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三郎“嗯”了一聲,不知他提起此事何意。
曲雲河見他神情,就知道他不能體會:“你可知道什麽是戰略縱深?”在他想來,身在民間的十三歲的少年能通曉懂多少軍事知識?
不料燕三郎答道:“即是可做戰術調整、提供戰略緩衝的空間。”
曲雲河一愕:“千歲大人對你可真是用心了。”
千歲的聲音悠悠從書箱裏傳來:“那可不是?”
燕三郎默然。
其實又不關千歲什麽事,他看的雜書太多,連容生講解古代戰爭也偶有提及,他出言細問過夫子罷了。
“你既知戰略縱深,就該知道一支大軍動不動橫跨數百裏作戰,是件多麽了不起的事。”曲雲河自己帶過兵、打過仗,深諳其中利害,“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說萬裏赴戎機,就是趕路三百裏打仗,要消耗的糧草都是個驚人數字。”
糧草怎麽運輸?還不得動用後勤人馬。人吃的糧、馬吃的草,從後方運到前線,後勤隊伍自己就要吃掉一大半以上,更不用提中間遇上天災,遇上敵人的伏擊等等問題。
後勤的運輸和調度能力,很大程度上製約了一支隊伍的機動性。
戰線拖得越長,這難度呈幾何增長。
“在驍國之後,鮮有國家能夠這樣長距離作戰了。”
這句話才引起燕三郎的注意:“為何?”
“驍國驅使俘虜行軍,既作奴仆,又充口糧。”曲雲河籲出一口氣,“這樣,他們就節省了大量糧食運輸。”
若有第四個人跟在邊上,保準要聽得毛骨悚然。但曲雲河根本未從少年臉上看見一絲異樣。
燕三郎問他:“你說‘從前’,這國家現已不在了吧?”
“早不在了。”曲雲河聳了聳肩,“早在靖國之前就消失不見。”
少年目光微閃:“看來,就算是這樣打仗也救不了它自己。”
一個國家滅亡的原因,哪有那麽簡單?曲雲河張了張嘴想反駁,突然發現不知從何辯起。
千歲的聲音響起,帶著竊笑:“無言以對了吧?”也該有人體會一下子她麵對燕三郎的痛苦了。
“……是。”
¥¥¥¥¥
靖國舊宮在西南邊兒。
燕三郎和曲雲河越往那裏走,一路上所見就越是觸目驚心。
從前梁國內亂,也是民不聊生,但他從黟城逃往雲城的路線並未被戰火波及,望見的仍是人們安居樂業的情景。
可是走到這裏,他才真正明白什麽是戰爭。
靖國覆亡後,國土分裂為五個小國,又經過許多年來的發展、吞並、傾軋,昔日靖國的國土被西邊的衛國、南邊的攸國和東邊的苔原部族分割。
衛國立國很早,與靖國並存了很長一段時間。後者滅亡之後,它借機吞並舊鄰的土地,前後用了二十年,終於滅掉幾個小勢力,並在靖國西部的土地上站穩了腳跟。
但它還不知足,如今正在向東、向南擴張。
衛、攸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兩年之久。硝煙所過處,山河糜爛、百姓流離。先前燕三郎在青岩村救下的鄭氏夫妻,就是因為居住的梅城遭遇兵禍才往北逃難。
不久之後,燕三郎也經過梅城,親眼見到大戰過後的城市。
梅城原為攸國所有,麵對入侵拒不投降,因此城破之後遭到血洗。無論白天黑夜,城外的亂葬崗都很熱鬧,城裏反倒是餓殍遍地。
越往西南走,這樣的情景越常出現,尤有過之。燕三郎和曲雲河的旅行也越發小心了,有意避開兩邊的軍隊。在這樣的亂世當中,即便是異士正麵撞上大軍也要吃大虧不可。
青岩村之後,他們至少又出手三次。也多虧燕三郎與曲雲河同行,這人長得高壯,看起來就不好惹,否則一個小少年獨自帶一隻白貓上路,遇上的麻煩至少要再多出兩倍不止。
不過走了那麽久,兩人至少弄明白了一件事:
靖國王宮不好進啊。
靖國雖已不在,但它的都城相當富庶,並且在戰爭中依舊保存完好。衛國占領靖國故地之後也相中這裏,力排眾議遷都於此,並且衛王下令將靖國舊宮修葺完畢,改名天耀宮,自己堂而皇之搬了過去!
