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哈桑的夢
又是一天的下午,我從王俊火鍋店迴到書屋。哈桑跟我說,明天她得迴去複習,全力應付考試了。今年是關健的一年。今天考試通過的話,她的夢想就已實現了一半了。
我迴道:“這很好吧,你的夢實現了,我也會為你高興。說不好,我也會和你的夢一起飛哦。”
哈桑一改利嘴,吐吐吞吞道:“我以後……就沒有時間過來照看書屋了。”
我清楚地聽見她的聲音越來越低,但還是能聽得見的。我猶豫了便刻道:“沒有關係,我早就想著有這麽一天的。對了,我還欠你一頓飯。今天晚上我請你。你和我管了這麽久的書屋,我還沒請過你吃過飯,這不合適。不然,你出門離去之後和你的阿拉伯朋友談你在學校生活外的老板時,不至於說我摳門得連身上的一根頭發也舍不得放下。同時,在書屋這麽久,我真心的感謝你為書屋做出的努力以及為‘好書者’作出的奉獻,我代表大家感謝你了。如果真的要有什麽獎牌或獎賞可以給你的話,我願意和他們一道獻給你。以表我們的誠意,以證明你傑出的工作表現和良性道德品行。”
哈桑聽了我的話,緊張的、憂鬱的情緒有些緩解道:“我知道諸大哥一直很灑脫、風趣,還不失幽默。你的這些話本是由我來講的:我真心的感謝大哥給了我一次鍛煉的機會,讓我在學習之外取得了不少社會和做人的保貴經驗。這些保貴經驗都離不開你的受於和社會的供給。我會永遠記住的。如果世上真的有什麽‘感恩獎’可以授於你的話,我願和那些接受過你恩賜的人一道,把那‘感恩杯’雙手送上。以表我們對世上唯一留下的良性道德品行的讚賞……”
她的話還沒有說完,我便有點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她見了我笑,也就停下了語言帶來的尷尬,用左手的中指和食指輕輕地畫過自己臉上的長發,她的頭跟著也向後甩動。臉上露出笑容道:“你笑起來感覺很可愛,為什麽你臉上的笑就這麽難賣到呢?能告訴我嗎?”
我停下了笑道:“那是因為笑得大多人易老,你看看臉上的皺紋又多了不少吧。”
哈桑又輕輕地打笑道:“是多了不少。白發都給笑白了。”
晚上我們的幸福書屋早早地關了門,去了湘月閣。哈桑說她本人一直崇拜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毛主席是湖南人,那就一定要去湖南人開的—湘月閣。沒有別的,隻是喜歡而已。
我也就認同她的看法,崇拜和尊敬一個人,那就連他吃過的口味,住過的房屋及他的家一起愛。隻不過她的‘愛屋及烏’不可達成。領袖的家你可看卻不可住,領袖用過的物品你不可觸,隻能近而觀之。
我們倆剛坐下,服務員便用湘姑娘的純湘言對我們道:“兩位(個)要吃(恰)些(麽)什麽?”
我還能懂這句,但哈桑沒有聽懂。問道:“她講啥東西,我怎麽一點都沒聽明白。”
那湘妹妹接著用普通話道:“對不起兩位,我們這習慣了用湘言。你們需要點什麽?”
我接著道:“沈從文的故裏---鳳凰城有一種‘龍串珠’味道很不錯你這有嗎?”
她接著道:“先生,有的。”
然後我遞過本子給哈桑道:“其它的你點吧,我隻對這個菜有感情。”
哈桑接過本子對服務員道:“我知道湘菜主要以辣出名,曾聽言毛主席長征時期還帶著生辣椒在身邊是真的嗎?”
服務員笑了笑道:“這個我沒有研究過。那得問他老人家。”
哈桑非但沒覺得無趣反而接著道:“那就點你們的招牌菜吧。像剁椒魚頭、麻辣豆腐等等都可上了,反正今天有人買單。”
服務員姑娘微笑地點頭道:“請稍點。”
哈桑在後麵加了‘等等’兩字,這讓我心理沒底,這‘等等’到底代表著多少種湘菜呢。會不會擺上十桌也放不下呢。這我沒辦法想象。
便刻後服務員隻上了四個菜,我突感奇怪問道:“湘菜,你店裏隻有這四個招牌菜嗎?”
