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講史


    從信陽離開之後,大軍北上,並沒有繼續攻打縣城,一來信陽城之中的糧食足夠大軍支撐一段時間,另一個方麵,就是進入河南大平原地帶之後,才真正見識了什麽叫做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了。


    有的縣城根本不用攻,基本上沒有幾個人把守了,但是打了縣城又如何?縣城之中也是空空如也。從縣城之中所奪到的糧食,還不夠本縣的饑民吃了。羅汝才也不忍心,從這些饑民口中奪食。


    如果說張軒在南陽還是聽到有人吃人肉的話,張軒對此的了解,還僅僅存在於傳聞之中。但是中州大地之上,他親眼看見了,還是大批量的。


    十幾具屍體好像殺豬一樣掛在架子之上,公然論斤賣肉。張軒第一次縱兵殺人,將這個肉鋪之中的人都殺了,將這些死人全部掩埋了。<i></i>


    但是僅僅這樣就夠了嗎?


    張軒常常在趕路的時候,看見很多細碎的骨頭,是人骨。上麵還有牙印,不難想象,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所謂易子而食,從來不是一句笑話。


    張軒的情緒變得低沉起來,連羅玉嬌也不搭理了。


    張軒與羅玉嬌的關係在周黨一事之中,迅速發展。最少張軒不再避開羅玉嬌了,連往江南之事也很少提了。


    不知道是不是,張軒的情緒不對,從羅玉嬌口中傳到了羅汝才的口中,還是因為別的事情,羅汝才將張軒叫到身前,讓他將他那個百餘人的小營先放在一邊。


    張軒所部,在信陽城一戰後,本應該補充的,卻不想張獻忠與羅汝才決裂,羅汝才走的相當匆忙,沒有時間給張軒補充,張軒隨時傷員好了不少,但是人數僅僅二百人上下。張軒編成了兩個百戶,一個給曹宗瑜,一個給了鄧和。行軍什麽都他們都很熟悉了。<i></i>


    這個時代的人很能吃苦,故而隻有能吃飽,他們一天行軍七八十裏也是很容易的事情,當然了,如果讓他們放開跑的話,一天跑上百餘裏也是可以的。現在限製他們行軍速度的不是別的,就是輜重。


    張軒所部現在是醫療營的護衛。他們自己根本快不起來。再加上左良玉被張獻忠吸引走了,後麵沒有了追兵了,也就沒有壓力,無須走太快了。


    “學生拜見掌盤子。”張軒在馬上行禮道。


    “跟著我。”羅汝才的鞭梢一指。讓張軒根在他的後麵,張軒小心翼翼落後羅汝才半個馬頭,說道:“掌盤子叫我來,不知道有什麽事情要吩咐。”


    羅汝才說道:“沒有什麽事情,就是想聽你講古。他常常給部下講古,我聽玉嬌說挺有意思的,來給我講講,我們走的路是當年嶽武穆北伐的路線?”<i></i>


    張軒迴頭一看,卻見羅玉嬌在後麵給張軒眨眨眼睛。


    羅汝才所謂的講古,是張軒對部下訓練的一部分,張軒訓練士卒,先是軍訓,然後讓曹宗瑜與鄧和傳授實用的戰技,其實在沙場上能用得著的,也就是那三兩下,張軒還教授部下識字。沒事的時候,就給部下講史。


    其實稍稍有一點見識的現代人,都能將很多古代人物說出一二三來。但是在羅玉嬌的眼中,簡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人才怎麽不推薦給父親,順便讓他老人家,看一下他未來女婿的實力。


    羅汝才在張軒攻破信陽城之後,就對張軒另眼相待。心中已經將張軒當做自己家的女婿了,也就順著羅玉嬌的意思,看一下張軒到底有什麽本事。


    畢竟未來嶽父對毛腳女婿的考驗,在結婚之前絕對沒有結束的意思。<i></i>


    “正是。”張軒一時間也沒有時間沒有想明白其中關節,但是羅汝才問了,自己又如何能不說,就指著郾城方向,說道:“這就是郾城,當年嶽武穆就在郾城大戰。大敗金軍,地打朱仙鎮,隨即被十二道金牌召迴。”