燕三郎聽到這個消息,當即倒抽一口涼氣:“你還去麽?”
原來等待他們的不是一座廢都,而是守衛森嚴的王城!難怪木鈴鐺把任務分作兩截,看來難度都在後頭了。
曲雲河毫不猶豫:
“去。”
莫說靖國王宮隻是被衛王據為己有,就算那裏成了刀山火海,他也堅定不移。
這下千歲也沒有好臉色了:“站在宮外遠遠憑吊一番不行麽?”
曲雲河不吱聲,以沉默表達了否定。
千歲無可奈何:“那走吧。”最後還得讓這家夥滿願而歸,否則木鈴鐺的任務就完不成。
她怎麽就不能這樣任性呢,真是的!
這時兩人一貓爬上了半坡,燕三郎指著前頭的隘口:“翻過山再往前,就要進入衛國地界了。”頓了頓,“由此往南十裏,據說就是兩軍交戰的前線。”
前方就是娑羅城,原為攸國領土,前不久才被衛國打下來。到了這裏,就離兩國交戰的前線不遠了。
燕三郎行萬裏路,走到這裏也下意識輕吸一口氣。世間最可怕的人禍,離他們不足十裏。
曲雲河即道:“想來衛國的邊境不是那麽好進的,我們還得用些手段。”
“手段?”
“這裏離前線太近,想來邊境查得很嚴。”曲雲河有行軍打仗的經驗,這時就給他解說,“就算我們能跨過邊界,衛人在自己的地盤上必定也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嚴查細作。我們若是就這樣兩手空空進去,恐怕……”
恐怕混不了多久就會被當作細作圍堵。燕三郎懂了:“要弄個憑證?”的確,在兩軍交戰的前線、後方,都混有無數細作刺探軍情,不得不查也不得不防。
千歲不當一迴事兒:“那有何難?這是進城的必經之路,看誰不順眼,打暈了搶過來憑證就是。”
“不止打暈。”曲雲河點頭,“必須滅口,以免後患。”
曲雲河見他神情,就知道他不能體會:“你可知道什麽是戰略縱深?”在他想來,身在民間的十三歲的少年能通曉懂多少軍事知識?
不料燕三郎答道:“即是可做戰術調整、提供戰略緩衝的空間。”
曲雲河一愕:“千歲大人對你可真是用心了。”
千歲的聲音悠悠從書箱裏傳來:“那可不是?”
燕三郎默然。
其實又不關千歲什麽事,他看的雜書太多,連容生講解古代戰爭也偶有提及,他出言細問過夫子罷了。
“你既知戰略縱深,就該知道一支大軍動不動橫跨數百裏作戰,是件多麽了不起的事。”曲雲河自己帶過兵、打過仗,深諳其中利害,“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說萬裏赴戎機,就是趕路三百裏打仗,要消耗的糧草都是個驚人數字。”
糧草怎麽運輸?還不得動用後勤人馬。人吃的糧、馬吃的草,從後方運到前線,後勤隊伍自己就要吃掉一大半以上,更不用提中間遇上天災,遇上敵人的伏擊等等問題。
後勤的運輸和調度能力,很大程度上製約了一支隊伍的機動性。
戰線拖得越長,這難度呈幾何增長。
“在驍國之後,鮮有國家能夠這樣長距離作戰了。”
這句話才引起燕三郎的注意:“為何?”
“驍國驅使俘虜行軍,既作奴仆,又充口糧。”曲雲河籲出一口氣,“這樣,他們就節省了大量糧食運輸。”
若有第四個人跟在邊上,保準要聽得毛骨悚然。但曲雲河根本未從少年臉上看見一絲異樣。
燕三郎問他:“你說‘從前’,這國家現已不在了吧?”
