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杜睿上書,請命西征,作為皇帝的李賢已經下達了準奏的旨意,如今李賢雖然還沒有親政,但是他的手上也並非沒有半點權利。


    當初杜睿在製定全新內閣製度的時候,就考慮到了軍權的問題,將軍權完全下放給內閣,他在位的時候,還能保證不危及皇室的地位,但是以後的繼任者呢?


    百年之後又會如何?


    杜睿不能保證每一個內閣首輔都能像他一樣,盡忠皇室,所以在劃分權利的時候,軍隊的指揮權在內閣的手上,但是下達戰爭的動員命令,這一權利卻被他留給了皇帝。


    也就是說,無論平時內閣的權利有多大,但是大唐帝國數百萬將士的唯一統帥,隻能是大唐帝國的皇帝,這一點是任何人都不能侵犯的。


    聖命下達之後,整個大唐帝國立刻就行動了起來,大唐帝國承平已久,雖說此前兵發埃及,但是在大唐百姓的眼中,那不過是一個開疆拓土的小規模戰爭,根本就引不起他們的注意,但是這次不一樣,因為朝廷下達的命令,可是總動員。


    經過這些年的梳理,大唐帝國早就變成了一部高性能的機器,一個命令的下達,整個帝國的各個部門立刻運轉了起來。


    軍隊的調派命令,後勤的儲備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運作著,絲毫不見慌亂,對這一切杜睿都看在了眼裏,心中不禁有些得意。


    這就是他多年辛苦的成果,這個帝國已經不會在因為某一個人的意誌,某一個突然的命令而變得慌亂,所有的程序,每一個步驟,都好像早就準備好了一樣。


    隨著準備工作漸漸的開展,杜睿出征的時間也被提上了日程,這些時日,杜睿便忙著在內閣操控一切,並且還要和內閣成員,商量著戰後的工作。


    剿滅大食,這個目標一旦達成,大唐將會憑空多出來數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這些土地需要有人來治理,需要製定一些更為切實的法案,杜睿一人智短,他也不可能將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好,這個時候,一個有效率的工作團隊才負責掌控整個大局,才是最為妥當的。


    杜睿就要出征了,不過在出征之前,他還有一件事,必須要安排好,那就是他那眾多子女。


    杜睿到底不是神仙,他不可能在戰爭開始之前,就預定下最後的勝利,戰場上的一切都是風雲變幻,誰都不知道那塊雲彩上,要下什麽雨,一旦出現偏差,很有可能就是萬劫不複的境地。


    而且這一次杜睿的對手還是葉齊德一世,這可不是個好對付的對手,他甚至要比此前的易布拉西?默罕默德更為難纏。


    穆阿維葉臨死之前,利用強硬的手段,和掌控著的強大軍事力量,中斷了阿拉伯和伊斯蘭傳統的通過酋長討論來決定新領導人的做法,他指定他的兒子葉齊德為自己的繼承人,從而建立了第一個伊斯蘭王朝。


    在表麵上穆阿維葉還是維持了傳統的做法,讓酋長們“選擇”他的兒子為繼承人,並宣誓向他效忠。


    在穆阿維葉死後,葉齊德被宣布為新的哈裏發,但是葉齊德麵臨著許多穆斯林反對設立王朝的做法,這些穆斯林堅持要選擇其他與穆阿維葉不是親緣關係的人作為哈裏發。


    葉齊德一世首先麵臨的是,先知穆罕默德的曾孫侯賽因?伊本?阿裏,侯賽因是被刺殺的第四任哈裏發阿裏?伊本?艾比?塔裏卜的兒子,他的哥哥哈桑?伊本?阿裏也曾短期自稱為是哈裏發。


    在許多穆斯林眼中,侯賽因作為穆罕默德的直接後代是理所當然的哈裏發。阿裏的據點、伊拉克的庫法的穆斯林向侯賽因表示他們支持他競爭哈裏發的位置。在這個支持下,侯賽因決定向葉齊德挑戰,他從麥加出發向庫法進發。


