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河南現狀


    河南大地之上,可以說亂如牛毛。


    凡是現狀還存在的村落,個個都有高大的圍牆,幾乎就是一座塢堡。而流蕩在各地的義軍,杆子更是多如牛毛。


    來投奔李自成的都是小杆子,大多精壯不過千人而已。


    而真正成了氣候的大杆子,是不會主動投奔李自成的,這些大寇,有土有流,所謂土,就是盤踞一方,所謂流,就是來迴流竄。比如說袁時中,來往豫東。比如李際遇,起於登封。李扁豆,盤踞遂平。至於其他多多少少的大寇,更是有過不少。這些大寇,都擁兵萬人以上,或橫行一方,或盤踞山寨之上。而袁時中不過其中佼佼者而已。


    如果李自成能一一收複,能收複數十萬士卒。


    “好。”李自成聽聞李信之言,大喜過望,說道:“各部整頓兵馬,明日出發,大舉東進。”


    “是。”


    大軍大舉東進,張軒有很多事情要做,特別是關於臨潁的事情,羅汝才已經決定,不會將張軒留在臨潁,臨潁的一攤事務交給闖營處理。自然有人來接管臨潁的一切。張軒雖然舍不得,但也不得不承認,想要有大的發展,還是要緊隨義軍主力。


    張軒告別羅汝才,然後帶著羅岱連夜迴到了臨潁。臨潁小縣依舊,但是張軒看起來,卻有一點傷感。


    “將軍,你迴來了。”張軒還沒有進城,就被人認出來,有人打招唿。


    張軒一一點頭。百姓其實很簡單的,為他們做一些事情,他們都會記在心裏。


    張軒好容易才進了城,在縣衙之中,先找到張質。


    “春耕怎麽樣?”張軒問道。


    張軒西征襄縣,將這裏所有事務都交給張質來處理,張質進士出身,並且做過親民官,處理這些自然是搓搓有餘的。不過這個時間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春耕了。


    糧食生產,在古代,用怎麽樣的強調都不過分。


    所以,張軒迴來第一個問的就是這個。


    “大人放心,你之前安排好了農具,耕牛,大家養了一個冬天,為的不就是春耕嗎?”張質說道:“以縣城附近所有的耕地,不管是誰的,都種好了。今年一定會有一個好收成的。”


    張軒說道:“好,河南是天下糧倉,隻要地裏麵能出糧食,人就能活下去。”


    活下去,多麽樸素而簡單的想法,張軒卻知道,想做的這一點,卻有多不容易。


    “這都是大人之功。”張質說道:“如果不


    是大人做了這麽多準備,今年的春耕也不會這麽順利。”


    張軒忽然想起什麽,說道:“打井的事情準備怎麽樣了?”


    打井抗旱,是張軒一直惦記的事情,隻是這一件事情,似乎不能在他的手中完成了。


    張質說道:“這一段時間,春耕繁忙,等忙過這一段時間,就著手準備。定然誤不了大事。”


    張軒微微一歎,說道:“有一件事情要告訴你,我要走了。”


    張質神色忽然一滯。


    張軒轉過頭來,看向鍾鼓樓,說道:“闖王已經確定大軍東向,進攻歸德。而羅帥也不會留我在臨潁。這裏的事情要交接給別人,如果張大哥,想留任臨潁,我可以推薦---”


    “不必。”張質說道:“之前我已經說過,我不過是投奔於你,而不是投奔於曹賊。”


    張軒說道:“那麽大哥願不願意跟著我走?”


