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年方二十歲,這兩年因為到各地遊醫以長見識,故還未論及婚配。漢人礙於禮教之防,李時珍性格又有些放不開,故李時珍平日很少接近年輕女子。
杜娟是一個很特別的苗疆巫女,雖非十分美貌,但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動人之處,相處熟了,她說話又軒爽,李時珍不禁暗生愛慕之心。
李時珍微笑道:“我有兩年未曾寫過文章了,也不知還能不能寫出一首打油詩來。”
杜娟本是隨口一說,見李時珍有些認真,歡喜道:“先生太謙虛了,先生十四歲就中了秀才,一定是個大才子,要是能給我們的扇子上題詩一首,我們會好好珍而重之的收藏的,拿給別人看了也是好生讓人羨慕的!”
杜娟這些話倒是實話,她雖然識得一些字,但並未讀過什麽文章,平日又沒有接觸過書生,而秀才在鄉下人眼中就是飽讀詩書的才子了。如能承蒙李時珍題詩一首,是一件很值得向人誇耀的事情。
李時珍莞爾一笑,說道:“我盡力而為吧。”
杜娟喜孜孜地稱謝。說話間邵元節抱著西瓜過來了,杜娟皺著鼻子道:“你真傻,——我們不過是路上吃幾塊解渴,你怎麽買迴這麽大一個西瓜。吃不完你自已抱著走路嗬。”
邵元節用苗刀將西瓜剖開,三人站在路邊各吃了兩塊。杜娟見邵元節抱了半個西瓜真要走路,說道:“真好笑,難道進了戲院子還要吃不成。”見附近有幾個小孩子在玩石子,杜娟便招唿小孩子們過來吃西瓜,小孩子們怕羞不過來。
杜娟有些尷尬,李時珍瞥了杜娟一眼,便讓邵元節將西瓜剖為幾塊,叫邵元節和自已一道過去遞給小孩子們吃。
三人笑嘻嘻繼續趕路。在田野間走了一程,邵元節忽唱起歌來——
大山大葉爛成堆,
隻因小郎不會吹,
幾時吹得木葉叫,
隻用木葉不用媒。
杜娟笑眯眯讓李時珍唱一支歌,李時珍連忙推辭,說:“我不會唱歌的。”杜娟含笑問道:“你們漢人怎麽不愛唱歌呢,是怕羞麽?”
李時珍搖頭笑而不答。杜娟清清嗓子,也唱起歌來:
送郎送到河壩頭,
妹見船兒淚長流。
篙竿點水催船走,
篙篙點在妹心頭。
邵元節聽杜娟唱歌,便對唱起來:
一聽分離淚滿腮,
一張帕子兩頭揩。
眼淚就像垮堤水,
揩了這邊那邊來。
李時珍聽杜娟聲音悅耳,萍然心動。他去過湘西三次,卻很少聽到湘西男女唱歌,此時聽著杜娟的歌聲,他恍惚置身於湘西大山之中。李時珍覺得杜娟好有女人味啊,眼見杜娟傷痕不過二三日就會好了,心裏竟有些舍不得,隻盼能與杜娟多相處一段時日。
走了一程,經過一段偏僻的小道,隻見道旁菜地中有一個中年男人在用水澆灌白菜,杜娟鼻子聞到一種異味,瞥了中年男人一眼,竟發現水瓢中的水有些黑乎乎的東西。
杜娟是個巫女,立時反應過來:這是焚燒過什麽布條及香燭留下的黑色灰燼,難怪有一種異味!
杜娟心中暗暗納罕:這人怎麽用符水來澆灌白菜呢?
那男子見到三人,便停下澆水,目送三人從菜地邊走過去。
杜娟走到竹林中,便停下腳步悄聲問李時珍:“請問先生,你們這兒可有用符水澆灌菜地的特別風俗麽?”
李時珍納罕道:“你說什麽?用符水澆灌菜地!我可是聞所未聞啊!”
