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更新時間:2012-10-12
長安,自打杜睿引軍迴朝的那天起一直下著的大雪,剛剛停了下來,岑文本府上。
李恪一直等到杜睿離了長安,方才怒氣衝衝的找上門來,家人想要通稟一聲,卻被李恪一把給推開了,徑自走到後園,他知道這個時候岑文本一定在後園當中看雪賞梅。
果然李恪一到後園,就看到了一副閑雲野鶴模樣,臥在胡榻上,自斟自飲的岑文本,不禁更是怒火中燒。
“岑大人好雅興,岑大人榮尚尚書右仆射,本王特來賀喜!”
岑文本從李恪剛一進後園的時候,便知道了,聽李恪出言譏諷,也不生氣,淡淡的笑了:“吳王殿下既然來了,便請坐吧!”
李恪哼了一聲,走上前去,看著微閉著雙目養神的岑文本,冷笑道:“岑大人榮升,本王確實應該來討一杯喜酒喝!隻是不知道岑大人何時去東宮朝見儲君啊!”
岑文本還是一笑,道:“東邊自有東邊的人去朝見,也不多老夫一個,老夫有何必去討那個沒趣,況且聖天子在朝,老夫隻朝聖上一人,餘下的還沒誰能勞動老夫這個仆射去朝見!”
李恪冷笑道:“岑大人如今如何不算是東邊的人,岑大人妙筆生花,一片奏疏便保住了那杜睿的性命,東邊的人此時還不知道如何感激岑大人的仗義執言呢!隻要岑大人肯去,本王想,便是太子也要倒履相迎!”
岑文本還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道:“殿下錯了,保了杜睿的不是老夫,而是另有他人,即便是沒有老夫,杜睿也不會當真有事,聖上是不會因為些許小過就要了杜睿的性命。”
李恪強忍著心中的怒氣,道:“岑大人的意思誰想要保杜睿!”
杜睿被打入刑部大牢,最高興的就要數李恪,他知道如今杜睿已經取代了李綱,張玄素等人,成了李承乾麵前的最大臂助,便是李承乾的親娘舅長孫無忌,和嶽丈侯君集,在李承乾心中的地位也及不上杜睿。
要是杜睿當真被太宗治罪,無異於斷了李承乾的一條臂膀,失去了這個智囊,李承乾犯錯的希望就大了,隻要李承乾犯錯,如今魏王李泰已經被押入了宗正府,李佑不得太宗歡心,餘下的皇子年歲還小,唯一有希望入籍東宮的就是他李恪了。
可是現在因為岑文本的一道奏疏,太宗居然輕描淡寫的便赦免了杜睿的罪,雖然將杜睿去職為民,但是李恪卻依然不放心,杜睿隻要還活著,就是他的心腹大患。
今日杜睿方一離開長安,李恪就忍不住跑來岑文本的府上興師問罪了。
見岑文本不答話,李恪怒道:“岑文本,你可是忘了當年在封德彝封大人床前是如何說的了,你當初的誓言是不是全都不作數了,眼看著本王扶不起來了,便要轉換門廳了。”
岑文本終於睜開了雙眼,看著李恪,略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如果說當年李恪聰慧英武遠勝於李承乾的話,那麽現在這個情況就完全被改變了,李承乾在杜睿的調教之下,已經隱隱有了人君之象,而李恪卻因為宏遠始終得不到實現,反倒變得朽木不可雕也。
“老夫從來都不曾忘記自己當初說過什麽,是殿下忘記了,殿下忘記了當年封大人臨終之時對殿下說過的話,封大人當時隻說了一個字一一忍!封大人讓殿下忍,韜光養晦,以待時變,可是殿下呢!遇事變沉不住氣,將來如何能做大事,殿下以為聖上當真要懲治杜睿嗎?殿下錯了,聖上根本就沒想過當真要取了杜睿的性命,不錯!聖上確實對杜睿心懷忌憚,擔心將來太子無法控製杜睿,給大唐召來災禍,可是聖上同樣倚重杜睿,將杜睿當成了將來留給太子的肱骨之臣,殿下,如此說來,你還覺得聖上會殺了杜睿嗎?既然杜睿不會死,即便臣不站出來替他求情,聖上也會暗示其他人出來。”
李恪聞言,心中怒氣稍息,可是依然道:“即便如此,這個出來替杜睿求情的人,也不應該是岑大人你。”
岑文本搖搖頭,道:“殿下又錯了,既然杜睿不會死,老夫為何不趁機為殿下攫取最大的利益呢!不但能為殿下獲益,還能給杜睿一個人情,老夫以為,這筆買賣,殿下都穩賺不賠!”