那服務員道:“你們隻點了四個菜呀。你看剁椒魚頭、麻辣豆腐、龍串珠、等等。”
這迴我才醒道:“飯店把客人說的‘等等’理解成水煮白菜---並且是贈送的。原來飯店一直是在為客人考慮這個‘等等’怎能化解。不巧的是老板的名就說‘鄧鄧’,因此這就隻和種白菜發家的白菜聯係上了。‘等等’便定名為水煮白菜。
今晚在吃龍串珠時,我突然想起了蘇眩景,因為龍串珠對於我們意義是深遠的。那是我們分手的最後一餐,而且是我親手下的廚。我不知道她現在在哪?但不管在哪裏我都為她默默地祝福,願上帝保佑她,願上帝能化解她昔日的痛苦,願上帝明智。我十分希望小李子可以找到她,並和他能夠天長地久。茫茫眾生中,兩個人能走在一起已經很不容易了…。。。
哈桑離開幸福書屋後,書店裏的所有的活我又得一個人做了,整治書架、衛生打掃、還有難纏的‘好書者’,這都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
說上好書者我有種想恨卻恨不起來的感覺。想厭卻無心厭的心。其實我對好書者並沒有不悅之意,隻不過好書者未必都會看書,有的好書者一天到晚都在我的書架上找書,剛取出書,封麵還沒有看完便又去取另一本。其實這也倒無所謂,可恨的是他把我書架的順序也給打亂了。讓我不得不一本本的又得從新開始排序。這還不算,更有甚者拿書當墊子,而且心毫無內疚。對於那些不會看書而廢書的人我是極為痛恨的。
有一次,我在整理書架見好些書有殘頁,而殘頁基本上都是些以性描寫的藝術作品頁麵。這讓我我不得不為挽迴我的書而感到失望,那不隻是一本書而已,這還是一個人的問題,一個人的品行和法律意識問題。雖說這並不能構成刑事犯罪,但這在民事訴述上也是不得理的。我下決心一定要找出這個人。但事實經驗告訴我,這個人我是不可以找到的。直至我把所有的好書者都‘偷窺’了一遍也沒得尋出……
哈桑不在的日子,也就少了很多以看書為名的小青年,他們不是來看書而是來看哈桑的,這個有點混血的女孩真迷住了不少社會小青年。我想這個女人如果以後能做節目主持人、或是演員什麽的,一定會如香港娛樂圈的演員一樣,一夜成名。隻可憐這女人的興趣並不在取悅觀眾上,而是在取悅自己。
北京的冬天是最讓人不省心的季節,一出門就得裹上棉衣,一到屋居便像俄羅斯大使般先摘帽,後脫下大衣。然後問道:“哈桑有在嗎?”一個老者的聲音。
我隻知道成功的老男人總喜歡泡小女人,卻不知道北京的老爺們也好這口。
我上下打量,一身樸素裝,外加一雙90年代的棉鞋,不像是所謂的成功男人的標誌。我迴答道:“你找哈桑有事嗎?你們是什麽關係?”
老者微笑道:“小夥子,我知道你心理在想什麽,你們這些青年人呀,見了陌生人問了與自己相幹的問題,總得把人的地位呀,金錢呀,年齡呀,複雜的社會關係呀都得了解透徹後才會把相幹人的事迴於人。這不怪你,這怪教育,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教人向善的,教人怎麽去‘愛’人的。而現在的教育是在教育我們怎麽更好的生存下去的。這倒也並沒有錯,錯就錯在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信任、愛伊的關係已經不複存在了。我作為一名老師,我感到慚愧呀、慚愧呀。”
我突感覺這老者出語不凡,句句言中人的要處。我笑笑道:“先生可曾是教漢語的?還是哲學的?”
老先生道:“都不是,我是教阿拉伯語的。”
這讓我迴憶起哈桑前些天和我在談他風趣先生的事,老先生是老北京人,生於北京,長於北京。現年是不惑之年了。
老先生見我呆呆地看著他,道:“哈桑這些天沒在幸福書屋嗎?”
我迴過神道:“哈桑已經不再來幸福書屋了,她去實現她的夢去了。”
“你所指的夢是?”老者不解地問。
“這我也不知,你隻能去問她自己了。”我迴道。
老者從身上拿出一本書,封麵是埃及的--金字塔,書名為《神迷的金字塔》對我說道:“這本書麻煩你轉交給她,並告訴她書中第一頁有我的電話,也是我在他國的唯一聯係方式。拜謝!”