    侯賽因來到庫法附近時,發現他大大地高估了庫法對他的支持,相反地,庫法的守軍堅持反對他。葉齊德派出的一支數千人的軍隊擋住了他的路,而且在他撤退時追蹤他。


    侯賽因手下隻有七十二人,再加上婦女和兒童。據說在戰役中侯賽因和他手下的人英勇無比,最後他和他手下的人全部被殺,婦女和兒童被俘。


    侯賽因的死,並沒有打擊那些習慣於通過商量、而不是通過家傳選擇領導人的阿拉伯人反對葉齊德一世的決心,他們拒絕向葉齊德一世效忠。一些穆罕默德的伴侶如阿卜杜拉.伊本?祖拜爾等拒絕承認葉齊德一世為哈裏發。阿卜杜拉?伊本?祖拜爾自稱哈裏發,在伊斯蘭帝國過去的中心地區漢誌起義。


    在原本的曆史上,葉齊德一世在圍攻麥加的時候,感染瘟疫而死,但是這一次他顯然要幸運的多,直到現在,他依然活的好好的。


    雖然是從自己父親的手上接過了權利,但是杜睿可不會認為葉齊德一世是個二世祖一樣的任務,雖然後世許多文獻稱葉齊德一世是一個無能的統治者,但是葉齊德一世在位期間,有力地繼續他父親穆阿維葉的政策,保證了許多人為他效力。


    他加強了帝國的管理結構,提高了倭馬亞王朝的基地敘利亞的軍事防禦。他改革了財政係統,減輕了一些基督教群體的稅收,廢除了撒馬利亞人的免稅特權。除此之外,他對農業也非常關心,改善了大馬士革綠洲的灌溉係統。


    杜睿不會輕視這樣一個強力的對手,況且當下倭馬亞王朝雖然在大唐累次的軍事打擊之下,屢遭敗績,但是其實力猶在,而且他們的西亞的統治還十分穩固,軍事力量依然是這個世界上僅次於大唐的存在。


    和這樣的一個對手過招,最後的勝負如何,杜睿也不敢百分之百的作出保證,盡管他在皇帝李賢和同僚的麵前,顯得信心十足,但是卻依然不得不為那個萬一而擔心,要提前做好準備了。


    杜睿如今已經四十二歲了,總共生養了三十二個子女,在同僚之中,他的兒女不算最多的,但是在杜構,杜荷那輛個不爭氣的將萊國公杜如晦這一支折騰的幾乎要絕嗣的情況下,杜睿這開枝散葉的功勞倒是真的不小。


    子女眾多,杜睿也像古往今來所有的為人父母一樣,最擔心的就是子女的教育問題了,此前杜睿煩擾於國事,無暇顧及,最擔心的就是他的子嗣當中出現一兩個紈絝子弟,危害民間。


    杜睿雖然是一步一步打拚出來,才有了幾天的地位,可是他的子女不同,從小就錦衣玉食,享盡了榮華富貴,哪裏能體會得到吃苦是個什麽滋味。


    好在李承乾將他罷黜出了長安,到得杜陵之後,他才總算是有了閑暇,親自教導眾多兒女。


    華夏曆史悠遠,無論是高門大戶,還是貧寒之家,一直以來,無一不重視家教的,世人皆教育子女要修身明德,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雖然到了後世,這種教育方式時常被人詬病,但是卻也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例如蜀漢丞相諸葛亮,他算是位極人臣的,執掌蜀漢朝政數十載,但是對子嗣的教育工作,卻堪稱曆代的楷模。


    諸葛亮一生為國為民,克己奉公,為後人樹立了楷模。他教育子女要有遠大的誌向,五十四歲時給八歲的兒子諸葛瞻寫了著名的《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礪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說的就是,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應該用靜來修善自身,用儉樸來淳養品德。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自己的誌向,不靜心思考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心,才識需要學習,不學習無從拓廣才識,不立誌不能學習成功。沉迷懈怠就不能勵精求進,偏狹暴躁激進就不能冶煉性情。年齡隨著光陰飛逝,誌向隨著年齡消退,最後精力衰竭學識無成,大多以不能承接先世的誌向不為社會所用,可悲地守著貧寒的居舍嗎?那時候再有想法學習哪來得及啊!