李恪有些不明白,道:“此時若是按岑大人所說,好處都是岑大人的,本王又能得到什麽!”
岑文本微微有些失望,道:“殿下還是沒有看透啊!聖上為何要貶斥杜睿!?”
李恪語氣稍稍有些緩和,道:“大人方才不是說了嗎?父皇是為了要讓太子今後能牽製杜睿。”
岑文本道:“這隻是其一,還有其二,其二就是聖上已經開始不放心太子了,殿下看看,這大唐王朝的朝內朝外,支持太子的人又多少,內有長孫皇後坐鎮,朝堂之上,長孫無忌是太子的親娘舅,侯君集是太子的嶽丈,那大唐第一精銳飛虎軍,以前便是太子所掌,如今的主帥蘇定方與杜睿也有姻親關係,自然被綁上了太子這輛戰車,要是杜睿再留在朝堂之上,擔任著尚書仆射這樣重要的位置,聖上他能放心嗎!?”
李恪微微明白了些,看著岑文本等著對方進一步的解惑。
岑文本接著說道:“對待任何一個帝王來說,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平衡,平衡之道,朝堂之上也是如此,要是滿朝文武都一個鼻孔出氣,聖上哪裏能放心的下,隻有滿朝文武自己先鬥起來,聖上才能高枕無憂,殿下當真以為聖上是為了表彰老夫的忠直之心,才將老夫扶上這個位子的嗎?殿下錯了,聖上是為了平衡朝堂之上的勢力,讓老夫和長孫無忌接著鬥,讓殿下給太子製造危機感。”
李恪聞言苦笑,道:“危機感,本王要不了多救就要返迴封地了,還說什麽危機感!”
李恪說著,突然眼睛一亮,道:“大人是說,本王有希望留在長安!”
岑文本點點頭,笑道:“不是可能,是必定,聖上一定會讓殿下留下來的。”
#¥#¥#¥#¥#¥#¥#¥#¥#¥#¥#¥#¥#¥#¥#¥#¥#¥#¥#¥#¥#¥#¥#¥#¥#¥#¥#
與此同時,麟德殿內,杜睿被趕出了長安,太宗的心裏也同樣不舒坦,杜睿的才學,能力,他是深有體會的,不說別的,雖然遠征西域,為國開疆拓土的功勞甚大,但是這種事,朝中那些沙場宿將誰都能做,杜睿真正體現出自家的才學,是他提出的變法一事,世間萬物,變則通,不變則亡,一個王朝也是如此。
太宗可以預見到,當杜睿所倡導的新法,真正在大唐推行起來的時候,會起到什麽樣的變化,會帶給大唐怎樣的實惠。
可是為了穩定,為了統治,為了他李家的皇權,不管杜睿心中有沒有妄念,太宗都必須將杜睿貶走。
“聖上!該用午膳了!”王德在一旁小聲的提醒著。
太宗沒抬頭,迴道:“知道了!朕不餓!”
王德猶豫了一下,還是道:“聖上!龍體要緊啊!”
太宗剛要發火,但是卻忍住了,點點頭,王德趕緊讓人將午膳呈上來,和後世滿清那些驕奢淫.欲的皇帝比較起來,那些皇帝哪頓飯不要千百兩紋銀,而太宗卻隻有兩個小菜佐飯,半隻雞,一盤青菜,還有一碗豆腐湯,從登基以來都是如此。
太宗此時胃口不開,簡單的吃了一些,便讓王德撤了下去,正要午睡一會兒,就聽王德道:“聖上!房大人求見!”