書很厚,很舊,發黃的紙帶著點黴味,我真想不通,一本這些的書他還一直留到現在。
他作揖完後,便戴上帽,穿上大衣出了門。我突然想著哈桑是不是需要這本書。這書做何用。便又趕緊跑出了門叫,先生。但不知是聲音遲,還是他人跑得快,一轉眼的工夫便全然消失在雪中,無影無蹤。
又是一天的下午,我從王俊火鍋店迴到書屋。哈桑跟我說,明天她得迴去複習,全力應付考試了。今年是關健的一年。今天考試通過的話,她的夢想就已實現了一半了。
我迴道:“這很好吧,你的夢實現了,我也會為你高興。說不好,我也會和你的夢一起飛哦。”
哈桑一改利嘴,吐吐吞吞道:“我以後……就沒有時間過來照看書屋了。”
我清楚地聽見她的聲音越來越低,但還是能聽得見的。我猶豫了便刻道:“沒有關係,我早就想著有這麽一天的。對了,我還欠你一頓飯。今天晚上我請你。你和我管了這麽久的書屋,我還沒請過你吃過飯,這不合適。不然,你出門離去之後和你的阿拉伯朋友談你在學校生活外的老板時,不至於說我摳門得連身上的一根頭發也舍不得放下。同時,在書屋這麽久,我真心的感謝你為書屋做出的努力以及為‘好書者’作出的奉獻,我代表大家感謝你了。如果真的要有什麽獎牌或獎賞可以給你的話,我願意和他們一道獻給你。以表我們的誠意,以證明你傑出的工作表現和良性道德品行。”
哈桑聽了我的話,緊張的、憂鬱的情緒有些緩解道:“我知道諸大哥一直很灑脫、風趣,還不失幽默。你的這些話本是由我來講的:我真心的感謝大哥給了我一次鍛煉的機會,讓我在學習之外取得了不少社會和做人的保貴經驗。這些保貴經驗都離不開你的受於和社會的供給。我會永遠記住的。如果世上真的有什麽‘感恩獎’可以授於你的話,我願和那些接受過你恩賜的人一道,把那‘感恩杯’雙手送上。以表我們對世上唯一留下的良性道德品行的讚賞……”
她的話還沒有說完,我便有點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她見了我笑,也就停下了語言帶來的尷尬,用左手的中指和食指輕輕地畫過自己臉上的長發,她的頭跟著也向後甩動。臉上露出笑容道:“你笑起來感覺很可愛,為什麽你臉上的笑就這麽難賣到呢?能告訴我嗎?”
我停下了笑道:“那是因為笑得大多人易老,你看看臉上的皺紋又多了不少吧。”
哈桑又輕輕地打笑道:“是多了不少。白發都給笑白了。”
晚上我們的幸福書屋早早地關了門,去了湘月閣。哈桑說她本人一直崇拜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毛主席是湖南人,那就一定要去湖南人開的—湘月閣。沒有別的,隻是喜歡而已。
我也就認同她的看法,崇拜和尊敬一個人,那就連他吃過的口味,住過的房屋及他的家一起愛。隻不過她的‘愛屋及烏’不可達成。領袖的家你可看卻不可住,領袖用過的物品你不可觸,隻能近而觀之。
我們倆剛坐下,服務員便用湘姑娘的純湘言對我們道:“兩位(個)要吃(恰)些(麽)什麽?”
我還能懂這句,但哈桑沒有聽懂。問道:“她講啥東西,我怎麽一點都沒聽明白。”
那湘妹妹接著用普通話道:“對不起兩位,我們這習慣了用湘言。你們需要點什麽?”
我接著道:“沈從文的故裏---鳳凰城有一種‘龍串珠’味道很不錯你這有嗎?”
她接著道:“先生,有的。”
然後我遞過本子給哈桑道:“其它的你點吧,我隻對這個菜有感情。”
哈桑接過本子對服務員道:“我知道湘菜主要以辣出名,曾聽言毛主席長征時期還帶著生辣椒在身邊是真的嗎?”
服務員笑了笑道:“這個我沒有研究過。那得問他老人家。”
哈桑非但沒覺得無趣反而接著道:“那就點你們的招牌菜吧。像剁椒魚頭、麻辣豆腐等等都可上了,反正今天有人買單。”
服務員姑娘微笑地點頭道:“請稍點。”
哈桑在後麵加了‘等等’兩字,這讓我心理沒底,這‘等等’到底代表著多少種湘菜呢。會不會擺上十桌也放不下呢。這我沒辦法想象。
便刻後服務員隻上了四個菜,我突感奇怪問道:“湘菜,你店裏隻有這四個招牌菜嗎?”
