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平城
張軒雖然被羅汝才提拔了,但是還沒有具體的司職。不過,他的頂頭上司倒是確定了,那就是吉珪。
不知道是吉珪愛護張軒,常常給張軒曆練的機會,還是想壓製張軒,沒有給張軒司職,反而將大量的臨時事務交給了張軒,比如這一件事情,平城。
平城這一件事情,並不是張獻忠羅汝才想到的,因為他們一直被官軍追著跑,也沒有時間做拆除城牆這樣的大工程。這是從李自成那邊傳來的先進經驗。
這事情就交給了張軒來做。
拆除城牆的勞力是一個也沒有給,但是卻給了一些糧食,有糧食就有人,張軒在南陽四門內支起粥捧,再從各處借一些人手,再加上他新收的曹宗瑜曹氏,與周黨周氏的一些人手,算是堪堪支起來攤子了。
頓時有無數百姓奔來。
張軒慶幸自己收攏了周黨一行人,否則這事情,張軒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南陽城在張軒看來,不過爾爾,但是在他親手拆除的時候,就覺得不好了,城牆雖然不高,但是很厚,最少有數米厚的壘土城牆,雖然沒有包磚,但是牆壁也相當堅硬,也不知道建造的時候,又沒有加入糯米汁,唯有用鐵器才能挖得動,但是軍中的鐵器大多都是武器,用這些刀槍來挖城牆,一來不方便,二來消耗武器太多,別人也會有意見了。
至於用火藥崩城,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了。不可能的事情。
義軍不能自產火藥,所有的火藥都是來自繳獲,用一點就少一點,所以他們才不想將這些寶貴的火藥浪費到這個地方的。
張軒隻好讓這些百姓自己想辦法了,張獻忠派曹宗瑜,周黨,周黨的兒子周輔明等人管理民夫挖掘城牆。百姓的辦法也多,大多是用的是火燒水浸法。先堆積很多柴火,燃起熊熊大火,將大火熄滅之後,立即潑水,水火一激,就是石頭也受不了,更不要說這並不是石頭,夯土城牆本就怕水,這樣一來,就會有大片大片的裂縫,有了裂縫就好辦多了。
張軒忙活了好幾日,日日在城牆上忙活,來去醫療營的功夫都沒有了。才算是拆除城門與城門附近的幾百米城牆,弄出一個大大的缺口。
“大人。”張軒一看卻是褚無用。
褚無用點頭哈腰的說道:“小的奉吉先生之命,招大人過去。”
張軒好幾日沒有關注吉珪哪邊了,卻不知道褚無用什麽時候,到了吉珪的手下。聽了褚
無用的傳話,整理了一下衣服才來到南陽縣衙拜見吉珪。
卻見吉珪依舊在南陽縣衙的後衙之中,不過,張軒的眼尖卻發現這個房間的擺設有一點變化。
張軒見了吉珪恭恭敬敬的行禮說道:“拜見吉先生。”
吉珪依然再忙於文書,張軒心中暗暗嘀咕:義軍之中,哪裏有那麽多文書啊。
這並不是張軒詆毀他們。而是事實如此。
羅汝才識字,但是羅汝才之下,就是羅玉龍,王龍這些羅汝才親信子侄在文學上的造詣,還不如羅汝才,故而曹營之中,大部分命令都是傳令兵口頭傳的,也沒有什麽文書記載。
哪裏有這麽多的文書讓人看。
“張軒,大軍要開拔了。”吉珪淡淡的說道:“你把那些民夫解散了吧,用不著了。”
張軒心中不爽,敢情你讓我幹的事情,是可有可無的事情。不過,張軒一心想離開義軍,雖然兵備吉珪擺了一道,心中相當的不爽,卻沒有計較的意思。
張軒說道:“解散民夫之後,我還迴醫療營嗎?”