太宗一皺眉,道:“為何不早報!”
王德忙解釋道:“房大人聽聖上正在用膳,不讓老奴說,老奴知罪!”
太宗沒好氣的擺了擺手,道:“好了!好了!讓房愛卿進來吧!”
王德正要退下,又被太宗給叫住了:“王德!蜀王和吳王二人這兩天在做什麽!”
王德忙道:“二位殿下,近幾日都在陪著楊娘娘和陰娘娘,方才聖上批閱奏章之時,陰娘娘曾遣人過來,說是蜀王殿下這兩日身子不大爽利,想要求聖上準許蜀王在長安養病!老奴見聖上正在批閱奏章,便沒敢讓人進來!”
“哼!”太宗聞言冷哼了一聲,道,“說什麽養病,分明就是別有居心,王德!你去,責令蜀王三日內迴他的封地去!”
太宗發落了蜀王李佑,卻故意沒有替起吳王李恪之事,王德也是久在聖駕跟前的,自然能猜到太宗的心意,迴了一聲,便出去了。
不多時房玄齡走了進來,太宗抬眼一看,道:“玄齡啊!你可是個大忙人,說說,來見朕,有何要事!?”
房玄齡道:“聖上!臣此來是想要通稟聖上一聲,新法推行,蜀中,江南地麵的世家隱隱有不穩之象,依臣之見,不如遣蜀王,吳王盡快趕迴封地,彈壓地方。”
太宗聞言,若有所思的看了看房玄齡,他知道房玄齡如此說,是擔心李恪,李佑二王長期滯留長安不歸,危機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使大唐社稷生變。
太宗是不擔心房玄齡投向太子李承乾一方的,他知道房玄齡此人一心為公,不曾存著半分私心。
太宗沉吟了一陣,道:“玄齡此言不假,可使蜀王李佑趕迴封地,著杜君綽彈壓地方,至於江南,有公孫武達在,出不了大事,最近楊妃病重,便讓李恪陪在他母妃身邊盡孝吧!迴封地之事,朕自會料理!”
房玄齡聞言,心中一驚,還想著再進言,見太宗主意已定,便不再開口了,轉而與太宗說些安頓安西都護府之事。
太宗見房玄齡心中有事,卻不願意明言,心中也是一歎,道:“玄齡!你我君臣何時變得這般生分了,你有話卻不肯對朕明言,莫不是擔心朕已經昏聵到聽不進忠直之言了!”
房玄齡聞言,慌忙請罪:“臣不敢!”
太宗苦笑,道:“玄齡!朕知道貶黜杜睿,你心中不快,以為朕是借機在消除太子的勢力,你是在擔心社稷不穩,玄齡你的一番公心,朕深知,隻是朕也有朕的苦衷,朕不能留給太子一個無法牽製的臣子!你的這些話不想說,也沒有人敢對朕說。”
房玄齡道:“聖上!老臣愚鈍,不能理解聖上的心意,愧對聖上的信任!”
太宗上前,將房玄齡攙扶起來,道:“玄齡啊!朕自登基以來,感覺一下子什麽都變了,當初朕為天策大將軍時,每每有事,你們還都能與朕爭論一番,但是現在,你們都不想說,不敢說了,朕這個皇帝,還真的快要成了孤家寡人了!”
房玄齡忙道:“臣有罪!”
太宗擺了擺手,道:“不是你們的事,是朕,不坐上這個位子不知道,隻有坐上了這個位子之後,才知道,有的時候為了保住一家一姓的江山社稷,很多事都是迫不得已啊!”