    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曆的總結,更是他對子女的要求,諸葛亮對子女寄予著厚望,他的子女後來都淡泊名利,忠心報國,為國家社稷做出貢獻,這正是“寧靜”、“致遠”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還有後世寇母教子修身為萬民,北宋寇準自幼喪父,家境清貧,全靠母親織布度日,寇母常常於深夜一邊紡紗一邊教寇準讀書,督導寇準苦學成材。後來寇準進京應試,得中進士。喜訊傳達家鄉,而此時,寇準的母親正身患重病,臨終時她將親手畫的一幅畫交給家人劉媽,說:“寇準日後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錯處,你就把這幅畫給他!”


    後來,寇準做了宰相,為慶賀自己的生日,他請來了兩台戲班,準備宴請群僚。劉媽認為時機已到,便把寇母的畫交給他。


    寇準展開一看,見是一幅《寒窗課子圖》,畫幅上麵寫著一首詩:“孤燈課讀苦含辛,望爾修身為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


    這赫然是母親的遺訓,寇準再三拜讀,不覺淚如泉湧。於是立即撤去壽筵。此後潔身愛民,秉公無私,成為宋朝有名的賢相。


    還有梁朝時中書令徐勉,他一生身居高位,他嚴於律己,行事公正而謹慎,節儉不貪,不營置家產。平時所得的俸祿,大都分給了親朋中的窮困者和貧苦百姓,因此家裏沒任何積蓄。


    他的門客和老朋友中有人勸他為後代置點產業,他迴答說:“別人給子孫留下財產,我給子孫留下清白。子孫如有德能,他們自會創家業;如果他們不成材,即使我留下財產也沒用。”


    徐勉經常教導子女要重品行操守,他曾寫信告誡兒子徐崧說:“我們家世代清廉,所以平常日子過的清苦。至於置辦產業這件事,從來就沒有提及過,不僅僅是不經營而已。古人說:‘把整筐的黃金留給子孫,不如教他們攻讀一門經書’。仔細研究這些言論,的確不是空話。我雖然沒什麽才能,但有自己的心願,幸得遵奉古人這個教訓去做,就不敢半途而廢。自從我身居高位以來,將近三十年,一些門人和老朋友都極力勸我趁有職有權時見機行事,購置田園留給你們,我都拒絕未采納。因為我認為隻有將寶貴的清白遺給後代,才能讓後人享用無窮。”徐勉的子女後來都成為遠近聞名的賢士。


    這些都是華夏曆朝曆代以來,教育子女的典型,可見家庭教育的特點是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由於孩子的可塑性大,所以對其品行的教育尤為重要。


    對於一時不能明白的道理,他們在實踐中逐漸都會接觸到,隻有正確的引導才能使其走正。為人父母,總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女,其實不管給其多少財物都是身外之物,隻有教其重德向善,才是為其長遠和未來考慮,才能使其真正受益,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選擇正確的人生之路。


    如今的教育製度,雖然經過杜睿的改革,已經較之以前,發達了不少,可是說到教育子女,很顯然還是這種家庭式的教育更為妥當。


    杜睿本身便是名士,他教授的弟子,如今遍布大唐的各個階層,或為高居廟堂,或為大唐牧守一方,可見杜睿的教育方式,與那些飽學大儒相比,顯然是要先進的多的。


    更加重要的是,杜睿教授子女,並不刻板,他始終都認為,人活一世,從小到大要經曆不同的階段。子女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與子女關係的定位應該有所不同,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也應該有所區別。


    儒家經典文獻《禮記》中講:“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


    子女在十歲之前,也就是幼年階段,孩子年紀尚幼,理解力辨別力都相當有限,而模仿力卻相當之強,因此,這個階段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定位主要應該是教官與學生的關係,父母的角色主要是教導孩子,告訴他什麽是對的,怎樣做才能做對。當然,在適當的時候可以選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為什麽這樣是對的,為什麽必須這樣做。


    《禮記?內則》中講:“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革,女絲。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衣不帛襦褲,禮帥初,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