吉珪抬頭看了張軒一眼,說道:“你是掌盤子交給我的,些許雜事就不用去做了,我安排了別人。等將民夫解散了,你就將借來的人還迴去,你到我身邊來聽用吧。”
張軒說道:“是。”
“我哪裏得罪他了。”張軒心中暗道:“他如此針對我?”
張軒一時間想不明白,不過,他卻明白一件事情,就是吉珪將他給剝得幹幹淨淨的,一點權力都沒有了。成為了孤家寡人,而且他的意思,也讓他將他剛剛拉攏到身邊的曹宗瑜,周黨等人也都交出去。
這是他萬萬不想做的。
或許,單純成為吉珪的助手,羅汝才謀士團的一員,張軒在義軍之中更有前途,畢竟吉珪雖然手下隻有十幾個書吏而已,但是在曹營之中地位很高,因為大家都知道吉珪不代表他自己,他代表著羅汝才。
但是張軒誌不在此。
張軒說道:“是。”
不管怎麽說,不能與吉珪硬頂,軍中很多時候並不講理。什麽事情都先答應下來,再說別的。
張軒迴到南門,讓敲起鑼鼓,將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說道:“義軍要離開了,不用你們平城了,你們領了今天這一頓米,就散了吧。”
“啊。”這些百姓臉上露出了驚恐的神色。
這些百姓大多
都是城外的。
城內的百姓,在羅汝才破城之後,開倉放糧的時候,義軍搶了不少糧食,但是城外十裏八鄉的百姓,聽說城中放糧,都趕了過來了,不過,南陽城不是襄陽城,襄陽城有幾十萬大軍的輜重,所以有糧食,但南陽城也就唐王府有一些糧食之外,都是空空如也,羅汝才放糧,也要先保證自己軍隊的用度,故而放出的米糧並不多了,很快就被一搶而空了。
這就是準備過日子,和不準備過日子的區別。
顏日愉控製全城的糧食,嚴苛的控製是為了撐到秋收,寧可讓人餓死,也不能放糧,但是羅汝才卻不管這些,打到哪裏吃到哪裏,多出來就放出來。
“大人,還請大人帶上我們吧。”一個老頭跪到地麵之上,張軒見他渾身瘦的隻剩下一把骨頭了,渾身黝黑黝黑的,但是頭發卻是白的。看不出多大年紀了。
張軒立即攙扶起來說道:“老人家請起。”他就將這個老人攙扶起來說道:“並非,我不想帶你們走,但是官軍就在後麵,我們帶你們走也不了啊,這是造反,要和朝廷打仗的。”
張軒其實還挺看重這個老頭的,因為那個火燒水浸法,就是老頭提出來的。但是義軍之中,行軍之苦,張軒實在擔心這個老頭受不上啊。長途跋涉,千裏征伐,在古代人員折損之重,都是史有明文的,年輕人未必能承受得住,更不要說老頭子了。
老頭說道:“命都沒有了,還怕什麽造反,我老頭子老了,不中用了,不敢跟隨大人。但是老夫知道,大人是一個好人,糧食從不克扣,也不威逼,老夫隻想為孩子們求一條活路。請大人,帶這些孩子一起走吧。”
“大人,請帶上這些孩子吧。”
噗噗通通這些民夫都跪倒地上了,張軒扶都扶不住。他連忙說道:“快起來,快起來吧。”
工地上有孩子,是張軒一時心善,可以不去想關注這些民夫的年齡,在後世雇傭童工,是惡行。但是這個時候,雇傭童工卻是給這些孩子一口飯吃。
不過,來工地上幫忙的孩子,年紀也不小了,大多都十幾歲了,不過營養不良,一個個都好像是小蘿卜頭。看上卻讓人心酸。
“救救孩子吧。”張軒心底忽然發出這樣的聲音。一時間張軒又想起狂人日記。
“好。”張軒說道:“我答應下來便是了。”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大人公侯萬代。”一時間所有人都跪在地麵之上。隻有張軒孤零零的站著。