    張質沉吟好一陣子,遲遲不能迴答。


    張軒心中暗暗失望,但是心中也了然幾分,張質與他合作不過是基於他的威逼,張質對他有幾分真心,他自己都不知道,張軒也從來沒有想過,王霸之氣一放,讓人家舉家來投。


    張軒說道:“還請大哥好好思量,天下局勢如何,不用小弟來說,何去何從,還請大哥好好想想。小弟這就去看看曹兄傷勢如何,告辭了。”


    張軒說完之後,起身離開了縣衙。


    張軒走了之後,張質陷入長考之中。連天下日影西行都不知道。


    “曹兄。”張軒說道。


    曹宗瑜此刻正在懶洋洋的曬太陽。臉上還蓋著一本書,春日的陽光給人一種懶洋洋的感覺,而曹宗瑜似乎也處於半睡半醒的狀態,聽了張軒的話,才拿下臉上的書,說道:“將軍。”


    說話之間,就要起身。


    張軒一把按住曹宗瑜,說道:“你看上去氣色好多了。傷勢如何了?”


    曹宗瑜抬起手,做了一個握卷的手勢,說道:“早已好了,隨時都能上陣。”


    “上陣個屁。”一個聲音響起,帶著濃厚的湖北口音,張軒轉過頭,卻見證李正方,李正方一見張軒,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說道:“曹宗瑜是命大,底子好,算是撿了一條小命,但是出血太多,大傷元氣,從今之後,不要說上陣了,就是稍稍的重活都不能幹了,即便是與人拚命,也過不了三刀,三刀之後,不用別人動手,他自己都沒有力氣了。”


    張軒一聽,眼睛頓時有些紅潤。一想起曹宗瑜之前矯健英姿


    ,在聽李正方所言,忍不住眼圈一紅,說道:“曹兄,都是我的錯。”


    “說什麽?”曹宗瑜說道:“天下之間,每時每刻都在死人,難道都是你的錯。我小時候,家祖就說我,好勇鬥狠,不過是一裨將之才,現在好了,我上不了陣,從今專司指揮,說不得還能成就名將之命。隻要你記住,我們這樣拚命是為了什麽就行了。”


    “知道。”張軒說道:“致天下於太平。”


    李正方在一旁聽了,心中微微感動,但是依舊嗤之以鼻說道:“少說大話了,讓我珍珍脈,差不多,就趕緊走,別在我這裏礙事。”


    說著一把抓住曹宗瑜的手,診脈片刻。


    張軒說道:“李先生,曹兄如何?”


    “行了。”李正方說道:“從今開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時三餐好好滋養,不要大驚大怒,大悲大喜,一月抽出數日,針灸一番,我保你長命百歲。否則---”


    “否則怎麽樣?”張軒說道。


    “否則,年輕時候還行。”李正方說道:“年輕的時候,氣血充盈,大抵還行。但是老了之後。舊傷複發起來,讓你生不如死。不要說我沒有提醒你。”


    “哈哈哈。”曹宗瑜說道:“亂世之中,隻求立功名於天下,難道還想死於床榻之間嗎?神醫可知。我最敬仰何人?”


    李正方根本沒有搭話,起身說道:“老夫病人多得很,沒有時間和你閑扯。”


    李正方生生將曹宗瑜擱在一邊,曹宗瑜臉色頓時有些訕訕。


    “曹兄敬仰何人?”張軒趕緊接話道。


    “開平王。”曹宗瑜說道:“能如開平王一生,何必求人間百歲。”


    開平王就是常遇春。他是朱元璋麾下一等一的猛將,號稱常十萬。在北伐之中英年早逝。


    張軒說道:“曹兄雄心可嘉。”他微微一頓,說道:“我們要離開臨潁了。”


    曹宗瑜微微一愣,隨即恢複正常,這消息雖然來得突然,但也在曹宗瑜的意料之中。他雖然在臨潁對前線的消息還是很靈通的,襄城一下,他就知道,大軍不會在這一帶久留,隻是不知道去往何方?


    “大軍行止定下了?”曹宗瑜說道


    “定下來了。”張軒說道:“大軍東向,攻歸德府附近州縣。以李信的意思,要想辦法與小袁營合營,到時候圍攻開封。引朝廷各路兵馬來救,到時候在開封城下決戰。一戰決定中原歸屬。將拿下中原之地,為義軍定下根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求生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明末求生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