邵元節同杜娟相處已久,聽了這話,便知有古怪,點點頭附和道:“我也是鼻子中聞到一種符水的味道,這事真有些蹊蹺呢……”
李時珍多年采藥,鼻子也很靈敏的,雖然不知這是劃符焚化之後的氣味,但也的確嗅到了異味的。聽了杜娟的話,心下頗為疑惑。
邵元節望了杜娟一眼,說道:“會不會是為了盼莊稼豐收呢……”
杜娟知他是因為自已新婚之夜為了來年豐收而行的天人合一的巫術,臉上不由羞紅,低眸想了一下,搖了搖頭,說不是這種巫術,因為那種巫術不用焚符的。杜娟不便說那種巫術須由女巫施法術,因為女人象征生育……
邵元節見杜娟不便啟齒,但態度卻不讚同,納悶道:“現在想起來,那人看上去好像也不是農民,臉上有些陰陽怪氣,而且看見我們過路,便有些警惕之意……”
杜娟道:“其中必有古怪,我們迴來時悄悄看一看吧……”
邵元節道:“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又沒礙著我們。”
杜娟道:“我想這人行的巫術多半是邪術,如是所料不差,這人多半會對人不利……”
邵元節因人生地不熟,又不知這裏的巫師的深淺虛實,生怕杜娟會出事,便道:“天下奇怪的事情多了去了,你管得了多少!”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杜娟心中明白他的好意,也就不再堅持。
李時珍雖然不想多事,但也覺這事有趣,暗忖杜娟這女巫真有些不簡單嗬。
三人邊走邊談,走了小半個時辰,便到了南門。邵元節付了錢後,三人便進入戲院子。隻見人山人海,好生熱鬧。戲台和觀眾席設在寬敞的大屋內,所以也不覺如何熱。
今天這出戲並不好看,不過邵元節和杜娟因為看的戲少,覺得很有趣,杜娟雖有些聽不懂歌詞,卻見人物表演滑稽,不時格格的笑。
李時珍因杜娟坐在身邊,香澤微聞,見她看得有趣,也覺高興。原來因為前排有一人生得甚高大,擋住了杜娟的視線,故邵元節與杜娟交換了座位,讓她坐在二人中間。
杜娟發現李時珍鼻子上夾了一副近視眼鏡,十分好奇,因問:“先生你鼻子上戴的就是眼鏡麽?”
李時珍道:“是啊。”杜娟道:“我從前為一個曾經做過高官的人家行過巫術,看見那位老大人就戴了一副眼鏡看書。”李時珍抿唇一笑,杜娟調皮地說:“先生能不能讓我也戴一下玩玩?”
李時珍笑道:“好啊。”便從鼻子上取下眼鏡。杜娟卻戴不來,便央李時珍給自已戴上(其時眼鏡沒有腳架,隻是戴在鼻子上)。
李時珍替杜娟戴眼鏡,杜娟招唿邵元節看,她動來動去,李時珍的手指便碰到了她的臉頰和鼻子,杜娟雖是苗女,也不由臉上一紅,李時珍更是心中慌亂。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和使用眼鏡的國家。據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證明,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約一千年)就掌握了光的直射及折射原理,發明了能夠用於取火的陽燧(即銅凹鏡)。至東漢初年(公元一世紀前半期)中國人就能加工磨製水晶石凸透鏡片,做成能夠放大四至五倍的單片眼鏡。而在宋元明時期製造眼鏡的技術已趨於成熟,從而產生了較為方便又實用的雙片水晶眼鏡了。
在西方國家,眼鏡的最早出現是在十三世紀末葉。當時有個意大利人,名叫馬可波羅,他曾旅居中國十七年,為元朝宮庭辦事,跑遍中國各地,當時他見到元朝宮廷裏有人戴眼鏡,對此他很感興趣,在他迴國時就把眼鏡傳到了西方,所以在西方最早製造眼鏡的地方,則是馬可波羅的故鄉威尼斯。另外,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還載有老年人戴眼鏡閱讀小說及小字的記載。
雖然東西方究竟誰先發明眼鏡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卻是不爭的事實。
杜娟是一個很特別的苗疆巫女,雖非十分美貌,但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動人之處,相處熟了,她說話又軒爽,李時珍不禁暗生愛慕之心。
李時珍微笑道:“我有兩年未曾寫過文章了,也不知還能不能寫出一首打油詩來。”
杜娟本是隨口一說,見李時珍有些認真,歡喜道:“先生太謙虛了,先生十四歲就中了秀才,一定是個大才子,要是能給我們的扇子上題詩一首,我們會好好珍而重之的收藏的,拿給別人看了也是好生讓人羨慕的!”
