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下官見過王太守。”楊謙朝著那迎麵而來,臉色卻顯得頗有些不好看的王仁恭恭敬一禮。
王仁恭黑著臉悶哼了一聲,撫著那花白的長須不悅地道。
“老夫可當不起楊江都這等大禮,還是免了吧。”
楊謙看到了這位昔日的王大將軍那副很不樂意的模樣,不禁嘿嘿嘿地幹笑了幾聲。
“下官知道,自己的要求著實有些冒昧了,隻是下官著實也很是喜歡劉武周的機敏,還有尉遲恭的豪勇……”
聽了楊謙在跟前低聲下氣的嘰嘰歪歪半天,王仁恭的氣也消了不少。
楊謙如今在陛下禦前,絕對是大紅人,這樣的人,他王仁恭自然也不願意得罪。
心情漸好的王仁恭擺了擺手,輕歎了聲道。
“好了,幸好你隻是要兩個人,若是你跟陛下要老夫麾下的精銳騎卒,那我可真要跟你拚命了。”
說到了這,王仁恭頭也不迴地厲喝道。
“劉武周,尉遲恭,你們二人還不快點滾過來。”
早就眼巴巴地呆在不遠處,看著這邊,滿臉盡是期待之色的劉武周與尉遲恭趕緊快步走了過來。
“見過太守,見過楊江都。”二人規規矩矩地行禮道。
隻是二人的表情與目光,都能夠看得出來,更願意跟著現如今在天子跟前紅得發紫的楊謙效力。
“這二人,就交給楊江都了,你們,唉……能跟著楊江都,也是你們的機緣。”
“好好幹,莫要給咱們馬邑丟人,明白嗎?”
“諾!”劉武周與尉遲恭整齊劃一地大聲應諾道。
王仁恭頗有些蕭瑟地離去了,楊謙看著這位老大將軍的背影,亦是有些唏噓。
不過,楊謙倒不覺得自己做得不對,頂多就是連同那尉遲恭一起拐帶有點內疚而已。
若是真讓劉武周這小子繼續呆在這裏,嗬嗬……你王老將軍會被這貨給你老人家戴上一頂綠得流油的帽子。
而且最後您老人家還會被這家夥給剁了,我這可是為了你好。
轉過了臉來,看著這二位既興奮又期待的未來一方霸主,和縱橫天下的猛將,楊謙臉上的笑容也是越發地熱情洋溢。
“二位既然到了楊某麾下,隻要二位能夠勇於任事,忠於職守,楊某亦定不會讓你們的努力和付出白費的。”
“多謝楊江都,我願為楊江都效犬馬之勞。”劉武周趕緊拜倒在地,很是誠心誠意地道。
他的後邊,不太會說話的尉遲恭吭哧了半天。“我也如此。”
讓人領這二位先迴城外軍營,而自己則領著親隨,趕往父親所在的太原郡守府而去。
#####
“就要走了?”楊寧看著與自己對案而坐的楊謙,有些舍不得地問道。
“宇文化及與宇文智及這對令陛下身陷雁門之圍的當誅之人,怕是可以繼續苟活於世,孩兒實在是太失望了。”
“與其留在這裏,倒不如早些趕迴江都去整頓兵馬和政務,保江南之寧靖。”
“可惜,孩兒此番是率軍北來,不然倒可以迴程之時繞個道迴去探望下娘親,還有看看我那未見過麵的妹妹。”
“是啊,真是苦了你娘親了……”楊寧亦是滿臉傷感地道。
“你我父子,皆在為官,府中和大澤村以及那些產業,皆隻有依靠你娘操持,好在你姐姐和姐夫也出手相幫。”
“嗯,父親,而今,雁門之危雖解,可是北部諸郡,已為突厥所侵,損毀甚重。
想要修繕城防,募卒以守,怕是不知道要到什麽時候才行。”
“所以,孩兒有些擔心您這。”
“難道謙兒你覺得那始畢可汗還會南下?”
