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揚州大戰在即之時,遠在南京的朱由崧也沒嫌著,可算是送走了王嵐平這個瘟神,那七大定邊侯也忙著各鬥心思,互相牽製不服,沒工夫理會南京城裏的風雲變幻。
現在的這個皇帝當得才算有些滋味,再也不用懼怕有誰敢對皇帝指手劃腳了,此時的朱由崧甚至還燃起一絲想中興大明的念頭,不過要怎麽做他還真沒有全盤的打算,因為王嵐平上次京查,憑借著手中的兵馬,硬生生的打壓了一大批擁立他
稱帝的大臣,這其中最大的官那就得數內閣首輔馬士英了,如此一來,新任的一眾大臣朱由崧又不甚信任,總覺得他們和王嵐平會暗通款曲。
還是原先的那批老臣朱由崧用得放心,最起碼他們不會少了皇帝的花銷,自從王嵐平北上抗清後,這皇宮裏的開銷日漸枯竭,皇帝的用度都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了,沒銀子談何中興大明。
誰會弄銀子,那自然是馬士英,好在這時的馬士英隻是賦閑在南京城的府裏,官位雖不在,可大學士的頭銜還在。
好死不死,朱由崧這時候把馬士英給想了起來,不過朱由崧還有些忌憚,因為馬士英在以前主政之時,對皇帝也是愛搭不理,動不動就不把皇帝放在眼裏,說起來朱由崧應該恨他才對,可是呢,皇帝手裏沒人哪,不管怎麽說,馬士英是擁立過皇帝,在天下臣民中威望還在,且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朱由崧皇權在握,馬士英動不是當日的馬士英了。
而且朱由崧還認為,若是再次啟用馬士英,那他還不得對皇帝感恩戴德一輩子,當然了,最主要的,朱由崧還指望他給自己弄銀子呢。
如此一次,朱由崧頭一次乾坤獨斷,立排眾論,重新下旨,任命馬士英為內閣首輔。
原本以為這輩子的官算是當到頭的馬士英聞訊,樂得恨不得見誰都喊聲親爹,他這些日子整天都膽顫心驚,生怕皇帝老子翻舊帳,這下好了,老子又迴來了。
馬士英這次入閣,可再也不敢對皇帝橫眉冷眼了,如同一個孫子似的,竭力討好朱由崧,隻要是皇帝想的,他都要做到盡善盡美,不得罪朝廷上王嵐平啟用的任何一人,真正是夾著尾巴小心做人做官做事。
但私底下,馬士英卻是賊心不死,想要重獲往日風采,那不光要掌控朝廷,更重要的是有軍權,自己以前的部下,江北四鎮已經沒什麽用了,唯獨一油鹽不進的黃得功,他調不動了。
於是馬士英又將目光鎖定在象山的七大定邊侯身上,這七人手裏可是有著十多萬大軍,進可改朝換代,退可裂土封疆,隻要拉籠住他們,還有何事不成。
多虧了馬士英家底厚,這麽多年的封疆大吏可不是白當的,用家財萬貫來形容那隻說對了十分之一,這次,馬士英決定三管齊下,銀子朝前鋪路,高官繼而相誘,再以厲害說之,言明,他會漸漸請求皇帝將江南七省的督撫一一撤換,讓七大定邊侯繼任,這樣一來,朝中有馬士英為主,朝外有七大軍權在握的重臣,這往後眾人的前程無可限量,說不定封個王爵都有可能。
本來這七大定邊侯就是被馬士英收買蠱惑而來南京和王嵐平大打出手,此時正窩在象山進退兩難,馬士英這時候來居中聯絡,正中眾人下懷,八人一拍即合,結成一黨,不過眼下明清大軍正在揚州對峙,天下大勢還未有定數,馬士英再傻也不會在這時候鬧事,至少得等那該死的王嵐平徹底死絕了再動手。
一個是政治經驗極度缺乏的朱由崧,一個是想再震朝堂的首輔馬士英,雙方都有小算盤,各取所需。
南京城再掀一番官員調動,隻不過這次波及到的範圍遠沒有王嵐平以前做的廣,再怎麽說以前馬士英的舊部和心腹都在上一次京查中所剩無幾了,他還沒有傻到一上台就與眾朝臣為敵。
對於從揚州發來的軍情,朱由崧倒是表現得很關心,每一份戰報都親自過目,並召集群臣相商,他之所有如此上心,那完全是因為他怕落下一個和他堂兄弟朱由檢那樣的下場,一旦清軍過江,他這皇位還能坐多久?
