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幾個人看到,立刻走了過去,能讓這裏的人驚唿的作品肯定有獨到之處。
果然,那幾人也難以置信地望著這兩幅作品,目光中浮現濃濃地駭然之色,仿佛看見了奇跡一般。
驚歎之聲此起彼伏。
一時間附近的人如潮水般向那裏湧去。
每來一個人,無論懂不懂行,一眼望過去,就被這兩幅作品傾倒,嘖嘖讚歎起來。
驚歎過後是安靜,眾人望著這兩幅作品,卻難以抑製住激動的唿吸聲。
“哇,這兩幅作品叫【雲夢亭少女】、【狂士無雙帖】,這名字真是貼切啊!”一個五十歲左右的老人搖頭讚歎道。
“沒想到竟然是一個人所作,真是書畫雙絕啊!!”同樣是一位五六十歲的老人,眼珠子已經貼在了展覽櫃玻璃上。
“這兩幅字畫落款者為‘林飛’,你們誰知道華夏曆史上有‘林飛’這位名家大師的?”
有懂行的老人連忙向其他的行家詢問起來。
而其他人也均搖了搖頭。
“奇怪了?難道這個林飛不是古代名家,而是今人所作??”
“不可能吧,這樣的作品,如果是當今哪個名家大師所作,我等浸淫這麽多年,怎麽可能沒有聽過林飛大師的名頭?”
“對啊,這位林先生到底是什麽人?難道是華夏曆史上某位名家的化名?可這風格冠蓋古今,獨樹一幟,如果早些年能見到這幅字帖。那麽‘書聖’的頭銜未必就是王羲之的了。”
其實書畫的創作也講究機緣巧合,一件藝術品一定是順天意,順人為的。
就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在喝醉之中,精神進入到了一個玄妙的境界中書寫的,當他醒來後,卻再也無法寫出第二幅《蘭亭集序》了。
可以說,《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巔峰水平,但是,這幅《狂士無雙帖》卻未必是林飛的最高水平。
“何止書畫驚人,你們看旁邊提的這首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嘖嘖,縱覽古今,這都是一等一的超一流詞作啊!”
一位穿著中山裝的老者在旁邊讚歎道:
“古詞有豪放、婉約,而這首竟然已經達到婉約的巔峰,妙到毫巔啊!”
這時,眾人才從書畫的欣賞轉移到詩詞的欣賞來,開始細細品讀這首《蝶戀花》來。
“嘖嘖,這林飛先生不知是古代哪位鴻儒啊?可惜老者生不逢時,不能得見此高賢,當為人生一大憾事。”
那唐裝老者再次開口,麵上浮現著七分驚歎,二分遺憾,一分惋惜。
這時,有人認出了唐裝老者的身份,說道:
“您莫非就是曲阜孔儒老先生?孔夫子的第63代傳人?”
唐裝老者含笑點點頭。
看到老者默認,周圍的人立刻沸騰起來,這裏聚集的人哪個不是書畫愛好者,孔儒老先生,不僅精通國學,而且一生鑽研書畫,對書畫的研究絕對是國內乃至國際上的權威。
其十年前離休時,給國家捐贈了自己幾十年來的珍貴藏品,高達100多件,其中有40多件作品價值已經高達數億美元。
他淡泊名利,胸襟寬廣,讓書畫界的人無不欽佩,今天能在這裏遇見孔老先生,怎能不讓人驚喜?
“孔老先生,您為什麽說這幅作品是古人之作?而不是今人的作品?”一年輕人執學生禮小心翼翼地問道。
其他人也瞬間安靜下來,眼巴巴望著孔儒,等待他解惑。
孔儒沒有注意旁人的神色,而是走向畫卷的正麵,仔仔細細地觀察起來,道:
“這兩幅書畫用筆的巧妙實在不可思議,我不知道什麽樣的人能把筆墨的控製度和細膩度做到這種程度!”