    按照《禮記》的記載,從孩子會自己吃東西的時候開始,就要教給他用右手抓取食物進食;當孩子會說話的時候,是男孩就要教給他用“唯”來應答,是女孩就要教給她用“俞”來應答。“唯”和“俞”都是應答語,二者的不同在於“唯”的聲音比較剛直,“俞”的聲音溫婉輕柔;是男孩就要給他佩戴皮革做成的小囊,是女孩就要給她佩戴絲做的小囊;到孩子長到六歲的時候,就要教給他識數和辨認方向;孩子長到七歲的時候,就不讓男孩和女孩同席而坐了,古代席地而坐,“不同席”就是不坐在同一塊席子上。


    同時,也不讓男孩女孩在一起吃飯,長到八歲的時候,就要教給孩子在進出、就席吃飯等日常生活事務中,學會尊讓長者,讓長者在先自己在後,長到九歲的時候,就教給孩子怎樣計算日期,到孩子長到十歲的時候,就要送男孩出外就師求學,學習寫字和記事,學習初級的禮樂,遵守此前學習的謙讓之禮。並且,要讓孩子在外麵住宿,不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穿帛做的衣褲。


    從以上記載中可以看出,古人對於十歲之前幼年子女的教育主要是教導式的。古代貴族上層,有專門的子師負責教育孩子,依據不同年齡,教導他們應該做什麽怎麽做。這裏的子師扮演的其實就是一個教官的角色。


    從《禮記》中記載的教育內容來看,十歲前幼兒教育顯示了兩個突出特點:第一,注重性別意識培養。從應答的聲音語調、佩戴的飾物到就席用餐,都注意培養他們的性別意識,第二,注重素質教育。十歲前兒童學習的內容包括常識性知識、日常生活技能,更包括初級禮儀,並且特別強調要把學到的禮儀施行於日常生活中。


    杜睿自然不至於那麽刻板教條,可是在對待子女的教育上,卻絲毫都不肯鬆懈,而且相比較於對子女的素質培養,他更加在意的還是對子女的品德教育。


    在這方麵,他更多借鑒的便是在後世享有盛名的《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後世清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集孔孟等聖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


    杜睿雖然瞧不上儒家的迂腐和虛偽,但是那些忠孝仁義,不管是真是假,總歸說出來,就是教育後人的,對這些他自然還是十分欣賞的。


    《弟子規》側重於生活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言行謹慎講信用,對他人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學習有仁德的人,多學習經典文化藝術知識。對於塑造孩子聰慧乖巧、品行端正大有益處。


    《弟子規》總敘中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這裏麵有七個科目,即孝,弟,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於德育修養,後一項,即學文,屬於智育修養。


    《弟子規》匯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首先教育人要孝順父母、恭敬兄長,繼而教育人把對父兄的孝敬擴大到社會,“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進而教育人泛愛眾,“凡是人,皆須愛”,通篇講的是愛心。


    杜睿並不想著要他的子女也能出則為將,入則為相,建功立業,光耀門楣,對待子女,他一向都堅持著因材施教,若是當真有天分的,便多加教導,若是不然,杜睿也要堅持著一個底線,那就是將子女教育成一個好人。


    杜睿有子二十三人,安康公主所生長子杜學文,杜睿並不擔心,雖然這個長子沒能如他母親所想那般繼承杜睿的文才,反而自小便好修習武事,可杜睿並不覺得如何失望,他能看得出,杜學文骨骼驚奇,是一塊練武的材料,而且杜學文自小便性格堅毅,有膽識,若是不走從軍這條路,反倒是可惜了。


    而且杜學文身為杜睿的長子,將來自然是要繼承他的爵位,隻要他能修身養性,磨一磨性子,將來便是不能立足朝堂,也能在外為將。


    寶釵所生次子杜學義,性情淡然,不好仕途,反倒是對書畫頗有天分,杜睿也不曾強求他修習學問,反倒是對他的書畫時常指點,這父子倆個倒是有些共同語言。對杜學義,杜睿也是不擔心的,但憑他那溫文和善的性子,將來便不難保一世的平安。