楊寧的眉頭一皺,對於自己這位文武雙全的親兒子的判斷,楊寧還是很信任的。
“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會南下。”楊謙點了點頭答道。
“所以,孩兒希望父親能夠向陛下私下陳情,最好能夠多弄到一些募之權。”
楊謙身邊的李靖亦深以為然,撫須點評道。“太原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
“若是妹夫能夠掌控住這裏,當可為基……嗯,當可抵禦北方之敵。”李靖忍不住抹了把冷汗,差點把真心話給說了出來。
“若是馬邑與雁門不保,隻要調度得當的情況下,便是兩萬之眾,亦可拒敵於外。”
說話間,李靖幹脆就攤開了地圖,在上麵比劃講解起來。
楊寧雖然過去一直在工部為官,可是自打到得這太原郡之後,亦開始認真地學以致用,好歹也是熟讀兵書之人。
加上這太原本就是北部邊陲重鎮,打磨近年光景,也是知曉也許多。
又有了李靖在此詳盡的解說指點,總算是勉強記住了不少的東西。
#####
經過與父親的商議,楊謙決定留下韓勇、韓魁父子,還有輔公祏也留在了這裏。
第一,他們沒有官身,第二,他們都算得上是楊府的老人,忠心耿耿,而且都頗有才幹將略。
另外,聽聞了表舅父的親弟弟客師,就在樓煩郡治下的秀容縣為一縣尉。
其亦頗有將略才幹之後,楊寧已決定跟遣人知會這位表舅兄,讓他也到自己麾下來幫忙。
兩天之後,楊謙終於率軍起行,而這個時候,楊廣仍舊在猶豫,隻是將這對兄弟繼續拘押未做處置。
而楊謙趕到了上黨匯合了步卒之後,與那同期啟程的來整繼續向江淮而去。
剛出了上黨,楊謙終於收到了消息,自己的父親,因為此番救駕之功,從太原郡太守,晉為了太原留守。
並命他與馬邑太守王仁恭、雁門太守李景三人一同抵禦突厥人。
當然,自然是以楊寧這位太原留守為主,王仁恭與李景佐之。
另外,恩準招募鄉勇青壯,護衛鄉裏,抵禦外敵。
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楊謙終於稍稍鬆了口氣,有了堅城,又有了足夠的兵馬,那麽,相信父親在太原的安危,應該就不用太擔憂了。
李客師收到了李靖的親筆信,還有楊寧這位表妹夫的邀請。
很是痛快地就交卸了秀容縣的差事,趕到了太原郡為楊寧這位表妹夫效命。
而楊謙,也終於在大業九年冬,迴到了江都郡。此刻的江都,仍舊是一片國泰民安,歌舞生平的跡象。
甚至於,不少其他地方的百姓們,為了躲避紛飛的戰火,紛紛朝著江南聚攏而來……
(以下字數免費)感謝書友次品手機的打賞,還有各位大佬的訂閱和票票支持
“下官見過王太守。”楊謙朝著那迎麵而來,臉色卻顯得頗有些不好看的王仁恭恭敬一禮。
王仁恭黑著臉悶哼了一聲,撫著那花白的長須不悅地道。
“老夫可當不起楊江都這等大禮,還是免了吧。”
楊謙看到了這位昔日的王大將軍那副很不樂意的模樣,不禁嘿嘿嘿地幹笑了幾聲。
“下官知道,自己的要求著實有些冒昧了,隻是下官著實也很是喜歡劉武周的機敏,還有尉遲恭的豪勇……”
聽了楊謙在跟前低聲下氣的嘰嘰歪歪半天,王仁恭的氣也消了不少。
楊謙如今在陛下禦前,絕對是大紅人,這樣的人,他王仁恭自然也不願意得罪。
心情漸好的王仁恭擺了擺手,輕歎了聲道。
“好了,幸好你隻是要兩個人,若是你跟陛下要老夫麾下的精銳騎卒,那我可真要跟你拚命了。”
說到了這,王仁恭頭也不迴地厲喝道。
“劉武周,尉遲恭,你們二人還不快點滾過來。”
早就眼巴巴地呆在不遠處,看著這邊,滿臉盡是期待之色的劉武周與尉遲恭趕緊快步走了過來。
“見過太守,見過楊江都。”二人規規矩矩地行禮道。
隻是二人的表情與目光,都能夠看得出來,更願意跟著現如今在天子跟前紅得發紫的楊謙效力。
“這二人,就交給楊江都了,你們,唉……能跟著楊江都,也是你們的機緣。”
“好好幹,莫要給咱們馬邑丟人,明白嗎?”