史可法接二連三的上折子求援兵,可隻是空有皇威的朱由崧能做的除了歎息還是歎息,朝廷上哪還能調出兵來,而且那張獻忠的大西軍還在徽州府一帶盤踞,說不定什麽時候就順江而下南京,朱由崧正想擠破腦袋想從揚州前線調兵來阻擊張獻忠呢,七大定邊侯他沒膽子去招惹,江南其他各督府也成了自保之勢,皇帝的威嚴對這些人的震攝力不夠,想調他們來勤王,還不如遷都呢。
而此時的馬士英不失時機的站出來向皇上建議,應該立即向史可法及王嵐平下旨,要求他們盡快解決揚州的戰事,擊潰清軍,隨後馬上迴師江南阻擊張獻忠,如此一來即保全了揚州,又可以借敵人之手消耗掉王嵐平的實力,一舉兩得。
於是,朱由崧不但沒有向揚州增一兵,還一連發了三道聖旨給史可法,要求他不準再堅守不戰,要主動出擊,擊破來犯清軍,而後班師迴朝,清剿西賊,用詞極為嚴厲……
得到馬士英的再度臨朝,朱由崧的日子也一天天快活起來,大事小情他也用不著親力親為,紫禁城之中再次鶯歌燕舞,鳥語花香,好一派其樂溶溶之狀。
而另一位草頭天子卻沒有朱由崧這麽愜意,他就是在湖廣彼於逃命的大順皇帝李自成。
自從清英親王阿濟格出太原西進西安後,李自成被迫南遷,浩浩蕩蕩五十多萬軍民,兵分三路逃進了湖廣,隻留下權將軍劉宗敏和其侄李過留守西安斷後。
原本李自成還指望借西安的城防為自己的南逃之路多爭取些時間,卻沒想到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劉宗敏血氣之勇突發,他咽不下到手的北京被滿人摘了果實的打擊,一氣之下,在李自成南逃後,與李過一起,大起西安之兵,迎戰阿濟格的西征大軍。
阿濟格起兵十八萬西征,其開路先鋒不是別人,正是引清軍入關被千萬人罵的昔日寧遠總兵今日清平西王的吳三桂。
五萬關寧鐵騎在太原體整月餘後,大軍西進潼關,腳還沒站穩就聽說李自成放棄西安南逃了,吳三桂大喜,真是兵不血刃就嚇跑了李自成,這也算是不兵而驅人之兵,足以名垂戰史了。
可就在吳三桂即將要進軍接收西安之時,卻又有探子來報,說留守在西安的劉宗敏大起傾城之兵三萬五千,正朝潼關殺來。
吳三桂大怒,他與那劉宗敏有著奪妻之恨,這可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潼關城下,吳三桂親自上陣,從容指揮關寧鐵騎,以逸待勞,將劉宗敏對了個屁滾尿流。
隨後,阿濟格與吳三桂大起十八萬大軍兵出潼關,趁勢掩殺,一至追進了西安城,劉宗敏於逃亡途中戰死,李過也身負重傷,大順軍剛逃迴西安,清軍隨後殺到。
李過見守城無望,隻得棄守西安,領著殘軍往南找李自成去了。
這李自成一行近十萬人,缺衣少吃,狼狽不堪,自從聽說西安丟了之後,清軍轉而朝自己殺了過,他這一個多月就沒睡過一天安穩覺,真正好似那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跟隨自己的大軍天天都有大量逃亡,全軍上下都迷漫著無比沮喪的氣息。
而此時張獻忠又從成都出兵,占領了湖廣一部,還時常襲擾順軍,使順軍不敢向西南進軍,弄得李自成是雪上加霜,更有甚,另一支清軍也兵進江淮,阻止了順軍向東南發展的腳步。
東南西北都是敵人,李自成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曾經轟轟轟烈烈的大順王朝如今能控製的土地不過甘陝湖廣部分,以及江淮以西的部分土地了,轉眼之間就成了天下勢力最小的那一支,且時時都有分崩離夕的可能。
出西安時,李自成還有著東山再起的鴻願,可隨著這逃亡之路一日艱難過一日,這心裏受的打擊也是日勝一日,曾經的亂切梟雄,連皇帝都當過,而此時卻隻能在山溝裏沒完沒了的逃亡,這如何讓這李自成不氣不怒不怨不忿不憂?