太宗的心思,房玄齡也能猜出個七八分,如今見太宗肯對他推心置腹,房玄齡的心中也是隱隱感激。
#¥#¥#¥#¥#¥#¥#¥#¥#¥#¥#¥#¥#¥#¥#¥#¥#¥#¥#¥#¥#¥#¥#¥#¥#¥#¥#
萊國公府上
“母親!大哥!這下好了,這下好了!”杜荷興衝衝的走進了前廳,一臉的歡愉之色,道,“如今那杜睿被趕出了長安,這下看那野種還如何得意!”
崔氏瞪了杜荷一眼,道:“他被趕出了長安,你這麽高興作甚!”
杜荷被崔氏訓斥了一句,詫異道:“母親!那杜睿倡導變法,害的崔家的土地都被當今聖上收為了國有,難道母親就不恨他嗎?”
崔氏冷笑道:“恨!當然恨!這天下的世家哪個不恨他,可是你以為杜睿被趕出了長安,他就當真失勢了嗎?”
杜荷道:“難道不是,這次可不比上一次,上一次聖上隻是讓他迴家閉門讀書,這一次可是治了他的罪!從尚書仆射一擼到底!孩兒就不信,這次他還能死灰複燃!”
一旁的杜構道:“隻要太子還相信他,杜睿就定然能死灰複燃!他是太子的心腹之人,定然不會永遠被閑置,二弟!你也不要老是出去招搖,看看如今長安城內顯貴們的風評,你不要忘記了,你可是城陽公主的駙馬,難道你想要讓你那些亂七八糟的事統統傳進聖上的耳朵裏去!”
杜荷滿不在乎的說:“那又怎樣,如今城陽公主年幼,小弟卻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了,難不成還要讓小弟為了一個女娃娃守身如玉不成!”
“放肆!”崔氏大怒,指著杜荷氣道,“我怎麽就生了你這麽一個糊塗透頂的兒子,你就不想想,聖上最是愛惜子女,那魏王李泰勾結異族謀反,此等大罪,太宗都舍不得殺了,難道還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愛女受委屈,如今你們的父親已經不在了,我也就隻能指望你們兄弟兩個,到時候真的聖上怪罪,我這個做母親的還能去求誰!”
杜荷見崔氏發怒,也不敢反駁,隻好低頭認錯,道:“孩兒知錯,以後不敢了!”
杜構也跟著說道:“母親,二弟年少氣盛,做些糊塗事也不打緊,如今最重要的是,怎樣才能保住我萊國公嫡係一脈啊!”
杜構為人倒還穩重,也頗有才學,當年杜如晦身死,太宗對他們兄弟兩個也堪稱榮寵之極,隻是自打杜睿進入了太宗的法眼之後,情況就完全變了,這麽多年以來,杜睿雖然兩起兩落,但卻也曾位極人臣,高居尚書仆射之職,可是他卻在尚舍奉禦這麽一個小官的位子上多年踏步不前,如今他都做了父親,卻還要靠著父輩的餘蔭過活,怎能讓他甘心。
“如今便是想要投到太子的麾下也不成了,孩兒看既然如此,不如投奔吳王,當年聖上不也說過,吳王英果類己嗎?此次吳王迴朝,兒臣看聖上短時間內是不會再讓吳王返迴封地了。”
崔氏一驚,道:“構兒!你為何會如此說!”
杜構道:“聖上將杜睿貶斥,定然是擔心太子的勢力過大,可即便杜睿被貶斥,這長安城內,就一個太子,聖上也肯定不會安心,會給他找一個對手,來平衡朝堂上的勢力,蜀王為人荒唐,肯定不是聖上的選擇,依孩兒看,隻能是吳王,如今吳王的老師岑文本被聖上提拔坐上了尚書右仆射的位子,身邊乏人,如今去投靠,定然會受到重用!”
崔氏聞言,不禁一陣欣喜,要是真的像杜構說的那樣,投奔道吳王的門下,吳王為了爭太子之位,肯定會極力爭取崔氏這樣豪門大族的支持,一旦吳王上位,那麽推翻新法,也就有了希望了。
“好!構兒!便按你說的做,吳王要是提出什麽條件來,你便一並應允,山東士族同氣連枝,共同進退!”