    三子杜學楨和杜學義是雙生子,和杜學義一樣,他也最好書畫,而且其天分還要超過他的次兄,如今不過二十歲的年紀,便能寫的一筆瘦金體,於繪畫上隱隱有大家之風,隻是他性格剛烈,又好學魏晉名士,頗有幾分不羈的風采,倒是讓杜睿放不下心。


    伊莎貝拉公主所生的四子杜學武,是杜睿最為看重的一個兒子,自小便潛心研究學問,而且還不好死讀書,在杜家祖塋之時,與杜睿總論世事,時常有些驚人的言論,對他,杜睿是寄予厚望的,甚至有將其培養城他接班人的心思。


    熙鳳所生的五子杜學仁,好讀書,可是天資不足,不過中人之姿,便是入仕,怕是也不過一州之才,不過杜學仁性情沉穩老練既不想杜學文那般急躁,也不像杜學武那般張揚,杜睿對他早有定論,將來若是能保住杜家基業的,非此子不可,如今先在門下省做個閑職,稍加磨練,日後或許能立足朝堂。


    元春所生的六子杜學祁自小便好機巧之物,倒是與那性情放.蕩不羈的杜承學十分相得,如今十八歲的年紀便已經入了工部任職,從六品下的將作監丞,將來倒也不愁沒個出路。


    探春所生的七子杜學誠,性情深沉,恢宏通達,而且思維機敏,能言善辯,卻不張揚,與杜睿論國事,時常有驚人之語,如今任職宮中,做了一任通事舍人,倒是頗受李賢的器重。


    麝月所生的八子杜學禹好讀書,不善言辭,為人雖然木訥,但卻通達事故,最是剛直,如今入了太學,將來便是不能為官,在太學之中做個教書育人的博士倒也不差了。


    紈兒所生的九子杜學賢和他的長兄一樣,好習武事,小小年紀,便天生神力,舞得動杜睿所用的長槍,若說杜睿膝下眾子之中,能繼承杜睿武藝的,無疑就是這個九子,在他身上,杜睿也傾注了不少的心血,而且還第一次利用他的職權謀私,為杜學賢謀了一個中府果毅都尉職銜,日後究竟如何,就要看他自己的了。


    妙玉所生的十子杜學嗣,說起來倒是讓杜睿最犯愁的一個,也不知道受了誰的影響,居然好學那求仙修道的學問,杜睿半生與那佛道為敵,家門之中卻出了個逆子貳臣,不過杜學嗣雖然好求仙修道,倒也不曾因此入了魔障,杜睿對他也沒什麽多大的期望,隻盼著他將來能做一個富貴閑人也就是了。


    元春所生的十一子杜學奕,性聰敏,好詩文,尤其好寫賦,所書文詞極其華麗,小小年紀,便享譽長安,時常有人上門求教,詩文雖說是小道,但是既然自家兒子喜好,杜睿倒也不曾阻攔,反倒是時常指點一二,同樣為他在太學之中謀了一個出身。


    晴雯所生的十二子杜學烈,如同他的性子一般,年紀不大,便性如烈火,最好懲惡初見,扶危濟困,這是杜睿最為心喜的地方,隻不過他這個性子,卻也容易為他召來禍患,容不得杜睿不憂,如今在禁軍之中,做了個鎮將,這次杜睿出征打算將其帶在身邊,好好磨一磨他的性子。


    可卿所生的十三子杜學顯,好道家,崇尚清靜無為,性子淡然,不與人爭,雖說天資一般,以後怕是無所成就,然而就憑他的性子也能安樂一生,如今在秘書監坐個少監。


    湘雲所生的十四子杜學柯,和他母親一般,是個好動的性子,好武事,也好文事,且性情圓滑,在這宋國公府上確實個人人都喜愛的少年,如今做個大理司直,倒也妥當。


    迎春所生的十五子杜學言,性子機敏,不過卻是文不成武不就,不過卻唯獨對經商,頗有天分,杜睿也由得他去,讓其跟在杜平原的身邊,學著經營自家的生意,倒也十分稱職。


    惜春所生的十六子杜學涵,倒是個不省心的,怕是自小被惜春溺愛,性情最是乖張,雖不曾為大惡,然小過卻是不斷,杜睿也時常約束,隻可惜收效甚微,不過其在樂理上的天分,便是杜睿都自愧不如,小小年紀便整理了漢家樂府殘篇,更是讓杜睿都覺得汗顏,杜睿也看得出此子不過是性情釋然,本質都是不壞,也就由得他去了。


