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總算是開口了,大理寺卿忙斂下心神,專心奏對道:「迴稟陛下,這是鄧其吐露的全部,他在其中並非核心角色,所知也有限。」
楚鈞沒有再說話,大理寺卿也不敢貿然出聲,暖閣裏又是一陣悶死人的沉默。
沉吟許久,楚鈞再次道:「這個童冉怎麽迴事?」
「迴稟陛下,他是小鍋縣新來的田畯,報到第一日便與鄧其進了賭室。」大理寺卿道。
楚鈞問道:「你的意思是,這個童冉也與貪墨賑災糧一事有關?」
大理寺卿本要點頭,卻遲疑了:最後一批去往小鍋縣和隴右的賑災錢糧是去年上旬撥下的,而這個童冉是去年年末才到小鍋縣赴任,就時間而言,不可能與他有關。
想明白了這一點,他拱手道:「迴稟陛下,童冉乃小鍋縣田畯,到任時已是去年年末,與去年上旬撥發的賑災錢糧應該沒有關係。」
楚鈞放下供詞道:「既然沒有關係,也不必為一個小小田畯大費周章。」
大理寺卿立刻道:「是,陛下所言極是。」
大理寺卿是朝中老臣了,先皇在世時,他就已經在京做官;後來十四歲的皇三子登基,他一步步做到正三品大理寺卿的位置,也看著禦座上的人從蔥白一樣的少年人成長到如今喜怒難測的模樣。
楚鈞拿起硃筆,將供詞上童冉的名字勾掉,又道:「大理寺近日辛苦了,此案關係重大,絕不可掉以輕心。」
「是,臣等無畏辛苦,隻願能將此案查明,還受災黎民一個公道,也不負陛下之重託。」大理寺卿道。
「愛卿能有此心,朕深感欣慰。」楚鈞展顏。
大理寺卿退下後,楚鈞連下兩道聖旨,先將鄧其革職流放,又命大理寺卿為欽差、吏部令史阮正為副使,到隴右道捉拿犯案官員,並授予了他們可搜查官員住宅與衙門的特權。
一時間,隴右道大小官員人人自危,除了少數完全清廉的,全都擔心自己的名字上鄧其的供狀。
大理寺卿和阮正也是雷厲風行,幾天時間,隴右道數個官員落網。連原本看這齣大戲看得津津有味的京官們也心中惶惶。
自聖上登基以來,這是第一次有這樣大的動作。
當日先皇駕崩,先皇後嫡出的三皇子登基,國舅傅霖為首輔大臣。皇帝年少,許多政務都由傅霖處理,即便聖上親政後,傅霖也大權在握,可這一次的事件中卻全然沒有傅霖的影子。
直到隴右道十二名有罪官員被押迴京城後,傅霖才單獨到宣政殿覲見。
「陛下,隴右道共有一十二名官員因鄧其獲罪,全道上下人心惶惶,臣懇求陛下以穩定民心為重,不要過分懲辦官員,以致缺少必要的人手,導致地方混亂。」
楚鈞扯起嘴角,露出一個不算真心的笑:「舅舅先坐。」
「陛下,請陛下收迴成命。」傅霖道。
楚鈞十四歲登基,他是嫡次子,從小並未被寄予儲君之望,剛登基時對國事一竅不通,所以事事請教傅霖。傅霖作為國舅與首輔,大權獨攬。然而當楚鈞一日日長大,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一點點收迴著手中的權利。
傅霖不想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可是他認為陛下過於年輕,許多事情考慮得不夠周到,應當聽他一言。
蘇近指揮人搬來凳子,親自請傅霖坐下,傅霖卻仿佛沒有看見。他不顧君前應維持的禮儀,直接與楚鈞對視。
楚鈞並不惱,放下筆道:「舅舅覺得,朕不應該治這些人的罪?」
「法不責眾,陛下拿鄧其殺雞儆猴便可,其他人罰俸,情節重者貶謫即可,全用流刑過於嚴苛了。」傅霖道。
「法不責眾。那他們貪汙賑災錢糧、讓千萬災民在饑寒中死去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人全都是無辜的?」楚鈞道,聲音漸漸提高,「如果朕今天輕饒了他們,他們便敢變本加厲!」
楚鈞話音未落,一本犯事官員的供詞被他拍在桌上。他一發怒,殿中侍候的宦官全都跪了下去,傅霖不動如山,隻是將目光稍稍移開,沒有再直視天顏。
「陛下。」傅霖又道,「除了死去的災民,還有千萬活著的人,若地方失去掌管,必定混亂,到時隻會有更多人在混亂中喪命。」
「哼。」楚鈞輕哼,「沒了官吏再提拔便是,每年道審都有新人入仕,有得是候著官職的人。」
傅霖上前一步道:「陛下,這些後備者多出自寒門,缺乏名師教導,不懂聖賢之言,不可委以重任啊。」
「那些貪汙的可都是你吏部選上來的人,他們可記著聖賢之言了?」楚鈞道。
「臣辦事不力,請陛下降罪,但臣認為,如今官場中人即便有少數貪墨,也絕對好於大量啟用寒門之士。」傅霖道,「寒門中人貪圖小利,絕不可委以重任。」
楚鈞握緊了拳頭,傅霖不是那等權奸,他雖然手握重權,但從來恪守原則,傅氏一族門風清正,並沒有敢貪墨枉法之人,但是他傅家沒有,不代表其他世家大族沒有。而根深蒂固的門第之見,更是助長了那起子小人的氣焰。
楚鈞雖長在深宮,是楚氏與傅氏的血脈,但他不信門第之見。
以前他隻是堅守著自己的不相信,卻無力反抗,可是那個人……他從一間小小的瓦舍走出來,帶給他太多震撼,令他看見自己所堅守的不相信正在被驗證。