那服務員道:“你們隻點了四個菜呀。你看剁椒魚頭、麻辣豆腐、龍串珠、等等。”
這迴我才醒道:“飯店把客人說的‘等等’理解成水煮白菜---並且是贈送的。原來飯店一直是在為客人考慮這個‘等等’怎能化解。不巧的是老板的名就說‘鄧鄧’,因此這就隻和種白菜發家的白菜聯係上了。‘等等’便定名為水煮白菜。
今晚在吃龍串珠時,我突然想起了蘇眩景,因為龍串珠對於我們意義是深遠的。那是我們分手的最後一餐,而且是我親手下的廚。我不知道她現在在哪?但不管在哪裏我都為她默默地祝福,願上帝保佑她,願上帝能化解她昔日的痛苦,願上帝明智。我十分希望小李子可以找到她,並和他能夠天長地久。茫茫眾生中,兩個人能走在一起已經很不容易了…。。。
哈桑離開幸福書屋後,書店裏的所有的活我又得一個人做了,整治書架、衛生打掃、還有難纏的‘好書者’,這都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
說上好書者我有種想恨卻恨不起來的感覺。想厭卻無心厭的心。其實我對好書者並沒有不悅之意,隻不過好書者未必都會看書,有的好書者一天到晚都在我的書架上找書,剛取出書,封麵還沒有看完便又去取另一本。其實這也倒無所謂,可恨的是他把我書架的順序也給打亂了。讓我不得不一本本的又得從新開始排序。這還不算,更有甚者拿書當墊子,而且心毫無內疚。對於那些不會看書而廢書的人我是極為痛恨的。
有一次,我在整理書架見好些書有殘頁,而殘頁基本上都是些以性描寫的藝術作品頁麵。這讓我我不得不為挽迴我的書而感到失望,那不隻是一本書而已,這還是一個人的問題,一個人的品行和法律意識問題。雖說這並不能構成刑事犯罪,但這在民事訴述上也是不得理的。我下決心一定要找出這個人。但事實經驗告訴我,這個人我是不可以找到的。直至我把所有的好書者都‘偷窺’了一遍也沒得尋出……
哈桑不在的日子,也就少了很多以看書為名的小青年,他們不是來看書而是來看哈桑的,這個有點混血的女孩真迷住了不少社會小青年。我想這個女人如果以後能做節目主持人、或是演員什麽的,一定會如香港娛樂圈的演員一樣,一夜成名。隻可憐這女人的興趣並不在取悅觀眾上,而是在取悅自己。
北京的冬天是最讓人不省心的季節,一出門就得裹上棉衣,一到屋居便像俄羅斯大使般先摘帽,後脫下大衣。然後問道:“哈桑有在嗎?”一個老者的聲音。
我隻知道成功的老男人總喜歡泡小女人,卻不知道北京的老爺們也好這口。
我上下打量,一身樸素裝,外加一雙90年代的棉鞋,不像是所謂的成功男人的標誌。我迴答道:“你找哈桑有事嗎?你們是什麽關係?”
老者微笑道:“小夥子,我知道你心理在想什麽,你們這些青年人呀,見了陌生人問了與自己相幹的問題,總得把人的地位呀,金錢呀,年齡呀,複雜的社會關係呀都得了解透徹後才會把相幹人的事迴於人。這不怪你,這怪教育,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教人向善的,教人怎麽去‘愛’人的。而現在的教育是在教育我們怎麽更好的生存下去的。這倒也並沒有錯,錯就錯在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信任、愛伊的關係已經不複存在了。我作為一名老師,我感到慚愧呀、慚愧呀。”
我突感覺這老者出語不凡,句句言中人的要處。我笑笑道:“先生可曾是教漢語的?還是哲學的?”
老先生道:“都不是,我是教阿拉伯語的。”
這讓我迴憶起哈桑前些天和我在談他風趣先生的事,老先生是老北京人,生於北京,長於北京。現年是不惑之年了。
老先生見我呆呆地看著他,道:“哈桑這些天沒在幸福書屋嗎?”
我迴過神道:“哈桑已經不再來幸福書屋了,她去實現她的夢去了。”
“你所指的夢是?”老者不解地問。
“這我也不知,你隻能去問她自己了。”我迴道。
老者從身上拿出一本書,封麵是埃及的--金字塔,書名為《神迷的金字塔》對我說道:“這本書麻煩你轉交給她,並告訴她書中第一頁有我的電話,也是我在他國的唯一聯係方式。拜謝!”
書很厚,很舊,發黃的紙帶著點黴味,我真想不通,一本這些的書他還一直留到現在。
他作揖完後,便戴上帽,穿上大衣出了門。我突然想著哈桑是不是需要這本書。這書做何用。便又趕緊跑出了門叫,先生。但不知是聲音遲,還是他人跑得快,一轉眼的工夫便全然消失在雪中,無影無蹤。