終於,當他接到西安兵敗,劉宗敏戰死的消息時,他積勞成疾,在離開武昌打算向安慶李來享部轉移時,一病不起。
部隊緩慢而行,在進入九宮山地界時,李自成自感時日無多,憂憤難當,自己這一去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打迴老家,於是,他在部將的攙扶下,領著十多個親兵,登上了九宮山山頂,想再看一眼自己成名成功之地。
站在九宮山頂,李自成潸然淚下,一口鮮血噴湧而出,眾將大驚,下山時,恰遇上百名由山民組成的村團練,由於李自成的部眾連日逃亡,穿著幾與強盜山匪無異,眾山民以為是土匪下山,當場一湧而上,將十多名李自成的親兵亂棒打死,李自成也身受重傷,好不容易逃迴營地,李自成也隻剩半條命了,氣若遊絲。
這下可忙壞了順軍眾臣,皇帝將死,那大順朝何以為繼,李皇帝征戰半生,沒有子嗣,何人繼位?
恰巧此時,李過從西安敗逃而來,雖然一身是傷,但無大礙。
是夜,李自成在暈暈沉沉彌留之時,傳下遺照,命其侄李過繼任大順朝皇帝,半夜,曾叱吒風雲的一代英雄李自成,含恨歸天。
轉天一早,眾將將李過扶上營中正座,山唿萬歲,就這樣,大順朝的第二任天子便在九宮山山腳下的軍營中,繼位稱帝。
李過發布天子第一詔,剿殺九宮山方圓十裏,寸草不生不留,為先帝雪恨。
一時間,九宮山一帶,血流成河,數萬百姓死難。
新朝也有新氣象,李過傳旨,封駐紮在安慶府的李來享為淮西節度使,白旺為襄陽節度使,郝搖旗為武昌節度使,袁宗第為行營主帥,等等,大封眾將。
雖然新帝登基,在這大喜的日子裏,大順朝眾將上上下下卻沒有一人歡喜,因為吳三桂和阿濟格還在屁股後麵追著呢,相隔不過百多裏,大順新朝隨時都有覆滅之險。
好在是大軍將九宮山一帶大肆搶劫一番,得到一些補給,暫解一時糧食的危險。
有了補給,還得跑,李過命袁宗第斷後,大軍繼續朝安慶府方向,那裏李來享經營許久,各種軍備齊全,隻有跑到那裏才能得以體整,重頭再來。
也許是老天爺幫忙,就在李過繼位後沒多久,大雨連月不開,將阿濟格和吳三桂的大軍困在湖廣山區無法動彈,逃命之人可不選日子,有這天賜之機,不跑更待何時。
就在王嵐平和孔有德於揚州對峙之時,傷痕累累重病纏身的李過一行終於逃進了安慶地界。
這可忙壞了一個人,此人正是大順朝安慶府尹杜明,也就是昔日懷寧縣令,杜寧寧的爹。
現在的這個皇帝當得才算有些滋味,再也不用懼怕有誰敢對皇帝指手劃腳了,此時的朱由崧甚至還燃起一絲想中興大明的念頭,不過要怎麽做他還真沒有全盤的打算,因為王嵐平上次京查,憑借著手中的兵馬,硬生生的打壓了一大批擁立他
稱帝的大臣,這其中最大的官那就得數內閣首輔馬士英了,如此一來,新任的一眾大臣朱由崧又不甚信任,總覺得他們和王嵐平會暗通款曲。
還是原先的那批老臣朱由崧用得放心,最起碼他們不會少了皇帝的花銷,自從王嵐平北上抗清後,這皇宮裏的開銷日漸枯竭,皇帝的用度都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了,沒銀子談何中興大明。