杜娟這些話倒是實話,她雖然識得一些字,但並未讀過什麽文章,平日又沒有接觸過書生,而秀才在鄉下人眼中就是飽讀詩書的才子了。如能承蒙李時珍題詩一首,是一件很值得向人誇耀的事情。
李時珍莞爾一笑,說道:“我盡力而為吧。”
杜娟喜孜孜地稱謝。說話間邵元節抱著西瓜過來了,杜娟皺著鼻子道:“你真傻,——我們不過是路上吃幾塊解渴,你怎麽買迴這麽大一個西瓜。吃不完你自已抱著走路嗬。”
邵元節用苗刀將西瓜剖開,三人站在路邊各吃了兩塊。杜娟見邵元節抱了半個西瓜真要走路,說道:“真好笑,難道進了戲院子還要吃不成。”見附近有幾個小孩子在玩石子,杜娟便招唿小孩子們過來吃西瓜,小孩子們怕羞不過來。
杜娟有些尷尬,李時珍瞥了杜娟一眼,便讓邵元節將西瓜剖為幾塊,叫邵元節和自已一道過去遞給小孩子們吃。
三人笑嘻嘻繼續趕路。在田野間走了一程,邵元節忽唱起歌來——
大山大葉爛成堆,
隻因小郎不會吹,
幾時吹得木葉叫,
隻用木葉不用媒。
杜娟笑眯眯讓李時珍唱一支歌,李時珍連忙推辭,說:“我不會唱歌的。”杜娟含笑問道:“你們漢人怎麽不愛唱歌呢,是怕羞麽?”
李時珍搖頭笑而不答。杜娟清清嗓子,也唱起歌來:
送郎送到河壩頭,
妹見船兒淚長流。
篙竿點水催船走,
篙篙點在妹心頭。
邵元節聽杜娟唱歌,便對唱起來:
一聽分離淚滿腮,
一張帕子兩頭揩。
眼淚就像垮堤水,
揩了這邊那邊來。
李時珍聽杜娟聲音悅耳,萍然心動。他去過湘西三次,卻很少聽到湘西男女唱歌,此時聽著杜娟的歌聲,他恍惚置身於湘西大山之中。李時珍覺得杜娟好有女人味啊,眼見杜娟傷痕不過二三日就會好了,心裏竟有些舍不得,隻盼能與杜娟多相處一段時日。
走了一程,經過一段偏僻的小道,隻見道旁菜地中有一個中年男人在用水澆灌白菜,杜娟鼻子聞到一種異味,瞥了中年男人一眼,竟發現水瓢中的水有些黑乎乎的東西。
杜娟是個巫女,立時反應過來:這是焚燒過什麽布條及香燭留下的黑色灰燼,難怪有一種異味!
杜娟心中暗暗納罕:這人怎麽用符水來澆灌白菜呢?
那男子見到三人,便停下澆水,目送三人從菜地邊走過去。
杜娟走到竹林中,便停下腳步悄聲問李時珍:“請問先生,你們這兒可有用符水澆灌菜地的特別風俗麽?”
李時珍納罕道:“你說什麽?用符水澆灌菜地!我可是聞所未聞啊!”