更新時間:2012-10-12
長安,自打杜睿引軍迴朝的那天起一直下著的大雪,剛剛停了下來,岑文本府上。
李恪一直等到杜睿離了長安,方才怒氣衝衝的找上門來,家人想要通稟一聲,卻被李恪一把給推開了,徑自走到後園,他知道這個時候岑文本一定在後園當中看雪賞梅。
果然李恪一到後園,就看到了一副閑雲野鶴模樣,臥在胡榻上,自斟自飲的岑文本,不禁更是怒火中燒。
“岑大人好雅興,岑大人榮尚尚書右仆射,本王特來賀喜!”
岑文本從李恪剛一進後園的時候,便知道了,聽李恪出言譏諷,也不生氣,淡淡的笑了:“吳王殿下既然來了,便請坐吧!”
李恪哼了一聲,走上前去,看著微閉著雙目養神的岑文本,冷笑道:“岑大人榮升,本王確實應該來討一杯喜酒喝!隻是不知道岑大人何時去東宮朝見儲君啊!”
岑文本還是一笑,道:“東邊自有東邊的人去朝見,也不多老夫一個,老夫有何必去討那個沒趣,況且聖天子在朝,老夫隻朝聖上一人,餘下的還沒誰能勞動老夫這個仆射去朝見!”
李恪冷笑道:“岑大人如今如何不算是東邊的人,岑大人妙筆生花,一片奏疏便保住了那杜睿的性命,東邊的人此時還不知道如何感激岑大人的仗義執言呢!隻要岑大人肯去,本王想,便是太子也要倒履相迎!”
岑文本還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道:“殿下錯了,保了杜睿的不是老夫,而是另有他人,即便是沒有老夫,杜睿也不會當真有事,聖上是不會因為些許小過就要了杜睿的性命。”
李恪強忍著心中的怒氣,道:“岑大人的意思誰想要保杜睿!”
杜睿被打入刑部大牢,最高興的就要數李恪,他知道如今杜睿已經取代了李綱,張玄素等人,成了李承乾麵前的最大臂助,便是李承乾的親娘舅長孫無忌,和嶽丈侯君集,在李承乾心中的地位也及不上杜睿。
要是杜睿當真被太宗治罪,無異於斷了李承乾的一條臂膀,失去了這個智囊,李承乾犯錯的希望就大了,隻要李承乾犯錯,如今魏王李泰已經被押入了宗正府,李佑不得太宗歡心,餘下的皇子年歲還小,唯一有希望入籍東宮的就是他李恪了。
可是現在因為岑文本的一道奏疏,太宗居然輕描淡寫的便赦免了杜睿的罪,雖然將杜睿去職為民,但是李恪卻依然不放心,杜睿隻要還活著,就是他的心腹大患。
今日杜睿方一離開長安,李恪就忍不住跑來岑文本的府上興師問罪了。
見岑文本不答話,李恪怒道:“岑文本,你可是忘了當年在封德彝封大人床前是如何說的了,你當初的誓言是不是全都不作數了,眼看著本王扶不起來了,便要轉換門廳了。”
岑文本終於睜開了雙眼,看著李恪,略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如果說當年李恪聰慧英武遠勝於李承乾的話,那麽現在這個情況就完全被改變了,李承乾在杜睿的調教之下,已經隱隱有了人君之象,而李恪卻因為宏遠始終得不到實現,反倒變得朽木不可雕也。
“老夫從來都不曾忘記自己當初說過什麽,是殿下忘記了,殿下忘記了當年封大人臨終之時對殿下說過的話,封大人當時隻說了一個字一一忍!封大人讓殿下忍,韜光養晦,以待時變,可是殿下呢!遇事變沉不住氣,將來如何能做大事,殿下以為聖上當真要懲治杜睿嗎?殿下錯了,聖上根本就沒想過當真要取了杜睿的性命,不錯!聖上確實對杜睿心懷忌憚,擔心將來太子無法控製杜睿,給大唐召來災禍,可是聖上同樣倚重杜睿,將杜睿當成了將來留給太子的肱骨之臣,殿下,如此說來,你還覺得聖上會殺了杜睿嗎?既然杜睿不會死,即便臣不站出來替他求情,聖上也會暗示其他人出來。”
李恪聞言,心中怒氣稍息,可是依然道:“即便如此,這個出來替杜睿求情的人,也不應該是岑大人你。”
岑文本搖搖頭,道:“殿下又錯了,既然杜睿不會死,老夫為何不趁機為殿下攫取最大的利益呢!不但能為殿下獲益,還能給杜睿一個人情,老夫以為,這筆買賣,殿下都穩賺不賠!”