    金釧所生的十七子杜學山和玉釧所生的十八子杜學征,性情沉穩,好武事,最好兵法,杜睿時而與這兩兄弟論策,分析起昔年他的戰例,這兩兄弟倒也說得頭頭是道,尤其難得的是,兩兄弟一個善攻,一個善守,相得益彰,久後必成大唐名將。


    襲人所生的二十子杜學信,巧兒所生的二十一子杜學智,寶釵所生的二十二子杜學理,黛玉所生的二十三子杜定藩,年紀還小,性情還未定,未來如何,杜睿也不好說。


    要說杜睿最為擔心的就是武媚娘所生的十九子杜學良了,他小小年紀便受恩旨,繼承了杜如晦的萊國公爵位,論起爵位,居然都能和杜睿平起平坐,可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性子難免有些嬌縱,雖說在兵法上頗具造詣,可是杜睿看得出來,杜學良雖然說得頭頭是道,可充其量就是個趙括式的人物。


    戰國之時的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他曾與父親,一代名將趙奢談論用兵之事,趙奢也難不倒他,可是並不說他好。


    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麽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卻把這事說得那麽容易。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一定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


    長平之戰時,趙王啟用趙括,一上任就把原有的規章製度全都改變了,把原來的軍吏也撤換了。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情況,便調遣奇兵,假裝敗逃,又去截斷趙軍運糧的道路,把趙軍分割成兩半,趙軍士卒離心。


    過了四十多天,趙軍饑餓,趙括出動精兵親自與秦軍搏鬥,秦軍射死趙括。趙括軍隊戰敗,幾十萬大軍於是投降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趙國前後損失共四十五萬人。


    杜學良就算日後不至於像趙括那麽不堪,但卻也是個成不了大事的,他待下人苛責,下人偶有小錯,他便動輒傷人,為此杜睿不知道責罰了他多少次。


    最讓杜睿接受不了的是,杜學良居然還嘲笑怛羅斯戰敗的蘇定方,時常誇誇而談,直指蘇定方是唐軍大敗的罪魁禍首,那一次杜睿險些一怒之下,將杜學良殺了。


    怛羅斯一戰,蘇定方確實有過錯,他從一開始就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唐軍最擅長的是野戰或者說擅長進攻,而且異地作戰,最不利於防守。


    唐軍飽經戰爭洗禮,最厲害的就是戰場突擊力量,比如弓箭兵、輕步兵、騎兵等,所以才能在數十年間,縱橫天下,所向無敵。


    當時的情況是,大食人本土作戰,利於堅守。如果蘇定方能夠一開始就發動進攻,憑借著唐軍的精銳,或許可以一戰而勝。


    可是由於蘇定方不熟悉敵情,擔心貿然進兵,會致使唐軍失敗,就采取了主動堅守的策略,以圖與大食軍拚消耗,讓大食軍知難而退,但是誰也沒預料到,當時大食軍的統帥易布拉西?默罕默德是王八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對峙就是三個月,讓怛羅斯之戰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也就是由突發的戰役決戰,演變成了雙方有意識的戰略決戰和戰略消耗戰。


    唐軍遠離本土作戰,後勤保障很難跟得上,由戰役演變為戰略決戰就已經輸了一半,可是蘇定方卻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換而言之,按照當時的情況,如果沒能一開始就展開決戰,讓整個戰爭陷入當僵持階段,蘇定方就應該主動推卻,以圖保住唐軍最珍貴的物資資源、人力資源和精銳的部隊,才是上策,遺憾的是沒有任何人想到這一點,為唐軍精銳部隊的覆滅做好準備。


    由於物資、軍隊的大規模消耗和對壘,使當時唐軍的內部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李義府威逼蘇定方,蘇定方無奈隻能選擇進攻,隻可惜最佳的時機已經過去了,雙方的對壘陣式已經完全形成,唐軍是必輸無疑了,隻是看輸多少和輸多大而已了。