他越看越震驚:
“畫筆觸紙時的力道各不相同,每一個線條都是許多細微的線跡組成,中間微小到肉眼難見的間隔和對墨跡的控製,讓這幅畫有了強烈的凹凸感,也就是逼真感。
而畫最重要的意境更是強烈,結合詞作,我相信即使不懂畫的人都能感覺到畫中的風雅,能畫出如此意境的人絕對不低與古往今來的任何名家。”
周圍人聽到最後一句評論,頓時嘩然。
頓了頓,孔儒繼續說道:
“再看這幅字,字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字刻人。以字刻人就是能把自己完全溶入字中,讓別人看到你的字就能知道你是什麽樣的人。
所以能夠成為一代書法名家的人從來不是繼承前人的書體,而是和前人各有不同的書法,概因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盡一樣,字中蘊涵的意境也各有不同。”
說到這,孔儒微微眯了眯眼,眼神之中流露出向往的神采:
“再看這幅字,名為【狂士無雙帖】,真是貼切之極,狂傲不羈與飄灑寫意共同在字中體現,讓所有的人都能感覺到其人內心深處的傲然之氣,還有對萬事淡然相對的灑脫。如此人物如能相見,實在不枉此生。”
“孔老,您還沒迴答為什麽這兩幅書畫不是今人作品呢?莫非你知道這位‘林飛’大師的生平?”
聞言,孔儒搖搖頭,重重歎了一口氣:
“這幅畫的作者有魏晉狂士之風,這樣的水平又豈是一朝一夕所能練出來的,
我孔儒拜訪天下書畫名家,當今天下,包括曆朝曆代我都如數家珍,但是唯獨這幅畫我卻聞所未聞!!
所以隻可能是曆史上被遺漏的名家孤品,至於這林飛到底是誰,我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我認為這可能是一次曆史大發現。”
頓了頓,他再次看著畫作,兩眼直放光,像是在喃喃自語:
“這畫如果是今人作品,我將立刻三跪九叩,拜他為師。”
旁人聞言,倒吸了一口氣,再次用震撼地眼神看著這兩幅作品。
“快看!章鼎山老先生來了,他旁邊的都是書畫界的大咖。”
章鼎山身為國士名家,又是書畫協會的元老自然有很多人認識。
章鼎山快步走了過來,看著孔儒,略微行禮:
“孔先生,你來怎麽不打個招唿?讓我好生招待你。”
果然,那幾人也難以置信地望著這兩幅作品,目光中浮現濃濃地駭然之色,仿佛看見了奇跡一般。
驚歎之聲此起彼伏。
一時間附近的人如潮水般向那裏湧去。
每來一個人,無論懂不懂行,一眼望過去,就被這兩幅作品傾倒,嘖嘖讚歎起來。
驚歎過後是安靜,眾人望著這兩幅作品,卻難以抑製住激動的唿吸聲。
“哇,這兩幅作品叫【雲夢亭少女】、【狂士無雙帖】,這名字真是貼切啊!”一個五十歲左右的老人搖頭讚歎道。
“沒想到竟然是一個人所作,真是書畫雙絕啊!!”同樣是一位五六十歲的老人,眼珠子已經貼在了展覽櫃玻璃上。
“這兩幅字畫落款者為‘林飛’,你們誰知道華夏曆史上有‘林飛’這位名家大師的?”
有懂行的老人連忙向其他的行家詢問起來。
而其他人也均搖了搖頭。
“奇怪了?難道這個林飛不是古代名家,而是今人所作??”
“不可能吧,這樣的作品,如果是當今哪個名家大師所作,我等浸淫這麽多年,怎麽可能沒有聽過林飛大師的名頭?”
“對啊,這位林先生到底是什麽人?難道是華夏曆史上某位名家的化名?可這風格冠蓋古今,獨樹一幟,如果早些年能見到這幅字帖。那麽‘書聖’的頭銜未必就是王羲之的了。”
其實書畫的創作也講究機緣巧合,一件藝術品一定是順天意,順人為的。
就像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在喝醉之中,精神進入到了一個玄妙的境界中書寫的,當他醒來後,卻再也無法寫出第二幅《蘭亭集序》了。
可以說,《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巔峰水平,但是,這幅《狂士無雙帖》卻未必是林飛的最高水平。
“何止書畫驚人,你們看旁邊提的這首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嘖嘖,縱覽古今,這都是一等一的超一流詞作啊!”