李恪有些不明白,道:“此時若是按岑大人所說,好處都是岑大人的,本王又能得到什麽!”
岑文本微微有些失望,道:“殿下還是沒有看透啊!聖上為何要貶斥杜睿!?”
李恪語氣稍稍有些緩和,道:“大人方才不是說了嗎?父皇是為了要讓太子今後能牽製杜睿。”
岑文本道:“這隻是其一,還有其二,其二就是聖上已經開始不放心太子了,殿下看看,這大唐王朝的朝內朝外,支持太子的人又多少,內有長孫皇後坐鎮,朝堂之上,長孫無忌是太子的親娘舅,侯君集是太子的嶽丈,那大唐第一精銳飛虎軍,以前便是太子所掌,如今的主帥蘇定方與杜睿也有姻親關係,自然被綁上了太子這輛戰車,要是杜睿再留在朝堂之上,擔任著尚書仆射這樣重要的位置,聖上他能放心嗎!?”
李恪微微明白了些,看著岑文本等著對方進一步的解惑。
岑文本接著說道:“對待任何一個帝王來說,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平衡,平衡之道,朝堂之上也是如此,要是滿朝文武都一個鼻孔出氣,聖上哪裏能放心的下,隻有滿朝文武自己先鬥起來,聖上才能高枕無憂,殿下當真以為聖上是為了表彰老夫的忠直之心,才將老夫扶上這個位子的嗎?殿下錯了,聖上是為了平衡朝堂之上的勢力,讓老夫和長孫無忌接著鬥,讓殿下給太子製造危機感。”
李恪聞言苦笑,道:“危機感,本王要不了多救就要返迴封地了,還說什麽危機感!”
李恪說著,突然眼睛一亮,道:“大人是說,本王有希望留在長安!”
岑文本點點頭,笑道:“不是可能,是必定,聖上一定會讓殿下留下來的。”
#¥#¥#¥#¥#¥#¥#¥#¥#¥#¥#¥#¥#¥#¥#¥#¥#¥#¥#¥#¥#¥#¥#¥#¥#¥#¥#
與此同時,麟德殿內,杜睿被趕出了長安,太宗的心裏也同樣不舒坦,杜睿的才學,能力,他是深有體會的,不說別的,雖然遠征西域,為國開疆拓土的功勞甚大,但是這種事,朝中那些沙場宿將誰都能做,杜睿真正體現出自家的才學,是他提出的變法一事,世間萬物,變則通,不變則亡,一個王朝也是如此。
太宗可以預見到,當杜睿所倡導的新法,真正在大唐推行起來的時候,會起到什麽樣的變化,會帶給大唐怎樣的實惠。
可是為了穩定,為了統治,為了他李家的皇權,不管杜睿心中有沒有妄念,太宗都必須將杜睿貶走。
“聖上!該用午膳了!”王德在一旁小聲的提醒著。
太宗沒抬頭,迴道:“知道了!朕不餓!”
王德猶豫了一下,還是道:“聖上!龍體要緊啊!”
太宗剛要發火,但是卻忍住了,點點頭,王德趕緊讓人將午膳呈上來,和後世滿清那些驕奢淫.欲的皇帝比較起來,那些皇帝哪頓飯不要千百兩紋銀,而太宗卻隻有兩個小菜佐飯,半隻雞,一盤青菜,還有一碗豆腐湯,從登基以來都是如此。
太宗此時胃口不開,簡單的吃了一些,便讓王德撤了下去,正要午睡一會兒,就聽王德道:“聖上!房大人求見!”