</br>
楚鈞沒有再說話,大理寺卿也不敢貿然出聲,暖閣裏又是一陣悶死人的沉默。
沉吟許久,楚鈞再次道:「這個童冉怎麽迴事?」
「迴稟陛下,他是小鍋縣新來的田畯,報到第一日便與鄧其進了賭室。」大理寺卿道。
楚鈞問道:「你的意思是,這個童冉也與貪墨賑災糧一事有關?」
大理寺卿本要點頭,卻遲疑了:最後一批去往小鍋縣和隴右的賑災錢糧是去年上旬撥下的,而這個童冉是去年年末才到小鍋縣赴任,就時間而言,不可能與他有關。
想明白了這一點,他拱手道:「迴稟陛下,童冉乃小鍋縣田畯,到任時已是去年年末,與去年上旬撥發的賑災錢糧應該沒有關係。」
楚鈞放下供詞道:「既然沒有關係,也不必為一個小小田畯大費周章。」
大理寺卿立刻道:「是,陛下所言極是。」
大理寺卿是朝中老臣了,先皇在世時,他就已經在京做官;後來十四歲的皇三子登基,他一步步做到正三品大理寺卿的位置,也看著禦座上的人從蔥白一樣的少年人成長到如今喜怒難測的模樣。
楚鈞拿起硃筆,將供詞上童冉的名字勾掉,又道:「大理寺近日辛苦了,此案關係重大,絕不可掉以輕心。」
「是,臣等無畏辛苦,隻願能將此案查明,還受災黎民一個公道,也不負陛下之重託。」大理寺卿道。
「愛卿能有此心,朕深感欣慰。」楚鈞展顏。
大理寺卿退下後,楚鈞連下兩道聖旨,先將鄧其革職流放,又命大理寺卿為欽差、吏部令史阮正為副使,到隴右道捉拿犯案官員,並授予了他們可搜查官員住宅與衙門的特權。
一時間,隴右道大小官員人人自危,除了少數完全清廉的,全都擔心自己的名字上鄧其的供狀。
大理寺卿和阮正也是雷厲風行,幾天時間,隴右道數個官員落網。連原本看這齣大戲看得津津有味的京官們也心中惶惶。
自聖上登基以來,這是第一次有這樣大的動作。
當日先皇駕崩,先皇後嫡出的三皇子登基,國舅傅霖為首輔大臣。皇帝年少,許多政務都由傅霖處理,即便聖上親政後,傅霖也大權在握,可這一次的事件中卻全然沒有傅霖的影子。
直到隴右道十二名有罪官員被押迴京城後,傅霖才單獨到宣政殿覲見。
「陛下,隴右道共有一十二名官員因鄧其獲罪,全道上下人心惶惶,臣懇求陛下以穩定民心為重,不要過分懲辦官員,以致缺少必要的人手,導致地方混亂。」
楚鈞扯起嘴角,露出一個不算真心的笑:「舅舅先坐。」
「陛下,請陛下收迴成命。」傅霖道。
楚鈞十四歲登基,他是嫡次子,從小並未被寄予儲君之望,剛登基時對國事一竅不通,所以事事請教傅霖。傅霖作為國舅與首輔,大權獨攬。然而當楚鈞一日日長大,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一點點收迴著手中的權利。
傅霖不想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可是他認為陛下過於年輕,許多事情考慮得不夠周到,應當聽他一言。
蘇近指揮人搬來凳子,親自請傅霖坐下,傅霖卻仿佛沒有看見。他不顧君前應維持的禮儀,直接與楚鈞對視。
楚鈞並不惱,放下筆道:「舅舅覺得,朕不應該治這些人的罪?」
「法不責眾,陛下拿鄧其殺雞儆猴便可,其他人罰俸,情節重者貶謫即可,全用流刑過於嚴苛了。」傅霖道。
「法不責眾。那他們貪汙賑災錢糧、讓千萬災民在饑寒中死去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人全都是無辜的?」楚鈞道,聲音漸漸提高,「如果朕今天輕饒了他們,他們便敢變本加厲!」
楚鈞話音未落,一本犯事官員的供詞被他拍在桌上。他一發怒,殿中侍候的宦官全都跪了下去,傅霖不動如山,隻是將目光稍稍移開,沒有再直視天顏。
「陛下。」傅霖又道,「除了死去的災民,還有千萬活著的人,若地方失去掌管,必定混亂,到時隻會有更多人在混亂中喪命。」
「哼。」楚鈞輕哼,「沒了官吏再提拔便是,每年道審都有新人入仕,有得是候著官職的人。」
傅霖上前一步道:「陛下,這些後備者多出自寒門,缺乏名師教導,不懂聖賢之言,不可委以重任啊。」
「那些貪汙的可都是你吏部選上來的人,他們可記著聖賢之言了?」楚鈞道。
「臣辦事不力,請陛下降罪,但臣認為,如今官場中人即便有少數貪墨,也絕對好於大量啟用寒門之士。」傅霖道,「寒門中人貪圖小利,絕不可委以重任。」
楚鈞握緊了拳頭,傅霖不是那等權奸,他雖然手握重權,但從來恪守原則,傅氏一族門風清正,並沒有敢貪墨枉法之人,但是他傅家沒有,不代表其他世家大族沒有。而根深蒂固的門第之見,更是助長了那起子小人的氣焰。
楚鈞雖長在深宮,是楚氏與傅氏的血脈,但他不信門第之見。
以前他隻是堅守著自己的不相信,卻無力反抗,可是那個人……他從一間小小的瓦舍走出來,帶給他太多震撼,令他看見自己所堅守的不相信正在被驗證。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