誰會弄銀子,那自然是馬士英,好在這時的馬士英隻是賦閑在南京城的府裏,官位雖不在,可大學士的頭銜還在。
好死不死,朱由崧這時候把馬士英給想了起來,不過朱由崧還有些忌憚,因為馬士英在以前主政之時,對皇帝也是愛搭不理,動不動就不把皇帝放在眼裏,說起來朱由崧應該恨他才對,可是呢,皇帝手裏沒人哪,不管怎麽說,馬士英是擁立過皇帝,在天下臣民中威望還在,且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朱由崧皇權在握,馬士英動不是當日的馬士英了。
而且朱由崧還認為,若是再次啟用馬士英,那他還不得對皇帝感恩戴德一輩子,當然了,最主要的,朱由崧還指望他給自己弄銀子呢。
如此一次,朱由崧頭一次乾坤獨斷,立排眾論,重新下旨,任命馬士英為內閣首輔。
原本以為這輩子的官算是當到頭的馬士英聞訊,樂得恨不得見誰都喊聲親爹,他這些日子整天都膽顫心驚,生怕皇帝老子翻舊帳,這下好了,老子又迴來了。
馬士英這次入閣,可再也不敢對皇帝橫眉冷眼了,如同一個孫子似的,竭力討好朱由崧,隻要是皇帝想的,他都要做到盡善盡美,不得罪朝廷上王嵐平啟用的任何一人,真正是夾著尾巴小心做人做官做事。
但私底下,馬士英卻是賊心不死,想要重獲往日風采,那不光要掌控朝廷,更重要的是有軍權,自己以前的部下,江北四鎮已經沒什麽用了,唯獨一油鹽不進的黃得功,他調不動了。
於是馬士英又將目光鎖定在象山的七大定邊侯身上,這七人手裏可是有著十多萬大軍,進可改朝換代,退可裂土封疆,隻要拉籠住他們,還有何事不成。
多虧了馬士英家底厚,這麽多年的封疆大吏可不是白當的,用家財萬貫來形容那隻說對了十分之一,這次,馬士英決定三管齊下,銀子朝前鋪路,高官繼而相誘,再以厲害說之,言明,他會漸漸請求皇帝將江南七省的督撫一一撤換,讓七大定邊侯繼任,這樣一來,朝中有馬士英為主,朝外有七大軍權在握的重臣,這往後眾人的前程無可限量,說不定封個王爵都有可能。
本來這七大定邊侯就是被馬士英收買蠱惑而來南京和王嵐平大打出手,此時正窩在象山進退兩難,馬士英這時候來居中聯絡,正中眾人下懷,八人一拍即合,結成一黨,不過眼下明清大軍正在揚州對峙,天下大勢還未有定數,馬士英再傻也不會在這時候鬧事,至少得等那該死的王嵐平徹底死絕了再動手。
一個是政治經驗極度缺乏的朱由崧,一個是想再震朝堂的首輔馬士英,雙方都有小算盤,各取所需。
南京城再掀一番官員調動,隻不過這次波及到的範圍遠沒有王嵐平以前做的廣,再怎麽說以前馬士英的舊部和心腹都在上一次京查中所剩無幾了,他還沒有傻到一上台就與眾朝臣為敵。
對於從揚州發來的軍情,朱由崧倒是表現得很關心,每一份戰報都親自過目,並召集群臣相商,他之所有如此上心,那完全是因為他怕落下一個和他堂兄弟朱由檢那樣的下場,一旦清軍過江,他這皇位還能坐多久?