張軒雖然被羅汝才提拔了,但是還沒有具體的司職。不過,他的頂頭上司倒是確定了,那就是吉珪。
不知道是吉珪愛護張軒,常常給張軒曆練的機會,還是想壓製張軒,沒有給張軒司職,反而將大量的臨時事務交給了張軒,比如這一件事情,平城。
平城這一件事情,並不是張獻忠羅汝才想到的,因為他們一直被官軍追著跑,也沒有時間做拆除城牆這樣的大工程。這是從李自成那邊傳來的先進經驗。
這事情就交給了張軒來做。
拆除城牆的勞力是一個也沒有給,但是卻給了一些糧食,有糧食就有人,張軒在南陽四門內支起粥捧,再從各處借一些人手,再加上他新收的曹宗瑜曹氏,與周黨周氏的一些人手,算是堪堪支起來攤子了。
頓時有無數百姓奔來。
張軒慶幸自己收攏了周黨一行人,否則這事情,張軒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南陽城在張軒看來,不過爾爾,但是在他親手拆除的時候,就覺得不好了,城牆雖然不高,但是很厚,最少有數米厚的壘土城牆,雖然沒有包磚,但是牆壁也相當堅硬,也不知道建造的時候,又沒有加入糯米汁,唯有用鐵器才能挖得動,但是軍中的鐵器大多都是武器,用這些刀槍來挖城牆,一來不方便,二來消耗武器太多,別人也會有意見了。
至於用火藥崩城,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了。不可能的事情。
義軍不能自產火藥,所有的火藥都是來自繳獲,用一點就少一點,所以他們才不想將這些寶貴的火藥浪費到這個地方的。
張軒隻好讓這些百姓自己想辦法了,張獻忠派曹宗瑜,周黨,周黨的兒子周輔明等人管理民夫挖掘城牆。百姓的辦法也多,大多是用的是火燒水浸法。先堆積很多柴火,燃起熊熊大火,將大火熄滅之後,立即潑水,水火一激,就是石頭也受不了,更不要說這並不是石頭,夯土城牆本就怕水,這樣一來,就會有大片大片的裂縫,有了裂縫就好辦多了。
張軒忙活了好幾日,日日在城牆上忙活,來去醫療營的功夫都沒有了。才算是拆除城門與城門附近的幾百米城牆,弄出一個大大的缺口。
“大人。”張軒一看卻是褚無用。
褚無用點頭哈腰的說道:“小的奉吉先生之命,招大人過去。”
張軒好幾日沒有關注吉珪哪邊了,卻不知道褚無用什麽時候,到了吉珪的手下。聽了褚
無用的傳話,整理了一下衣服才來到南陽縣衙拜見吉珪。
卻見吉珪依舊在南陽縣衙的後衙之中,不過,張軒的眼尖卻發現這個房間的擺設有一點變化。
張軒見了吉珪恭恭敬敬的行禮說道:“拜見吉先生。”
吉珪依然再忙於文書,張軒心中暗暗嘀咕:義軍之中,哪裏有那麽多文書啊。
這並不是張軒詆毀他們。而是事實如此。
羅汝才識字,但是羅汝才之下,就是羅玉龍,王龍這些羅汝才親信子侄在文學上的造詣,還不如羅汝才,故而曹營之中,大部分命令都是傳令兵口頭傳的,也沒有什麽文書記載。
哪裏有這麽多的文書讓人看。
“張軒,大軍要開拔了。”吉珪淡淡的說道:“你把那些民夫解散了吧,用不著了。”
張軒心中不爽,敢情你讓我幹的事情,是可有可無的事情。不過,張軒一心想離開義軍,雖然兵備吉珪擺了一道,心中相當的不爽,卻沒有計較的意思。
張軒說道:“解散民夫之後,我還迴醫療營嗎?”