邵元節同杜娟相處已久,聽了這話,便知有古怪,點點頭附和道:“我也是鼻子中聞到一種符水的味道,這事真有些蹊蹺呢……”
李時珍多年采藥,鼻子也很靈敏的,雖然不知這是劃符焚化之後的氣味,但也的確嗅到了異味的。聽了杜娟的話,心下頗為疑惑。
邵元節望了杜娟一眼,說道:“會不會是為了盼莊稼豐收呢……”
杜娟知他是因為自已新婚之夜為了來年豐收而行的天人合一的巫術,臉上不由羞紅,低眸想了一下,搖了搖頭,說不是這種巫術,因為那種巫術不用焚符的。杜娟不便說那種巫術須由女巫施法術,因為女人象征生育……
邵元節見杜娟不便啟齒,但態度卻不讚同,納悶道:“現在想起來,那人看上去好像也不是農民,臉上有些陰陽怪氣,而且看見我們過路,便有些警惕之意……”
杜娟道:“其中必有古怪,我們迴來時悄悄看一看吧……”
邵元節道:“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又沒礙著我們。”
杜娟道:“我想這人行的巫術多半是邪術,如是所料不差,這人多半會對人不利……”
邵元節因人生地不熟,又不知這裏的巫師的深淺虛實,生怕杜娟會出事,便道:“天下奇怪的事情多了去了,你管得了多少!”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杜娟心中明白他的好意,也就不再堅持。
李時珍雖然不想多事,但也覺這事有趣,暗忖杜娟這女巫真有些不簡單嗬。
三人邊走邊談,走了小半個時辰,便到了南門。邵元節付了錢後,三人便進入戲院子。隻見人山人海,好生熱鬧。戲台和觀眾席設在寬敞的大屋內,所以也不覺如何熱。
今天這出戲並不好看,不過邵元節和杜娟因為看的戲少,覺得很有趣,杜娟雖有些聽不懂歌詞,卻見人物表演滑稽,不時格格的笑。
李時珍因杜娟坐在身邊,香澤微聞,見她看得有趣,也覺高興。原來因為前排有一人生得甚高大,擋住了杜娟的視線,故邵元節與杜娟交換了座位,讓她坐在二人中間。
杜娟發現李時珍鼻子上夾了一副近視眼鏡,十分好奇,因問:“先生你鼻子上戴的就是眼鏡麽?”
李時珍道:“是啊。”杜娟道:“我從前為一個曾經做過高官的人家行過巫術,看見那位老大人就戴了一副眼鏡看書。”李時珍抿唇一笑,杜娟調皮地說:“先生能不能讓我也戴一下玩玩?”
李時珍笑道:“好啊。”便從鼻子上取下眼鏡。杜娟卻戴不來,便央李時珍給自已戴上(其時眼鏡沒有腳架,隻是戴在鼻子上)。
李時珍替杜娟戴眼鏡,杜娟招唿邵元節看,她動來動去,李時珍的手指便碰到了她的臉頰和鼻子,杜娟雖是苗女,也不由臉上一紅,李時珍更是心中慌亂。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和使用眼鏡的國家。據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證明,我國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約一千年)就掌握了光的直射及折射原理,發明了能夠用於取火的陽燧(即銅凹鏡)。至東漢初年(公元一世紀前半期)中國人就能加工磨製水晶石凸透鏡片,做成能夠放大四至五倍的單片眼鏡。而在宋元明時期製造眼鏡的技術已趨於成熟,從而產生了較為方便又實用的雙片水晶眼鏡了。
在西方國家,眼鏡的最早出現是在十三世紀末葉。當時有個意大利人,名叫馬可波羅,他曾旅居中國十七年,為元朝宮庭辦事,跑遍中國各地,當時他見到元朝宮廷裏有人戴眼鏡,對此他很感興趣,在他迴國時就把眼鏡傳到了西方,所以在西方最早製造眼鏡的地方,則是馬可波羅的故鄉威尼斯。另外,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還載有老年人戴眼鏡閱讀小說及小字的記載。
雖然東西方究竟誰先發明眼鏡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卻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