史可法接二連三的上折子求援兵,可隻是空有皇威的朱由崧能做的除了歎息還是歎息,朝廷上哪還能調出兵來,而且那張獻忠的大西軍還在徽州府一帶盤踞,說不定什麽時候就順江而下南京,朱由崧正想擠破腦袋想從揚州前線調兵來阻擊張獻忠呢,七大定邊侯他沒膽子去招惹,江南其他各督府也成了自保之勢,皇帝的威嚴對這些人的震攝力不夠,想調他們來勤王,還不如遷都呢。
而此時的馬士英不失時機的站出來向皇上建議,應該立即向史可法及王嵐平下旨,要求他們盡快解決揚州的戰事,擊潰清軍,隨後馬上迴師江南阻擊張獻忠,如此一來即保全了揚州,又可以借敵人之手消耗掉王嵐平的實力,一舉兩得。
於是,朱由崧不但沒有向揚州增一兵,還一連發了三道聖旨給史可法,要求他不準再堅守不戰,要主動出擊,擊破來犯清軍,而後班師迴朝,清剿西賊,用詞極為嚴厲……
得到馬士英的再度臨朝,朱由崧的日子也一天天快活起來,大事小情他也用不著親力親為,紫禁城之中再次鶯歌燕舞,鳥語花香,好一派其樂溶溶之狀。
而另一位草頭天子卻沒有朱由崧這麽愜意,他就是在湖廣彼於逃命的大順皇帝李自成。
自從清英親王阿濟格出太原西進西安後,李自成被迫南遷,浩浩蕩蕩五十多萬軍民,兵分三路逃進了湖廣,隻留下權將軍劉宗敏和其侄李過留守西安斷後。
原本李自成還指望借西安的城防為自己的南逃之路多爭取些時間,卻沒想到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劉宗敏血氣之勇突發,他咽不下到手的北京被滿人摘了果實的打擊,一氣之下,在李自成南逃後,與李過一起,大起西安之兵,迎戰阿濟格的西征大軍。
阿濟格起兵十八萬西征,其開路先鋒不是別人,正是引清軍入關被千萬人罵的昔日寧遠總兵今日清平西王的吳三桂。
五萬關寧鐵騎在太原體整月餘後,大軍西進潼關,腳還沒站穩就聽說李自成放棄西安南逃了,吳三桂大喜,真是兵不血刃就嚇跑了李自成,這也算是不兵而驅人之兵,足以名垂戰史了。
可就在吳三桂即將要進軍接收西安之時,卻又有探子來報,說留守在西安的劉宗敏大起傾城之兵三萬五千,正朝潼關殺來。
吳三桂大怒,他與那劉宗敏有著奪妻之恨,這可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潼關城下,吳三桂親自上陣,從容指揮關寧鐵騎,以逸待勞,將劉宗敏對了個屁滾尿流。
隨後,阿濟格與吳三桂大起十八萬大軍兵出潼關,趁勢掩殺,一至追進了西安城,劉宗敏於逃亡途中戰死,李過也身負重傷,大順軍剛逃迴西安,清軍隨後殺到。
李過見守城無望,隻得棄守西安,領著殘軍往南找李自成去了。
這李自成一行近十萬人,缺衣少吃,狼狽不堪,自從聽說西安丟了之後,清軍轉而朝自己殺了過,他這一個多月就沒睡過一天安穩覺,真正好似那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跟隨自己的大軍天天都有大量逃亡,全軍上下都迷漫著無比沮喪的氣息。
而此時張獻忠又從成都出兵,占領了湖廣一部,還時常襲擾順軍,使順軍不敢向西南進軍,弄得李自成是雪上加霜,更有甚,另一支清軍也兵進江淮,阻止了順軍向東南發展的腳步。
東南西北都是敵人,李自成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曾經轟轟轟烈烈的大順王朝如今能控製的土地不過甘陝湖廣部分,以及江淮以西的部分土地了,轉眼之間就成了天下勢力最小的那一支,且時時都有分崩離夕的可能。
出西安時,李自成還有著東山再起的鴻願,可隨著這逃亡之路一日艱難過一日,這心裏受的打擊也是日勝一日,曾經的亂切梟雄,連皇帝都當過,而此時卻隻能在山溝裏沒完沒了的逃亡,這如何讓這李自成不氣不怒不怨不忿不憂?