吉珪抬頭看了張軒一眼,說道:“你是掌盤子交給我的,些許雜事就不用去做了,我安排了別人。等將民夫解散了,你就將借來的人還迴去,你到我身邊來聽用吧。”
張軒說道:“是。”
“我哪裏得罪他了。”張軒心中暗道:“他如此針對我?”
張軒一時間想不明白,不過,他卻明白一件事情,就是吉珪將他給剝得幹幹淨淨的,一點權力都沒有了。成為了孤家寡人,而且他的意思,也讓他將他剛剛拉攏到身邊的曹宗瑜,周黨等人也都交出去。
這是他萬萬不想做的。
或許,單純成為吉珪的助手,羅汝才謀士團的一員,張軒在義軍之中更有前途,畢竟吉珪雖然手下隻有十幾個書吏而已,但是在曹營之中地位很高,因為大家都知道吉珪不代表他自己,他代表著羅汝才。
但是張軒誌不在此。
張軒說道:“是。”
不管怎麽說,不能與吉珪硬頂,軍中很多時候並不講理。什麽事情都先答應下來,再說別的。
張軒迴到南門,讓敲起鑼鼓,將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說道:“義軍要離開了,不用你們平城了,你們領了今天這一頓米,就散了吧。”
“啊。”這些百姓臉上露出了驚恐的神色。
這些百姓大多
都是城外的。
城內的百姓,在羅汝才破城之後,開倉放糧的時候,義軍搶了不少糧食,但是城外十裏八鄉的百姓,聽說城中放糧,都趕了過來了,不過,南陽城不是襄陽城,襄陽城有幾十萬大軍的輜重,所以有糧食,但南陽城也就唐王府有一些糧食之外,都是空空如也,羅汝才放糧,也要先保證自己軍隊的用度,故而放出的米糧並不多了,很快就被一搶而空了。
這就是準備過日子,和不準備過日子的區別。
顏日愉控製全城的糧食,嚴苛的控製是為了撐到秋收,寧可讓人餓死,也不能放糧,但是羅汝才卻不管這些,打到哪裏吃到哪裏,多出來就放出來。
“大人,還請大人帶上我們吧。”一個老頭跪到地麵之上,張軒見他渾身瘦的隻剩下一把骨頭了,渾身黝黑黝黑的,但是頭發卻是白的。看不出多大年紀了。
張軒立即攙扶起來說道:“老人家請起。”他就將這個老人攙扶起來說道:“並非,我不想帶你們走,但是官軍就在後麵,我們帶你們走也不了啊,這是造反,要和朝廷打仗的。”
張軒其實還挺看重這個老頭的,因為那個火燒水浸法,就是老頭提出來的。但是義軍之中,行軍之苦,張軒實在擔心這個老頭受不上啊。長途跋涉,千裏征伐,在古代人員折損之重,都是史有明文的,年輕人未必能承受得住,更不要說老頭子了。
老頭說道:“命都沒有了,還怕什麽造反,我老頭子老了,不中用了,不敢跟隨大人。但是老夫知道,大人是一個好人,糧食從不克扣,也不威逼,老夫隻想為孩子們求一條活路。請大人,帶這些孩子一起走吧。”
“大人,請帶上這些孩子吧。”
噗噗通通這些民夫都跪倒地上了,張軒扶都扶不住。他連忙說道:“快起來,快起來吧。”
工地上有孩子,是張軒一時心善,可以不去想關注這些民夫的年齡,在後世雇傭童工,是惡行。但是這個時候,雇傭童工卻是給這些孩子一口飯吃。
不過,來工地上幫忙的孩子,年紀也不小了,大多都十幾歲了,不過營養不良,一個個都好像是小蘿卜頭。看上卻讓人心酸。
“救救孩子吧。”張軒心底忽然發出這樣的聲音。一時間張軒又想起狂人日記。
“好。”張軒說道:“我答應下來便是了。”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大人公侯萬代。”一時間所有人都跪在地麵之上。隻有張軒孤零零的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