一位穿著中山裝的老者在旁邊讚歎道:
“古詞有豪放、婉約,而這首竟然已經達到婉約的巔峰,妙到毫巔啊!”
這時,眾人才從書畫的欣賞轉移到詩詞的欣賞來,開始細細品讀這首《蝶戀花》來。
“嘖嘖,這林飛先生不知是古代哪位鴻儒啊?可惜老者生不逢時,不能得見此高賢,當為人生一大憾事。”
那唐裝老者再次開口,麵上浮現著七分驚歎,二分遺憾,一分惋惜。
這時,有人認出了唐裝老者的身份,說道:
“您莫非就是曲阜孔儒老先生?孔夫子的第63代傳人?”
唐裝老者含笑點點頭。
看到老者默認,周圍的人立刻沸騰起來,這裏聚集的人哪個不是書畫愛好者,孔儒老先生,不僅精通國學,而且一生鑽研書畫,對書畫的研究絕對是國內乃至國際上的權威。
其十年前離休時,給國家捐贈了自己幾十年來的珍貴藏品,高達100多件,其中有40多件作品價值已經高達數億美元。
他淡泊名利,胸襟寬廣,讓書畫界的人無不欽佩,今天能在這裏遇見孔老先生,怎能不讓人驚喜?
“孔老先生,您為什麽說這幅作品是古人之作?而不是今人的作品?”一年輕人執學生禮小心翼翼地問道。
其他人也瞬間安靜下來,眼巴巴望著孔儒,等待他解惑。
孔儒沒有注意旁人的神色,而是走向畫卷的正麵,仔仔細細地觀察起來,道:
“這兩幅書畫用筆的巧妙實在不可思議,我不知道什麽樣的人能把筆墨的控製度和細膩度做到這種程度!”
他越看越震驚:
“畫筆觸紙時的力道各不相同,每一個線條都是許多細微的線跡組成,中間微小到肉眼難見的間隔和對墨跡的控製,讓這幅畫有了強烈的凹凸感,也就是逼真感。
而畫最重要的意境更是強烈,結合詞作,我相信即使不懂畫的人都能感覺到畫中的風雅,能畫出如此意境的人絕對不低與古往今來的任何名家。”
周圍人聽到最後一句評論,頓時嘩然。
頓了頓,孔儒繼續說道:
“再看這幅字,字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字刻人。以字刻人就是能把自己完全溶入字中,讓別人看到你的字就能知道你是什麽樣的人。
所以能夠成為一代書法名家的人從來不是繼承前人的書體,而是和前人各有不同的書法,概因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盡一樣,字中蘊涵的意境也各有不同。”
說到這,孔儒微微眯了眯眼,眼神之中流露出向往的神采:
“再看這幅字,名為【狂士無雙帖】,真是貼切之極,狂傲不羈與飄灑寫意共同在字中體現,讓所有的人都能感覺到其人內心深處的傲然之氣,還有對萬事淡然相對的灑脫。如此人物如能相見,實在不枉此生。”
“孔老,您還沒迴答為什麽這兩幅書畫不是今人作品呢?莫非你知道這位‘林飛’大師的生平?”
聞言,孔儒搖搖頭,重重歎了一口氣:
“這幅畫的作者有魏晉狂士之風,這樣的水平又豈是一朝一夕所能練出來的,
我孔儒拜訪天下書畫名家,當今天下,包括曆朝曆代我都如數家珍,但是唯獨這幅畫我卻聞所未聞!!
所以隻可能是曆史上被遺漏的名家孤品,至於這林飛到底是誰,我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我認為這可能是一次曆史大發現。”
頓了頓,他再次看著畫作,兩眼直放光,像是在喃喃自語:
“這畫如果是今人作品,我將立刻三跪九叩,拜他為師。”
旁人聞言,倒吸了一口氣,再次用震撼地眼神看著這兩幅作品。
“快看!章鼎山老先生來了,他旁邊的都是書畫界的大咖。”
章鼎山身為國士名家,又是書畫協會的元老自然有很多人認識。
章鼎山快步走了過來,看著孔儒,略微行禮:
“孔先生,你來怎麽不打個招唿?讓我好生招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