“諾!”劉武周與尉遲恭整齊劃一地大聲應諾道。
王仁恭頗有些蕭瑟地離去了,楊謙看著這位老大將軍的背影,亦是有些唏噓。
不過,楊謙倒不覺得自己做得不對,頂多就是連同那尉遲恭一起拐帶有點內疚而已。
若是真讓劉武周這小子繼續呆在這裏,嗬嗬……你王老將軍會被這貨給你老人家戴上一頂綠得流油的帽子。
而且最後您老人家還會被這家夥給剁了,我這可是為了你好。
轉過了臉來,看著這二位既興奮又期待的未來一方霸主,和縱橫天下的猛將,楊謙臉上的笑容也是越發地熱情洋溢。
“二位既然到了楊某麾下,隻要二位能夠勇於任事,忠於職守,楊某亦定不會讓你們的努力和付出白費的。”
“多謝楊江都,我願為楊江都效犬馬之勞。”劉武周趕緊拜倒在地,很是誠心誠意地道。
他的後邊,不太會說話的尉遲恭吭哧了半天。“我也如此。”
讓人領這二位先迴城外軍營,而自己則領著親隨,趕往父親所在的太原郡守府而去。
#####
“就要走了?”楊寧看著與自己對案而坐的楊謙,有些舍不得地問道。
“宇文化及與宇文智及這對令陛下身陷雁門之圍的當誅之人,怕是可以繼續苟活於世,孩兒實在是太失望了。”
“與其留在這裏,倒不如早些趕迴江都去整頓兵馬和政務,保江南之寧靖。”
“可惜,孩兒此番是率軍北來,不然倒可以迴程之時繞個道迴去探望下娘親,還有看看我那未見過麵的妹妹。”
“是啊,真是苦了你娘親了……”楊寧亦是滿臉傷感地道。
“你我父子,皆在為官,府中和大澤村以及那些產業,皆隻有依靠你娘操持,好在你姐姐和姐夫也出手相幫。”
“嗯,父親,而今,雁門之危雖解,可是北部諸郡,已為突厥所侵,損毀甚重。
想要修繕城防,募卒以守,怕是不知道要到什麽時候才行。”
“所以,孩兒有些擔心您這。”
“難道謙兒你覺得那始畢可汗還會南下?”
楊寧的眉頭一皺,對於自己這位文武雙全的親兒子的判斷,楊寧還是很信任的。
“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會南下。”楊謙點了點頭答道。
“所以,孩兒希望父親能夠向陛下私下陳情,最好能夠多弄到一些募之權。”
楊謙身邊的李靖亦深以為然,撫須點評道。“太原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
“若是妹夫能夠掌控住這裏,當可為基……嗯,當可抵禦北方之敵。”李靖忍不住抹了把冷汗,差點把真心話給說了出來。
“若是馬邑與雁門不保,隻要調度得當的情況下,便是兩萬之眾,亦可拒敵於外。”
說話間,李靖幹脆就攤開了地圖,在上麵比劃講解起來。
楊寧雖然過去一直在工部為官,可是自打到得這太原郡之後,亦開始認真地學以致用,好歹也是熟讀兵書之人。
加上這太原本就是北部邊陲重鎮,打磨近年光景,也是知曉也許多。
又有了李靖在此詳盡的解說指點,總算是勉強記住了不少的東西。
#####
經過與父親的商議,楊謙決定留下韓勇、韓魁父子,還有輔公祏也留在了這裏。
第一,他們沒有官身,第二,他們都算得上是楊府的老人,忠心耿耿,而且都頗有才幹將略。
另外,聽聞了表舅父的親弟弟客師,就在樓煩郡治下的秀容縣為一縣尉。
其亦頗有將略才幹之後,楊寧已決定跟遣人知會這位表舅兄,讓他也到自己麾下來幫忙。
兩天之後,楊謙終於率軍起行,而這個時候,楊廣仍舊在猶豫,隻是將這對兄弟繼續拘押未做處置。
而楊謙趕到了上黨匯合了步卒之後,與那同期啟程的來整繼續向江淮而去。
剛出了上黨,楊謙終於收到了消息,自己的父親,因為此番救駕之功,從太原郡太守,晉為了太原留守。
並命他與馬邑太守王仁恭、雁門太守李景三人一同抵禦突厥人。
當然,自然是以楊寧這位太原留守為主,王仁恭與李景佐之。
另外,恩準招募鄉勇青壯,護衛鄉裏,抵禦外敵。
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楊謙終於稍稍鬆了口氣,有了堅城,又有了足夠的兵馬,那麽,相信父親在太原的安危,應該就不用太擔憂了。
李客師收到了李靖的親筆信,還有楊寧這位表妹夫的邀請。
很是痛快地就交卸了秀容縣的差事,趕到了太原郡為楊寧這位表妹夫效命。
而楊謙,也終於在大業九年冬,迴到了江都郡。此刻的江都,仍舊是一片國泰民安,歌舞生平的跡象。
甚至於,不少其他地方的百姓們,為了躲避紛飛的戰火,紛紛朝著江南聚攏而來……
(以下字數免費)感謝書友次品手機的打賞,還有各位大佬的訂閱和票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