食用過,留有他們賜予的祝福,且是平日很少會去買的東西,所以吃得也格外珍惜。飯後,李苦兒與劉嬸一同將碗洗了,便披上蓑衣戴上鬥笠下地幹活兒去了。芹菜和蘿卜長勢很好,還都是小秧子,卻也算是強壯的小秧子,李苦兒幾乎可以想象它們成熟豐收的模樣,幹活兒都有力氣了些。
下午,雨逐漸停歇了。李苦兒直起腰看天,時候差不多了。迴家去脫了蓑衣,又戴上一把紙傘,便到喬王府去做工。地*的,灰塵都沒有了,隻需掃去路上被雨打下來的樹葉,倒是方便。
期間,路過兩個前院侍候的丫鬟,正說著事兒,李苦兒無意聽見了,才知道下午王爺和三位王妃臨時起意去廟裏燒香吃齋還要過夜,明日中午才會迴來。李苦兒一尋思,王爺他們去廟裏了,何未染不就沒事了麽?思及此,拿著大掃把在地上草草劃拉了兩下,便去何未染的屋子找人。
果不其然,何未染正是在自己的屋子裏,門敞著,她就坐在門口就著天光看書。李苦兒覺得她這會兒就像個讀書人,才女,安安靜靜的,知書達理,高貴端莊。再看自己,為了省點蠟油錢,好久沒看書了。
“苦兒來了啊。”何未染看見了她,合上書,朝她招手。李苦兒笑嘻嘻地跑過去,邊跑邊問:“何姐姐,又在看什麽書呀?”
“還是那本。”何未染彎起嘴角,道:“活兒都做完了?”
李苦兒頷首。
“今日上墳,都還順利吧?”
李苦兒又頷首。
何未染起身,對她說:“你隨我進來,我有東西要送你。”
“送我東西啊?”李苦兒太不好意思了,都不知道怎麽接話才自然。跟著對方進屋,但見何未染俯著身子在翻搗梳妝台抽屜,找了好久,才找出幾根紅繩。
李苦兒見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鬆了一口氣,道:“何姐姐送我繩子做什麽?”
“我早前從書上學了一種編手繩的法子,很是好看,但我這年紀戴手繩也不合適,一直沒機會編。趁今日這閑工夫,就想編一根給你戴,可別嫌棄姐姐我手笨才好。”
“啊?真的呀?我怎麽會嫌棄呢,喜歡都來不及。不管何姐姐編出什麽樣的手繩,我都喜歡。”李苦兒心中喜悅,忙伸出手腕給她比對。
何未染拿捏著紅繩繞著李苦兒的手一圈又一圈,心中有數了,便叫她坐在旁邊喝杯茶吃點兒點心,自己則是坐在門口編起手繩來。
李苦兒閑不住,捧著茶杯過去看她編。她編得很細致,是極複雜的手法,盯得人眼花繚亂。再看看何未染的臉,才發現她嘴巴一張一合不知在念什麽,沒發出聲音。李苦兒皺起眉頭,卻不敢打斷,隻看她手下翻飛,編了半條,精致,又從腰間取出一枚可愛的銅鈴鐺,一同編了進去。
“來,伸出手。”
李苦兒捋起袖子將手伸過去,何未染就著她的手腕收了尾。
“好了,喜歡麽?”
“喜歡。”李苦兒眼睛亮亮的,搖搖手腕,又搖搖手腕:“咦?為什麽鈴鐺不會響?是不是壞了?”
何未染卻笑著道:“自然沒有壞,你隻記得時刻戴著便好。”
李苦兒不太懂,明明不會響,卻說沒有壞,世上哪裏有不響的鈴鐺?
兩人去後廚隨意吃了些晚飯,便收拾了些東西,又請管家備馬,往稻川去。
日光漸暗,空氣也陰冷起來。坐在馬上,何未染拉扯著韁繩,將李苦兒護在懷中。李苦兒穿得不多,竟也不覺得冷。
再次來到稻川,還是上迴采山藥的那座大山前麵。一到這裏,詭異的陰寒之氣便讓李苦兒覺得很不舒服。她又想起那天阿緒在她背後叫著:“苦兒妹妹,救救我,救救我,它又來了,它不會放過我的。”那個“它”是指什麽?不知道,卻似乎是十分恐怖的東西。
天黑透了,特別嚇人,何未染自包袱裏翻出一盞折疊燈籠,支起來,點上棉芯。燈籠的亮光融化了黑暗,李苦兒向何未染靠近了些,似乎這樣就能得到安全感。
她們找了一塊大石頭,相對而坐,將燈籠擺在正中,李苦兒感覺她們是在密謀什麽大事,神神秘秘的,很有氛圍,也很有意思。
“會折河燈麽?”何未染看著李苦兒,眼睛裏有燈籠的火光,很有些迷人。
李苦兒撓撓頭,老實道:“不會,我從來沒放過河燈。”
“不要緊,你跟著我折就好。”她說著,取出一小筒棉線和許多紅紅綠綠的蠟紙,就著光細看,還能發現蠟紙上有細密的金色紋路,意味不明。她數出十張紅蠟紙,又數出五張綠蠟紙,李苦兒也跟著她拿紙,心裏還琢磨著折一盞河燈還真費紙。
“河燈,其實也便是荷花燈,紅紙作花瓣,綠紙作花托,當中豎一寸紅燭,貼上亡人的名姓,下水自流。河中的亡魂看到有自己名姓的河燈,便能依附其上,隨波流到黃泉去,轉生輪迴,自此脫離人世間漂泊之苦。”
李苦兒聽了,不禁神色黯然,低聲道:“阿緒好可憐,在這裏徘徊了九年。”
何未染歎了口氣,也道:“阿緒是很可憐,過得比一般的水鬼還慘呢。”
“比一般水鬼還慘?阿緒到底……”
不等李苦兒問完,何未染已經開始折紙了,截斷她的問話道:“來,快照我的樣子做。”
十張紅紙以棉線捆紮,折出四層花瓣,每層五瓣,總共二十瓣,五張綠紙亦捆紮折成花瓣的模樣,一層,十瓣,則是花托。用蠟燭油將花瓣和花托粘合,在花瓣正中也點上蠟燭油,擺上蠟燭,一盞穩穩的河燈便做成了。李苦兒倒是手巧,第一次照著做,竟也有模有樣。何未染給她一張白色的紙條,拿了朱砂筆叫她寫上阿緒的名姓。她接過筆將阿緒的名字寫好,貼在蠟燭上,再一瞧何未染,她已經端著河燈站起來了,並沒有貼紙條。
“何姐姐,河燈上不寫名字,還有用麽?”
何未染點頭:“自然也有用,隻不過依附上去的是誰,就不好說了。”她望著近前流動的河水,繼續道:“河裏有許多水鬼,世上已經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了。他們想要托生,隻有三條路,一是和尚念經超度,二是拉活人下水替死,三便是在七月半這一天,依附這些沒有歸屬的河燈了。”
李苦兒暗想,原來水鬼找替死鬼是真的,可不能讓他們害人,便道:“原來如此,那我們待會兒再多放些河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