太宗一皺眉,道:“為何不早報!”
王德忙解釋道:“房大人聽聖上正在用膳,不讓老奴說,老奴知罪!”
太宗沒好氣的擺了擺手,道:“好了!好了!讓房愛卿進來吧!”
王德正要退下,又被太宗給叫住了:“王德!蜀王和吳王二人這兩天在做什麽!”
王德忙道:“二位殿下,近幾日都在陪著楊娘娘和陰娘娘,方才聖上批閱奏章之時,陰娘娘曾遣人過來,說是蜀王殿下這兩日身子不大爽利,想要求聖上準許蜀王在長安養病!老奴見聖上正在批閱奏章,便沒敢讓人進來!”
“哼!”太宗聞言冷哼了一聲,道,“說什麽養病,分明就是別有居心,王德!你去,責令蜀王三日內迴他的封地去!”
太宗發落了蜀王李佑,卻故意沒有替起吳王李恪之事,王德也是久在聖駕跟前的,自然能猜到太宗的心意,迴了一聲,便出去了。
不多時房玄齡走了進來,太宗抬眼一看,道:“玄齡啊!你可是個大忙人,說說,來見朕,有何要事!?”
房玄齡道:“聖上!臣此來是想要通稟聖上一聲,新法推行,蜀中,江南地麵的世家隱隱有不穩之象,依臣之見,不如遣蜀王,吳王盡快趕迴封地,彈壓地方。”
太宗聞言,若有所思的看了看房玄齡,他知道房玄齡如此說,是擔心李恪,李佑二王長期滯留長安不歸,危機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使大唐社稷生變。
太宗是不擔心房玄齡投向太子李承乾一方的,他知道房玄齡此人一心為公,不曾存著半分私心。
太宗沉吟了一陣,道:“玄齡此言不假,可使蜀王李佑趕迴封地,著杜君綽彈壓地方,至於江南,有公孫武達在,出不了大事,最近楊妃病重,便讓李恪陪在他母妃身邊盡孝吧!迴封地之事,朕自會料理!”
房玄齡聞言,心中一驚,還想著再進言,見太宗主意已定,便不再開口了,轉而與太宗說些安頓安西都護府之事。
太宗見房玄齡心中有事,卻不願意明言,心中也是一歎,道:“玄齡!你我君臣何時變得這般生分了,你有話卻不肯對朕明言,莫不是擔心朕已經昏聵到聽不進忠直之言了!”
房玄齡聞言,慌忙請罪:“臣不敢!”
太宗苦笑,道:“玄齡!朕知道貶黜杜睿,你心中不快,以為朕是借機在消除太子的勢力,你是在擔心社稷不穩,玄齡你的一番公心,朕深知,隻是朕也有朕的苦衷,朕不能留給太子一個無法牽製的臣子!你的這些話不想說,也沒有人敢對朕說。”
房玄齡道:“聖上!老臣愚鈍,不能理解聖上的心意,愧對聖上的信任!”
太宗上前,將房玄齡攙扶起來,道:“玄齡啊!朕自登基以來,感覺一下子什麽都變了,當初朕為天策大將軍時,每每有事,你們還都能與朕爭論一番,但是現在,你們都不想說,不敢說了,朕這個皇帝,還真的快要成了孤家寡人了!”
房玄齡忙道:“臣有罪!”
太宗擺了擺手,道:“不是你們的事,是朕,不坐上這個位子不知道,隻有坐上了這個位子之後,才知道,有的時候為了保住一家一姓的江山社稷,很多事都是迫不得已啊!”
