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敗家福晉又又又坑我了 作者:傾小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爺抬頭,貢院門口不僅貼著諷刺考官的對聯,就連貢院匾額都被人用紙糊住了,改「貢院」二字為「賣完」。
眉心狠狠一皺。
成什麽樣子!?
這就是朝廷今後的棟樑之才嗎?
人才是國之根本,這幫貪官若是將所有有才之士都逼死了,大清國的將來還談何而言!?
這幫食人禍國的蛀蟲!!
九爺憤怒不已,命自己在江南這邊的暗探將所有事兒必須在三日內查清楚,然後再給他匯報。
……
於此同時,皇上也接到了蘇州織造李煦和江寧織造曹寅的密奏。
江寧織造曹寅詳細向皇上奏報了今年文場秀才等甚是不平,中者是甚是不公。中舉者除蘇州十三人外,大多為揚州鹽商子弟,尤其句容縣吳泌、山陽縣程光奎皆文理不通卻榜上有名,著實駭然,顯然有舞弊行為。
因此揚州秀才擾攘成群,將左必蕃祠堂全部拆去。
兩本奏摺看完,皇上震怒,下令追查。
江南鄉試主考官、副都禦史左必蕃深處江南,李煦是皇上的人他可能不知,然,皇上幾下江南都入住曹寅家中,關係親密,曹寅又忠心,此等事情定然會告知皇上。
怕先機全被人占了,自己隻有待宰的份兒,於是左必蕃也向皇上疏奏:「撤闈後聞輿論喧傳,有句容知縣王曰俞所薦吳泌、山陽知縣方名所薦程光奎,都是不通文理者,臣也感不勝驚愕。」
幾道奏摺過來,康熙爺眉頭深鎖,頒旨命有司嚴察。
……
誰知,這一場科舉案背後竟牽扯甚多,案情複雜,一波三折,官場醜惡盡顯無餘。
審查牽扯眾多高官,主考左必蕃、江蘇巡撫張伯行奏報:兩江總督噶禮幹擾追查,拘禁了丁爾戩等欲誣告問罪,事兒越鬧越大。
皇上派戶部尚書張鵬翮會同噶禮、張伯行及安徽巡撫梁世勛赴揚州詳審。
會審期間張伯行彈劾噶禮「賄賣舉人,包庇罪犯」;噶禮甚感不安,彈劾張伯行「挾嫌誣陷」。
皇上將二人解任,令張鵬翮會同漕運總督赫壽審理。張鵬翮袒護噶禮。
皇上切責張鵬翮等掩飾,更命尚書穆和倫、張廷樞覆按,仍如前議。
並道:「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噶禮才雖有餘而喜生事,無清正名。此議是非顛倒,命九卿、詹事、科道再議。」
戶部尚書穆和倫,工部尚書張廷樞再審,並請吏部議復,結果卻均不利於張伯行。
對這般官官相護的結果,皇上心中極怒,卻始終壓著火。
幹脆明擺著告訴了眾官員,他認為張伯行為官清廉,操守天下第一:「伯行居官清廉,噶禮操守朕不能信。若無伯行,則江南必受其朘削幾半矣。此互參一案,初遣官往審,為噶禮所製,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審,與前無異。爾等能體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無所疑懼,則海宇昇平矣。」
遂奪噶禮官,命張伯行復任。
……
朝廷派了這麽多人過來,還是遲遲解決不了,九爺預測到如今這辛卯科場案估計會是科舉史上涉案金額最大、審理最複雜的案子,原因無他,朝廷預防考官舞弊的辦法這麽多年都沒改變過,那些官油子們早把門道兒摸透了,再多的辦法也是形同虛設,能鑽的窟窿太多了。
等朝廷再挑個合適的人派過來,事情都不知道要拖到什麽地步了,估計全都才子們死得差不多,政府也全亂了。
於是九爺準備邊上奏,邊以欽差之名開始行事。
先將榜上排行最前、嫌疑最大的吳泌和程光奎圈起來,勒令重考。
結果可想而知。
吳泌竟連四書五經都讀不通,程光奎寫「趙錢孫李」就有三個錯字,歪歪扭扭,如蚯蚓爬行。
甚至還在內衣抄滿了課文作弊,被九爺當場抓獲。
一點兒廢話都沒有的直接讓人扔大獄裏等待候審了。
當著他九爺的麵兒也敢搞小動作,活得不耐煩了!
這兩人文墨不通都能排上前,想必定是打通了不止一個關節。
九爺打算將所有貪官一網打盡,怕他們太重要有人不想讓他們活下去,還派人在獄中看守。
當地地方官看九貝子這個架勢,冷汗津津,卻又不得不彎腰討好道:「貝子爺,您的人多矜貴啊,還用奴才的人來看守吧!」
九爺瞧著他,眯眼勾唇,友好微笑中又讓人有種不寒而慄的危險感。
地方官拿不定主意,吞咽著喉嚨等著。
等待的每一秒仿佛都是要宣布死刑一般煎熬。
隻聽貝子爺「嗬嗬」冷笑一聲,道:「你?不用了。這裏邊還不知道有沒有你的事兒呢?爺可不敢讓你參與!」
說罷,他就傲然的走了。
徒留地方官內心更加煎熬。
就怕九爺知道點兒什麽啊……
要不,晚上派人將九爺的人都做了?
一想到九爺剛才那個樣子,他都覺得自己這是在找死。
……
地方官正要再想些法子幹脆在飯中下手,將吳泌、程光奎等人在獄中弄死,卻不料九爺竟連夜審查,他還沒來得及動手,人就已經被提走了。
……
董鄂瑾從前隻在電視劇裏見過古代審案子是怎麽審的,處於好奇,便換了身侍衛服,跟在九爺身邊。
</br>
眉心狠狠一皺。
成什麽樣子!?