    但是,當蘇定方決定發起進攻之時,他又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也或者說是一個讓人敬佩的錯誤,即“以身殉國,抵死反抗”,雖然是做錯了,當時相對於曆史上的一群群無恥的漢奸,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英雄,就是他的敵手,易布拉西?默罕默德也是敬佩不已。


    正是由於蘇定方的拚死的反擊,唐軍雖然敗了,但是卻一樣給大食軍造成了空前絕後的傷亡,這也為此後杜睿西征,擊敗大食,鯨吞中亞打下了基礎。


    怛羅斯之敗,蘇定方是有責任,但是蘇定方無疑是讓人敬佩的,尤其是當最後龜茲城之圍被解的情況下,蘇定方最終殺身成仁,選擇用死來洗刷他戰敗的恥辱,告慰十數萬唐軍將士的英靈,也算是有了一個交代。


    杜睿敬佩蘇定方,豈能容忍自己的兒子肆意詆毀,雖說杜睿對待子女都是一視同仁,但是杜學良品性不善,卻是讓杜睿甚為憂心不喜。


    如今杜睿即將出征,此戰勝負難料,杜睿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著歸來,因此臨行之時的一番囑托自然是少不了的。


    杜睿還沒說話,就看見站在一旁的杜學良躍躍欲試,似乎都打算要自薦了,誰都知道杜睿一旦出征,家中定然要選出一個主事的才好。


    以往杜睿離家,家中都要交給汝南公主和寶釵兩人打理,但是這一次不同,子嗣都長大了,自然也該輪到他們了。


    杜學文這個嫡長子不在家中,杜學武又遠在澳洲道,雖說他上麵還有眾多的兄長,但是輪身份,誰能比得過他,小小年紀便襲爵萊國公,又是太後的外甥,當今聖上李賢的表弟,他的身份無疑是最為尊貴的。


    杜睿心中一歎,道:“學仁!”


    杜學仁沒想到杜睿居然會點到他的名字,忙拱手道:“父親!孩兒在!”


    杜睿道:“學仁!你性子沉穩,待人寬厚,為父將要離開長安,遠征大食,如今你大兄,四兄不在長安,二兄,三兄又是那個溫和的性子,實在難以理家,為父離開之後,府上諸多繁雜事,便要托付與你了!”


    杜學仁可沒想到杜睿居然這般看重他,隱隱有些激動,忙道:“父親叮囑,孩兒敢不盡心!”


    杜睿點點頭,道:“好!學言,你五兄理家,你要多多幫襯,可記下了!”


    杜學言對此倒是並不意外,忙道:“孩兒遵命!”


    杜睿接著又道:“學賢,學烈,學柯,學山,學征,你們五人跟在為父身旁研習武藝,兵法,時候也不短了,小小年紀,便吃著國家的俸祿,如今也該到你們為國效力的時候了,此番為父西征,想著將你們五人帶在身旁,也去見識一番,你們可敢去走一遭!”


    其他人都還沒說話,杜學柯卻忍不住興奮道:“爹爹,孩兒願往!”


    其他四人反應過來,也是興奮道:“爹爹但有差遣,孩兒自然願往!”


    杜睿聞言,笑著點了點頭,道:“好!不愧是我杜睿的兒子!”


    杜學柯笑道:“爹爹!孩兒兄弟幾個前些日子還想著要跟爹爹麵前央求,隨軍出征,爹爹如今倒是先說出來了,孩兒們豈能不願意!”


    杜睿笑道:“偏你是個會說的,好,不過有句話為父要說在前麵,到了戰場之上,為父可不會迴護你們,若是犯了軍規,便是我杜承明的兒子,也難逃軍法處置!”


    五兄弟聞言,忙一臉肅容道:“孩兒遵命!”


    杜睿接著又道:“為父出征,你們在家的也不可懈怠,枉生禍端,若是被為父知道,便是王法不處置你們,為父也容不得!”


    杜睿說著,還特意看向了杜學良,杜學良連忙低頭,滿心的不忿也不敢說出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極品閑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刺刀特種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刺刀特種兵並收藏大唐極品閑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