    張軒隨即將郾城大戰,十二道金牌的故事,以及嶽飛之死,天日昭昭之語。給羅汝才講了一遍。


    羅汝才聽的波瀾不驚,倒是羅玉嬌聽的眉飛色舞,想來他在乎的是張軒在羅汝才麵前侃侃而談,而不在乎到底在說些什麽。


    羅汝才聽完,說道:“嶽飛風波亭之事,我也聽過,不過沒有你講得如此曲折動人。”


    張軒一時間臉上有些發紅,從曆史上來,他所講版本一定是經過後人再加工的。而不是原版了。羅汝才所聽到的定然比張軒所聽到的接近事實,很多曆史真相,並不曲折,也不精彩。很多曲折精彩的故事,往往不是曆史事實。<i></i>


    羅汝才陡然發問道:“如果你嶽飛,你會怎麽做?”


    這就是今人與古人讀史的不同,今人讀史,不過聽聽故事而已,但是古人讀史,卻是增長智慧。為什麽同樣的書,讀出來就不同啊?因為古人常常做自己樣的思考,將自己設身處地的進入史書的人物,自己想解決之道,再看古人為人處世。而現代人都是看得太多,想得太少了。


    張軒一時間陷入思考之中。


    好一陣子才說道:“我或許去棄官歸隱。”


    “為什麽不造反?”羅汝才說道:“殺了宋高宗,或自立,或立他人為帝?”


    張軒說道:“嶽飛部下之所以生死不負的跟著嶽飛,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嶽飛精忠報國,致力於北伐。一旦嶽飛造反,他就變成了桓溫之流,借北伐掌控軍權,圖謀不軌。到時候有幾人願意跟著嶽飛造反,而且宋文人掌權,鄙視武夫,視武夫為亂國之源,這種情緒之下,嶽飛即便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也必然掌握不了朝政,很多事情,都不是殺人能夠做到的,我也想過嶽飛會不會割據襄陽,但是想來襄陽一地割據,夾在兩國之間,沒有後方的支持,嶽飛即便再厲害也難免覆滅,而且以宋高宗所為,說不得要寧肯借金兵之手,也要消滅嶽飛。即便是為棄官歸隱,也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一旦歸隱,從此隱姓埋名,即便是幾個衙役都能欺上門來。想來嶽飛也是如此想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宋代的祖訓有是不殺士大夫,嶽飛想他迴到臨安,很可能被養起來。將來還有啟用之機,說不定下次北伐,還要用他。”<i></i>


    “隻是嶽飛不知道,宋高宗並不認為嶽飛是士大夫。”


    羅汝才心中暗暗點頭,其實羅汝才想得沒有張軒那麽多。畢竟羅汝才根本沒有係統的學習過曆史,不過左一耳朵,右一耳朵聽的故事而已,他心目之中的嶽飛的形象,類似於評書之中的嶽飛形象,根本沒有想那麽多。


    但是他對張軒的一句話,分外的欣賞,那就是:“很多事情,都不是殺人能夠做到。”


    這一點羅汝才很有感悟,他打生打死這麽多年,見得慘烈的事情多了去了,殺了多年,越殺世道越不好。殺人能解決一些事情,但是不能解決所有的事情。


    羅汝才說道:“從今之後,你就在我身邊講史吧。”


    張軒猛地一驚,想要拒絕,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羅汝才見狀微微一笑說道:“放心吧,你那一點家當,誰也搶不了,你不過是暫時在我身邊講古而已,也是最近畢竟清閑,等忙起來,我那有空檔,聽你講故事啊。”


    “是。”張軒鬆了一口氣,說道:“從哪裏開始講?”


    “就從《史記》。”羅汝才說道:“我聽這本史書最有名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求生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名劍山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名劍山莊並收藏明末求生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