太宗的心思,房玄齡也能猜出個七八分,如今見太宗肯對他推心置腹,房玄齡的心中也是隱隱感激。
#¥#¥#¥#¥#¥#¥#¥#¥#¥#¥#¥#¥#¥#¥#¥#¥#¥#¥#¥#¥#¥#¥#¥#¥#¥#¥#
萊國公府上
“母親!大哥!這下好了,這下好了!”杜荷興衝衝的走進了前廳,一臉的歡愉之色,道,“如今那杜睿被趕出了長安,這下看那野種還如何得意!”
崔氏瞪了杜荷一眼,道:“他被趕出了長安,你這麽高興作甚!”
杜荷被崔氏訓斥了一句,詫異道:“母親!那杜睿倡導變法,害的崔家的土地都被當今聖上收為了國有,難道母親就不恨他嗎?”
崔氏冷笑道:“恨!當然恨!這天下的世家哪個不恨他,可是你以為杜睿被趕出了長安,他就當真失勢了嗎?”
杜荷道:“難道不是,這次可不比上一次,上一次聖上隻是讓他迴家閉門讀書,這一次可是治了他的罪!從尚書仆射一擼到底!孩兒就不信,這次他還能死灰複燃!”
一旁的杜構道:“隻要太子還相信他,杜睿就定然能死灰複燃!他是太子的心腹之人,定然不會永遠被閑置,二弟!你也不要老是出去招搖,看看如今長安城內顯貴們的風評,你不要忘記了,你可是城陽公主的駙馬,難道你想要讓你那些亂七八糟的事統統傳進聖上的耳朵裏去!”
杜荷滿不在乎的說:“那又怎樣,如今城陽公主年幼,小弟卻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了,難不成還要讓小弟為了一個女娃娃守身如玉不成!”
“放肆!”崔氏大怒,指著杜荷氣道,“我怎麽就生了你這麽一個糊塗透頂的兒子,你就不想想,聖上最是愛惜子女,那魏王李泰勾結異族謀反,此等大罪,太宗都舍不得殺了,難道還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愛女受委屈,如今你們的父親已經不在了,我也就隻能指望你們兄弟兩個,到時候真的聖上怪罪,我這個做母親的還能去求誰!”
杜荷見崔氏發怒,也不敢反駁,隻好低頭認錯,道:“孩兒知錯,以後不敢了!”
杜構也跟著說道:“母親,二弟年少氣盛,做些糊塗事也不打緊,如今最重要的是,怎樣才能保住我萊國公嫡係一脈啊!”
杜構為人倒還穩重,也頗有才學,當年杜如晦身死,太宗對他們兄弟兩個也堪稱榮寵之極,隻是自打杜睿進入了太宗的法眼之後,情況就完全變了,這麽多年以來,杜睿雖然兩起兩落,但卻也曾位極人臣,高居尚書仆射之職,可是他卻在尚舍奉禦這麽一個小官的位子上多年踏步不前,如今他都做了父親,卻還要靠著父輩的餘蔭過活,怎能讓他甘心。
“如今便是想要投到太子的麾下也不成了,孩兒看既然如此,不如投奔吳王,當年聖上不也說過,吳王英果類己嗎?此次吳王迴朝,兒臣看聖上短時間內是不會再讓吳王返迴封地了。”
崔氏一驚,道:“構兒!你為何會如此說!”
杜構道:“聖上將杜睿貶斥,定然是擔心太子的勢力過大,可即便杜睿被貶斥,這長安城內,就一個太子,聖上也肯定不會安心,會給他找一個對手,來平衡朝堂上的勢力,蜀王為人荒唐,肯定不是聖上的選擇,依孩兒看,隻能是吳王,如今吳王的老師岑文本被聖上提拔坐上了尚書右仆射的位子,身邊乏人,如今去投靠,定然會受到重用!”
崔氏聞言,不禁一陣欣喜,要是真的像杜構說的那樣,投奔道吳王的門下,吳王為了爭太子之位,肯定會極力爭取崔氏這樣豪門大族的支持,一旦吳王上位,那麽推翻新法,也就有了希望了。
“好!構兒!便按你說的做,吳王要是提出什麽條件來,你便一並應允,山東士族同氣連枝,共同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