終於,當他接到西安兵敗,劉宗敏戰死的消息時,他積勞成疾,在離開武昌打算向安慶李來享部轉移時,一病不起。
部隊緩慢而行,在進入九宮山地界時,李自成自感時日無多,憂憤難當,自己這一去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打迴老家,於是,他在部將的攙扶下,領著十多個親兵,登上了九宮山山頂,想再看一眼自己成名成功之地。
站在九宮山頂,李自成潸然淚下,一口鮮血噴湧而出,眾將大驚,下山時,恰遇上百名由山民組成的村團練,由於李自成的部眾連日逃亡,穿著幾與強盜山匪無異,眾山民以為是土匪下山,當場一湧而上,將十多名李自成的親兵亂棒打死,李自成也身受重傷,好不容易逃迴營地,李自成也隻剩半條命了,氣若遊絲。
這下可忙壞了順軍眾臣,皇帝將死,那大順朝何以為繼,李皇帝征戰半生,沒有子嗣,何人繼位?
恰巧此時,李過從西安敗逃而來,雖然一身是傷,但無大礙。
是夜,李自成在暈暈沉沉彌留之時,傳下遺照,命其侄李過繼任大順朝皇帝,半夜,曾叱吒風雲的一代英雄李自成,含恨歸天。
轉天一早,眾將將李過扶上營中正座,山唿萬歲,就這樣,大順朝的第二任天子便在九宮山山腳下的軍營中,繼位稱帝。
李過發布天子第一詔,剿殺九宮山方圓十裏,寸草不生不留,為先帝雪恨。
一時間,九宮山一帶,血流成河,數萬百姓死難。
新朝也有新氣象,李過傳旨,封駐紮在安慶府的李來享為淮西節度使,白旺為襄陽節度使,郝搖旗為武昌節度使,袁宗第為行營主帥,等等,大封眾將。
雖然新帝登基,在這大喜的日子裏,大順朝眾將上上下下卻沒有一人歡喜,因為吳三桂和阿濟格還在屁股後麵追著呢,相隔不過百多裏,大順新朝隨時都有覆滅之險。
好在是大軍將九宮山一帶大肆搶劫一番,得到一些補給,暫解一時糧食的危險。
有了補給,還得跑,李過命袁宗第斷後,大軍繼續朝安慶府方向,那裏李來享經營許久,各種軍備齊全,隻有跑到那裏才能得以體整,重頭再來。
也許是老天爺幫忙,就在李過繼位後沒多久,大雨連月不開,將阿濟格和吳三桂的大軍困在湖廣山區無法動彈,逃命之人可不選日子,有這天賜之機,不跑更待何時。
就在王嵐平和孔有德於揚州對峙之時,傷痕累累重病纏身的李過一行終於逃進了安慶地界。
這可忙壞了一個人,此人正是大順朝安慶府尹杜明,也就是昔日懷寧縣令,杜寧寧的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