“早不在了。”曲雲河聳了聳肩,“早在靖國之前就消失不見。”
少年目光微閃:“看來,就算是這樣打仗也救不了它自己。”
一個國家滅亡的原因,哪有那麽簡單?曲雲河張了張嘴想反駁,突然發現不知從何辯起。
千歲的聲音響起,帶著竊笑:“無言以對了吧?”也該有人體會一下子她麵對燕三郎的痛苦了。
“……是。”
¥¥¥¥¥
靖國舊宮在西南邊兒。
燕三郎和曲雲河越往那裏走,一路上所見就越是觸目驚心。
從前梁國內亂,也是民不聊生,但他從黟城逃往雲城的路線並未被戰火波及,望見的仍是人們安居樂業的情景。
可是走到這裏,他才真正明白什麽是戰爭。
靖國覆亡後,國土分裂為五個小國,又經過許多年來的發展、吞並、傾軋,昔日靖國的國土被西邊的衛國、南邊的攸國和東邊的苔原部族分割。
衛國立國很早,與靖國並存了很長一段時間。後者滅亡之後,它借機吞並舊鄰的土地,前後用了二十年,終於滅掉幾個小勢力,並在靖國西部的土地上站穩了腳跟。
但它還不知足,如今正在向東、向南擴張。
衛、攸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兩年之久。硝煙所過處,山河糜爛、百姓流離。先前燕三郎在青岩村救下的鄭氏夫妻,就是因為居住的梅城遭遇兵禍才往北逃難。
不久之後,燕三郎也經過梅城,親眼見到大戰過後的城市。
梅城原為攸國所有,麵對入侵拒不投降,因此城破之後遭到血洗。無論白天黑夜,城外的亂葬崗都很熱鬧,城裏反倒是餓殍遍地。
越往西南走,這樣的情景越常出現,尤有過之。燕三郎和曲雲河的旅行也越發小心了,有意避開兩邊的軍隊。在這樣的亂世當中,即便是異士正麵撞上大軍也要吃大虧不可。
青岩村之後,他們至少又出手三次。也多虧燕三郎與曲雲河同行,這人長得高壯,看起來就不好惹,否則一個小少年獨自帶一隻白貓上路,遇上的麻煩至少要再多出兩倍不止。
不過走了那麽久,兩人至少弄明白了一件事:
靖國王宮不好進啊。
靖國雖已不在,但它的都城相當富庶,並且在戰爭中依舊保存完好。衛國占領靖國故地之後也相中這裏,力排眾議遷都於此,並且衛王下令將靖國舊宮修葺完畢,改名天耀宮,自己堂而皇之搬了過去!
燕三郎聽到這個消息,當即倒抽一口涼氣:“你還去麽?”
原來等待他們的不是一座廢都,而是守衛森嚴的王城!難怪木鈴鐺把任務分作兩截,看來難度都在後頭了。
曲雲河毫不猶豫:
“去。”
莫說靖國王宮隻是被衛王據為己有,就算那裏成了刀山火海,他也堅定不移。
這下千歲也沒有好臉色了:“站在宮外遠遠憑吊一番不行麽?”
曲雲河不吱聲,以沉默表達了否定。
千歲無可奈何:“那走吧。”最後還得讓這家夥滿願而歸,否則木鈴鐺的任務就完不成。
她怎麽就不能這樣任性呢,真是的!
這時兩人一貓爬上了半坡,燕三郎指著前頭的隘口:“翻過山再往前,就要進入衛國地界了。”頓了頓,“由此往南十裏,據說就是兩軍交戰的前線。”
前方就是娑羅城,原為攸國領土,前不久才被衛國打下來。到了這裏,就離兩國交戰的前線不遠了。
燕三郎行萬裏路,走到這裏也下意識輕吸一口氣。世間最可怕的人禍,離他們不足十裏。
曲雲河即道:“想來衛國的邊境不是那麽好進的,我們還得用些手段。”
“手段?”
“這裏離前線太近,想來邊境查得很嚴。”曲雲河有行軍打仗的經驗,這時就給他解說,“就算我們能跨過邊界,衛人在自己的地盤上必定也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嚴查細作。我們若是就這樣兩手空空進去,恐怕……”
恐怕混不了多久就會被當作細作圍堵。燕三郎懂了:“要弄個憑證?”的確,在兩軍交戰的前線、後方,都混有無數細作刺探軍情,不得不查也不得不防。
千歲不當一迴事兒:“那有何難?這是進城的必經之路,看誰不順眼,打暈了搶過來憑證就是。”
“不止打暈。”曲雲河點頭,“必須滅口,以免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