這就是朝廷今後的棟樑之才嗎?
人才是國之根本,這幫貪官若是將所有有才之士都逼死了,大清國的將來還談何而言!?
這幫食人禍國的蛀蟲!!
九爺憤怒不已,命自己在江南這邊的暗探將所有事兒必須在三日內查清楚,然後再給他匯報。
……
於此同時,皇上也接到了蘇州織造李煦和江寧織造曹寅的密奏。
江寧織造曹寅詳細向皇上奏報了今年文場秀才等甚是不平,中者是甚是不公。中舉者除蘇州十三人外,大多為揚州鹽商子弟,尤其句容縣吳泌、山陽縣程光奎皆文理不通卻榜上有名,著實駭然,顯然有舞弊行為。
因此揚州秀才擾攘成群,將左必蕃祠堂全部拆去。
兩本奏摺看完,皇上震怒,下令追查。
江南鄉試主考官、副都禦史左必蕃深處江南,李煦是皇上的人他可能不知,然,皇上幾下江南都入住曹寅家中,關係親密,曹寅又忠心,此等事情定然會告知皇上。
怕先機全被人占了,自己隻有待宰的份兒,於是左必蕃也向皇上疏奏:「撤闈後聞輿論喧傳,有句容知縣王曰俞所薦吳泌、山陽知縣方名所薦程光奎,都是不通文理者,臣也感不勝驚愕。」
幾道奏摺過來,康熙爺眉頭深鎖,頒旨命有司嚴察。
……
誰知,這一場科舉案背後竟牽扯甚多,案情複雜,一波三折,官場醜惡盡顯無餘。
審查牽扯眾多高官,主考左必蕃、江蘇巡撫張伯行奏報:兩江總督噶禮幹擾追查,拘禁了丁爾戩等欲誣告問罪,事兒越鬧越大。
皇上派戶部尚書張鵬翮會同噶禮、張伯行及安徽巡撫梁世勛赴揚州詳審。
會審期間張伯行彈劾噶禮「賄賣舉人,包庇罪犯」;噶禮甚感不安,彈劾張伯行「挾嫌誣陷」。
皇上將二人解任,令張鵬翮會同漕運總督赫壽審理。張鵬翮袒護噶禮。
皇上切責張鵬翮等掩飾,更命尚書穆和倫、張廷樞覆按,仍如前議。
並道:「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噶禮才雖有餘而喜生事,無清正名。此議是非顛倒,命九卿、詹事、科道再議。」
戶部尚書穆和倫,工部尚書張廷樞再審,並請吏部議復,結果卻均不利於張伯行。
對這般官官相護的結果,皇上心中極怒,卻始終壓著火。
幹脆明擺著告訴了眾官員,他認為張伯行為官清廉,操守天下第一:「伯行居官清廉,噶禮操守朕不能信。若無伯行,則江南必受其朘削幾半矣。此互參一案,初遣官往審,為噶禮所製,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審,與前無異。爾等能體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無所疑懼,則海宇昇平矣。」
遂奪噶禮官,命張伯行復任。
……
朝廷派了這麽多人過來,還是遲遲解決不了,九爺預測到如今這辛卯科場案估計會是科舉史上涉案金額最大、審理最複雜的案子,原因無他,朝廷預防考官舞弊的辦法這麽多年都沒改變過,那些官油子們早把門道兒摸透了,再多的辦法也是形同虛設,能鑽的窟窿太多了。
等朝廷再挑個合適的人派過來,事情都不知道要拖到什麽地步了,估計全都才子們死得差不多,政府也全亂了。
於是九爺準備邊上奏,邊以欽差之名開始行事。
先將榜上排行最前、嫌疑最大的吳泌和程光奎圈起來,勒令重考。
結果可想而知。
吳泌竟連四書五經都讀不通,程光奎寫「趙錢孫李」就有三個錯字,歪歪扭扭,如蚯蚓爬行。
甚至還在內衣抄滿了課文作弊,被九爺當場抓獲。
一點兒廢話都沒有的直接讓人扔大獄裏等待候審了。
當著他九爺的麵兒也敢搞小動作,活得不耐煩了!
這兩人文墨不通都能排上前,想必定是打通了不止一個關節。
九爺打算將所有貪官一網打盡,怕他們太重要有人不想讓他們活下去,還派人在獄中看守。
當地地方官看九貝子這個架勢,冷汗津津,卻又不得不彎腰討好道:「貝子爺,您的人多矜貴啊,還用奴才的人來看守吧!」
九爺瞧著他,眯眼勾唇,友好微笑中又讓人有種不寒而慄的危險感。
地方官拿不定主意,吞咽著喉嚨等著。
等待的每一秒仿佛都是要宣布死刑一般煎熬。
隻聽貝子爺「嗬嗬」冷笑一聲,道:「你?不用了。這裏邊還不知道有沒有你的事兒呢?爺可不敢讓你參與!」
說罷,他就傲然的走了。
徒留地方官內心更加煎熬。
就怕九爺知道點兒什麽啊……
要不,晚上派人將九爺的人都做了?
一想到九爺剛才那個樣子,他都覺得自己這是在找死。
……
地方官正要再想些法子幹脆在飯中下手,將吳泌、程光奎等人在獄中弄死,卻不料九爺竟連夜審查,他還沒來得及動手,人就已經被提走了。
……
董鄂瑾從前隻在電視劇裏見過古代審案子是怎麽審的,處於好奇,便換了身侍衛服,跟在九爺身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